不知林衝、武鬆等人的打算,嶽飛在憂慮之中,迎來天亮時分。


    眼看金兵在金兀術指揮下繼續向山崗攻過來,嶽飛心中一橫,決定帶背嵬軍將士衝陣:


    “輪流休息一夜,將士們的力氣大多都恢複了。”


    “甲馬能借用的神力,早已恢複完全。”


    “即使馬匹還有些疲憊,如今也顧不得了!”


    養馬的目的就是在戰場上使用,嶽飛這時候也顧不得心疼馬匹,命令士卒披掛上馬,準備衝擊敵陣。


    也就是在這時,林衝率一旅騎兵,從居庸關衝了出來。金兀術看到這股兵馬的人數遠比嶽飛的八百背嵬軍要多,絲毫不敢大意,分出了一個萬戶迎敵。


    林衝見對麵迎戰的金兵這麽多,不敢輕易交戰。按先前的想法率騎兵遊弋,吸引金兵注意。


    金兵左追右趕,卻都被經驗豐富的林衝甩開,反而還因此帶動陣型,讓嶽飛察覺出來。


    “居庸關的援兵到了!”


    “看旗號是林將軍!”


    用望遠鏡仔細觀察,嶽飛看到了林衝的上將旗號。再看部隊番號,知道是居庸關駐紮的騎兵旅。


    欣喜於援兵趕來,嶽飛向其餘背嵬軍將士道:


    “林衝將軍率騎兵旅來了,我們背嵬軍很快就會得救!”


    “將士們隨我一起,匯合……”


    “匯合來援部隊!”


    本想去和林衝匯合,嶽飛卻看到林衝的騎兵旅打來的旗語,讓自己固守待援,等待其餘部隊。


    心中有些驚訝,不知另一路兵馬從哪裏來。嶽飛卻沒有自作主張,而是聽命行事。


    過不多久,嶽飛便聽到金兵側翼一陣騷動,一支數千人的步卒,在一個威猛雄壯的漢子帶領下,殺向自己這邊:


    “武鬆將軍!”


    “他帶黃巾營來了!”


    “我們這下有救了,還能反攻敵軍!”


    對黃巾營的戰力更了解,嶽飛在組建背嵬軍時就曾向黃巾營請教,甚至從他們嘴裏,把師父周侗煉製的甲馬搶過來。


    眼看黃巾營全體出動來救自己,體會過背嵬軍在戰場上的威力、而且知道黃巾營更勝背嵬軍的嶽飛,當即覺得自己不但能夠得救,還能反攻殺敵。


    “將士們,立功機會已到!”


    “隨我去殺金兀術!”


    命令背嵬軍將士上馬,向仍舊在觀察戰場、對危險懵懂不知的金兀術,直接殺了過去。


    趕來救援的武鬆見此,頓時就看出了嶽飛打算,哈哈大笑聲中,率黃巾營匯合過去。


    就這樣,以嶽飛帶領的背嵬軍為先導、武鬆帶領的黃巾營為主力,明國所有道兵,向金兀術殺了過去。


    這支道兵的人數不到三千,戰力卻不亞於三萬大軍,而且還因為集中在一起,衝陣時更顯威力。


    金兀術率領的三四萬兵馬本就以漢軍為主,而且還分出了一萬人迎戰林衝。此時嶽被飛和武鬆的兵馬一衝,其餘人如何能擋。在女真人、渤海人被擊敗後,那些不願意拚命的漢軍,頓時紛紛潰退。嶽飛和武鬆以不到三千人的兵馬,追著近三萬金兵衝殺,許多人逃之不及,跪在地上投降。


    “為什麽會這樣?”


    “為什麽會這樣?”


    “為何我一遇到明軍,就會敗給對方?”


    “難道說明軍是我的克星,我根本不適合和明軍打仗?”


    “誰又能告訴我,這是怎麽迴事?”


    不知自己早已被朱武鏡像,一舉一動都在朱武的算計之中,金兀術看著眼前景象,隻覺得自己不適合和明軍作戰,似乎遇到對方,如同遇到天敵。


    心中念頭閃過,金兀術卻無暇思考,眼看嶽飛的背嵬軍直向這邊衝來,金兀術的親兵急忙將他護住,向後方逃了過去。


    如此一來,金兵自然是兵敗如山倒,誰也無法挽救。嶽飛在追了金兀術一陣後,眼看投降的人越來越多,擔心他們見己方兵馬人少生亂,便沒有再追趕。轉而和武鬆一起,收攏被俘金兵。


    另一邊,林衝在這邊戰局變化後,同樣對追趕自己的一萬騎兵展開反攻。對麵金兵萬戶在金兀術逃跑、己方主力兵敗後,不敢和林衝硬拚,同樣率軍撤退。林衝的三千騎兵遠不及嶽飛和武鬆這邊精銳,在追趕一陣子後,隻能放他們離去。


    金兀術率領的三四萬兵馬,最終逃迴去不到兩萬。其餘人被殺被俘,已經失去戰力。


    可以說,此戰之後,居庸關方向的威脅已基本接觸。金國如果不繼續派來兵馬,金兀術便無法攻破居庸關。


    這個結果,讓嶽飛、武鬆等立下大功的將領,都是大為歡喜。心急於南下東京的林衝,同樣放下了心。唯有從燕京趕來的董平、還有從周圍來支援的楊誌,心中不太高興,為沒有趕上立功機會而鬱悶。


    “好不容易出京打仗,卻被嶽飛和武鬆給打完了。”


    “我帶兩萬騎兵急行軍,真是白跑一趟!”


    鬱悶於沒趕上戰事,董平羨慕地看著嶽飛、武鬆,對兩人立下的奇功,感到豔羨不已。


    同時,他也察覺到道兵的強大,想著要求一支道兵,作為麾下精銳。


    楊誌的心情更複雜,知道這一戰解除金兵威脅後,林衝就會和他交接長城西線鎮守使的職位,沒能及時在這一戰立功,必然會影響他在居庸關將士中的地位。


    以後,即使他有著長城西線鎮守使的職位,也很難對居庸關施加影響。隻能眼看著這個西線最重要的關隘,在麾下自成一體。


    這個結果,自然讓楊誌有些不甘,卻又因為居庸關被朱武關注,不敢有大動作。看著嶽飛等人,在居庸關名聲大噪:


    “後生可畏!”


    “真是後生可畏啊!”


    “這一戰的結果傳出後,天下人都會知道,明軍有個後起之秀叫嶽飛。”


    “年紀輕輕就有勇有謀,此人未來的前程,真是不可限量啊!”


    感歎著嶽飛小小年紀便立下大功,楊誌心中同時又升起一股緊迫感。知道自己若是再不努力,就會被層出不窮的後起之秀淹沒了,以後明軍之中,可能就沒有了自己地位。


    所以,在心中緊迫感的催促下,楊誌在接任林衝的職務後,便不斷派遣哨探去雲中打探,一改林衝時期的謹守策略,準備積極進取。甚至還留下董平,準備讓他出擊。


    董平正鬱悶於沒能趕上立功,對楊誌的提議自然一拍即合,率領兩萬騎兵,繼續駐紮在居庸關。


    武鬆和樊瑞則率領黃巾營返迴,和交接完職務的林衝、以及去燕京受賞的嶽飛王貴,一起返迴燕京。


    此時,燕京士民早已收到嶽飛和武鬆打敗金兀術、居庸關方向的威脅已經被解除的消息。這讓他們高興的同時,對這一戰立下大功的嶽飛和武鬆,同樣好奇不已。


    尤其是年紀輕輕、卻立下如此大功的嶽飛,更是燕京人所議論的對象。燕京的報紙也連篇累牘,報道嶽飛消息。


    這些都被朱武所知,讓他更加高興地宣揚嶽飛是武狀元和文士出身的消息,鼓勵明國的士子文武雙全,一掃文弱風氣。


    “嶽飛一戰成名,對他的培養和任用可以加速了。”


    “道兵的使用也可以擴大,把他們當做有能力改變戰局的特種部隊。”


    一夜之間機動一百二十裏,並以山路奇襲的方式打敗金兀術大軍,朱武對黃巾營和背嵬軍這樣的道兵更加重視,認識到他們除了戰力強大外,還擁有其它部隊所無法比擬的能力。他們在這個時代,完全能稱得上特種部隊。


    這樣一支兵馬,自然要牢牢掌握在手裏,朱武決定把嶽飛的背嵬軍也納入中軍,由自己直接安排。


    同時,朱武對虛靖天師那邊也更為好奇,不知他能夠集合多少道兵,發揮出多大威力?猜測他能不能在這個有道法武功的世界扭轉戰局,改變宋國命運?


    出於對這件事的重視,朱武在林衝出發前往東京時,命令樊瑞和王貴率三百飛天神兵,隨林衝一同前去。以他們作為眼線,觀察宋國道兵。


    林衝、樊瑞、王貴三人領命後,帶三百飛天神兵作為護衛,以使者的名義,南下東京而去。


    此時,東京城中已經是一片慌亂。皇帝趙桓在處死蔡京童貫等六賊、把道君太上皇帝趙佶軟禁於龍德宮後,已經完全掌握宋國朝政。隻是,在麵對金國的進攻時,皇帝趙桓一會兒嚇得要割讓河東等地,一會兒要征召四方兵馬。但是在種師道率兵勤王時,又指責種師道大驚小怪,認為種師道已經怯懦,把他召迴東京。


    種師道本就病重,奔波迴京之後,已經病重不能行動,不久便抱憾薨逝,麵臨危機的宋國,失去擎天之柱。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林衝、樊瑞、王貴護送使者來到東京。見到東京城亂糟糟的景象,林衝愕然長歎,實在不敢相信,這就是當年繁華興盛的東京。


    “沒有武力,再繁華的盛景也保不住,殿下所言不虛!”


    想到朱武對東京城的評價,林衝一麵安排王貴按朱武的命令去招攬手藝匠人,一麵聯絡昔日禁軍中的同僚,打探宋國軍情。


    祖上在禁軍中紮根,林衝在東京禁軍的關係著實不少。這些人以前礙於高俅不敢和林衝來往,但是在高俅病逝、林衝在明國發跡的情況下,他們在接到林衝邀請後,大多應邀前來。


    得知此時的東京城隻有名義上的七萬禁軍,四方勤王的兵馬都因為各種緣故未至後,林衝驚愕之下,已不知說什麽為好,對宋國君臣的能力,更是鄙視不已:


    “大戰當前都如此慌亂,如何能抵擋如狼似虎的金兵。”


    “難道東京君臣以為能守住西京,金兵打不過來?”


    想著這件事情,林衝剛要詢問西京的消息,便聽到街上有消息傳來,折彥質率十二萬兵馬在黃河兵敗,西京留守王襄棄城逃遁,金兵已攻陷西京洛陽,即將進攻東京。


    這個消息,讓東京君臣震恐的同時,東京百姓也一片慌亂。眼看這些禁軍中的同僚同樣是憂心忡忡,林衝讓他們把家眷送到河北,在明國地盤上安置:


    “河北有楊雄將軍的兩萬兵馬在黃河北岸駐紮,盧俊義、吳用兩路兵馬也趕了過來。”


    “有這六萬兵馬守衛,金國不可能在攻打宋國的同時,前去攻占河北。”


    “你們可以把家眷先送過去,免得東京戰起,到時保護不及。”


    這些人聽了大喜,稍稍減去擔憂,還有人問林衝道:


    “我能不能去河北,在那兒暫避一陣?”


    卻是他擔憂戰場上刀劍無眼,心中懼怕之下,同樣想要逃避。


    對這種臨陣脫逃的逃兵,林衝心中鄙視,麵上卻和藹道:


    “各家家眷過去,定然需要人保衛。”


    “大家可商量一下,誰送他們過去。”


    “這件事宜早不宜遲,不要等金兵到了,想出都出不去。”


    把這件事推給他們,讓他們自己商議。


    這些人聞言大喜,紛紛讚林衝義氣。對林衝讓他們打探的消息,同樣是滿口答應,而且沒過幾天,就傳來了林衝想要的消息:


    “朝廷從禁軍中選了一個郭京的人,據說能施六甲法,可以生擒二將而掃蕩無餘。”


    “其法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人,需要擇年命合六甲者。如今東京禁軍和市井無賴,都在參與選拔。”


    對此消息一驚,林衝和樊瑞、王貴商議後,很快便猜到這就是所謂的道兵,宋國的道門高人,在以這種方法出力。


    想來,郭京所謂的六甲法,就是這些人祭煉的六甲神兵,這些人的戰力,絕對不容小覷。


    隻是,想到郭京招收的人大多是市井無賴,林衝又有些皺眉,不知這些人在郭京的帶領下,能不能擋住金兵:


    “神兵戰力雖強,卻需要人統領。”


    “七八千人的軍隊,不是一般人能駕馭的?”


    “希望郭京有名將之資,能發揮他們實力!”


    經過居庸關之戰後對道兵有些了解,林衝知道使用道兵的禁忌頗多,暗暗期望郭京能統禦他們,發揮道兵威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水滸開始修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德道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德道人並收藏從水滸開始修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