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庸關。
自從朱武決定應宋國所求,出兵河東之後,林衝便收到參謀部傳來的命令,加強居庸關防禦。
此時,林衝便帶著歐鵬、嶽飛等將領,巡視這座雄關。
“這次救援河東,必然會惹怒金國。”
“金國前兩次都沒有攻破山海關,很可能轉變主攻方向。”
“這次大戰的關鍵,說不定就在居庸關。”
向眾人說著自己的推斷,林衝命他們嚴加戒備,防備金兵突襲。
歐鵬等人聽了,卻是不驚反喜,一個個摩拳擦掌,向林衝道:
“請林將軍放心,我等定然會守好關隘,不放一個金兵過境。”
“先前都是山海關的兄弟出風頭,兄弟們早就迫不及待啦!”
“這一仗要怎麽打,還請將軍示下!”
說得林衝大笑,指著歐鵬等人道:
“有這心氣就好,但是萬不可大意,丟了我軍顏麵。”
“居庸關是雄關,這些年又多次整修,遠勝於剛修建的山海關。”
“守住這座關隘是理所應當,守不住才是明國罪人。”
“爾等在此多年,一定要嚴防死守,不可疏忽大意。”
話語轉為嚴肅,歐鵬等人凜然,知道林衝對這次戰事是真正重視,並且認為很可能在居庸關發生。他們作為部將,自然要聽從林衝命令,完成任務的同時,爭取立下功勳。
“以前是看著山海關的兄弟立功,這次終於要輪到我們了。”
“再沒有立功機會,以後如何封爵!”
伴隨著明國越來越是強盛,明眼人都看出明國一統天下就在眼前,一個個迫不及待想要立功,為自己和後代博個富貴。
所以,不用林衝動員,居庸關將士便已士氣高昂,麵對即將到來的金兵,沒有絲毫畏懼。
眼看士氣可用,林衝欣慰地向眾將布置防禦任務,在仔細巡視了一遍後,留下歐鵬和嶽飛兩人,向他們道:
“歐兄弟跟隨我多年,居庸關的事情大多是你在打理。這次戰事我要負責整個西線,居庸關這邊就由你來指揮。”
“此戰結束之後,我會奉命南下,到時居庸關的安危,都要拜托歐兄弟。”
一直在林衝外出時負責居庸關,歐鵬卻從沒有想過自己會這麽快接替林衝職務。聞言頓時大驚,向林衝道:
“居庸關就要大戰,將軍南下做什麽?”
“而且將軍的兵馬都在居庸關,將軍不帶他們,南下會指揮誰?”
林衝聞言搖頭,向歐鵬道:
“什麽我的兵馬,不要胡言亂語。”
“明國的兵馬都按番號編製,絕不會因為你帶領的時間長,就成了你的兵馬。”
“居庸關戰事將近,守軍就由你來帶領。長城西線鎮守使的職務,則由楊誌兄弟擔任。”
“你們在將來要配合好楊將軍,不要因為在這裏的時間長,就不聽他的調遣。”
仔細告誡歐鵬,林衝又問嶽飛道:
“居庸關的將士都要守關,我是一兵一卒都不會帶,但是師弟的那個旅卻隻是暫歸我管轄,這次南下時可以隨我一起。”
“不知師弟是想要留在居庸關立功,還是跟隨我南下征戰?”
嶽飛有些為難,踟躕了一會兒後,這才問林衝道:
“師兄南下的話,是要打東京嗎?”
“高俅都已死了,師兄還放不下?”
林衝聞言默然,想起了當年往事。過了好久之後,方才指著臉上的金印,向嶽飛道:
“安神醫上山之後,宋江、盧俊義等兄弟都用美玉滅瘢法門把金印給消了。”
“你可知我的臉上,為何還留著它?”
剛加入明軍兩年,嶽飛對這件事如何知曉。聽到林衝所說,才知道安道全有美玉滅瘢法門。
想到宋江、盧俊義等人臉上絲毫看不出金印痕跡,嶽飛向林衝道:
“既有這等法門,師兄還留它幹什麽?”
“來日朝堂之上,恐怕有礙觀瞻!”
聞言哈哈大笑,林衝大笑著道:
“有礙觀瞻!有礙觀瞻!”
“你也知道臉上有了金印,就會因為有礙觀瞻難做大官。”
“那你可曾知道,我從八十萬禁軍教頭變成一個賊配軍,又在走投無路時落草為寇,心中是何感受?”
“若非高俅老兒,林某如何會落到這個境地?”
“師兄我這心裏,一輩子和他過不去!”
一腔憤懣發出,林衝在抒發了心中憋悶後,更是一口氣道:
“雖然我上山後有幸遇到殿下,如今更是在殿下帶領下成為開國功臣。”
“但是高俅老兒的所作所為,我卻一輩子都忘不掉。”
“若不出了這口氣,我一輩子難安!”
說著自己的決心,林衝向嶽飛道:
“師弟,我知道你自幼也是受忠義教誨,若是你不願隨我南下,那就不用去了。”
“居庸關這邊的戰事很可能可比山海關,你要協助歐鵬給守好了,不要在我走後,就丟給了金人。”
嶽飛聞聽此言,心中大是感動,恨不得追隨林衝,南下東京征戰。隻是他想起母親的教誨,還有自己在練兵時一直是針對金兵,最終還是決定聽林衝的安排,留山海關協助歐鵬。
不過,出於對林衝的關心,嶽飛還是詢問他南下後,有沒有兵馬調遣。
眼見周圍無人,林衝對兩人沒有隱瞞,向他們道:
“殿下知道我執意南下後,已任命我為副使,為宋國嫁帝姬的事情,去東京護送迴禮。”
“我在東京禁軍有不少同僚,殿下讓我在東京時,多聯係一下他們。”
“如果金兵南下後宋國守不住東京,那些不願投靠金兵的禁軍,可以被明軍收編過來。”
“東京周圍有支郭藥師的兵馬,可以作為主力。”
聞言擦了把汗,嶽飛和歐鵬都聽出林衝此次南下,稱得上甘冒奇險。齊齊勸說林衝,讓他愛惜自身。作為朱武稱王時就封為伯爵的將領,林衝不需要搏命,就能在朱武稱帝時封侯,不用冒著危險,孤身前往東京。
然而,林衝的主意已定,就連朱武都拗不過,歐鵬和嶽飛兩人,如何能勸下來。不待兩人多說,林衝便向他們道:
“二位不用再勸,這件事已經定下。”
“楊誌將軍已經以副鎮守使的身份,接替西線防禦。”
“隻要戰事平穩,我就會立刻南下,把西線的事情,完全交給楊將軍。”
“居庸關是西線的核心,你們不可在我走後,丟了這座雄關。”
對居庸關到底放不下,林衝才會在交接職務時,親自在這座關隘守禦。打算在頂住金兵進攻後,再去東京活動。
知道林衝是最後一次指揮居庸關作戰,兩人今後就要獨立負責戰事,歐鵬和嶽飛兩人既為林衝的幫扶而感動,又積極在這次戰事中立功,讓眾人無可置疑。
作為林衝的副將兼參謀長,歐鵬在居庸關守軍中的威望不用多言,以他在將士中的威望和對居庸關的熟悉,足以在林衝離開後擔任守將。所以他雖然有心立功,卻仍舊從容不迫,隻要在金兵來襲時守住居庸關,就足以讓他接任守將了。
但是嶽飛那邊,卻剛加入明軍不到兩年,在林衝離開之後,就不見得能維持如今地位了:
“我在居庸關之所以如此自在,除了武狀元和文士的身份外,就是因為林衝師兄在居庸關。”
“但是林衝師兄走後,其他人就不見得對我仍是這麽看重了,必須立下功勞,在這裏打下根基。”
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地位,嶽飛知道自己之所以得到其餘將領重視,除了武狀元和文士的身份外,就是因為他是林衝師弟。一旦林衝從居庸關離開,他就不可能保持這個地位了。
所以,他必須在林衝沒有離開時,利用自己能獨自領兵的機會,立下讓其他人無法質疑的功勳,在居庸關立足。
迴到營中,嶽飛和王貴、湯懷、張顯等人商議後,決定帶麾下精銳,出居庸關作戰: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明王之所以讓我獨領一旅,為的就是讓我訓練出一支和金兵抗衡的精兵。”
“如今我們隻訓練了一年多,和金兵相比還不現實。”
“但是小股精銳,卻不弱於金兵。”
“我打算出關作戰,試試金兵戰力!”
王貴等人聞言,一個個都是大喜,王貴向嶽飛道:
“早就該這樣了!”
“一直在這裏守關,什麽時候才能有立功機會?”
“明國連河北山東都占據了,再南下就是東京,我們在這時候不奮起,以後如何封爵?”
“我隨大哥出關,博個立功機會!”
湯懷、張顯兩人,也紛紛表示願隨嶽飛出關,為此出一份力。
嶽飛見此大喜,同時還察覺到兄弟們都有立功之心,心中暗暗決定,這一戰立功之後,就把他們放出去:
“我用訓練人馬的機會把他們調到麾下,固然讓他們免受欺壓,卻也同樣因此,少了立功機會。”
“如果他們願意南下,我就去找師兄,把他們都放出去。”
“跟著我守邊關,立功機會太少!”
連年沒有大戰,讓嶽飛覺得居庸關這裏很少有立功機會。在看到王貴等人都熱衷作戰立功後,決定放他們外出,不局限在這裏。
同時,嶽飛還想到林衝那裏需要有人幫助,決定派得力部下,跟隨林衝南下:
“王貴兄弟的武功僅次於我,又一向熱衷於官位爵位。”
“就讓他領兵南下,幫助林衝師兄。”
決定分出一部兵馬給王貴統領,嶽飛自然要給他機會立功,決定道:
“我和王貴兄弟帶背嵬軍出關,湯懷、張顯兄弟留在關內接應。”
“背嵬軍最是精銳,又有老師傳下的甲馬,縱然發生意外,也有能力返迴。”
王貴等人聞言,俱是毫無異議。作為嶽飛挑選出的親軍,背嵬軍本就在軍中最是精銳,尤其是得到周侗送來的甲馬,能夠借用周侗祭煉的黃巾騎士神力後,這些兵馬就更顯得精銳,展現出遠超他人的戰力。
如今,嶽飛麾下的背嵬軍雖然因為甲馬的數量限製,數量不過有八百人,卻個個能以一敵十,足以和普通的八千兵馬匹敵。
正因為有此底氣,嶽飛才敢率他們出關,在金兵大隊人馬到來前,給他們個教訓。
八百人需要的後勤物資並不多,嶽飛甚至不需要向後勤部門申請,就能做好準備。派人向林衝報備後,嶽飛和王貴率八百背嵬軍,出居庸關而去。
居庸關的西麵,便是雲中境內。礙於金兵強盛,明軍出兵作戰的機會並不多,但是對靠近關隘的地方,卻並非一無所知。
尤其是雲中的百姓前來投靠,被編入衛所之後,居庸關各支兵馬普遍有雲中人存在,對這裏有些了解。
如今,嶽飛和王貴便是在雲中出身的士卒帶領下,在居庸關外麵,尋找作戰機會。
隻是,不知是金兵未至,還是運氣太差,嶽飛和王貴接連數日,都沒有遇到金兵。眼看隨身攜帶的物資已經不多,兩人隻得退兵,打算返迴關隘。
然而,就在兩人撤兵時,一支數千人的兵馬,突然從北而來,趕在兩人前麵,截住他們退路。
卻是金兀術在和完顏宗峻迴師後,再次領兵南下,陰差陽錯之間,在這裏遇到了嶽飛。
看著眼前的數千兵馬,嶽飛和王貴既是驚訝,心中又有些歡喜。接連數日都沒有遇到金兵,兩人本已經打算放棄,如今看到這數千敵人後,才覺得此行不虛:
“大約兩三千人,人數是我們的三倍。”
“但是我軍兵馬能以一當十,即使隻有八百人,也能吃掉他們。”
“用他們的人頭立功,乘勝返迴關隘!”
毫不猶豫地帶背嵬軍衝陣,在對麵金兵的驚訝中,把他們殺得人仰馬翻。
尤其是主將嶽飛,一杆瀝泉槍如蛟龍攪海、巨蟒翻身,在金兵所向無敵。金國的將領隻是稍稍阻擋,便被嶽飛奮神力刺於馬下。背嵬軍將士見此,更是奮勇作戰。
過不多久,這支兩三千的金兵,已經開始潰敗。眼看嶽飛要大獲全勝,得到先鋒部隊遇襲的金兀術,終於帶領大軍,開始圍了過來。
自從朱武決定應宋國所求,出兵河東之後,林衝便收到參謀部傳來的命令,加強居庸關防禦。
此時,林衝便帶著歐鵬、嶽飛等將領,巡視這座雄關。
“這次救援河東,必然會惹怒金國。”
“金國前兩次都沒有攻破山海關,很可能轉變主攻方向。”
“這次大戰的關鍵,說不定就在居庸關。”
向眾人說著自己的推斷,林衝命他們嚴加戒備,防備金兵突襲。
歐鵬等人聽了,卻是不驚反喜,一個個摩拳擦掌,向林衝道:
“請林將軍放心,我等定然會守好關隘,不放一個金兵過境。”
“先前都是山海關的兄弟出風頭,兄弟們早就迫不及待啦!”
“這一仗要怎麽打,還請將軍示下!”
說得林衝大笑,指著歐鵬等人道:
“有這心氣就好,但是萬不可大意,丟了我軍顏麵。”
“居庸關是雄關,這些年又多次整修,遠勝於剛修建的山海關。”
“守住這座關隘是理所應當,守不住才是明國罪人。”
“爾等在此多年,一定要嚴防死守,不可疏忽大意。”
話語轉為嚴肅,歐鵬等人凜然,知道林衝對這次戰事是真正重視,並且認為很可能在居庸關發生。他們作為部將,自然要聽從林衝命令,完成任務的同時,爭取立下功勳。
“以前是看著山海關的兄弟立功,這次終於要輪到我們了。”
“再沒有立功機會,以後如何封爵!”
伴隨著明國越來越是強盛,明眼人都看出明國一統天下就在眼前,一個個迫不及待想要立功,為自己和後代博個富貴。
所以,不用林衝動員,居庸關將士便已士氣高昂,麵對即將到來的金兵,沒有絲毫畏懼。
眼看士氣可用,林衝欣慰地向眾將布置防禦任務,在仔細巡視了一遍後,留下歐鵬和嶽飛兩人,向他們道:
“歐兄弟跟隨我多年,居庸關的事情大多是你在打理。這次戰事我要負責整個西線,居庸關這邊就由你來指揮。”
“此戰結束之後,我會奉命南下,到時居庸關的安危,都要拜托歐兄弟。”
一直在林衝外出時負責居庸關,歐鵬卻從沒有想過自己會這麽快接替林衝職務。聞言頓時大驚,向林衝道:
“居庸關就要大戰,將軍南下做什麽?”
“而且將軍的兵馬都在居庸關,將軍不帶他們,南下會指揮誰?”
林衝聞言搖頭,向歐鵬道:
“什麽我的兵馬,不要胡言亂語。”
“明國的兵馬都按番號編製,絕不會因為你帶領的時間長,就成了你的兵馬。”
“居庸關戰事將近,守軍就由你來帶領。長城西線鎮守使的職務,則由楊誌兄弟擔任。”
“你們在將來要配合好楊將軍,不要因為在這裏的時間長,就不聽他的調遣。”
仔細告誡歐鵬,林衝又問嶽飛道:
“居庸關的將士都要守關,我是一兵一卒都不會帶,但是師弟的那個旅卻隻是暫歸我管轄,這次南下時可以隨我一起。”
“不知師弟是想要留在居庸關立功,還是跟隨我南下征戰?”
嶽飛有些為難,踟躕了一會兒後,這才問林衝道:
“師兄南下的話,是要打東京嗎?”
“高俅都已死了,師兄還放不下?”
林衝聞言默然,想起了當年往事。過了好久之後,方才指著臉上的金印,向嶽飛道:
“安神醫上山之後,宋江、盧俊義等兄弟都用美玉滅瘢法門把金印給消了。”
“你可知我的臉上,為何還留著它?”
剛加入明軍兩年,嶽飛對這件事如何知曉。聽到林衝所說,才知道安道全有美玉滅瘢法門。
想到宋江、盧俊義等人臉上絲毫看不出金印痕跡,嶽飛向林衝道:
“既有這等法門,師兄還留它幹什麽?”
“來日朝堂之上,恐怕有礙觀瞻!”
聞言哈哈大笑,林衝大笑著道:
“有礙觀瞻!有礙觀瞻!”
“你也知道臉上有了金印,就會因為有礙觀瞻難做大官。”
“那你可曾知道,我從八十萬禁軍教頭變成一個賊配軍,又在走投無路時落草為寇,心中是何感受?”
“若非高俅老兒,林某如何會落到這個境地?”
“師兄我這心裏,一輩子和他過不去!”
一腔憤懣發出,林衝在抒發了心中憋悶後,更是一口氣道:
“雖然我上山後有幸遇到殿下,如今更是在殿下帶領下成為開國功臣。”
“但是高俅老兒的所作所為,我卻一輩子都忘不掉。”
“若不出了這口氣,我一輩子難安!”
說著自己的決心,林衝向嶽飛道:
“師弟,我知道你自幼也是受忠義教誨,若是你不願隨我南下,那就不用去了。”
“居庸關這邊的戰事很可能可比山海關,你要協助歐鵬給守好了,不要在我走後,就丟給了金人。”
嶽飛聞聽此言,心中大是感動,恨不得追隨林衝,南下東京征戰。隻是他想起母親的教誨,還有自己在練兵時一直是針對金兵,最終還是決定聽林衝的安排,留山海關協助歐鵬。
不過,出於對林衝的關心,嶽飛還是詢問他南下後,有沒有兵馬調遣。
眼見周圍無人,林衝對兩人沒有隱瞞,向他們道:
“殿下知道我執意南下後,已任命我為副使,為宋國嫁帝姬的事情,去東京護送迴禮。”
“我在東京禁軍有不少同僚,殿下讓我在東京時,多聯係一下他們。”
“如果金兵南下後宋國守不住東京,那些不願投靠金兵的禁軍,可以被明軍收編過來。”
“東京周圍有支郭藥師的兵馬,可以作為主力。”
聞言擦了把汗,嶽飛和歐鵬都聽出林衝此次南下,稱得上甘冒奇險。齊齊勸說林衝,讓他愛惜自身。作為朱武稱王時就封為伯爵的將領,林衝不需要搏命,就能在朱武稱帝時封侯,不用冒著危險,孤身前往東京。
然而,林衝的主意已定,就連朱武都拗不過,歐鵬和嶽飛兩人,如何能勸下來。不待兩人多說,林衝便向他們道:
“二位不用再勸,這件事已經定下。”
“楊誌將軍已經以副鎮守使的身份,接替西線防禦。”
“隻要戰事平穩,我就會立刻南下,把西線的事情,完全交給楊將軍。”
“居庸關是西線的核心,你們不可在我走後,丟了這座雄關。”
對居庸關到底放不下,林衝才會在交接職務時,親自在這座關隘守禦。打算在頂住金兵進攻後,再去東京活動。
知道林衝是最後一次指揮居庸關作戰,兩人今後就要獨立負責戰事,歐鵬和嶽飛兩人既為林衝的幫扶而感動,又積極在這次戰事中立功,讓眾人無可置疑。
作為林衝的副將兼參謀長,歐鵬在居庸關守軍中的威望不用多言,以他在將士中的威望和對居庸關的熟悉,足以在林衝離開後擔任守將。所以他雖然有心立功,卻仍舊從容不迫,隻要在金兵來襲時守住居庸關,就足以讓他接任守將了。
但是嶽飛那邊,卻剛加入明軍不到兩年,在林衝離開之後,就不見得能維持如今地位了:
“我在居庸關之所以如此自在,除了武狀元和文士的身份外,就是因為林衝師兄在居庸關。”
“但是林衝師兄走後,其他人就不見得對我仍是這麽看重了,必須立下功勞,在這裏打下根基。”
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地位,嶽飛知道自己之所以得到其餘將領重視,除了武狀元和文士的身份外,就是因為他是林衝師弟。一旦林衝從居庸關離開,他就不可能保持這個地位了。
所以,他必須在林衝沒有離開時,利用自己能獨自領兵的機會,立下讓其他人無法質疑的功勳,在居庸關立足。
迴到營中,嶽飛和王貴、湯懷、張顯等人商議後,決定帶麾下精銳,出居庸關作戰: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明王之所以讓我獨領一旅,為的就是讓我訓練出一支和金兵抗衡的精兵。”
“如今我們隻訓練了一年多,和金兵相比還不現實。”
“但是小股精銳,卻不弱於金兵。”
“我打算出關作戰,試試金兵戰力!”
王貴等人聞言,一個個都是大喜,王貴向嶽飛道:
“早就該這樣了!”
“一直在這裏守關,什麽時候才能有立功機會?”
“明國連河北山東都占據了,再南下就是東京,我們在這時候不奮起,以後如何封爵?”
“我隨大哥出關,博個立功機會!”
湯懷、張顯兩人,也紛紛表示願隨嶽飛出關,為此出一份力。
嶽飛見此大喜,同時還察覺到兄弟們都有立功之心,心中暗暗決定,這一戰立功之後,就把他們放出去:
“我用訓練人馬的機會把他們調到麾下,固然讓他們免受欺壓,卻也同樣因此,少了立功機會。”
“如果他們願意南下,我就去找師兄,把他們都放出去。”
“跟著我守邊關,立功機會太少!”
連年沒有大戰,讓嶽飛覺得居庸關這裏很少有立功機會。在看到王貴等人都熱衷作戰立功後,決定放他們外出,不局限在這裏。
同時,嶽飛還想到林衝那裏需要有人幫助,決定派得力部下,跟隨林衝南下:
“王貴兄弟的武功僅次於我,又一向熱衷於官位爵位。”
“就讓他領兵南下,幫助林衝師兄。”
決定分出一部兵馬給王貴統領,嶽飛自然要給他機會立功,決定道:
“我和王貴兄弟帶背嵬軍出關,湯懷、張顯兄弟留在關內接應。”
“背嵬軍最是精銳,又有老師傳下的甲馬,縱然發生意外,也有能力返迴。”
王貴等人聞言,俱是毫無異議。作為嶽飛挑選出的親軍,背嵬軍本就在軍中最是精銳,尤其是得到周侗送來的甲馬,能夠借用周侗祭煉的黃巾騎士神力後,這些兵馬就更顯得精銳,展現出遠超他人的戰力。
如今,嶽飛麾下的背嵬軍雖然因為甲馬的數量限製,數量不過有八百人,卻個個能以一敵十,足以和普通的八千兵馬匹敵。
正因為有此底氣,嶽飛才敢率他們出關,在金兵大隊人馬到來前,給他們個教訓。
八百人需要的後勤物資並不多,嶽飛甚至不需要向後勤部門申請,就能做好準備。派人向林衝報備後,嶽飛和王貴率八百背嵬軍,出居庸關而去。
居庸關的西麵,便是雲中境內。礙於金兵強盛,明軍出兵作戰的機會並不多,但是對靠近關隘的地方,卻並非一無所知。
尤其是雲中的百姓前來投靠,被編入衛所之後,居庸關各支兵馬普遍有雲中人存在,對這裏有些了解。
如今,嶽飛和王貴便是在雲中出身的士卒帶領下,在居庸關外麵,尋找作戰機會。
隻是,不知是金兵未至,還是運氣太差,嶽飛和王貴接連數日,都沒有遇到金兵。眼看隨身攜帶的物資已經不多,兩人隻得退兵,打算返迴關隘。
然而,就在兩人撤兵時,一支數千人的兵馬,突然從北而來,趕在兩人前麵,截住他們退路。
卻是金兀術在和完顏宗峻迴師後,再次領兵南下,陰差陽錯之間,在這裏遇到了嶽飛。
看著眼前的數千兵馬,嶽飛和王貴既是驚訝,心中又有些歡喜。接連數日都沒有遇到金兵,兩人本已經打算放棄,如今看到這數千敵人後,才覺得此行不虛:
“大約兩三千人,人數是我們的三倍。”
“但是我軍兵馬能以一當十,即使隻有八百人,也能吃掉他們。”
“用他們的人頭立功,乘勝返迴關隘!”
毫不猶豫地帶背嵬軍衝陣,在對麵金兵的驚訝中,把他們殺得人仰馬翻。
尤其是主將嶽飛,一杆瀝泉槍如蛟龍攪海、巨蟒翻身,在金兵所向無敵。金國的將領隻是稍稍阻擋,便被嶽飛奮神力刺於馬下。背嵬軍將士見此,更是奮勇作戰。
過不多久,這支兩三千的金兵,已經開始潰敗。眼看嶽飛要大獲全勝,得到先鋒部隊遇襲的金兀術,終於帶領大軍,開始圍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