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很快過去,來到了天道門門主施展仙法的日子。
在這段時間裏,太子妃從書院迴到了京城,而整個京城,也時時刻刻都在言說這個天道門門主究竟有沒有真本事。
天道門門主終日活在恐懼之中。
不過即便再怎麽拖延,這一天還是來了。
路沐陽站在天道門門主花費大量時間造出來的祭台之旁,望著那有點意思的祭台,很快下令讓老門主上去給他看看效果怎麽樣。
老門主上去一陣鼓搗,隨便找了幾個人算了一下過去,不說他算對了幾個,簡直沒一個是沾邊的。
路沐陽對此也早有心理準備,被騙就被騙了,他今日就是打算把這老門主吊死的,好昭告天下,他衡陽可不是什麽好惹的國家。
於是,路沐陽輕輕說道:“來人,把他吊在城門上吧。”
老門主趕緊求饒,不過路沐陽對此置之不理,正當小兵要拖走老門主的時候,太子妃站了出來,向路沐陽說明,在她離開書院之時,書塵仙讓她問一些話給這老門主。
路沐陽一聽這話馬上就放開了老門主,讓太子妃向前去問話。
太子妃拿出她記好的問題,依照著陳書當時說的原話問了出來。
“本仙沉睡許久,醒來時未見有仙人於世,現如今聽聞天道門仙法出自玉潔仙人之手,可否請其前來霧仙山一聚,如若不方便,那是否能請天道門門主講述一下這玉潔仙人是何來曆?”
老門主聞言磕磕絆絆,半天說不出話來。
路沐陽見狀便說道:“快說,迴答了仙人問題,朕饒你一命。”
老門主見狀大喜,正準備開口之際,便聽見太子妃警告一聲。
“書塵仙人可以洞察人之謊言,你最好別說謊。”
聞言,老門主立刻又慫了下來。
此後數分鍾時間,老門主都在思索,最後無奈歎息一聲,挺直了腰板,大聲喊道:“哎,罷了,死就死吧,其實這玉潔仙人根本就不存在,這個名號是因為上上上一任門主僥幸救了國君一命,被詢問為何能提前知曉他遇害的地點,最後編纂的一個謊言而已!”
陳書見狀並不意外,但對於老門主敢大聲喊出來還是表示敬佩。
現場之人聞言全都傻眼了,路沐陽緊接著問道:“那你門那仙法是怎麽迴事?”
老門主自知今日必有一死,也不藏著什麽了,全都說了出來。
“全都是假的,都是為了騙人而已,哎,也是沒辦法,說了一個謊,就得用好幾個謊來圓,本來我也覺得天道門真有仙法,直到我成了門主才知道這些秘密,要不然,我也不會一閉關就是好幾年了。”
知曉真相的路沐陽沒有動怒,反而有些佩服老門主最後能有這骨氣,但先前他那貪生怕死的樣子還記憶猶新,所以路沐陽便問其為何不最後也編一個謊言。
老門主表示,既然都說了仙人可以洞察謊言,他又何必自討苦吃,橫豎都是一死,他不想死前再把仙人給得罪了。
路沐陽點點頭表示明白了,隨後揮揮手命人把老門主拖走了,然後下令全國範圍的尋找之前那個來吹牛的小道,找到的人或者提供情報的人都能得到賞賜。
如此,這天道門一事便被路沐陽揭過了。
由於得知並無其他仙法於世,路沐陽很是惋惜。
陳書也因為知道了那玉潔仙人是假的有些惋惜,不過發生了這種事情,在外界之中,便是又掀起了一片對仙人的討論之聲。
眾多國家都有各自對仙人的想象和描述,卻並沒有見過實際仙人,唯有衡陽書塵仙近來時常顯現仙威。
民間不少人都已經傳起“其實這個世上,隻有書塵仙一個真仙”這種話。
甚至都有話本被寫了出來。
內容大概都是,書塵仙曾經來到浮仙大陸,留下傳說後離去,現如今沉睡醒來,其實,那些其他國家留存的仙人傳說,也都記載的是書塵仙。
關於這種事情,各國史官都說不可能,但他們也拿不出證據,所以民間隻是調侃他們,說他們不想承認而已。
而名聲響了,自然就有許多人想要來看看,但路沐陽不允許有人隨隨便便靠近霧仙山,這就導致,來到書院的,基本都是些不速之客,比如小偷啊,江湖大俠啊什麽的。
一些外麵官兵抓不住的,身手敏捷的,就總能偷偷溜進來,楊居安也知道此事,但他每次見有人偷偷進來,都裝作沒有看見。
陳書也同樣如此,這些人進來後逛一圈就會離去,多數是為了仙法而來,陳書覺得他們沒意思。
......
此後,許多年的時間衡陽都相安無事。
書塵記事30年,6歲的路幸安被送至書院,跟隨楊居安學習,書院外的護衛又因此多了不少,能偷偷進入書院的,也越來越少。
書塵記事33年,太子在京城中的實力非常穩固,二皇子與五皇子完全沒有機會搞事情。
書塵記事34年,這一年,國家安定,衡陽百姓耕種田地之時,還時常能哼起民間傳起的歌謠,讚頌著書塵仙的庇護,稱讚著路沐陽的開明。
這一年,書院下了一場很大的雪,白雪紛飛,如霧中仙塵,路幸安一邊受著楊居安的教導,一邊期待著書院外的未來。
此後多年,衡陽都無大事發生,這一段時間,國內各處文人誌士群起,為浮仙大陸帶來了濃墨的一筆,留下了許多詩詞美句,浪漫故事。
而這段時間,也被後世稱為“仙皇盛世”。
直到書塵記事43年。
人生終有離別之時,已經92歲高齡的楊居安,躺在仙啟書院的床上察覺到大限將至。
臨別前,他把19歲的路幸安叫至床前,看著自己培養起的後起之輩,楊居安臉上盡是自豪。
路幸安坐在床旁,眼中皆是不舍,他與楊居安並未說任何話語,兩人心中都互相明白。
已經起不來身的楊居安沉默許久,最後向路幸安交代道:“不用為我傷心,陛下修行仙法壽命稍長,但終究年老,很快你的父親就會繼位,再然後,就是你,幸安,老師我想說的話都記在桌上那兩個冊子裏,一本是治世,一本是閑談,就這樣吧,人生長短,我也算活的夠久了,到最後,也不算孤寡老人,很好了......”
楊居安蒼老的麵容擠出一絲微笑,他閉上了眼,從此,再沒有睜開。
也是從這時起,衡陽的動亂,開始了。
在這段時間裏,太子妃從書院迴到了京城,而整個京城,也時時刻刻都在言說這個天道門門主究竟有沒有真本事。
天道門門主終日活在恐懼之中。
不過即便再怎麽拖延,這一天還是來了。
路沐陽站在天道門門主花費大量時間造出來的祭台之旁,望著那有點意思的祭台,很快下令讓老門主上去給他看看效果怎麽樣。
老門主上去一陣鼓搗,隨便找了幾個人算了一下過去,不說他算對了幾個,簡直沒一個是沾邊的。
路沐陽對此也早有心理準備,被騙就被騙了,他今日就是打算把這老門主吊死的,好昭告天下,他衡陽可不是什麽好惹的國家。
於是,路沐陽輕輕說道:“來人,把他吊在城門上吧。”
老門主趕緊求饒,不過路沐陽對此置之不理,正當小兵要拖走老門主的時候,太子妃站了出來,向路沐陽說明,在她離開書院之時,書塵仙讓她問一些話給這老門主。
路沐陽一聽這話馬上就放開了老門主,讓太子妃向前去問話。
太子妃拿出她記好的問題,依照著陳書當時說的原話問了出來。
“本仙沉睡許久,醒來時未見有仙人於世,現如今聽聞天道門仙法出自玉潔仙人之手,可否請其前來霧仙山一聚,如若不方便,那是否能請天道門門主講述一下這玉潔仙人是何來曆?”
老門主聞言磕磕絆絆,半天說不出話來。
路沐陽見狀便說道:“快說,迴答了仙人問題,朕饒你一命。”
老門主見狀大喜,正準備開口之際,便聽見太子妃警告一聲。
“書塵仙人可以洞察人之謊言,你最好別說謊。”
聞言,老門主立刻又慫了下來。
此後數分鍾時間,老門主都在思索,最後無奈歎息一聲,挺直了腰板,大聲喊道:“哎,罷了,死就死吧,其實這玉潔仙人根本就不存在,這個名號是因為上上上一任門主僥幸救了國君一命,被詢問為何能提前知曉他遇害的地點,最後編纂的一個謊言而已!”
陳書見狀並不意外,但對於老門主敢大聲喊出來還是表示敬佩。
現場之人聞言全都傻眼了,路沐陽緊接著問道:“那你門那仙法是怎麽迴事?”
老門主自知今日必有一死,也不藏著什麽了,全都說了出來。
“全都是假的,都是為了騙人而已,哎,也是沒辦法,說了一個謊,就得用好幾個謊來圓,本來我也覺得天道門真有仙法,直到我成了門主才知道這些秘密,要不然,我也不會一閉關就是好幾年了。”
知曉真相的路沐陽沒有動怒,反而有些佩服老門主最後能有這骨氣,但先前他那貪生怕死的樣子還記憶猶新,所以路沐陽便問其為何不最後也編一個謊言。
老門主表示,既然都說了仙人可以洞察謊言,他又何必自討苦吃,橫豎都是一死,他不想死前再把仙人給得罪了。
路沐陽點點頭表示明白了,隨後揮揮手命人把老門主拖走了,然後下令全國範圍的尋找之前那個來吹牛的小道,找到的人或者提供情報的人都能得到賞賜。
如此,這天道門一事便被路沐陽揭過了。
由於得知並無其他仙法於世,路沐陽很是惋惜。
陳書也因為知道了那玉潔仙人是假的有些惋惜,不過發生了這種事情,在外界之中,便是又掀起了一片對仙人的討論之聲。
眾多國家都有各自對仙人的想象和描述,卻並沒有見過實際仙人,唯有衡陽書塵仙近來時常顯現仙威。
民間不少人都已經傳起“其實這個世上,隻有書塵仙一個真仙”這種話。
甚至都有話本被寫了出來。
內容大概都是,書塵仙曾經來到浮仙大陸,留下傳說後離去,現如今沉睡醒來,其實,那些其他國家留存的仙人傳說,也都記載的是書塵仙。
關於這種事情,各國史官都說不可能,但他們也拿不出證據,所以民間隻是調侃他們,說他們不想承認而已。
而名聲響了,自然就有許多人想要來看看,但路沐陽不允許有人隨隨便便靠近霧仙山,這就導致,來到書院的,基本都是些不速之客,比如小偷啊,江湖大俠啊什麽的。
一些外麵官兵抓不住的,身手敏捷的,就總能偷偷溜進來,楊居安也知道此事,但他每次見有人偷偷進來,都裝作沒有看見。
陳書也同樣如此,這些人進來後逛一圈就會離去,多數是為了仙法而來,陳書覺得他們沒意思。
......
此後,許多年的時間衡陽都相安無事。
書塵記事30年,6歲的路幸安被送至書院,跟隨楊居安學習,書院外的護衛又因此多了不少,能偷偷進入書院的,也越來越少。
書塵記事33年,太子在京城中的實力非常穩固,二皇子與五皇子完全沒有機會搞事情。
書塵記事34年,這一年,國家安定,衡陽百姓耕種田地之時,還時常能哼起民間傳起的歌謠,讚頌著書塵仙的庇護,稱讚著路沐陽的開明。
這一年,書院下了一場很大的雪,白雪紛飛,如霧中仙塵,路幸安一邊受著楊居安的教導,一邊期待著書院外的未來。
此後多年,衡陽都無大事發生,這一段時間,國內各處文人誌士群起,為浮仙大陸帶來了濃墨的一筆,留下了許多詩詞美句,浪漫故事。
而這段時間,也被後世稱為“仙皇盛世”。
直到書塵記事43年。
人生終有離別之時,已經92歲高齡的楊居安,躺在仙啟書院的床上察覺到大限將至。
臨別前,他把19歲的路幸安叫至床前,看著自己培養起的後起之輩,楊居安臉上盡是自豪。
路幸安坐在床旁,眼中皆是不舍,他與楊居安並未說任何話語,兩人心中都互相明白。
已經起不來身的楊居安沉默許久,最後向路幸安交代道:“不用為我傷心,陛下修行仙法壽命稍長,但終究年老,很快你的父親就會繼位,再然後,就是你,幸安,老師我想說的話都記在桌上那兩個冊子裏,一本是治世,一本是閑談,就這樣吧,人生長短,我也算活的夠久了,到最後,也不算孤寡老人,很好了......”
楊居安蒼老的麵容擠出一絲微笑,他閉上了眼,從此,再沒有睜開。
也是從這時起,衡陽的動亂,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