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的加油機數量有限,但我和唐總商量後,決定給部隊留個期待。”


    她現在已經成為能夠獨當一麵的專業人士,能夠與項目總工程師平等地交流意見。


    兩人走進了總裝車間,隨著他們逐漸靠近那架飛機,更多的細節映入眼簾。


    加油管的安裝方式顯得有些臨時,它像米格29smt那樣被簡單地固定在機身外部,形成一個明顯的凸起,而不是那種可以完全收進機頭內部的精致研發。


    即便如此,這種改進還是比固定式加油管要好得多。


    更讓許寧感到驚訝的是,在他原來的時間線裏,殲轟7從未有過空中加油的能力。


    這意味著即使沒有他的直接參與,華夏的航空工業也在不斷發展進步,這讓他感到自己的努力確實推動了技術團隊的成長。


    此外,殲轟7a的一體化風擋也提前出現在這架飛機上,取代了舊式的三片式風擋,提高了飛行員的視野清晰度。


    考慮到姚美玲之前在八三工程中的經驗,這次改動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


    “除了加油管和座艙蓋,還有哪些改進呢?”許寧問道,但他幾乎看不到更多已完成的細節。


    “我們計劃升級232h雷達,提高其抗幹擾性能,並增加連續波照射器,使殲轟7具備發射半主動導彈的能力。


    同時,這兩架飛機還將更新為1553b數據總線和分布式武器管理係統,以及更換為彩色液晶顯示器。”


    姚美玲滔滔不絕地介紹著,這是她第一次覺得有這麽多話想對許寧說。


    聽到這裏,許寧的興趣被徹底勾了起來。


    數據總線的升級意味著飛機將更容易適應新的武器係統,成為一個多功能的戰術平台。而即將測試的緊湊型電子幹擾吊艙正好需要這樣一個載體。


    “這麽說來,這就是新型殲轟7的雛形了?”


    說著,許寧輕輕拍了拍232h雷達的天線,仿佛在撫摸一件未來的藝術品。


    “渦扇9發動機批量生產後,新製造的殲轟7a將獲得一係列升級,比如新型雷達和更先進的飛行控製係統。


    目前的改進隻是為未來全麵升級打基礎,如果一切順利,老飛機將在中期維護時逐步達到新標準。”


    姚美玲解釋道。


    “所以現在這兩架還不能算是真正的殲轟7a?”


    “對,如果需要一個特別稱唿,我們可以借鑒外國軍隊的做法,稱它們為殲轟7mlu,即壽命中期升級版。”


    兩人邊聊邊走,來到了尚未重新安裝的一對機翼旁。


    “師姐。”


    許寧在仔細觀察機翼後說道:“在改造這兩架飛機時,請務必增強掛架電氣接口的數據傳輸能力。


    如果舊機翼空間不足,至少要確保3號和7號掛架得到專門升級,並與後座的多功能顯示器連接。”


    “這個可以做到,給特定掛架做升級是可行的。”


    姚美玲迴應,她現在的職責範圍擴大了許多,幾乎與唐長鴻共同領導整個項目,對改裝細節了如指掌。


    “提到掛架升級,是否意味著有特殊彈藥要掛載呢?”


    姚美玲詢問,考慮到當時華夏空軍的武器庫相對有限,殲轟7主要配備的是鷹擊81反艦導彈,這種導彈發射前幾乎不需要與飛機進行複雜的數據交互。


    “確實如此。”


    許寧說:“我們這次測試的設備,如果成功,應該可以安裝到殲轟7上。


    雖然嚴格來說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彈藥,但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種無形的電磁波武器——幹擾吊艙。”


    “明白了。”姚美玲點頭同意。


    “師弟,你這邊有沒有什麽技術上的建議或幫助?”


    “關於電子戰平台的選擇,暫時沒有特別的需求。我們的升級方案相當謹慎,基本上沿用了你在盛京指導我的那些技術,進展順利。


    按照計劃,下個月就能完成這兩架飛機的改裝並交付部隊試用。”


    姚美玲臉上露出一絲自豪的笑容。


    隨著工作的深入,她不僅跟上了許寧的步伐,還對親手參與改進的飛機產生了深厚的感情。


    多雲的天空下,第二天下午,713號電子設備驗證平台準備進行空中測試。


    由於工程樣機缺乏標準的運輸和儲存方案,這架經過運8飛機長途跋涉抵達鎬京的神秘裝備,在安裝前還需進行一次全麵檢查,因此耽擱了半個白天。


    午餐後,許寧終於在停機坪一端見到了那架引人注目的713號飛機。


    它那黑色的雷達罩像是隱藏著無數秘密,據外形推測,這次測試的是殲10戰鬥機所用的1473型雷達,也是未來殲轟7a計劃中的關鍵部件。


    不過,許寧團隊的吊艙並不需要占據寶貴的機頭空間,而是被掛在翼下或機腹之下。


    地勤人員忙碌地將兩個吊艙固定到運7飛機上,而許寧和他的同事們在一旁靜靜觀看。


    對於非行人員來說,這類電子平台的測試相對安全,氣氛也顯得輕鬆許多。


    飛行員們與許寧和郭林科一一握手致意,隨後登機準備起飛。


    隨著發動機啟動,713號機拖著淡淡的黑煙升空,逐漸隱入雲層。


    為了確保測試的有效性,通常會出動幾架戰鬥機作為幹擾目標,但鑒於可用資源有限且時間緊迫,最終決定以高射炮團的炮瞄雷達扮演“藍軍”。


    713號機爬升至預定高度,轉向東北方向,朝弘農市飛去。


    在那裏,47軍139師的高射炮團已經嚴陣以待。


    團長沈廣彥站在指揮位置後麵,目光堅定地看著排列成半環形的18門74式雙37毫米高炮。


    這些裝備雖然仍需卡車牽引移動,但它們配備了先進的模擬指揮儀、測距機和炮瞄雷達,幾乎可以自動追蹤並計算目標參數。


    曾經是這個高炮營營長的沈廣彥,深知這次演習對士兵們的重要性。


    陸軍的生活條件艱苦,打靶機會稀缺,所以這次能有真飛機配合演練,無疑是一次難得的機會。


    他向全團承諾,如果能在對抗中獲勝,明天中午就為他們加餐。


    此刻,隨著演習時間的逼近,沈廣彥的目光不斷在手表和雷達屏幕之間切換,心中滿是期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沉默的老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沉默的老刀並收藏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