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決定先去找到自己的座位,等坐下來後再繼續討論。


    宴會並不是為了方便交流而設,而是為了慶祝成就,因此形式更為正式,每桌都有固定的菜單和服務。


    當許寧和閻偉忠入座後,桌上還坐著其他幾位航空工業的老麵孔,以及計算技術研究所的徐舒。


    不久後,羅揚提出了一個關於接手太行項目的問題,該項目對於重生後的許寧來說意義非凡。


    因為在他前世的記憶中,羅揚是一位傑出的殲15總指揮,卻因公殉職。


    而在當前的時間線——1997年,羅揚正處在職業生涯的巔峰期,負責十一號工程的整體協調工作。


    按照協議,十一號工程並不包含al31f發動機。既然這架飛機未來將成為我們的殲11,長期依賴俄易斯進口發動機顯然不是長久之計。


    我們考慮,就像為殲8c換裝國產引擎一樣,最好也給殲11配備上我們自己的動力係統,這樣我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飛機進行優化改進。


    對於項目負責人羅揚而言,他希望所有這些改變能夠一次性完成,以避免後續的麻煩。


    因此,他對國產第三代大推力渦扇發動機ws-10的進展十分關注。


    然而,閻偉忠卻搖搖頭說:“我可能無法直接參與到太行項目中了。年紀大了,舊傷複發,身體狀況不允許。”


    他在早年的發動機測試工作中受過重傷,年輕時並未影響太大,但隨著年齡增長,傷病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尤其是在秋冬季節。


    他計劃轉向航空改型燃氣輪機項目,這是個相對輕鬆的工作,也更符合他的專業背景。


    羅揚和孫琮對此感到遺憾,但他們看到旁邊的許寧時,心裏又有了些安慰。


    盡管許寧不專門從事航空動力研究,但在昆侖發動機定型過程中展現了重要作用。


    蘇27的進氣道設計優秀,機身空間寬敞,為更換發動機提供了便利條件。


    此外,作為雙發飛機,它有更高的安全冗餘。這意味著即便初次嚐試失敗,也可以采取混合配置——一台al31f搭配一台ws-10,以此降低風險。


    談到航改燃機,孫琮詢問了渦噴14核心機改裝的最新情況。


    閻偉忠迴應說團隊已經開發出一個初步原型用於測試,並計劃移除低壓組件,重新設計低壓壓氣機和渦輪,以提升效率,服務於全燃動力艦艇。


    雖然最終版本還需要時間,但團隊已經找到了幾個潛在的設計方案,並將進行進一步的優化和性能對比。


    而徐舒這位擅長數值計算的專家,在一旁默默聆聽。


    通常在中科院內部活動中,她習慣保持低調,但今天看著許寧積極參與討論,她覺得自己也應該有所貢獻。


    “如果在數值計算方麵需要幫助,我們可以提供超算資源。”


    徐舒輕聲說道,她的聲音對除了許寧之外的眾人來說頗為陌生。


    閻偉忠微微一愣,隨即迴應:


    “超算資源固然有幫助,但對我們項目進度影響最大的並不是計算能力,而是現有軟件的功能和算法的局限性。”


    這句話引起了徐舒的興趣:“具體是怎樣的局限?”


    閻偉忠解釋道:


    “雖然船用燃氣輪機的核心技術與航空發動機相似,但由於使用環境、性能要求和成本控製的不同,我們不能簡單地複製航空發動機的研發。


    比如,軍艦對噪音和振動的要求極其嚴格,特別是對於執行反潛任務的船隻,而航空發動機在這方麵的標準要寬鬆得多。


    此外,軍艦可能會長時間航行於極地寒冷水域,這就要求進氣口研發必須能夠防止結冰,這是噴氣式飛機幾乎不需要考慮的問題,因為它們的速度足以避免這種情況。”


    “這些挑戰涉及到了十幾個不同的物理現象,如聲振、熱力等多物理場的交互作用。


    想要通過現有的仿真軟件精確模擬,不僅難度極高,而且由於我國超算的計算速度限製,可能會比傳統方法製造原型花費更多時間。


    另外,在研發時還需考慮到生產、維護和修理的便利性和經濟性。


    例如,黎明廠計劃采用一種特殊的不鏽鋼材料來製造葉片,這要求我們在研發時兼顧工藝適應性,而不是單純追求性能。”


    “熱鍛過程中,材料變形、傳熱和組織變化相互影響,這使得有限單元法在這種需要微觀組織考量的工藝中難以應用,又是一個複雜的多物理場問題。”


    閻偉忠條理清晰地闡述著問題的複雜性,顯示出他在計算機仿真的深厚功底。


    徐舒沒想到會遇到如此專業且深入的分析,她感到一股鬥誌油然而生。


    “雖然目前的工具不支持這類複雜模擬,但我們還是可以嚐試一些方法來緩解這個問題。”


    她試圖引起大家的興趣,尤其是許寧的注意,但他似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


    閻偉忠接過話題:


    “我了解如何將這些問題分解成較為簡單的單物理場或雙物理場耦合問題來解決,但這需要大量的建模和編程工作,反而對計算能力的需求不是特別高。”


    徐舒驚訝於這位老專家的能力,心中對他產生了敬意。


    她意識到,麵前這位看似普通的老人,實則是一位深藏不露的行業先鋒。


    “您也對多物理場建模有所了解嗎?”徐舒問道。


    閻偉忠微微一笑,擺了擺手:“說不上研究,我在英列國訪學時這些技術還未成型,所以沒機會深入學習。”


    他轉頭看向一旁的許寧,繼續道:“不過,最近我倒是從許博士在渦噴14項目中留下的筆記裏學到了不少。


    那些資料非常詳盡,給了我很多啟發,讓我對這個領域有了更深的理解。”


    “哦,是許博士啊。”


    徐舒心中微微一怔,她知道許寧的能力出眾,但將知識傳授給他人卻非易事。


    天才往往專注於自己的世界,未必擅長分享和引導。


    正沉浸在自己思緒中的許寧突然聽到有人提及他的名字,抬頭迴應道:“什麽事兒?”


    “許博士,您對於多物理場仿真建模有什麽見解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沉默的老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沉默的老刀並收藏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