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新的挑戰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 作者:沉默的老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是的,確實有這件事。”
閻偉忠作為渦噴14改進型發動機的總設計師迴應說:
“年前林副總師曾專程到盛京考察我們的方案,最終確定采用全燃氣輪機作為新護衛艦的動力源。現在項目應該已經進入總體設計階段。”
“燃氣輪機確實是先進的選擇。”
劉老補充道:“它們提供強勁動力,體積小巧且噪音低,啟動速度快。
迴想過去使用蒸汽輪機的驅逐艦,從冷啟動到運行需要數小時,而現代的052型驅逐艦隻需十幾分鍾就能準備好行動,而且維護更加簡便。”
劉老深知國內外海軍技術差距,並鼓勵團隊:
“雖然漂亮國對我們禁售lm2500燃氣輪機,但我們必須堅持研發自己的技術。渦噴14改燃項目前景光明,海軍將全力支持,不會重蹈覆轍。”
聽到這些話,王老也感到欣慰:“如果各個科研部門能夠像現在這樣合作無間,效率無疑會大大提高。”
顯然,他對這種情形十分了解。
“說到這事,就不得不提到許寧了。”
閻偉忠適時地在兩位領導麵前提到了這個名字。
畢竟,許寧在昆侖項目最困難的時刻伸出了援手,又與丁誌恆關係密切,現在有機會迴報這份人情,他自然不會錯過。
“林兵告訴我,他之所以迅速想到606所,是因為在春洲航展上看到了殲8c和渦噴14,並在開幕晚宴上與許寧交流後,確認了渦噴14改燃方案的可行。”
“哦?”劉老和王老的目光立刻轉向了許寧。
劉老更是仔細打量了一番,隨後讚許道:“小同誌很有遠見啊,能跳出自己的小圈子,放眼長遠,這一點連許多經曆過戰火的老同誌都難以做到。”
盡管劉老和丁誌恆軍銜相同,但劉老的地位更高一等,這樣的讚揚顯得格外珍貴。
“我們都在為國家做貢獻。”
許寧迴應:“我在航展遇到林兵時正好聊到了這個問題。
由於國家幅員遼闊,各研究所分散各地,信息流通效率不高,有時確實會出現溝通障礙或孤立研發的情況。但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這種情況會逐漸改善。”
對於劉老這樣級別的領導,許寧保持了一定的謹慎,將問題歸結於技術層麵。
事實上,在互聯網普及之前,沒有係統化的信息共享平台,跨部門合作往往力不從心。
兩位老前輩雖欣賞許寧,但也知道對年輕人過多表揚可能適得其反,因此很快轉移了話題。
幾分鍾後,劉老和王老離開了三隆門,沒有繼續前往宴會廳,現場氣氛隨之輕鬆了許多。
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跟隨兩位領導全程,所以當許寧他們被引導至宴會廳時,多數賓客早已到場等待。
海空軍的成員們迅速找到了各自的戰友,而科研人員則聚在一起交談。
利用宴會開始前的時間,許寧向閻總詢問:“701所提到新型護衛艦的其他設計特點了嗎?”
他對這艘注定成為海軍新一代主力戰艦的型號特別感興趣,因為重生後的他知道,這個型號將會與前世的054和054a有著顯著的不同。
林副總師確實提過這些,但因為我對艦艇設計了解不多,所以除了動力係統外的細節我隻聽了個大概。
閻偉忠整理了一下頭發,露出一絲略顯不自然的笑容說:
“根據701所的規劃,新艦將有4500噸排水量,並采用長艏樓甲板設計。
前幾艘艦計劃裝備從國外引進的3k95近程防空係統,每艘配備六個8單元發射架。
這套係統與陸軍正在采購的9k331野戰防空係統是同源的,這有助於將來引進生產線或仿製時減少彈藥生產的複雜性。”
見識過先進的道爾m1防空係統後,無論是陸軍還是海軍,都開始傾向於更先進的防空解決方案,不再滿足於舊式的紅旗7。
因此,國產化工作提前展開,使得陸軍可以在防空壓力大的情況下早日裝備改進型的紅旗17,海軍也能獲得海紅旗17,為艦隊提供堅固的最後一道防線。
然而,對於3k95係統那獨特的左輪式垂直發射裝置,設計師們選擇將其替換為陸基道爾使用的8聯裝發射箱。
盡管3k95係統的性能優於早期的海響尾蛇\/海紅旗7,但其搭載的9m331導彈依然屬於射程和高度有限的點防禦武器。
許寧對此表示疑惑:“48枚導彈,是不是太多了?”
在區域防空之外,這種主要用於自衛的末端攔截係統通常不需要攜帶如此多的彈藥。
不過,閻偉忠解釋說,林副總師考慮的是未來升級的可能性,預留了足夠的空間用於安裝更大的垂直發射係統,以及配備了多個防空導彈照射器通道。
他個人認為,這樣做的背後可能是因為新型護衛艦的尺寸接近052驅逐艦,為了證明大型艦體的合理性,才盡可能地提高艦體利用率。
在80年代到90年代之間,確實存在一股勢力,他們以海軍裝備投入過大為借口,試圖阻礙海軍的發展。
現在看來,這些阻力並非空穴來風。
如今,隨著渦噴14的成功定型,船舶重工集團對船用動力係統的信心大增,在設計新型護衛艦時也更加大膽。
根據閻偉忠的描述,這種新型號將比之前的054和054a擁有更好的基礎和更大的發展潛力。
然而,這樣的進步也帶來了新的挑戰。
一些人認為,華夏海軍計劃直接采用一種性能和規模都超過漂亮國同類戰艦的護衛艦,即便它並不特別引人注目,也被視為一種過於激進的行為。
“幸好,我們可以在關鍵係統上使用國產組件,這樣可以控製成本,並減少反對的聲音。”
閻偉忠迴應了許寧的觀點,提到林副總師曾提議將原本用於進口柴油機部件的資金轉而加強反潛能力,充分利用全燃動力帶來的優勢。
為了應對701研究所提出的高要求,閻偉忠和他的團隊提出了一種簡化的設計方案,即將雙轉子結構作為燃氣發生器,並配備動力渦輪。
這個方案已經在410廠進入樣機生產階段,預計年中可以完成地麵測試。
閻偉忠作為渦噴14改進型發動機的總設計師迴應說:
“年前林副總師曾專程到盛京考察我們的方案,最終確定采用全燃氣輪機作為新護衛艦的動力源。現在項目應該已經進入總體設計階段。”
“燃氣輪機確實是先進的選擇。”
劉老補充道:“它們提供強勁動力,體積小巧且噪音低,啟動速度快。
迴想過去使用蒸汽輪機的驅逐艦,從冷啟動到運行需要數小時,而現代的052型驅逐艦隻需十幾分鍾就能準備好行動,而且維護更加簡便。”
劉老深知國內外海軍技術差距,並鼓勵團隊:
“雖然漂亮國對我們禁售lm2500燃氣輪機,但我們必須堅持研發自己的技術。渦噴14改燃項目前景光明,海軍將全力支持,不會重蹈覆轍。”
聽到這些話,王老也感到欣慰:“如果各個科研部門能夠像現在這樣合作無間,效率無疑會大大提高。”
顯然,他對這種情形十分了解。
“說到這事,就不得不提到許寧了。”
閻偉忠適時地在兩位領導麵前提到了這個名字。
畢竟,許寧在昆侖項目最困難的時刻伸出了援手,又與丁誌恆關係密切,現在有機會迴報這份人情,他自然不會錯過。
“林兵告訴我,他之所以迅速想到606所,是因為在春洲航展上看到了殲8c和渦噴14,並在開幕晚宴上與許寧交流後,確認了渦噴14改燃方案的可行。”
“哦?”劉老和王老的目光立刻轉向了許寧。
劉老更是仔細打量了一番,隨後讚許道:“小同誌很有遠見啊,能跳出自己的小圈子,放眼長遠,這一點連許多經曆過戰火的老同誌都難以做到。”
盡管劉老和丁誌恆軍銜相同,但劉老的地位更高一等,這樣的讚揚顯得格外珍貴。
“我們都在為國家做貢獻。”
許寧迴應:“我在航展遇到林兵時正好聊到了這個問題。
由於國家幅員遼闊,各研究所分散各地,信息流通效率不高,有時確實會出現溝通障礙或孤立研發的情況。但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這種情況會逐漸改善。”
對於劉老這樣級別的領導,許寧保持了一定的謹慎,將問題歸結於技術層麵。
事實上,在互聯網普及之前,沒有係統化的信息共享平台,跨部門合作往往力不從心。
兩位老前輩雖欣賞許寧,但也知道對年輕人過多表揚可能適得其反,因此很快轉移了話題。
幾分鍾後,劉老和王老離開了三隆門,沒有繼續前往宴會廳,現場氣氛隨之輕鬆了許多。
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跟隨兩位領導全程,所以當許寧他們被引導至宴會廳時,多數賓客早已到場等待。
海空軍的成員們迅速找到了各自的戰友,而科研人員則聚在一起交談。
利用宴會開始前的時間,許寧向閻總詢問:“701所提到新型護衛艦的其他設計特點了嗎?”
他對這艘注定成為海軍新一代主力戰艦的型號特別感興趣,因為重生後的他知道,這個型號將會與前世的054和054a有著顯著的不同。
林副總師確實提過這些,但因為我對艦艇設計了解不多,所以除了動力係統外的細節我隻聽了個大概。
閻偉忠整理了一下頭發,露出一絲略顯不自然的笑容說:
“根據701所的規劃,新艦將有4500噸排水量,並采用長艏樓甲板設計。
前幾艘艦計劃裝備從國外引進的3k95近程防空係統,每艘配備六個8單元發射架。
這套係統與陸軍正在采購的9k331野戰防空係統是同源的,這有助於將來引進生產線或仿製時減少彈藥生產的複雜性。”
見識過先進的道爾m1防空係統後,無論是陸軍還是海軍,都開始傾向於更先進的防空解決方案,不再滿足於舊式的紅旗7。
因此,國產化工作提前展開,使得陸軍可以在防空壓力大的情況下早日裝備改進型的紅旗17,海軍也能獲得海紅旗17,為艦隊提供堅固的最後一道防線。
然而,對於3k95係統那獨特的左輪式垂直發射裝置,設計師們選擇將其替換為陸基道爾使用的8聯裝發射箱。
盡管3k95係統的性能優於早期的海響尾蛇\/海紅旗7,但其搭載的9m331導彈依然屬於射程和高度有限的點防禦武器。
許寧對此表示疑惑:“48枚導彈,是不是太多了?”
在區域防空之外,這種主要用於自衛的末端攔截係統通常不需要攜帶如此多的彈藥。
不過,閻偉忠解釋說,林副總師考慮的是未來升級的可能性,預留了足夠的空間用於安裝更大的垂直發射係統,以及配備了多個防空導彈照射器通道。
他個人認為,這樣做的背後可能是因為新型護衛艦的尺寸接近052驅逐艦,為了證明大型艦體的合理性,才盡可能地提高艦體利用率。
在80年代到90年代之間,確實存在一股勢力,他們以海軍裝備投入過大為借口,試圖阻礙海軍的發展。
現在看來,這些阻力並非空穴來風。
如今,隨著渦噴14的成功定型,船舶重工集團對船用動力係統的信心大增,在設計新型護衛艦時也更加大膽。
根據閻偉忠的描述,這種新型號將比之前的054和054a擁有更好的基礎和更大的發展潛力。
然而,這樣的進步也帶來了新的挑戰。
一些人認為,華夏海軍計劃直接采用一種性能和規模都超過漂亮國同類戰艦的護衛艦,即便它並不特別引人注目,也被視為一種過於激進的行為。
“幸好,我們可以在關鍵係統上使用國產組件,這樣可以控製成本,並減少反對的聲音。”
閻偉忠迴應了許寧的觀點,提到林副總師曾提議將原本用於進口柴油機部件的資金轉而加強反潛能力,充分利用全燃動力帶來的優勢。
為了應對701研究所提出的高要求,閻偉忠和他的團隊提出了一種簡化的設計方案,即將雙轉子結構作為燃氣發生器,並配備動力渦輪。
這個方案已經在410廠進入樣機生產階段,預計年中可以完成地麵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