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立即起身迎接。


    與此同時,迴到住所的許寧對這一切渾然不知,他正沉浸在總結過去一段時間的工作成果中。


    這次與空中客車公司的談判異常順利,簽署意向協議後,他獲得了100點科研積分、1000點工程經驗以及3000點管理技能。


    係統顯示,他的科研積分已累積至600點。


    看著麵板上的數據,許寧信心滿滿:


    理論水平:二級(已掌握3500\/知識點)


    工程經驗:二級(累積2000\/實戰經驗)


    管理能力:二級(擁有3000\/的管理智慧)


    綜合能力:穩穩二級


    手頭項目:零個進行中


    可接項目:兩個待啟動


    更讓他心裏有底的是,那600點寶貴的科研點數,關鍵時刻能讓係統快進,直接甩出項目成果。


    在鎬京小憩幾日後,許寧重啟了對唐正林的承諾——完成《有限元思想在飛機結構設計中的應用》最後兩章。


    遺憾的是,係統並不把寫書當項目,外掛這迴不靈了。


    但許寧不慌,他有老本行打底,加上重生後從係統、書籍等多渠道汲取的新知,足以對有限元法來個係統梳理。


    原計劃嘛,簡單明了,一章講計算流體力學,一章談計算結構力學,先科普基礎,再舉幾個例子,最後扔幾道練習題,齊活!


    可一上手,他就發現內容不夠接地氣。


    這書是給90年代的初學者準備的,那時候,很多人本科才開始碰電腦,不少工科專業壓根不學偏微分方程。


    得照顧到大家的接受程度啊,解釋一個術語帶出三個新詞,那邏輯順序肯定有問題。


    結果,兩章的內容越寫越**……


    沒幾日,預留的篇幅就飆破了一百頁大關。


    許寧剛著手撰寫關於不可壓縮介質和結構分析中inf-sup條件的內容,這已經是簡化版,刪去了不少細節和練習題。


    考慮到內容的複雜性,他最終決定不再拘泥於狹小的空間內精雕細琢,而是大膽放開手腳,從基礎的向量、矩陣到張量的概念講起。


    他的計劃逐漸展開:


    從工程分析的基礎概念入手,逐步引入數學建模的方法,涵蓋離散與連續係統的求解策略;


    有限元法的構建,等參有限元矩陣的計算,以及基於固體力學和結構力學的非線性有限元分析,還有特征問題的解決途徑等等。


    幾天後,當他整理完初步大綱時,才驚覺自己設下的任務有多麽龐大。


    原以為兩章就能搞定的內容,現在看來可能需要兩本書才能完整表達。


    意識到這一點後,許寧立刻撥通了唐正林的電話。


    幸運的是,唐院長正好在辦公室,並迅速接聽了電話。


    “唐院長,我是許寧。”


    他直入主題:“關於編寫新教材的事,按照現在的思路,進展並不是很順利。”


    聽到這話,唐正林立刻警覺起來。


    “小許,別急,慢慢說。遇到什麽難題,學院會全力支持你。”


    他對這本教材寄予厚望,不僅希望它能提升研究質量,更期待能在整個國家範圍內推廣使用。


    許寧看著筆記本上密密麻麻的提綱,心中已經有了教材的雛形。


    僅僅列出的一級和二級目錄,就已經占據了七頁紙的空間。


    他深知,這樣的內容量,一本書是容納不下的,至少需要分為上下兩冊。


    “唐院長,篇幅限製讓我難以充分展開,我希望能獲得您的許可,將這些知識編纂成一本完整的教材。”


    許寧誠懇地說道,緊接著又補充道:“不過,可能得分為上下兩冊。”


    電話那頭陷入了短暫的寂靜,顯然唐正林被這個提議震驚到了。


    “唐院長?”許寧輕聲詢問,擔心自己的建議過於突然。


    寫書本身不在唐正林的管轄範圍內,但作為學院的***,他對教材的認可和支持至關重要,特別是如果要調整本科教學計劃以適應新教材的話。


    沒有唐院長的支持,這本教材隻能是紙上談兵。


    “啊?寫書?而且是兩本?”


    唐正林迴過神來,語氣中帶著一絲驚訝。


    對於許寧的能力,他是完全信任的——上次聽他講課時展現的專業素養已經證明了一切。


    然而,編寫教材並非易事,尤其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


    考慮到三月份即將到來,留給許寧準備研究生一年級下學期研究的時間不多了。


    一年內完成兩冊教材的寫作,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唐正林溫和地問道:“小許,你真的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完成這兩本書嗎?”


    許寧接到唐院長的電話時,笑出了聲:


    “唐院長,我打電話給您,正是因為我擔心自己完不成這任務啊。”


    “咱們學院的教材編寫工作,您總不會讓我一個人扛下來吧?”


    事實上,這也是他聯係唐正林院長的另一層考慮。


    按照既定的大綱,這套教材預計會有700到800頁,不僅篇幅巨大,還包含許多複雜的圖表和公式,輸入與排版都極具挑戰性。


    如果全靠他自己動手,可能要花費難以估量的時間。


    雖然這是頭一遭編書,但許寧知道行內不少主編實際上隻負責框架設計和內容審核,並不親自撰寫大量文字。


    當然,完全交由他人代勞的做法在學術界是存在爭議的。


    不過,現在的情況特殊,他打算親力親為處理關鍵理論部分,而將製表、繪圖等輔助工作分配出去。


    時間對許寧來說十分寶貴,他很難抽出大段時間來完成這樣的任務。


    “所以你是想我給你安排人手對嗎?”


    唐正林沉吟片刻:“寫教材需要的是既懂專業又熟悉電腦操作的人,太外行得從頭教起,年紀大的話,打字速度可能跟不上。”


    經過一番思考,唐正林提議道:


    “這樣,我安排劉遠博教授和他的團隊來協助你,你看如何?”


    聽到這個名字,許寧愣了一下。


    沒想到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劉遠博的角色轉變如此之快——從他的老師變成了即將合作的同事。


    這種變化令人啼笑皆非。


    劉遠博覺得許寧是個很好的合作對象,既然對方樂意接手,他自然樂見其成:“行,就按這樣辦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沉默的老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沉默的老刀並收藏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