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期待答案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 作者:沉默的老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過,當最後洛倫佐出現的時候,他的心情總算放鬆了一些。
“看來歐洲團隊裏還是有靠譜的人嘛。”他心想著,臉上依舊帶著笑容迎接大家。
華夏工程師們已經熱烈慶祝起來,相互擊掌擁抱。
讓許寧意想不到的是,第一個跟他打招唿的是科倫坡,他還拉著旁邊的女人的手。
經過許寧身邊時,科倫坡用空閑的那隻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說:
“常,我得承認,在今天之前,我一直懷疑你們的數據是不是誇大的。”
說著,他從口袋裏拿出一張紙,上麵印著結冰模擬的結果。
“我不明白,你們是怎麽準確預測出明冰表麵那層霜的分布,甚至形狀都一模一樣?”
楓葉國工程師滿臉疑惑,仿佛眼前的現象打破了他所有的認知。
許寧看著對方那副難以置信的表情,心裏忍不住想起了電影裏的場景,但他很快把注意力拉迴到對話中。
“物理學,朋友,這都是物理學的功勞。”
他用一種輕鬆的語氣迴答:“掌握了正確的物理原理和算法,你也能做到這一點。”
“另外,我很高興看到你在飛行途中也沒有忘記自己的職責。”
許寧輕輕瞥了一眼兩人不經意間緊握的手。
科倫坡從剛才的震驚中迴過神來,意識到自己還牽著瓦萊特的手,趕忙鬆開,假裝若無其事地清了清喉嚨:
“聽起來很簡單,但我知道實際操作有多複雜。如果真那麽簡單,我可能就相信了。”
許寧的迴答雖然簡單,但卻巧妙地暗示了合作的可能性。
這種技術看似原理易懂,但實現起來卻極具挑戰性,正是一塊吸引對方進行深入合作的磁石。
瓦萊特調整了一下情緒,盡管她並非技術專家,也感受到了這次演示的力量。
“許先生,今天貴方的展示令人印象深刻。我相信這次的經曆將對jaa未來的工作產生積極影響。
至於之前提到的合作條款,我們將進一步商討,並盡快迴複。”
科倫坡剛才還暈乎乎的,幾乎忘記自己坐在哪裏。但這種迷糊的感覺很快就被洛倫佐的到來打斷了。
“這簡直像是魔法!”
洛倫佐教授手持一張紙,一上來就驚歎道。
他接著說:“根據現在的技術,即使我們知道冰晶的具體形態,想要通過計算逆向還原這樣的結果也是不可能的!”
然後,他提出了一個特別的請求:
“我希望能得到飛機上六個攝像頭拍攝的視頻副本,我要讓施令德看看真正的結冰研究是什麽樣的。
我相信沒有什麽比這些視頻更有說服力。”
瓦萊特聽到這裏,差點沒站穩——老教授這下可是完全倒向了華夏團隊這邊。
而目睹這一切的許寧內心滿是喜悅,真想給洛倫佐頒發一枚獎章。
他努力控製著自己不笑出聲來,甚至感覺有點憋得慌。
“按理說,這類視頻是不能外傳的。”
許寧假裝為難地說道:“不過考慮到我們之間的合作關係,我會向上級申請一次例外,應該不久後就會有人把錄像送到您手上。”
在平時,這樣的話可能不會有人相信。
但現在洛倫佐已經被剛才的展示震撼到了,根本無暇思考這話的真實性,立刻和許寧握手表示感謝:
“非常感謝您的慷慨,我會珍藏這份錄像帶,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不用謝,這是預祝我們合作成功的禮物。”
許寧緊緊握住洛倫佐的手,幾乎要笑出來。
如果可以的話,他真想重現小品《賣拐》中的經典場景。看到這一幕,瓦萊特再也忍不住,趕緊拉著其他兩人離開了現場。
確認他們走遠後,許寧終於忍不住笑了出來:“噗——”
“你在笑什麽呢?”林哲彬好奇地從後麵走過來問。
這位剛從尾炮塔出來的學生,因為腿都快站不住了,所以一直在轟6那邊休息,完全不知道剛才發生了什麽。
“沒什麽,隻是在想下次談判時協議裏可以加點新東西。”
許寧直起身來迴答,眼神中帶著深思。
林哲彬聽了一愣:“還要加條款?這不太過了嗎?”
在他看來,能夠達成支線飛機適航互認已經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了。
但許寧卻不以為然:“哪裏過分了,他們還得感謝我們呢。”
另一邊,洛倫佐終於在離開閻良機場前拿到了他一直期待的錄像帶。
由於未受邀人員不得入內,施令德和其他歐洲代表團成員隻能在外等候,眼睜睜地看著兩架飛機相繼起飛又安全降落。
雖然不清楚具體試驗情況,但他們知道至少一切都按計劃進行了。
當科倫坡三人出現在機場門口時,在場等待的外國代表們立刻湧向出口,急切地想要了解試驗的結果。
“試驗怎麽樣了?”
“華夏團隊真的在規定的條件下完成了測試嗎?”
“實際結冰狀況和他們的預測有多接近?”
“那架一同起飛的轟6是幹嘛的?”
問題一個接一個地拋出,大家都在期待著答案。
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疑問,現場頓時變得嘈雜起來,多種語言的聲音混雜,幾乎無法分辨。
最終,施令德成功地讓場麵平靜下來,並代表大家提出了最關心的問題:
“根據您在飛機上觀察到的情況,華夏在應對結冰和防除冰技術上的研究究竟進展如何?”
這個問題相當專業,科倫坡明智地選擇了保持沉默。
而瓦萊特女士則顯得有些無奈,她用一隻手捂著額頭,示意洛倫佐直接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
眾人的目光轉向了那位手持一盒錄像帶的老教授,他同時也是一位空客的工程師。
洛倫佐思考片刻後搖了搖頭。
看到這一幕,施令德鬆了一口氣,認為這證實了他的懷疑:
“我就說嘛,華夏人之前的說法可能隻是誇大其詞,現在的技術怎麽可能實現精準預測……”
但話音未落,洛倫佐又開口了:“以我的知識,我根本無法評估他們的研究達到了何種程度。”
這個迴答顯然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
“教授,您這是什麽意思?”有人急切地問道。
“看來歐洲團隊裏還是有靠譜的人嘛。”他心想著,臉上依舊帶著笑容迎接大家。
華夏工程師們已經熱烈慶祝起來,相互擊掌擁抱。
讓許寧意想不到的是,第一個跟他打招唿的是科倫坡,他還拉著旁邊的女人的手。
經過許寧身邊時,科倫坡用空閑的那隻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說:
“常,我得承認,在今天之前,我一直懷疑你們的數據是不是誇大的。”
說著,他從口袋裏拿出一張紙,上麵印著結冰模擬的結果。
“我不明白,你們是怎麽準確預測出明冰表麵那層霜的分布,甚至形狀都一模一樣?”
楓葉國工程師滿臉疑惑,仿佛眼前的現象打破了他所有的認知。
許寧看著對方那副難以置信的表情,心裏忍不住想起了電影裏的場景,但他很快把注意力拉迴到對話中。
“物理學,朋友,這都是物理學的功勞。”
他用一種輕鬆的語氣迴答:“掌握了正確的物理原理和算法,你也能做到這一點。”
“另外,我很高興看到你在飛行途中也沒有忘記自己的職責。”
許寧輕輕瞥了一眼兩人不經意間緊握的手。
科倫坡從剛才的震驚中迴過神來,意識到自己還牽著瓦萊特的手,趕忙鬆開,假裝若無其事地清了清喉嚨:
“聽起來很簡單,但我知道實際操作有多複雜。如果真那麽簡單,我可能就相信了。”
許寧的迴答雖然簡單,但卻巧妙地暗示了合作的可能性。
這種技術看似原理易懂,但實現起來卻極具挑戰性,正是一塊吸引對方進行深入合作的磁石。
瓦萊特調整了一下情緒,盡管她並非技術專家,也感受到了這次演示的力量。
“許先生,今天貴方的展示令人印象深刻。我相信這次的經曆將對jaa未來的工作產生積極影響。
至於之前提到的合作條款,我們將進一步商討,並盡快迴複。”
科倫坡剛才還暈乎乎的,幾乎忘記自己坐在哪裏。但這種迷糊的感覺很快就被洛倫佐的到來打斷了。
“這簡直像是魔法!”
洛倫佐教授手持一張紙,一上來就驚歎道。
他接著說:“根據現在的技術,即使我們知道冰晶的具體形態,想要通過計算逆向還原這樣的結果也是不可能的!”
然後,他提出了一個特別的請求:
“我希望能得到飛機上六個攝像頭拍攝的視頻副本,我要讓施令德看看真正的結冰研究是什麽樣的。
我相信沒有什麽比這些視頻更有說服力。”
瓦萊特聽到這裏,差點沒站穩——老教授這下可是完全倒向了華夏團隊這邊。
而目睹這一切的許寧內心滿是喜悅,真想給洛倫佐頒發一枚獎章。
他努力控製著自己不笑出聲來,甚至感覺有點憋得慌。
“按理說,這類視頻是不能外傳的。”
許寧假裝為難地說道:“不過考慮到我們之間的合作關係,我會向上級申請一次例外,應該不久後就會有人把錄像送到您手上。”
在平時,這樣的話可能不會有人相信。
但現在洛倫佐已經被剛才的展示震撼到了,根本無暇思考這話的真實性,立刻和許寧握手表示感謝:
“非常感謝您的慷慨,我會珍藏這份錄像帶,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不用謝,這是預祝我們合作成功的禮物。”
許寧緊緊握住洛倫佐的手,幾乎要笑出來。
如果可以的話,他真想重現小品《賣拐》中的經典場景。看到這一幕,瓦萊特再也忍不住,趕緊拉著其他兩人離開了現場。
確認他們走遠後,許寧終於忍不住笑了出來:“噗——”
“你在笑什麽呢?”林哲彬好奇地從後麵走過來問。
這位剛從尾炮塔出來的學生,因為腿都快站不住了,所以一直在轟6那邊休息,完全不知道剛才發生了什麽。
“沒什麽,隻是在想下次談判時協議裏可以加點新東西。”
許寧直起身來迴答,眼神中帶著深思。
林哲彬聽了一愣:“還要加條款?這不太過了嗎?”
在他看來,能夠達成支線飛機適航互認已經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了。
但許寧卻不以為然:“哪裏過分了,他們還得感謝我們呢。”
另一邊,洛倫佐終於在離開閻良機場前拿到了他一直期待的錄像帶。
由於未受邀人員不得入內,施令德和其他歐洲代表團成員隻能在外等候,眼睜睜地看著兩架飛機相繼起飛又安全降落。
雖然不清楚具體試驗情況,但他們知道至少一切都按計劃進行了。
當科倫坡三人出現在機場門口時,在場等待的外國代表們立刻湧向出口,急切地想要了解試驗的結果。
“試驗怎麽樣了?”
“華夏團隊真的在規定的條件下完成了測試嗎?”
“實際結冰狀況和他們的預測有多接近?”
“那架一同起飛的轟6是幹嘛的?”
問題一個接一個地拋出,大家都在期待著答案。
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疑問,現場頓時變得嘈雜起來,多種語言的聲音混雜,幾乎無法分辨。
最終,施令德成功地讓場麵平靜下來,並代表大家提出了最關心的問題:
“根據您在飛機上觀察到的情況,華夏在應對結冰和防除冰技術上的研究究竟進展如何?”
這個問題相當專業,科倫坡明智地選擇了保持沉默。
而瓦萊特女士則顯得有些無奈,她用一隻手捂著額頭,示意洛倫佐直接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
眾人的目光轉向了那位手持一盒錄像帶的老教授,他同時也是一位空客的工程師。
洛倫佐思考片刻後搖了搖頭。
看到這一幕,施令德鬆了一口氣,認為這證實了他的懷疑:
“我就說嘛,華夏人之前的說法可能隻是誇大其詞,現在的技術怎麽可能實現精準預測……”
但話音未落,洛倫佐又開口了:“以我的知識,我根本無法評估他們的研究達到了何種程度。”
這個迴答顯然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
“教授,您這是什麽意思?”有人急切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