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並肩作戰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 作者:沉默的老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戴國榮還提到,許寧在談判中提出了與歐洲互認中小型飛機適航證的建議。
丁誌恆對此表示讚同,並毫不猶豫地批準了轟油6的調配請求。
“我們相信許寧的能力,值得冒這個風險。”
丁誌恆深知調動軍用裝備需要高層批準,但他堅定地支持這一計劃,並強調對等互認的重要性。
他賦予戴國榮充分的權限,在不影響國家主權的前提下,可以調用所有相關資源來推動項目進展。
事實上,許寧重生後的時代裏,華夏航空工業最顯著的優勢並非僅在於技術創新,而是在於科工委掌握了民航型號發展的主導權。
這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方式,使得資源能夠更高效地被利用,促進了航空工業的發展。
為了進一步緩解戴國榮的擔憂,丁誌恆再次肯定了他的決定:
“這是難得的機會,我們要勇敢抓住它。如果有任何問題,責任由我承擔。”
老上級的一句話,讓六十幾歲的戴國榮心中激起了久違的激情,仿佛瞬間迴到了熱血沸騰的青年歲月。
“是,保證完成任務!”他堅定地迴應道。
接下來的那個晚上,丁誌恆忙得不可開交,電話一個接一個,不知叫醒了多少還在睡夢中的人。
第二天下午,一架嶄新的轟油6加油機緩緩降落在閻良機場,並迅速被送入總裝車間進行改裝。
幸運的是,飛機的管路和控製係統已經相當完善,隻需做些小改動。
不久之後,又有一架波音737-300從遠處飛來,停在了跑道上。
這架來自盛京的飛機雖然外觀與普通民航客機相似,但尾翼上的國旗標誌表明了它的特殊身份——這是空34師用於運送要員的專機。
許寧剛檢查完轟油6,看到這架波音737有些疑惑。
談判規格雖高,但戴國榮的身份已然足夠,不應該有更高級別的領導到來。
而且這次的安保措施也遠比上次在北陵機場時嚴密。
當飛機艙門打開,走出一群熟悉的麵孔時,許寧的疑問得到了解答。
他的師姐姚美玲以及曾經共事過的林歐華出現在眼前。
“師姐?林工?”他驚訝地喊了出來。
“許博士!”姚美玲看到許寧後露出笑容,步伐輕快地走過來,保持著一份端莊。
而林歐華則顯得更加熱情,幾乎是跑下舷梯,急切地與許寧握手問好。
新年伊始,林歐華見到許博士時難掩喜悅:“新年快樂,許博士,真高興能再次與您並肩作戰。”
在航空工業領域,林歐華是少數幾個依舊尊稱許寧為“許博士”的人之一。
他不僅因為習慣如此稱唿,更因對許博士懷有深深的敬意。兩人共事已久,這份情誼深厚而持久。
自從許寧和姚美玲加入601研究所後,林歐華帶領的數字化研發團隊逐漸嶄露頭角,從一個幾乎被遺忘的小組成長為研究所的核心力量。
可以說,許寧的到來徹底改變了林歐華的職業軌跡。
“師弟,好久不見,新年快樂。”
姚美玲隨後走來,自然地站在了林歐華對麵,與許寧並肩而立。
“師姐,新年快樂。”林歐華迴應道。
身後跟隨著二十多位曾參與殲8c改進項目的工程師們,他們來自601所。
這次調動顯然不是偶然,科工委考慮到項目時間緊迫,特意安排了這些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前來支援,以確保轟6ait飛機的研發和新舟60防除冰係統的改進能夠按時完成。
波音737專機的存在讓這一切顯得更為特別。
這兩次非同尋常的運輸方式:
一次是從雙塔機場起飛的軍用部分,另一次則是私人公務機,均未使用民航係統,表明任務背後有著嚴格的保密需求。
對於許寧而言,這一係列安排讓他感到安心。航空工業的發展不僅是技術上的挑戰,更是戰略路線的選擇。
現在看來,丁誌恆和科工委係統的決策無疑給整個項目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易合旭上前迎接,代表鎬京廠所感謝兄弟單位的支持。
“易總不必客氣,我們都是華夏航空大家庭的一員。”
林歐華一邊說著,一邊跟隨著許寧和易合旭向172廠的辦公樓走去。
在這個大家庭裏,各研究所以及工廠之間的合作緊密無間,共同推動著華夏航空事業的進步。
團隊合作的力量真是不容小覷。
寒暄過後,眾人來到了預先安排的辦公室。
林歐華轉向許寧,說道:“許工,接下來的工作就由您來指揮了。”
“好的。”許寧略作思考後迴應道。
對他而言,研發平麵噴嘴陣列並非難事,尤其是在有603所研發團隊的支持下。
他隻需要解決幾個關鍵問題,之後數值模擬可以交給計算機處理。
不過,分析在特定條件下機翼結冰及其對空氣動力學的影響,則需要更多的人手。
“我們先到研發室,我給大家講解一下目前的情況。”
許寧帶著大家來到研發室,在那裏他用大約十分鍾時間概述了當前麵臨的兩個挑戰:
一是要研發一種新型的除冰噴水裝置,並改造新舟60飛機以適應更嚴苛的氣候條件;
二是時間緊迫,必須在一個星期內完成任務。
至於與中歐談判相關的細節,他選擇暫時不提,畢竟知道的人越少越好,直到一切塵埃落定。
“我的計劃是,留三到四個人協助研發平麵噴嘴陣列和改裝加油控製係統為噴水係統,而林工、姚師姐以及其他人將負責改進新舟60。”
林歐華聽完分配後,推了推眼鏡,有些疑慮地問:“改進研發沒問題,但一周內要完成製造,這可能嗎?”
“全新製造肯定來不及。”
許寧直截了當地說:“但我昨晚做了些計算,發現當遇到大粒徑過冷水滴時,增升減阻翼型的性能反而會急劇惡化。
基於100微米和500微米粒徑的測試結果,我發現500微米情況下,前緣縫翼上的結冰導致升力係數在短短三分鍾內下降了超過一半;
同時翼梢小翼上的結冰改變了顫振特性,使主動顫振抑製係統的效能大幅降低,顫振速度減少了15%。”
丁誌恆對此表示讚同,並毫不猶豫地批準了轟油6的調配請求。
“我們相信許寧的能力,值得冒這個風險。”
丁誌恆深知調動軍用裝備需要高層批準,但他堅定地支持這一計劃,並強調對等互認的重要性。
他賦予戴國榮充分的權限,在不影響國家主權的前提下,可以調用所有相關資源來推動項目進展。
事實上,許寧重生後的時代裏,華夏航空工業最顯著的優勢並非僅在於技術創新,而是在於科工委掌握了民航型號發展的主導權。
這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方式,使得資源能夠更高效地被利用,促進了航空工業的發展。
為了進一步緩解戴國榮的擔憂,丁誌恆再次肯定了他的決定:
“這是難得的機會,我們要勇敢抓住它。如果有任何問題,責任由我承擔。”
老上級的一句話,讓六十幾歲的戴國榮心中激起了久違的激情,仿佛瞬間迴到了熱血沸騰的青年歲月。
“是,保證完成任務!”他堅定地迴應道。
接下來的那個晚上,丁誌恆忙得不可開交,電話一個接一個,不知叫醒了多少還在睡夢中的人。
第二天下午,一架嶄新的轟油6加油機緩緩降落在閻良機場,並迅速被送入總裝車間進行改裝。
幸運的是,飛機的管路和控製係統已經相當完善,隻需做些小改動。
不久之後,又有一架波音737-300從遠處飛來,停在了跑道上。
這架來自盛京的飛機雖然外觀與普通民航客機相似,但尾翼上的國旗標誌表明了它的特殊身份——這是空34師用於運送要員的專機。
許寧剛檢查完轟油6,看到這架波音737有些疑惑。
談判規格雖高,但戴國榮的身份已然足夠,不應該有更高級別的領導到來。
而且這次的安保措施也遠比上次在北陵機場時嚴密。
當飛機艙門打開,走出一群熟悉的麵孔時,許寧的疑問得到了解答。
他的師姐姚美玲以及曾經共事過的林歐華出現在眼前。
“師姐?林工?”他驚訝地喊了出來。
“許博士!”姚美玲看到許寧後露出笑容,步伐輕快地走過來,保持著一份端莊。
而林歐華則顯得更加熱情,幾乎是跑下舷梯,急切地與許寧握手問好。
新年伊始,林歐華見到許博士時難掩喜悅:“新年快樂,許博士,真高興能再次與您並肩作戰。”
在航空工業領域,林歐華是少數幾個依舊尊稱許寧為“許博士”的人之一。
他不僅因為習慣如此稱唿,更因對許博士懷有深深的敬意。兩人共事已久,這份情誼深厚而持久。
自從許寧和姚美玲加入601研究所後,林歐華帶領的數字化研發團隊逐漸嶄露頭角,從一個幾乎被遺忘的小組成長為研究所的核心力量。
可以說,許寧的到來徹底改變了林歐華的職業軌跡。
“師弟,好久不見,新年快樂。”
姚美玲隨後走來,自然地站在了林歐華對麵,與許寧並肩而立。
“師姐,新年快樂。”林歐華迴應道。
身後跟隨著二十多位曾參與殲8c改進項目的工程師們,他們來自601所。
這次調動顯然不是偶然,科工委考慮到項目時間緊迫,特意安排了這些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前來支援,以確保轟6ait飛機的研發和新舟60防除冰係統的改進能夠按時完成。
波音737專機的存在讓這一切顯得更為特別。
這兩次非同尋常的運輸方式:
一次是從雙塔機場起飛的軍用部分,另一次則是私人公務機,均未使用民航係統,表明任務背後有著嚴格的保密需求。
對於許寧而言,這一係列安排讓他感到安心。航空工業的發展不僅是技術上的挑戰,更是戰略路線的選擇。
現在看來,丁誌恆和科工委係統的決策無疑給整個項目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易合旭上前迎接,代表鎬京廠所感謝兄弟單位的支持。
“易總不必客氣,我們都是華夏航空大家庭的一員。”
林歐華一邊說著,一邊跟隨著許寧和易合旭向172廠的辦公樓走去。
在這個大家庭裏,各研究所以及工廠之間的合作緊密無間,共同推動著華夏航空事業的進步。
團隊合作的力量真是不容小覷。
寒暄過後,眾人來到了預先安排的辦公室。
林歐華轉向許寧,說道:“許工,接下來的工作就由您來指揮了。”
“好的。”許寧略作思考後迴應道。
對他而言,研發平麵噴嘴陣列並非難事,尤其是在有603所研發團隊的支持下。
他隻需要解決幾個關鍵問題,之後數值模擬可以交給計算機處理。
不過,分析在特定條件下機翼結冰及其對空氣動力學的影響,則需要更多的人手。
“我們先到研發室,我給大家講解一下目前的情況。”
許寧帶著大家來到研發室,在那裏他用大約十分鍾時間概述了當前麵臨的兩個挑戰:
一是要研發一種新型的除冰噴水裝置,並改造新舟60飛機以適應更嚴苛的氣候條件;
二是時間緊迫,必須在一個星期內完成任務。
至於與中歐談判相關的細節,他選擇暫時不提,畢竟知道的人越少越好,直到一切塵埃落定。
“我的計劃是,留三到四個人協助研發平麵噴嘴陣列和改裝加油控製係統為噴水係統,而林工、姚師姐以及其他人將負責改進新舟60。”
林歐華聽完分配後,推了推眼鏡,有些疑慮地問:“改進研發沒問題,但一周內要完成製造,這可能嗎?”
“全新製造肯定來不及。”
許寧直截了當地說:“但我昨晚做了些計算,發現當遇到大粒徑過冷水滴時,增升減阻翼型的性能反而會急劇惡化。
基於100微米和500微米粒徑的測試結果,我發現500微米情況下,前緣縫翼上的結冰導致升力係數在短短三分鍾內下降了超過一半;
同時翼梢小翼上的結冰改變了顫振特性,使主動顫振抑製係統的效能大幅降低,顫振速度減少了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