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現有的積冰探測設備精度有限,團隊不得不依賴視頻錄製和高速攝影來捕捉數據。


    在許寧與林哲彬的帶領下,182廠與金城大學的大氣科學學院展現出了驚人的效率。


    工廠僅用了短短十幾天便將許寧研發的重點區域除冰係統從藍圖變成了現實;


    而大學則迅速在金城、秦嶺及疆北建立了專門的氣象監測站——根據曆史數據,這些地區是華夏最容易發生積冰現象的地方。


    然而,這幾天西北天空一片晴朗,萬裏無雲,這雖然對常規飛行來說是理想的天氣條件,但對於自然結冰試飛而言,卻意味著缺乏必要的挑戰環境。


    麵對這樣的好天氣,試驗團隊顯得有些無奈。


    “再次檢查所有防冰係統的功能!”


    梁紹霖拿著擴音器對著飛機周圍的工作人員喊道。


    “梁總,今天已經查了三次了,特別是熱氣除冰係統,頻繁啟動會影響發動機壽命的。”助手小聲提醒。


    按照許寧和林哲彬製定的準則,在嚐試自然結冰測試前,必須先在幹燥空氣中驗證每個防冰係統的功能、安全性和性能特點。


    但連續的好天氣讓這個過程重複了許多次。


    “沒關係,確保一切正常,多檢查幾遍也是好的。”


    梁紹霖心裏明白這樣做沒有實質性的幫助,但保持忙碌可以防止團隊成員因等待而產生焦慮或鬆懈的情緒。


    “常工,我們之前在北美做結冰測試時發現,地麵氣象站難以準確分析高空雲團特性,最好有架氣象偵察機在空中尋找合適的測試空域。”


    一名來自602所的工程師建議道。


    許寧苦笑了一下:“話雖如此,但改裝一架氣象偵察機也需要通過自然結冰測試,而要完成測試又需要一架氣象偵察機。”


    工程師撓頭不語,顯然陷入了這個循環邏輯中。


    “萬事開頭難啊!”許寧雙手插在袖子裏,仰望天空,感慨地說。


    這時,旁邊突然傳來了一段帶著濃重楓葉國口音的英語……


    在距離最近的海岸線1500公裏、遠離大型水體的地方進行自然結冰試驗,這讓來自阿古斯塔公司的楓葉國代表羅西·科倫坡感到不可思議。


    “這不會是在跟我開玩笑吧?”他心想。作為代表團團長,羅西對這個地方能否提供合適的試驗條件表示懷疑。


    然而,負責這項研究的林哲彬教授並不打算讓步。


    雖然他的性格一向溫和,但麵對質疑,他果斷地迴應道:


    “根據我的多年研究,每年從11月到12月,在秦嶺和新疆北部地區上空確實存在超過50%的積冰概率。我們選擇這裏是有科學依據的,請您保持耐心。”


    由於天氣條件遲遲未達到要求,團隊成員們的心情都十分焦急。


    眼看爭論升級,項目協調員許寧趕緊介入調解:


    “林教授,別急,我們會找到適合的氣象條件的。科倫坡先生也是專業人士,他已經適應了這裏的環境。”


    他提醒道,幾天前還穿著正裝的科倫坡,現在也換上了帶有航空標誌的保暖外套,像其他人一樣把手揣在口袋裏取暖。


    就在氣氛變得緊張時,一陣沙沙聲打破了沉默——對講機中傳來秦嶺氣象站的消息,報告發現了可能符合條件的結冰雲層正在形成。


    林教授迅速記錄下關鍵數據,並分析說這次的雲層變化提供了短暫的時間窗口,隻能支持一輪試飛。


    考慮到最佳的結冰試驗條件是“天欲雪”而非大雪紛飛,團隊成員們意識到機會難得。


    他們將目光集中在許寧身上,等待他的決策:是先派遣運8飛機還是新舟60飛機升空測試。


    在寬廣的空域和有限的時間麵前,沒有必要糾結於先後順序。


    不如大膽一點,讓兩架飛機同時試飛,這樣不僅能節省時間,還能更高效地收集數據。


    603所的領導與182廠的梁紹霖交換了一個眼神,隨即達成一致:“好吧,就讓他們一起飛!”


    這時,林哲彬也加入了討論:


    “我聽說漂亮國同行在每次飛行時都會帶上氣象工程師,一旦飛機到達指定區域,他們可以根據實時天氣情況做出最佳決策。”


    602所的工程師點頭表示認同:


    “確實如此,地麵監控無法完全替代機上氣象工程師的專業判斷,他們的參與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不過,工程師接著表達了擔憂:


    “但要知道,faa這麽做是基於對當地氣象多年的研究。我們的自然結冰試驗還處於起步階段,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林哲彬堅定地擺手打斷:“我們這裏的情況雖然不同,但我對秦嶺地區的氣象研究同樣深入,漂亮國人能做到的事,我們也能做到。


    正因為我們還在起步階段,所以更要勇於承擔風險,加快試驗的步伐。”


    “從個人經曆來說,我全程參與了運8除冰係統的開發,隨同試飛不僅能讓機組人員更加安心,也能發揮我的專業優勢。


    相比讓其他同事冒不必要的風險,不如由我親自上陣。”


    見他態度堅決,大家不再多言。


    這時,一直沉默的科倫坡通過翻譯了解了情況,立刻激動地加入對話:“我也要參加試飛!”


    “你?”許寧和梁紹霖驚訝地看向他。


    科倫坡自信滿滿地解釋道:“別擔心,我已經有了在a109直升機上進行自然結冰試驗的經驗。


    而且根據合同規定,我必須監督所有試飛項目,這樣才能獲得總部的全額獎金。”


    麵對科倫坡的熱情請求,團隊成員們相視一笑,似乎已經看到了這次獨特合作的美好前景。


    兩架飛機在塔台的指揮下,一前一後騰空而起,機組成員早已各就各位,完成了所有飛行前的準備。


    秦嶺離南鄭不遠,所以沒過多久,許寧和他的團隊就在塔台收到了好消息:兩架飛機已經順利進入試飛區域。


    飛行員報告說,空中有一大片層雲,但層雲之上晴空萬裏,這樣的天氣非常適合進行結冰測試。


    塔台指揮員依據手冊開始下達一係列指令,確保一切按計劃進行。


    “檢查設備狀態。”指揮員的聲音通過無線電傳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沉默的老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沉默的老刀並收藏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