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顯著的進步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 作者:沉默的老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也許可以讓603所承擔主要責任。”有人提出了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
不久後,會議室裏響起了不同的聲音:
“可是南鄭方麵已經做了很多前期工作了。如果我們在中途接手主導權,航空工業係統的各廠所會怎麽想?”
“關於技術能力這一點,我覺得我們不需要擔心。”
丁誌恆微笑著擺了擺手,顯然這段時間他的心情很好。
“看看182廠提交的那份項目說明,注意一下第一完成人的名字。”
會議室中隨之響起了紙張翻動的聲音。
“許寧!”有人念道。
由於上次的閉門座談會時間緊迫且級別較高,在座的大多數人沒有參與,因此對這個名字並不熟悉。
不過,有一個人卻對這個名字印象深刻——周琳,她曾經與許寧有過一麵之緣。
“許寧,是京城航空航天大學杜亦熵教授的學生。
之前624所提交的《航空發動機進氣畸變試驗與評定方法》報告,他也是第一完成人,對吧,丁主任?”周琳問道。
丁誌恆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隨後緩緩點頭確認。會議桌兩邊的人們相互對視,眼中滿是疑惑。
“這兩個人是同一個人嗎,還是隻是同名?”
這樣的疑問也不無道理。雖然航空動力穩定性和飛行器環境耐受性都關乎航空安全,但兩者關聯不大。
更何況,兩次成果之間僅隔了三個月,真的有人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完成兩個不同方向的研究嗎?
“應該是同一個人。這名字並不常見,而且從工作單位來看,都是京城航空航天大學。”
有人查閱了項目說明最後一頁的主要參與人員信息後說道。
周圍傳來了一陣吸氣聲,臉上寫滿了驚訝和難以置信。周琳臉上浮現出一抹微笑,顯然對許寧的能力感到由衷的讚賞。
當初,她推薦許寧進入航空工業體係,這一舉動如今看來頗具遠見。如果他能在新崗位上取得顯著成就,她自然也會因此受益。
“若許寧能保持之前的工作質量,由他監督182廠承擔主要任務是可行的。”
“我建議從冰城調派幾位參與過運12b項目的專家加入,雖然我們的標準與faa不同,但經驗總是通用的。”
然而,在這樣的場合下,難免有人會提出不同的看法:
“盡管我不願意去想,但這會不會涉及到學術道德的問題?畢竟,這一切確實顯得有些不可思議。”
這話雖含蓄,但顯然在質疑是否為了提升杜亦熵的弟子聲望而特別安排了這些機會。
“各位。”
丁誌恆覺得是時候表態了:“從許寧參與的幾個項目來看,他的加入每次都帶來了顯著的進步。
這些項目跨越了601、606和624等多個機構,因此,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我們不應隨意懷疑,即便這是內部討論,也應顧及團隊的和諧。”
“況且,我國曆史上不乏在多個看似不相關的領域同時取得傑出成就的科學家。”
此言一出,會場頓時安靜下來。
大家都知道,丁誌恆指的是郭永懷——那位在兩彈一星項目中扮演關鍵角色的空氣動力學與應用數學家。
1968年12月5日,他在返迴京城途中因飛機失事不幸遇難,給華夏的航空航天研究帶來巨大損失。
經過一段時間的沉默,終於有人打破了寂靜:
“郭永懷同誌因空難犧牲,而我們現在這位全才,許寧,負責的項目包括航空發動機穩定性和飛行器防除冰,都直接關係到航空安全。”
“這也是一種傳承!”
這句話緩和了緊張的氣氛。
“那麽,關於非機防除冰的適航審定工作,將以182廠為主導,603所、172廠和602所提供支持。”
丁誌恆總結道,並用手指輕敲桌麵強調:
“另外,我們要向高層申請,讓氣象部門和空軍航管單位配合,隻要不影響航線安全,就要為這個項目的空域申請提供便利!”
“丁主任,還有一件事。”
一位負責對外技術合作的副主任在丁誌恆做出決策後補充道。
他繼續說:“603所參與適航審定的新舟60飛機,在最近的航展上吸引了阿古斯塔公司的注意。
他們的技術人員參觀並試乘了新舟60後,決定與我們的航技公司合作。”
合作的具體內容是阿古斯塔公司將投資9500萬美元,並承擔機艙內舒適性設備如增壓係統、空調、噪音控製和照明係統的研發和生產。
作為交換條件,他們希望在那不勒斯建立一條總裝線。
“這個提議非常有誠意,雖然還有一些細節待敲定,但航空工業部已經原則上同意了這項合作。”
“既然我們正在推進新舟60的適航審定工作,自然不能將阿古斯塔排除在外。”
這位副主任補充說,楓葉國人在國際合作中總是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當確認新舟60在燃油效率方麵超越atr42後,芬梅卡尼卡集團旗下的阿萊尼亞公司開始與法都國宇航合作開發新型號。
而阿古斯塔則選擇與資金緊張的華夏航空工業合作。
考慮到新舟60的研發完成度較高,阿古斯塔明智地沒有要求參與到飛機的整體研發中,而是專注於改善客艙設備——這是華夏團隊相對薄弱的環節。
對於民航客機而言,乘客的舒適度幾乎與飛行安全性和燃油效率同等重要。
在這種情況下,丁誌恆對楓葉國人的快速反應感到驚訝,但他很快做出了迴應:
“既然是民用飛機項目,就沒有必要過於保密。我們應該大方地讓阿萊尼亞的技術人員觀摩新舟60的自然結冰測試,並聽取他們的建議。
但在合同談判時要明確指出,防除冰係統的開發完全由我們自己負責,意方需要遵守我們的安排。”
“明白!會後我會立即傳達您的指示。”副主任迴答道。
半個月後,在南鄭柳林機場,天空晴朗無雲。
兩架螺旋槳飛機靜靜地停在跑道盡頭等待著適合的氣象條件進行試驗:
一架是改裝後的運8f,另一架則是從鎬京轉場而來的新舟60原型機。
在飛機的翅膀和尾翼上,紅、黑、黃三色交織的標尺已經就位,這些顏色標記用於測量積冰厚度。
不久後,會議室裏響起了不同的聲音:
“可是南鄭方麵已經做了很多前期工作了。如果我們在中途接手主導權,航空工業係統的各廠所會怎麽想?”
“關於技術能力這一點,我覺得我們不需要擔心。”
丁誌恆微笑著擺了擺手,顯然這段時間他的心情很好。
“看看182廠提交的那份項目說明,注意一下第一完成人的名字。”
會議室中隨之響起了紙張翻動的聲音。
“許寧!”有人念道。
由於上次的閉門座談會時間緊迫且級別較高,在座的大多數人沒有參與,因此對這個名字並不熟悉。
不過,有一個人卻對這個名字印象深刻——周琳,她曾經與許寧有過一麵之緣。
“許寧,是京城航空航天大學杜亦熵教授的學生。
之前624所提交的《航空發動機進氣畸變試驗與評定方法》報告,他也是第一完成人,對吧,丁主任?”周琳問道。
丁誌恆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隨後緩緩點頭確認。會議桌兩邊的人們相互對視,眼中滿是疑惑。
“這兩個人是同一個人嗎,還是隻是同名?”
這樣的疑問也不無道理。雖然航空動力穩定性和飛行器環境耐受性都關乎航空安全,但兩者關聯不大。
更何況,兩次成果之間僅隔了三個月,真的有人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完成兩個不同方向的研究嗎?
“應該是同一個人。這名字並不常見,而且從工作單位來看,都是京城航空航天大學。”
有人查閱了項目說明最後一頁的主要參與人員信息後說道。
周圍傳來了一陣吸氣聲,臉上寫滿了驚訝和難以置信。周琳臉上浮現出一抹微笑,顯然對許寧的能力感到由衷的讚賞。
當初,她推薦許寧進入航空工業體係,這一舉動如今看來頗具遠見。如果他能在新崗位上取得顯著成就,她自然也會因此受益。
“若許寧能保持之前的工作質量,由他監督182廠承擔主要任務是可行的。”
“我建議從冰城調派幾位參與過運12b項目的專家加入,雖然我們的標準與faa不同,但經驗總是通用的。”
然而,在這樣的場合下,難免有人會提出不同的看法:
“盡管我不願意去想,但這會不會涉及到學術道德的問題?畢竟,這一切確實顯得有些不可思議。”
這話雖含蓄,但顯然在質疑是否為了提升杜亦熵的弟子聲望而特別安排了這些機會。
“各位。”
丁誌恆覺得是時候表態了:“從許寧參與的幾個項目來看,他的加入每次都帶來了顯著的進步。
這些項目跨越了601、606和624等多個機構,因此,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我們不應隨意懷疑,即便這是內部討論,也應顧及團隊的和諧。”
“況且,我國曆史上不乏在多個看似不相關的領域同時取得傑出成就的科學家。”
此言一出,會場頓時安靜下來。
大家都知道,丁誌恆指的是郭永懷——那位在兩彈一星項目中扮演關鍵角色的空氣動力學與應用數學家。
1968年12月5日,他在返迴京城途中因飛機失事不幸遇難,給華夏的航空航天研究帶來巨大損失。
經過一段時間的沉默,終於有人打破了寂靜:
“郭永懷同誌因空難犧牲,而我們現在這位全才,許寧,負責的項目包括航空發動機穩定性和飛行器防除冰,都直接關係到航空安全。”
“這也是一種傳承!”
這句話緩和了緊張的氣氛。
“那麽,關於非機防除冰的適航審定工作,將以182廠為主導,603所、172廠和602所提供支持。”
丁誌恆總結道,並用手指輕敲桌麵強調:
“另外,我們要向高層申請,讓氣象部門和空軍航管單位配合,隻要不影響航線安全,就要為這個項目的空域申請提供便利!”
“丁主任,還有一件事。”
一位負責對外技術合作的副主任在丁誌恆做出決策後補充道。
他繼續說:“603所參與適航審定的新舟60飛機,在最近的航展上吸引了阿古斯塔公司的注意。
他們的技術人員參觀並試乘了新舟60後,決定與我們的航技公司合作。”
合作的具體內容是阿古斯塔公司將投資9500萬美元,並承擔機艙內舒適性設備如增壓係統、空調、噪音控製和照明係統的研發和生產。
作為交換條件,他們希望在那不勒斯建立一條總裝線。
“這個提議非常有誠意,雖然還有一些細節待敲定,但航空工業部已經原則上同意了這項合作。”
“既然我們正在推進新舟60的適航審定工作,自然不能將阿古斯塔排除在外。”
這位副主任補充說,楓葉國人在國際合作中總是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當確認新舟60在燃油效率方麵超越atr42後,芬梅卡尼卡集團旗下的阿萊尼亞公司開始與法都國宇航合作開發新型號。
而阿古斯塔則選擇與資金緊張的華夏航空工業合作。
考慮到新舟60的研發完成度較高,阿古斯塔明智地沒有要求參與到飛機的整體研發中,而是專注於改善客艙設備——這是華夏團隊相對薄弱的環節。
對於民航客機而言,乘客的舒適度幾乎與飛行安全性和燃油效率同等重要。
在這種情況下,丁誌恆對楓葉國人的快速反應感到驚訝,但他很快做出了迴應:
“既然是民用飛機項目,就沒有必要過於保密。我們應該大方地讓阿萊尼亞的技術人員觀摩新舟60的自然結冰測試,並聽取他們的建議。
但在合同談判時要明確指出,防除冰係統的開發完全由我們自己負責,意方需要遵守我們的安排。”
“明白!會後我會立即傳達您的指示。”副主任迴答道。
半個月後,在南鄭柳林機場,天空晴朗無雲。
兩架螺旋槳飛機靜靜地停在跑道盡頭等待著適合的氣象條件進行試驗:
一架是改裝後的運8f,另一架則是從鎬京轉場而來的新舟60原型機。
在飛機的翅膀和尾翼上,紅、黑、黃三色交織的標尺已經就位,這些顏色標記用於測量積冰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