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你去華夏參加航展,有沒有看到他們的新型戰機?”


    香洲航展已經落幕幾天了,開幕時的飛行表演視頻早已在網絡上廣為流傳。


    “當然看到了,不過我們真正感興趣的是一款經過深度改進的殲7戰鬥機。我記得給你看過它的模型照片吧?”


    伊斯拉姆點頭迴應:“沒錯,過去我們一直把華夏的裝備視為備用選項或低成本替代品,空軍主力一直是幻影3ep和f-16。”


    “但這次,你覺得高層還有其他選擇嗎?”


    老友的問題讓薩米陷入了沉思。他不是反應遲鈍,隻是不常表現出來。


    “你是說,我們可能會考慮采購更高級別的華夏戰機,像殲8c這樣的?”


    “確實如此,但華夏還沒有配備雷達製導的中程空對空導彈,所以攔截能力可能沒有顯著提升。


    而且,為了應對米格25這樣的高空高速威脅,引進類似的截擊機對我們來說未必是最佳方案。”


    “你說得沒錯,這些都是技術層麵的問題。”


    伊斯拉姆略帶不滿地說:“但是,對於國家而言,選擇主力戰機不能隻看技術。相較於漂亮國和法都國,華夏人是更為可靠的盟友。”


    薩米同意地點了點頭。“看來,很快就會有大的變動了。”


    伊斯拉姆拍了拍薩米的肩膀補充道:


    “佩爾韋茲將軍不久後可能要去卡姆拉基地視察,記得在他麵前適度展示自己,不要太過刻意,隻要讓他記住你就行。”


    “佩爾韋茲?他是陸軍的人吧?”


    薩米驚訝地問道。“這你就別操心了,總之記住我的話。我以前從沒害過你,至少在地麵上沒這麽做過。”


    伊斯拉姆笑著說道,暗示自己並不是個出色的飛行員,在空中配合上可能不太靠譜。


    在其他領域,他表現得相當出色,對待下屬和朋友也十分友善。


    “好吧,確實如此,聽你的。”


    接下來的日子裏,在許寧的指導和支持下,團隊迅速完成了對運8飛機主翼和尾翼表麵結冰形態的預測工作。


    11月末,初冬的寒風中,182廠總裝車間內,一群人圍著一架被拖出作為研究對象的運8f飛機。


    不遠處擺放著兩塊繪圖板,上麵展示了運8主翼和水平尾翼的三視圖。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機翼邊緣用不同顏色標記出了不規則的線條,代表著不同氣候條件下的結冰情況。


    由於結冰問題直接關係到飛行安全,182廠的工作進度因此放緩,特別是運8j的試飛因之前的事故而暫停。


    按照計劃,從英列國購買的首批搜水-2000ms雷達即將啟運迴國。盡管前期準備中使用了等重量的模型來模擬雷達安裝後的飛行性能;


    但實際電子設備的安裝還需考慮更多因素,如能耗、震動、工作環境及電磁兼容性等,這些都是需要上天測試才能確定的問題。


    如果雷達到達時還不能恢複試飛,將嚴重影響裝備形成戰鬥力的時間。


    有人提議先安裝簡易的多級電加熱裝置,留待後續型號再改進除冰係統。


    然而,梁紹霖頂住壓力,支持許寧團隊的基礎研究,最終取得了顯著成果。


    “經過半個月的努力,我和林哲彬、祝意兩位教授完成了運8飛機機翼積冰生長的模擬與預測,並確定了加熱除冰係統的負荷。”


    許寧的話音剛落,總裝車間內便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現在誰都不會質疑這項研究的價值,畢竟誰不想擁有一個既能提升飛行性能又能有效解決結冰問題的係統呢?


    “這些圖紙上的紅、橙、藍、綠線分別代表在不同惡劣氣候條件下,飛機穿越結冰區域120秒後機翼截麵的結冰情況。”


    由於缺乏先進的投影設備,他們隻能將圖紙放在繪圖板上供大家圍觀討論。


    “最惡劣氣候下,結冰竟然主要集中在機翼下表麵?”


    有人立刻注意到了這一點。


    上世紀90年代中期,由於探測技術有限,不僅在華夏,全球範圍內對飛行器結冰危害的研究都處於起步階段。


    在航空領域,即使是今天已經廣泛接受的自然結冰測試,在過去並沒有一套統一且科學的標準。


    漂亮國依賴五大湖區寒冷和濕潤的氣候條件,選擇合適的雲層進行飛行測試;而其他國家則根據自身條件摸索方法。


    大多數噴氣式飛機通常在接近但不進入容易結冰的高度和溫度範圍內飛行,因此因積冰導致的空難並不常見;


    而且主要影響的是atr 72這類小型支線客機或更小的通用航空飛機,如塞斯納172,這些事故對公眾的影響相對有限。


    因此,當研究結果顯示運8飛機在高速飛行時,其積冰行為與直覺相悖時,許多人感到驚訝。


    許寧解釋道,在螺旋槳飛機中,運8的速度較快,當空氣流動速度超過75米\/秒時,過冷水滴撞擊到機翼表麵後更可能彈開而不是粘附;


    這意味著高速區域如機翼上表麵反而較為幹淨。


    即使發生結冰,由於來流角度較小,形成的霜冰附著力弱,形狀貼近機翼,危害也相對較小。


    對於較慢的飛機,比如運5,則需特別關注機翼前緣和上表麵的積冰問題。


    許寧指出,傳統大型螺旋槳飛機的除冰裝置研發並未針對關鍵區域,導致能量浪費。


    他進一步說明,隨著機翼弦長增加,積冰傾向減小,靠近機翼末端部分更不易結冰,這解釋了為什麽水平尾翼比主翼更容易出現嚴重積冰。


    他還提到,某些情況下,機翼上的積冰可以產生額外升力,但這也會帶來強烈的低頭力矩,這是運8j事故的原因之一。


    接下來,林哲彬講解了氣象因素對積冰的影響,祝意則介紹了機翼表麵微結構的研發。


    這次總裝車間裏的研討會持續至深夜,參會者甚至顧不上用餐。


    通過三位專家的分享,一種全新的積冰理論逐漸成型。


    基於新的理解,工程師們提出了根據不同積冰情況為機翼各區域研發針對性防冰措施的概念,以提高防冰效率並減少能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沉默的老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沉默的老刀並收藏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