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些數字,許寧深吸了幾口氣,努力讓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


    這一刻,所有的辛苦都顯得值得。重生後,係統告訴他,科研點數和三項經驗的獲得取決於項目影響的大小。


    他知道昆侖發動機對國家的重要性。然而,係統似乎認為改進後的渦噴14發動機更為關鍵。


    日子過得飛快,轉眼間就來到了春洲航展開幕前的兩天。


    為了適應軍隊在90年代後的裝備命名規則,並且考慮到國際交流的需求,八三工程的成果被正式命名為殲8c。


    作為參展團隊的技術支持人員之一,許寧和姚美玲等人提前抵達了春洲,並按照主辦方的安排入住了一家位於金灣區國際航展中心附近的酒店。


    這家酒店是專門為航展而建的,不僅檔次高,還容納了來自各地的參展商、媒體代表以及受邀嘉賓。


    那時候的老百姓,能夠專門掏出錢來觀看航展的人不多,能在這樣一家酒店住宿的更是寥寥無幾。


    多年後,當第十四屆春洲航展舉行時,許寧曾趁著休假再次來到這裏,發現這家酒店早在一個月前就被預訂一空了。


    而楊知書這位飛機總研發師,並未隨行。


    雖然名義上是提供“技術支持”,但對研發師們來說,在這樣的場合能發揮的作用有限。


    真正的主角是112廠的技術工人和北陵機場的地勤團隊——香洲機場作為民用設施,不具備維護多國戰鬥機的能力,因此這些工作隻能由參展商自行完成。


    在國內參展時,隻需派遣人員即可;


    但若在國外,尤其是航空標準差異較大的地方展出,則必須自帶保障設備甚至航空燃料,否則就隻能進行靜態展示。


    例如,勇士飛行表演隊出國演出時,至少會有一架伊爾76運輸機隨行,負責後勤支持。


    這看似簡單的出國參展,實際上是對一個國家航空工業實力的嚴格考驗。


    許寧躺在床上,本想小憩片刻,但思緒如細沙般從記憶的縫隙中緩緩流出,令他難以入眠。


    最終,他放棄了休息的念頭,起身走到窗前拉開窗簾。


    窗外,香江機場那條4000米長的跑道在眼前展開,遠處傳來的飛機轟鳴聲吸引了他的注意。


    一架伊爾78加油機與兩架側衛戰機組成的編隊正準備降落,它們作為少數將進行試飛展示的外國參展商之一,在航展前期宣傳中占據了重要位置。


    相比之下,殲8c在最後一刻才決定參展,未能獲得足夠的宣傳時間,在這個時代,媒體主要依賴紙媒和廣播電視,十幾天的準備顯然不足。


    而在更高空盤旋的一架雙發中型客機引起了許多的思考,那是圖波列夫的圖204s貨機型。


    圖波列夫一直試圖用這款機型打開華夏的民航市場。


    盡管圖204在1990年首飛,放在九十年代初並不算過時,但這個首飛的時間點也預示著它的命運注定充滿挑戰。


    在失去了華約市場的支撐後,這款獨立的飛機型號難以匹敵波音或空客這樣擁有完善產品線的巨頭,更何況缺乏資金來進行必要的改進。


    國內航空公司也無理由選擇一款既無明顯性能優勢又無法融入現有維護體係的新飛機。


    圖波列夫從一開始就選錯了方向。


    如果換個角度思考,該型號作為軍用特種飛機平台其實頗具潛力,至少優於圖154m和運8。


    更重要的是,如果能調整其研發以符合華夏的航空工業標準,它還可以成為開發百噸級客機的一個實驗平台。


    然而,隨著11月的到來,新海生產md90項目的命運似乎已定。


    曆史表明,在md90生產線關閉後,航空部門轉向歐洲尋求合作,意圖在國內生產100座級別的ae100客機,但這一計劃最終未能實現。


    空客隨後基於ae100的研發推出了a318客機。


    經過一係列的努力,原本為升級飛機生產線投入的巨額資金隻能用於支持天津的空客組裝線。


    同時,那些具備大型飛機製造經驗的技術人才,因訂單的消失而被迫離職或轉行。


    這標誌著自運10項目以來建立起的技術體係逐漸瓦解,帶來了十幾年的技術停滯。


    直到2015年c919首架原型機下線,華夏才重新獲得了幹線客機的總裝能力。


    麵對如日中天的波音和空客,想要他們將主要生產環節放在華夏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至於按照華夏標準生產飛機,更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但在困境中的圖波列夫則不同,除了圖160外,隻要條件合適,幾乎可以滿足任何要求。


    蘇霍伊研發局在十一號工程上的讓步,也讓人對俄易斯合作夥伴的態度更加樂觀,不再像過去那樣難以合作。


    既然需要調整生產標準,那就得和國內的技術團隊攜手合作。這樣一來,在大型飛機研發方麵,我們也能借鑒一些寶貴的經驗。


    許寧深知,自己不能像小說中的仙人那樣,通過灌輸內功來提升他人的技能水平。


    隨著項目複雜度的增加,單靠個人力量已經無法完成所有任務。


    比如改進機翼或壓氣機的研發,這些工作現在需要一個團隊的共同努力。在工程領域,實踐經驗的重要性絕不亞於理論知識。


    否則,曾經在基礎設施建設和船舶製造方麵領先的英漂亮國家,也不會迅速地在這兩個領域失去優勢。


    “嗯……”


    望著窗外正在降落滑行的圖204s,許寧心中的想法逐漸清晰起來。


    他明白,要實現目標,就必須尋求雙方共贏的局麵。而所謂的雙贏,就是找到讓雙方都能受益的方法。


    與此同時,在樓下的一間客房裏,姚美玲正坐在床邊出神。她的視線雖然對著窗外,但顯然心思並不在此。


    即使同事多次唿喚,她也渾然未覺——601所為許寧安排了與楊知書等高級專家同等的住宿條件,不過多數情況下,普通員工還是兩人共用一間房。


    直到同事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姚美玲才迴過神來。


    “你在看什麽呀?這麽入神。”


    與姚美玲同住的是她在624所出差時結識的女工程師何秋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沉默的老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沉默的老刀並收藏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