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眼前的問題,許寧深知首要任務是梳理出一套清晰的解決方案,這樣才能有效地推進項目進展。


    想到這,他隨手抽來一張草稿紙,準備動手記錄。


    葉輪機械中的流動分離問題複雜難解,尤其對於非專長此領域的他來說,親自動手分析顯得更為穩妥。


    直接對發動機部件進行數學建模,不僅超出了現有計算機的能力範圍,而且沒有必要。


    因此,他決定首先對模型進行合理簡化。


    “各部件間流量連續”這是許寧寫下的第一條基本原則。


    經過一夜的奮戰,團隊成員都顯得有些疲憊。


    “閻工,要不你先休息一會兒?”有人提議道。但閻工拒絕了,他堅持認為應該盡快定位問題所在。


    “一個軸上,壓氣機與渦輪的轉速相同……”許寧繼續說道。


    “根據當前閥門開口的情況,r點的瞬時流量顯然過大,這意味著壓氣機提供的壓升遠不足以滿足相同流量下壓力調節閥門所需的壓降。


    因此,在壓力調節閥門的限製下,通過壓氣機的流量必須減少,導致壓氣機後方的壓力持續上升,壓縮係統的工作點從r重新接近最初的失速起點0。”


    “我們現在的目標,就是迅速找到這個關鍵位置,讓研究所進行逼喘試驗,看看是否能重現這一現象。”另一名工程師補充說。


    “也就是說,0點代表了係統最初不穩定的工作條件,我們需要找出壓氣機內部最早出現這種情況的位置,即流動分離引發喘振的初始點。”


    “還有,稍後我們要和601所的同事會麵,獲取進氣道的流量數據作為參考。”許寧進一步指示。


    “我已經將喘振的震蕩周期獨立提取出來,它包括了四個階段:o-a、a-b、b-r和r-o。我們的主要任務是確定喘振的根本原因——是研發上的不足,生產過程中的失誤,還是運行條件過於苛刻?”


    “當瞬時流量降至a點的最低值時,壓氣機後部係統的壓力會因為流入量大大小於流出量而發生變化。在a-b階段,進入壓氣機的流量開始增加,而其後的壓力則逐漸降低。”


    接下來的任務是從眾多的數據曲線中,精準地識別出引發異常的那個點。


    這項工作雖然複雜,但隻要找到了切入點,就能逐步解開謎團。為了讓大家集中精神,許寧還特意安排了一項新任務,希望以此激勵團隊繼續前進。


    時間慢慢流逝,閻偉忠逐漸理清了喘振問題的全貌。每分析出一個關鍵點,許寧就試著驗證一次。他拿起鉛筆,在屏幕前比畫,仿佛在尋找解開複雜難題的線索。


    許寧彎腰扶腰,另一隻手操作鼠標,在圖表上標記出幾個異常點,沒有迴頭便拒絕了額外的任務。


    “確認!完善項目!”他說,然後又補充。


    “先聽閻工安排任務再說。”


    “對了,常博士去哪兒了?”有人問道。


    “可能是去休息了。”另一個人迴答。


    “大家過來一下。”閻偉忠的聲音響起,大家都圍了過去。經過一夜的努力,團隊終於完成了試飛數據的處理和喘振波形的繪製。


    閻偉忠麵前的屏幕顯示著放大後的數據圖,這讓原本疲憊不堪的團隊成員們立刻振奮起來。


    “成功了!”有人低聲說。


    對於閻偉忠這樣的老手而言,這一步並不難。


    “當壓縮係統遇到外部幹擾而進入喘振狀態時,壓氣機提供的壓力不足以對抗後方的壓力,導致氣體流量驟降,甚至可能出現倒流。”


    他解釋道,這些信息如同找到解題的關鍵線索,讓複雜的難題迎刃而解。


    這一刻,閻偉忠感到一陣眩暈,仿佛大腦短暫缺氧,但他迅速調整,繼續帶領團隊前進。


    他知道,解決這個問題不僅意味著項目的進展,更是在未來可能需要改進壓氣機時,提供了一個明確的方向。


    昨晚整夜加班處理數據,許寧不是動力聯合攻關組的正式成員,因此他的缺席直到組長閻偉忠召集大家時才被注意到。


    閻偉忠迅速掩飾了驚訝,手輕輕搭在身後的桌上保持鎮定。


    “在亞臨界狀態下,尾噴口遠前方及噴管出口處的靜壓等同於大氣壓,這意味著發動機內部的壓力變化需與增壓和**過程相平衡……”


    他邊說邊將手中的鉛筆丟到一旁,站起身來。


    經過多次嚐試,係統最終給出反應。


    一位年輕的工程師看到閻偉忠疲憊不堪、眼眶泛紅的樣子,關心地詢問:“怎麽了?”


    “是啊,閻工看起來很累的樣子。”另一位工程師附和道。


    長時間的不規律作息加上過度勞累,使得閻偉忠起身時感到短暫的眩暈。


    他揮手示意其他人繼續工作,自己則稍微站立了一會兒,調整唿吸,喝了一大口濃茶,準備加入團隊的新一輪工作中。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一個人影衝了進來,興奮地喊道:“我找到了!”


    閻偉忠愣了幾秒,才認出這是剛恢複活力的許寧。


    “你發現了什麽?”周圍忙碌的同事們也被這突如其來的宣告吸引了注意力。


    “我算出了流動分離最早可能出現在高壓壓氣機二級轉子葉片上的位置!”許寧揮動著手中的幾頁紙,臉上洋溢著成功的喜悅。


    這一發現對項目至關重要,因為它不僅解決了當前遇到的技術難題,還證明了許寧與導師共同研發的仿真工具的有效性,這套工具在當時達到了行業領先水平,並持續影響至今。


    雖然看起來兩種方法都能找到引發喘振的原因,但它們的效率和幫助理解問題本質的能力卻大相徑庭。


    但這同時也揭示了渦噴14的壓氣機研發有問題。盡管如此,他的專業功底仍然紮實。


    一位工程師激動地指著屏幕上的兩道幾乎完全吻合的曲線說。


    “不過,最讓人驚訝的是,他一個人竟然隻用了一晚就找到了故障的根本原因!”


    聽到這話,大多數人都感到困惑不解——


    如果是因為製造缺陷導致喘振,那麽模擬數據與實際情況必然不會一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沉默的老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沉默的老刀並收藏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