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招惹是非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 作者:沉默的老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據我所知,他們之前與法紮特龍研究所討論過‘甲蟲’雷達的事宜,還和二毛洽談了r-27空空導彈的引進。
現在,他們又自主研發出了一款性能優良的機體……”莫辛繼續說。
“如果研發的大方向不變,那可能是他們使用了一些提高升力的技術。
我們距離太遠,看不清楚具體細節。”特魯索夫迴答道。
特魯索夫警惕地看了眼老友:“你該不會想靠近看看吧?我不想招惹是非。”
不過,即使華夏在武器係統上仍有挑戰,通過購買關鍵部件,也能迅速獲得超視距作戰的能力。
“具體來說,就是同意轉讓雙座版蘇-27ub的生產線,並且不限製他們替換雷達、引擎和機體材料等重要組件。
當然,替換後出現的技術問題,我們是不會負責的,這一點必須事先說明清楚。”特魯索夫直接指出。
特魯索夫似乎不太願意深入思考這些問題:“我在想,他們選擇在這個時候試飛一款顯著提升的新機型,是否是在傳達某種信息?”
“加快進度?”莫辛提議。
“但是,老師,即使按照您的說法,華夏新飛機的性能有了顯著提升,但他們目前還沒有能力製造可用的超視距空空導彈,隻有一架飛機能有多大用處呢?”
特魯索夫反問道。
“或許,這意味著他們的緊迫感不如以前了。”莫辛沉思道。
“你過來看看這個。”
特魯索夫從桌麵上拿起一張簡報,遞給莫辛說道。
莫辛接過簡報,上麵記載的是601研究所新飛機的首次飛行情況。
“新型號……”莫辛輕聲讀了出來,心中卻有些疑惑。
特魯索夫長長歎了一口氣,手指在桌麵上輕輕敲打,似乎在思考著什麽。
原來,由於楊知書團隊巧妙地將舊型號改裝,使得這次試飛看起來像是推出了一款全新的戰鬥機,這一舉動迅速引起了俄羅斯方麵的注意。
特魯索夫一直堅持,至少要購買200架蘇-27sk(即殲-11a)的散件來組裝,這導致了與中方的談判陷入僵局。
雙方都在等待對方先讓步,但蘇霍伊公司因為資金緊張,迫切需要這筆交易來緩解經濟壓力。
“這件事不如通過領事館向國內報告,讓高層來決定吧。我們倆隻負責技術,這些政治上的事情想太多也沒用。倒是聽說今晚食堂有慶功宴,食物應該會比平時豐盛一些。”
特魯索夫提議道,試圖緩和一下緊張的氣氛。
“新型號……”莫辛重複了一遍,似乎對這個信息感到驚訝。
“沒錯,加快速度。”特魯索夫點頭同意,接著補充說:“我馬上去找庫爾布斯基!”
盡管對於601所謂的具體改動細節並不完全了解,特魯索夫還是直接迴應道:“我知道你的意思。這架新飛機的性能顯然有了顯著提升,我們必須加快速度應對。”
能著手的項目有:
“你當我是傻子嗎……再說,這飛機再怎麽改也是二代機,沒啥好看的。”莫辛果斷搖頭。
幾秒後,莫辛似乎被說服了。
此時,特魯索夫已想好準備前往驗證渦噴14的整體研發。
莫辛也坐不住了,心想不能再等了。
此時,盛京正值晚餐時間,而莫斯科才剛過午餐。
米哈伊爾·波戈相,西蒙諾夫的學生與繼承者,感到這次重生給了他前所未有的收獲。
管理技能更是已升至滿級。
旁邊的兩位蘇霍伊工程師目睹了首飛全過程,心中所思遠比旁人複雜。
波戈相臉色沉重。工程經驗正在提升。
“米沙,我們必須加快與華夏的蘇27技術轉讓談判。告訴庫爾布斯基,在轉讓細節和購機數量上可以適當讓步,但價格和支付方式必須遵守。”
師徒倆對是否向華夏出售武器一直有不同意見。
波戈相認為,與其將時間花在討價還價上,不如通過小幅度讓步快速獲得資金,再投資新機型的研發。
隨著西蒙諾夫因年齡和健康逐漸退居二線,波戈相開始實際掌管蘇霍伊研發局的技術團隊。
因04號和05號試驗機的研發有所調整,04號機首飛後的次日,楊知書迅速組織了一場跨多個單位的八三工程協調會,確認當前的技術狀況。
與以往601所內部的小範圍討論不同,此次會議規模更大,涵蓋麵更廣,參會人數激增。
機翼改進進展順利。
許寧負責機翼研發,而機翼結構攻關小組則以犧牲約5%的油箱容量為代價,成功將縫翼所需管道和液壓係統整合進主翼結構內,這一改進大大節省了項目時間。
林歐華帶領的數字化研發團隊與112廠合作,在04和05號原型機的新機翼改進和生產中引入了數字化製造技術。
這時112產能在獲得完整研發資料後,幾乎與風洞測試同步啟動生產準備。
在風洞測試期間,飛行控製係統研發團隊迅速計算出帶有風翼條件下飛機的控製參數,並對原有的飛控係統進行了調整。
他們基於殲8act和即將首飛的殲8iiact項目積累的經驗,確保了此次修改的成功。
得益於這些努力,04號原型機快速完成了改進並成功複飛,同時05號機的關鍵部件也開始投產。
姚美玲主導的新型全弧形風擋已完成研發,並首次裝配到04號原型機上。她還在幫助112廠開發新的模具成型控製係統軟件,旨在提高成品質量,減少廢品率。
當然,如果渦噴14發動機進展不順利,轉而使用性能略遜但穩定可靠的渦噴13f2也是一個備選方案。
楊知書與許寧交談時,提到推進八三工程的關鍵在於解決發動機問題。
這一觀點得到了現場人員的認可,會議室的氛圍也因此變得嚴肅起來。
關於導彈發射方式,有滑軌式、彈射式和投放式三種。
其中,滑軌式是導彈在發射架上直接點燃,依靠自身推力沿軌道離開;而彈射式和投放式則是先通過彈射裝置或自由落體離開發射架,再在空中點燃發動機。
改變發射方式不需要對飛機做任何修改,隻需更換導發架即可,這為解決當前問題提供了一個簡便途徑。
現在,他們又自主研發出了一款性能優良的機體……”莫辛繼續說。
“如果研發的大方向不變,那可能是他們使用了一些提高升力的技術。
我們距離太遠,看不清楚具體細節。”特魯索夫迴答道。
特魯索夫警惕地看了眼老友:“你該不會想靠近看看吧?我不想招惹是非。”
不過,即使華夏在武器係統上仍有挑戰,通過購買關鍵部件,也能迅速獲得超視距作戰的能力。
“具體來說,就是同意轉讓雙座版蘇-27ub的生產線,並且不限製他們替換雷達、引擎和機體材料等重要組件。
當然,替換後出現的技術問題,我們是不會負責的,這一點必須事先說明清楚。”特魯索夫直接指出。
特魯索夫似乎不太願意深入思考這些問題:“我在想,他們選擇在這個時候試飛一款顯著提升的新機型,是否是在傳達某種信息?”
“加快進度?”莫辛提議。
“但是,老師,即使按照您的說法,華夏新飛機的性能有了顯著提升,但他們目前還沒有能力製造可用的超視距空空導彈,隻有一架飛機能有多大用處呢?”
特魯索夫反問道。
“或許,這意味著他們的緊迫感不如以前了。”莫辛沉思道。
“你過來看看這個。”
特魯索夫從桌麵上拿起一張簡報,遞給莫辛說道。
莫辛接過簡報,上麵記載的是601研究所新飛機的首次飛行情況。
“新型號……”莫辛輕聲讀了出來,心中卻有些疑惑。
特魯索夫長長歎了一口氣,手指在桌麵上輕輕敲打,似乎在思考著什麽。
原來,由於楊知書團隊巧妙地將舊型號改裝,使得這次試飛看起來像是推出了一款全新的戰鬥機,這一舉動迅速引起了俄羅斯方麵的注意。
特魯索夫一直堅持,至少要購買200架蘇-27sk(即殲-11a)的散件來組裝,這導致了與中方的談判陷入僵局。
雙方都在等待對方先讓步,但蘇霍伊公司因為資金緊張,迫切需要這筆交易來緩解經濟壓力。
“這件事不如通過領事館向國內報告,讓高層來決定吧。我們倆隻負責技術,這些政治上的事情想太多也沒用。倒是聽說今晚食堂有慶功宴,食物應該會比平時豐盛一些。”
特魯索夫提議道,試圖緩和一下緊張的氣氛。
“新型號……”莫辛重複了一遍,似乎對這個信息感到驚訝。
“沒錯,加快速度。”特魯索夫點頭同意,接著補充說:“我馬上去找庫爾布斯基!”
盡管對於601所謂的具體改動細節並不完全了解,特魯索夫還是直接迴應道:“我知道你的意思。這架新飛機的性能顯然有了顯著提升,我們必須加快速度應對。”
能著手的項目有:
“你當我是傻子嗎……再說,這飛機再怎麽改也是二代機,沒啥好看的。”莫辛果斷搖頭。
幾秒後,莫辛似乎被說服了。
此時,特魯索夫已想好準備前往驗證渦噴14的整體研發。
莫辛也坐不住了,心想不能再等了。
此時,盛京正值晚餐時間,而莫斯科才剛過午餐。
米哈伊爾·波戈相,西蒙諾夫的學生與繼承者,感到這次重生給了他前所未有的收獲。
管理技能更是已升至滿級。
旁邊的兩位蘇霍伊工程師目睹了首飛全過程,心中所思遠比旁人複雜。
波戈相臉色沉重。工程經驗正在提升。
“米沙,我們必須加快與華夏的蘇27技術轉讓談判。告訴庫爾布斯基,在轉讓細節和購機數量上可以適當讓步,但價格和支付方式必須遵守。”
師徒倆對是否向華夏出售武器一直有不同意見。
波戈相認為,與其將時間花在討價還價上,不如通過小幅度讓步快速獲得資金,再投資新機型的研發。
隨著西蒙諾夫因年齡和健康逐漸退居二線,波戈相開始實際掌管蘇霍伊研發局的技術團隊。
因04號和05號試驗機的研發有所調整,04號機首飛後的次日,楊知書迅速組織了一場跨多個單位的八三工程協調會,確認當前的技術狀況。
與以往601所內部的小範圍討論不同,此次會議規模更大,涵蓋麵更廣,參會人數激增。
機翼改進進展順利。
許寧負責機翼研發,而機翼結構攻關小組則以犧牲約5%的油箱容量為代價,成功將縫翼所需管道和液壓係統整合進主翼結構內,這一改進大大節省了項目時間。
林歐華帶領的數字化研發團隊與112廠合作,在04和05號原型機的新機翼改進和生產中引入了數字化製造技術。
這時112產能在獲得完整研發資料後,幾乎與風洞測試同步啟動生產準備。
在風洞測試期間,飛行控製係統研發團隊迅速計算出帶有風翼條件下飛機的控製參數,並對原有的飛控係統進行了調整。
他們基於殲8act和即將首飛的殲8iiact項目積累的經驗,確保了此次修改的成功。
得益於這些努力,04號原型機快速完成了改進並成功複飛,同時05號機的關鍵部件也開始投產。
姚美玲主導的新型全弧形風擋已完成研發,並首次裝配到04號原型機上。她還在幫助112廠開發新的模具成型控製係統軟件,旨在提高成品質量,減少廢品率。
當然,如果渦噴14發動機進展不順利,轉而使用性能略遜但穩定可靠的渦噴13f2也是一個備選方案。
楊知書與許寧交談時,提到推進八三工程的關鍵在於解決發動機問題。
這一觀點得到了現場人員的認可,會議室的氛圍也因此變得嚴肅起來。
關於導彈發射方式,有滑軌式、彈射式和投放式三種。
其中,滑軌式是導彈在發射架上直接點燃,依靠自身推力沿軌道離開;而彈射式和投放式則是先通過彈射裝置或自由落體離開發射架,再在空中點燃發動機。
改變發射方式不需要對飛機做任何修改,隻需更換導發架即可,這為解決當前問題提供了一個簡便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