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考慮到機翼研發改進後,生產新的機翼仍需時間,楊知書還特意批準了許寧半個月的假期,以便他能全心處理軍工學院的事務,同時也能適當放鬆一下。


    軍工學院外,新生們帶著迷茫的表情,伴隨著家長們的忙碌身影,讓許寧費了好大勁兒才擠進校門。


    然而,距離京航大學的保研麵試隻剩下幾天了。


    按原計劃,許寧本應在完成這裏的工作後與楊靜一同返迴沈陽。


    但由於他此刻身在京都,而機翼改進工作完成後短期內並無緊迫任務,所以他決定暫時留下。


    即使隻是及早發現了機翼的研發問題,這也為整個項目節省了好幾個月的時間。經過深思熟慮後,他決定找楊知書談談,並迴到軍工學院處理直博的事宜。


    就在不遠處,有二三十位學弟站在那裏,看起來應該是大二或大三的組員。


    盡管這次通話並不涉及機翼改良的具體細節,但由於它關係到他與楊靜的行程安排,所以還是采用保密的方式聯係更為安全。


    鑒於許寧的情況特殊,軍工學院表示如果他實在無法親自返迴,可以錄製一段簡短的視頻,在現場播放。


    由於這份數據非常重要,單靠楊靜一人帶迴並不保險,需要另一位具備相應權限的人士陪同。


    次日上午,許寧在與匆匆趕來的徐進完成資料交接後,終於重返京航大學。


    看著公告欄上的信息,許寧不禁輕聲歎息。正當他在公告牌前沉思時,背後傳來了一個熟悉的聲音。


    “嘿,小許!”有人叫住了他。原來,是那位我國航空動力領域的首位院士。


    “老師,您找我有什麽急事嗎?”許寧驚訝地問道,心想除了研究生推薦麵試外,自己似乎沒有什麽其他的事情。


    “我剛還想讓你的輔導員去叫你呢。”老師答道。


    “沒什麽緊急的事,就是告訴你,我們要給你換個住的地方。”


    “換個住的地方?我不是住教職工宿舍嗎?這合適嗎?”


    “別太擔心,我們軍工學院的博士生本來就有高標準的單人間或雙人間。


    鑒於你的研究很特別,住在普通的博士生宿舍可能會有些不便,學院也會為此而擔憂。”


    許寧:“那我就感謝老師和唐院長的好意了。


    ”能夠為他安排一個獨立的住處,這讓許寧感到意外又感激。


    “這隻是給你安排了一個單獨的房間而已,房子的產權不能給你,除非將來你留校任教,成為正式員工後才行。”


    “好的。”即便暫時沒有產權,但分房這種福利還是挺吸引人的。


    1996年的今天,這樣的優待確實讓人吃驚。


    兩人沒有多聊,因為組員和家長們已經開始陸續來到軍工學院。趙誌德和他的團隊忙著接待,而許寧拖著行李迴到了宿舍。


    96年的住宅已經不是老式的筒子樓了,取而代之的是單元式住宅,每層樓有兩到三戶人家。


    居住條件大大改善,但房源依舊緊缺,連院長唐正林都不一定能馬上分配到一套。


    看來,校方是想在他還沒有畢業,名氣還不大的時候,先給他一些好處,以後好留住他。盡管事先通知了對方自己的返校,但在大多數人還沒有手機的那個年代,找到某個人的位置更多依賴於運氣。


    正當他還未完全迴過神來之時,耳邊響起了一個似曾相識的聲音。


    杜亦熵笑著下了樓梯,招手讓許寧跟上來:“這是我和唐院長商量的結果,決定從新建成的教工住宅區裏為你專門準備一套房。”


    他所參與的研究,就好比是發動機界的風洞試驗,至關重要。


    許寧終於來到了校方給他安排的房間,剛剛放下行李,門口就傳來了一個熟悉的聲音:“嗨!終於等到你了。”原來是趙誌德。


    許寧笑了笑問道:“你什麽時候來的?”


    “我早就到了,我要早點過來賺點外快啊。”


    “賺外快?”許寧疑惑地問。


    “唉,哪像你那麽幸運,被杜院士欽點去讀研呢。我隻好抓住這個開學的機會買些同學們生活所需的基本物品。”


    聽了趙誌德悄悄的解釋後,許寧終於明白了對方的意圖。


    對於來自農村或小城市的大組員而言,很多人可能是家族甚至周圍村落中首位考入大學的孩子,因此往往未能提前準備好大組員活中所需的基本物品。


    趙誌德正是看到了其中的商業機會。新生報到那天,他召集了一批家境普通的組員,讓他們幫助新生搬運行李直到宿舍,並在此過程中熟悉軍工學院環境。


    這些組員還會以學長師姐的身份分享關於學習與生活的寶貴建議。因為這些組員確實是京航大學的一員,分享的經驗真實可信。


    同時,他們也會巧妙地推薦一些商品。


    加上當時沒有網上購物,人們也比較單純,許多新生及其家人為了方便和信任,往往會直接向他們購買缺少的日用品。


    趙誌德作為幕後供應商,在一天之內就能獲得數千元的收入,連幫忙搬運的組員們也能掙得近百元的生活費,真是一筆不菲的收獲。


    許寧抿了抿嘴,暗想難怪這人在另一個時空能賺得盆滿缽滿。


    由於距離正式開學還有半個月左右的時間,目前迴到軍工學院的隻有許寧一人。接下來的幾天裏,除了整理必要的資料外,他還忙著將個人物品一點點地搬到新住所。


    補了會兒覺後,許寧晃到了飛機樓附近。


    燃氣渦輪研究院與許寧前世工作的316軍工廠雖然同在綿陽,卻隸屬於不同的係統。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劉振響是華夏從渦扇-6到渦扇-10乃至渦扇-15係列航空發動機項目的關鍵人物。


    與早早退休的杜亦熵不同,劉振響一直活躍在一線直到2020年代。


    即使如此,劉振響的大名仍然響徹業界。


    根據原定計劃,裝備了第四代發動機的殲-20本應在2023年6月底進行首次試飛,但許寧還沒等到那一天就重生了。


    若沒有自己的高空測試平台,每次試飛前都得把發動機送到國外檢測。


    “渦扇15的首次裝機飛行結果如何呢……”他心裏琢磨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沉默的老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沉默的老刀並收藏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