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似乎無懈可擊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 作者:沉默的老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杜亦熵心中一動,萌生了一個念頭:或許可以讓這位既有才華又有決心的年輕人提前參與到實際項目中去,為我國航空航天事業帶來新的活力。
但在此之前,必須通過603研究所驗證許寧提出的模型準確性,以增強說服力。
於是,他對身旁的夏天說:“小夏,請你幫我取些軟盤過來,我要備份電腦上的工程文件,明天需要用到。”
夏天迅速行動起來,很快就帶著軟盤迴來了,並著手複製數據。盡管軟盤容量有限,且傳輸速度慢,完成這項任務仍需花費一些時間。
利用這段空隙,杜亦熵檢查了牆上的日曆:“我從鎬京迴來後,我們計劃後天下午召開小組會議,請大家做好準備。”
接著,他又轉向許寧說道:“還有,小常,計算機輔助研發與仿真模擬將是未來發展重點。在這方麵,我自認不如你們年輕一代靈活適應新技術,希望你能為大家詳細介紹相關知識。”
這樣的安排既體現了對青年才俊的信任,也為團隊帶來了新的動力與方向。
杜亦熵剛一開口,姚美玲就迫不及待地補充道:“杜教導說得沒錯,我一直都覺得許寧在計算機仿真方麵特別出色。
他簡短幾句話就能讓人茅塞頓開。如果他能為我們講解一次,我們的進步肯定飛速。”
盡管大家都知道許寧很厲害,但姚美玲是唯一一個親身感受過他的能力的人。
盡管許寧在講解時的態度有時讓人惱火,但他確實能讓聽者受益匪淺。
姚美玲還想要其他成員也能體驗到這種智慧上的衝擊。
“好的,可以。”許寧摸著鼻子說道,“不過光說不練假把式,我可以找一個實例來現場演示。”
既然杜亦熵提出了建議,許寧自然樂於接受。他一直希望分享自己的知識,以便團隊能夠共同進步。
杜亦熵想了想,提議道:“會議室裏人太多不太方便,我會準備一台筆記本電腦。等大家匯報完工作後稍作休息,再由你來進行演示。”
正巧這時夏天完成了數據複製工作。杜亦熵收拾好軟盤,正打算離開,方正卻叫住了他:
“杜教導,我們原計劃今晚聚餐迎接新來的師弟,現在看來這不僅僅是個迎新會了,更像是慶祝會。您願意加入我們嗎?”
許寧聽到這裏也是驚訝不已,顯然這是為他準備的一個驚喜。
今天,杜亦熵給課題組帶來了更大的驚喜。
“哎,我還是別摻和了,沒有我這老頭子,你們年輕人也能玩得盡興。”
話剛說了一半,杜亦熵似乎想到了什麽:“哦,我明白了,你們是想讓我報銷吧?”
方爭和姚美玲相視一笑,點頭承認。
“好吧,那你們記得保存好發票。如果這學期大家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我會全額報銷的。”
杜亦熵一向大方,甚至在他年輕時,每年都會組織課題組秋遊。
“耶!”
“謝謝杜教導!”
“杜教導真棒!”
“杜教導,您慢走,我們就不送了!”
在一片歡聲笑語中,許寧悄悄檢查了係統狀態。對他個人而言,今天的成果並不算特別新穎,因此他的理論和管理技能值沒有變動,但工程經驗提升了10點。
然而,對整個時代而言,他今天創造了一個極具影響力的全新工程模型。
盡管該模型尚未得到實際驗證,但它已經為他贏得了額外的20點科研點數。
就這樣,通過一個簡單的決定,許寧不僅讓團隊氣氛活躍起來,還向著自己的目標更進了一步。
第二天清晨,杜亦熵乘坐最早的航班抵達鎬京,並立即前往603研究所,與所長周永航及總工程師易元和會麵。
此前,他已經提前告知二人預留出整個上午的時間。見麵後,杜亦熵立刻拿出一張軟盤,裏麵裝著他連夜準備的技術文檔。
作為同行,周永航與易元和很快認識到這份資料的重要性。
科學研究的本質在於發現問題和找到解決方案,但真正執行起來卻異常複雜。
兩位資深工程師閱盡無數方案,但對於杜亦熵帶來的這套方法仍感到難以置信。
通常情況下,新技術需要逐步完善才能有效應對現實挑戰。
然而,杜亦熵展示的方法卻能一次性解決多個方麵的問題,特別是關於機翼振動的關鍵難題。
它不僅處理了增量有限元分析、空氣動力學建模等具體技術難點,還引入了一種新穎的預測控製機製。
整體看來,這項技術似乎經曆了長時間的發展,達到了相當高的成熟度。
“真是令人驚歎!”周永航讚歎道,“如果不是知道這是您的創新成果,我還以為...”
“其實並不是我的功勞,”杜亦熵謙虛地迴應,“我這年紀大了,再想提出革命性的想法確實不容易。”
“那這……”易元和顯得十分好奇。
“是一位年輕的組員提出的。”杜亦熵微笑說,“新一代的力量正在崛起。”
他沒有透露這位組員的具體身份,僅是一名本科生的事實,以免讓兩位同事過於驚訝。他打算等該方法得到進一步驗證後再分享更多細節。
老杜,如果這個工程模型真能通過驗證,那它可能成為我們華夏航空工業在飛機研發上的巔峰之作。”
周永航盯著電腦屏幕,遲疑片刻後補充道。
作為603所的負責人,周永航這番話無疑是高度的認可。
“正因如此,我才特意來找你們商量。”杜亦熵放下手中的茶杯,直截了當地說:“你們有沒有勇氣,在運7-200a項目裏嚐試使用這個模型?”
對麵坐著的兩人交換了一個眼神,顯然這不是一個輕易可以作答的問題。
從技術層麵來看,這個模型的推導和模擬過程似乎無懈可擊。
然而,易元和與周永航考慮的角度卻有所不同。
特別是在易元和這裏,他身為項目的總工程師,一切重大決定都需要由他來定奪。
這意味著一旦采用由許寧提出,並且由杜亦熵推薦的這個新模型後,萬一出現問題,最終承擔責任的人將是易元和本人,這就是所謂的權力與責任並行。
但在此之前,必須通過603研究所驗證許寧提出的模型準確性,以增強說服力。
於是,他對身旁的夏天說:“小夏,請你幫我取些軟盤過來,我要備份電腦上的工程文件,明天需要用到。”
夏天迅速行動起來,很快就帶著軟盤迴來了,並著手複製數據。盡管軟盤容量有限,且傳輸速度慢,完成這項任務仍需花費一些時間。
利用這段空隙,杜亦熵檢查了牆上的日曆:“我從鎬京迴來後,我們計劃後天下午召開小組會議,請大家做好準備。”
接著,他又轉向許寧說道:“還有,小常,計算機輔助研發與仿真模擬將是未來發展重點。在這方麵,我自認不如你們年輕一代靈活適應新技術,希望你能為大家詳細介紹相關知識。”
這樣的安排既體現了對青年才俊的信任,也為團隊帶來了新的動力與方向。
杜亦熵剛一開口,姚美玲就迫不及待地補充道:“杜教導說得沒錯,我一直都覺得許寧在計算機仿真方麵特別出色。
他簡短幾句話就能讓人茅塞頓開。如果他能為我們講解一次,我們的進步肯定飛速。”
盡管大家都知道許寧很厲害,但姚美玲是唯一一個親身感受過他的能力的人。
盡管許寧在講解時的態度有時讓人惱火,但他確實能讓聽者受益匪淺。
姚美玲還想要其他成員也能體驗到這種智慧上的衝擊。
“好的,可以。”許寧摸著鼻子說道,“不過光說不練假把式,我可以找一個實例來現場演示。”
既然杜亦熵提出了建議,許寧自然樂於接受。他一直希望分享自己的知識,以便團隊能夠共同進步。
杜亦熵想了想,提議道:“會議室裏人太多不太方便,我會準備一台筆記本電腦。等大家匯報完工作後稍作休息,再由你來進行演示。”
正巧這時夏天完成了數據複製工作。杜亦熵收拾好軟盤,正打算離開,方正卻叫住了他:
“杜教導,我們原計劃今晚聚餐迎接新來的師弟,現在看來這不僅僅是個迎新會了,更像是慶祝會。您願意加入我們嗎?”
許寧聽到這裏也是驚訝不已,顯然這是為他準備的一個驚喜。
今天,杜亦熵給課題組帶來了更大的驚喜。
“哎,我還是別摻和了,沒有我這老頭子,你們年輕人也能玩得盡興。”
話剛說了一半,杜亦熵似乎想到了什麽:“哦,我明白了,你們是想讓我報銷吧?”
方爭和姚美玲相視一笑,點頭承認。
“好吧,那你們記得保存好發票。如果這學期大家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我會全額報銷的。”
杜亦熵一向大方,甚至在他年輕時,每年都會組織課題組秋遊。
“耶!”
“謝謝杜教導!”
“杜教導真棒!”
“杜教導,您慢走,我們就不送了!”
在一片歡聲笑語中,許寧悄悄檢查了係統狀態。對他個人而言,今天的成果並不算特別新穎,因此他的理論和管理技能值沒有變動,但工程經驗提升了10點。
然而,對整個時代而言,他今天創造了一個極具影響力的全新工程模型。
盡管該模型尚未得到實際驗證,但它已經為他贏得了額外的20點科研點數。
就這樣,通過一個簡單的決定,許寧不僅讓團隊氣氛活躍起來,還向著自己的目標更進了一步。
第二天清晨,杜亦熵乘坐最早的航班抵達鎬京,並立即前往603研究所,與所長周永航及總工程師易元和會麵。
此前,他已經提前告知二人預留出整個上午的時間。見麵後,杜亦熵立刻拿出一張軟盤,裏麵裝著他連夜準備的技術文檔。
作為同行,周永航與易元和很快認識到這份資料的重要性。
科學研究的本質在於發現問題和找到解決方案,但真正執行起來卻異常複雜。
兩位資深工程師閱盡無數方案,但對於杜亦熵帶來的這套方法仍感到難以置信。
通常情況下,新技術需要逐步完善才能有效應對現實挑戰。
然而,杜亦熵展示的方法卻能一次性解決多個方麵的問題,特別是關於機翼振動的關鍵難題。
它不僅處理了增量有限元分析、空氣動力學建模等具體技術難點,還引入了一種新穎的預測控製機製。
整體看來,這項技術似乎經曆了長時間的發展,達到了相當高的成熟度。
“真是令人驚歎!”周永航讚歎道,“如果不是知道這是您的創新成果,我還以為...”
“其實並不是我的功勞,”杜亦熵謙虛地迴應,“我這年紀大了,再想提出革命性的想法確實不容易。”
“那這……”易元和顯得十分好奇。
“是一位年輕的組員提出的。”杜亦熵微笑說,“新一代的力量正在崛起。”
他沒有透露這位組員的具體身份,僅是一名本科生的事實,以免讓兩位同事過於驚訝。他打算等該方法得到進一步驗證後再分享更多細節。
老杜,如果這個工程模型真能通過驗證,那它可能成為我們華夏航空工業在飛機研發上的巔峰之作。”
周永航盯著電腦屏幕,遲疑片刻後補充道。
作為603所的負責人,周永航這番話無疑是高度的認可。
“正因如此,我才特意來找你們商量。”杜亦熵放下手中的茶杯,直截了當地說:“你們有沒有勇氣,在運7-200a項目裏嚐試使用這個模型?”
對麵坐著的兩人交換了一個眼神,顯然這不是一個輕易可以作答的問題。
從技術層麵來看,這個模型的推導和模擬過程似乎無懈可擊。
然而,易元和與周永航考慮的角度卻有所不同。
特別是在易元和這裏,他身為項目的總工程師,一切重大決定都需要由他來定奪。
這意味著一旦采用由許寧提出,並且由杜亦熵推薦的這個新模型後,萬一出現問題,最終承擔責任的人將是易元和本人,這就是所謂的權力與責任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