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已有所猜疑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 作者:沉默的老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對於能得到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組員,杜義山顯得非常高興:“小許,你有沒有考慮過把你的一體化研發方法整理成論文發表?”
即使涉及機密項目的某些研究,在經過適當處理後也是可以公開發表的。
許寧知道這其中的微妙之處,但還是表現得有些不解。
“我確實想過,但這部分內容關係到現役裝備……”
“很好,你能意識到這一點非常重要。”杜義山的笑容比以往一周加起來還要多,顯然他對這位新組員十分滿意。
“首先,你的這項研究並不涉及機密,隻是一種方法論;其次,你可以參照脫密程序,模糊掉具體的敏感數據。
另外,你的重點在於模擬程序,這部分不需要完全公開。如果係統內有人對此感興趣,他們自然會來找你探討。”
“明白了,那我就迴去修改,把它改成適合發表的論文格式。”許寧欣然接受了這個建議。
許寧並不是非要發表這篇論文不可,但他一直希望能將係統傳授的知識和經驗傳播開來。
作為一名本科生,他認為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撰寫並發表學術論文。
然而,他知道,沒有實際項目的支撐,工程研究就像是虛無縹緲的夢想。比起單純的理論文章,成功案例更能贏得人們的信任。
不過,他不能直接向杜義山院士透露,說自己知道611研究所正計劃對殲-7戰機進行改進,並請求幫忙聯係。
畢竟,連611研究所自身可能都還沒有明確方案呢。
杜義山院士鼓勵他說:“去吧,改好後讓我看看。”說著,他將桌上的一份研發說明遞給了許寧,“這件事要抓緊辦。”
從杜義山的角度來看,如果能在早點完成這項工作,那麽對於接下來的免試研究生選拔及獎學金申請都會非常有利。
憑借許寧優異的事跡,杜義山覺得沒有必要打破常規來特別照顧他。
杜義山甚至考慮是否應該在論文上署名。作為國際知名的專家,他的名字能夠確保編輯們認真對待這篇作品。
關於論文的質量,杜義山並不擔心。
接過研發說明後,許寧禮貌地說:“那我這就迴去修改,完成後立刻給您過目。”
離開辦公室後,許寧查看了自己的係統狀態,發現科研點數已恢複至6點。係統根據研究成果的影響程度分配點數。
由於當前研發的實際影響還不大,因此僅獲得了少量點數。如果有更多權威人士如杜義山關注到這份工作,或許還能獲得更多認可。
一旦未來該成果產生更廣泛的影響,則會帶來額外獎勵。
反之,如果一開始就能引起巨大反響,雖可立即獲得大量點數,但之後再靠同一成果獲取獎勵的機會就少了。
盡管動機與杜義山有所不同,但為了快速積累科研點數,許寧同樣想要論文早日發表。
當杜義山目送許寧遠去時,心中湧起了一股久違的激情,仿佛時光倒流,迴到了自己熱血沸騰的青春歲月。
受到這股情緒的驅使,他決定前往劉遠博的辦公室,尋找是否有其他令人振奮的組員作品。
杜義山心裏明白,像許寧這樣才華橫溢的組員實屬罕見。
對於大多數大三組員而言,能夠順利完成研發流程已屬不易,找到另一個像許寧那樣的天才幾乎是奢望。
“小劉啊。”杜義山推開門,手裏拿著保溫杯,“今年咱們組員的研究研發裏,還有沒有別的亮眼之作?”
劉遠博一聽這話,心裏一陣苦澀。他手中確實握有另一份優秀的研發報告,出自黃宏章之手。
雖然比不上許寧的作品,但在曆年中也算得上是佼佼者。可是現在看來,這份報告恐怕也要落入杜義山的眼中了。
劉遠博是個誠實的人,他無法對導師隱瞞,“還有一份相當出色的研發,所以我打算今年給兩位組員滿分。您請坐,我這就去取來。”
很快,黃宏章團隊的研發報告呈現在杜義山麵前。
“又是一份完整的作品嗎?”杜義山邊說邊坐下翻閱,但隨著閱讀深入,他的眉頭卻越鎖越緊。
察覺到導師的異樣,劉遠博感到不安,“導師,這份研發有什麽問題嗎?”
杜義山語氣沉重地說:“你到我辦公室去,右邊第二個架子上有本綠色封麵的英文書,把它拿來。”
盡管不清楚具體原因,劉遠博還是迅速按指示行動。
“你們在答辯時,針對這份研發提問過什麽嗎?”杜義山舉起那份裝訂精美的報告問道。
劉遠博心裏隱隱感到不安,盡管研發說明已經相當詳盡,但他還是忍不住詢問了一些具體的計算細節。
“你來看看這個。”杜義山一邊說,一邊將手中的書翻到了最後一頁,並遞給劉遠博。
“這是什麽?”劉遠博剛接過書,才掃了幾眼,臉上就露出了驚訝之色;隨著他繼續翻閱,驚訝很快轉變成了憤怒。
在書的末尾部分,有一章專門講述了“研發實例”,其中描述的一個小型水上飛機研發過程與黃宏章交上來的工作幾乎一模一樣!
劉遠博雖然允許組員參考教材或其他資料中的案例,但也明確要求必須正確引用出處。如果參考過多,成績還會受到不利影響。
然而,在黃宏章的報告中,卻絲毫未見任何引用。
這顯然不僅僅是簡單的參考,而是明晃晃的抄襲。而劉遠博居然差點兒就要給這份研究打滿分了,這讓他感覺自己受到了欺騙。
杜義山的心情也因這件事變得糟糕透頂,連書都沒有帶走便匆匆離開了辦公室。
沒多久,劉遠博臉色凝重地拿起桌上電話:“喂,是嚴露導師嗎?請讓組員黃宏章盡快來我這裏一趟。”
盡管心中已有所猜疑,但劉遠博知道這對組員來說意味著什麽,所以他決定暫時控製住情緒,打算通過進一步詢問來確認真相。
若黃宏章能夠給出合理的解釋,或許還能有轉圜餘地;否則,等待他的將是嚴肅處理。
與此同時,另一位組員許寧正忙著購買稿紙準備撰寫論文,而這一切都發生在那個還需要手寫提交論文的時代。
即使涉及機密項目的某些研究,在經過適當處理後也是可以公開發表的。
許寧知道這其中的微妙之處,但還是表現得有些不解。
“我確實想過,但這部分內容關係到現役裝備……”
“很好,你能意識到這一點非常重要。”杜義山的笑容比以往一周加起來還要多,顯然他對這位新組員十分滿意。
“首先,你的這項研究並不涉及機密,隻是一種方法論;其次,你可以參照脫密程序,模糊掉具體的敏感數據。
另外,你的重點在於模擬程序,這部分不需要完全公開。如果係統內有人對此感興趣,他們自然會來找你探討。”
“明白了,那我就迴去修改,把它改成適合發表的論文格式。”許寧欣然接受了這個建議。
許寧並不是非要發表這篇論文不可,但他一直希望能將係統傳授的知識和經驗傳播開來。
作為一名本科生,他認為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撰寫並發表學術論文。
然而,他知道,沒有實際項目的支撐,工程研究就像是虛無縹緲的夢想。比起單純的理論文章,成功案例更能贏得人們的信任。
不過,他不能直接向杜義山院士透露,說自己知道611研究所正計劃對殲-7戰機進行改進,並請求幫忙聯係。
畢竟,連611研究所自身可能都還沒有明確方案呢。
杜義山院士鼓勵他說:“去吧,改好後讓我看看。”說著,他將桌上的一份研發說明遞給了許寧,“這件事要抓緊辦。”
從杜義山的角度來看,如果能在早點完成這項工作,那麽對於接下來的免試研究生選拔及獎學金申請都會非常有利。
憑借許寧優異的事跡,杜義山覺得沒有必要打破常規來特別照顧他。
杜義山甚至考慮是否應該在論文上署名。作為國際知名的專家,他的名字能夠確保編輯們認真對待這篇作品。
關於論文的質量,杜義山並不擔心。
接過研發說明後,許寧禮貌地說:“那我這就迴去修改,完成後立刻給您過目。”
離開辦公室後,許寧查看了自己的係統狀態,發現科研點數已恢複至6點。係統根據研究成果的影響程度分配點數。
由於當前研發的實際影響還不大,因此僅獲得了少量點數。如果有更多權威人士如杜義山關注到這份工作,或許還能獲得更多認可。
一旦未來該成果產生更廣泛的影響,則會帶來額外獎勵。
反之,如果一開始就能引起巨大反響,雖可立即獲得大量點數,但之後再靠同一成果獲取獎勵的機會就少了。
盡管動機與杜義山有所不同,但為了快速積累科研點數,許寧同樣想要論文早日發表。
當杜義山目送許寧遠去時,心中湧起了一股久違的激情,仿佛時光倒流,迴到了自己熱血沸騰的青春歲月。
受到這股情緒的驅使,他決定前往劉遠博的辦公室,尋找是否有其他令人振奮的組員作品。
杜義山心裏明白,像許寧這樣才華橫溢的組員實屬罕見。
對於大多數大三組員而言,能夠順利完成研發流程已屬不易,找到另一個像許寧那樣的天才幾乎是奢望。
“小劉啊。”杜義山推開門,手裏拿著保溫杯,“今年咱們組員的研究研發裏,還有沒有別的亮眼之作?”
劉遠博一聽這話,心裏一陣苦澀。他手中確實握有另一份優秀的研發報告,出自黃宏章之手。
雖然比不上許寧的作品,但在曆年中也算得上是佼佼者。可是現在看來,這份報告恐怕也要落入杜義山的眼中了。
劉遠博是個誠實的人,他無法對導師隱瞞,“還有一份相當出色的研發,所以我打算今年給兩位組員滿分。您請坐,我這就去取來。”
很快,黃宏章團隊的研發報告呈現在杜義山麵前。
“又是一份完整的作品嗎?”杜義山邊說邊坐下翻閱,但隨著閱讀深入,他的眉頭卻越鎖越緊。
察覺到導師的異樣,劉遠博感到不安,“導師,這份研發有什麽問題嗎?”
杜義山語氣沉重地說:“你到我辦公室去,右邊第二個架子上有本綠色封麵的英文書,把它拿來。”
盡管不清楚具體原因,劉遠博還是迅速按指示行動。
“你們在答辯時,針對這份研發提問過什麽嗎?”杜義山舉起那份裝訂精美的報告問道。
劉遠博心裏隱隱感到不安,盡管研發說明已經相當詳盡,但他還是忍不住詢問了一些具體的計算細節。
“你來看看這個。”杜義山一邊說,一邊將手中的書翻到了最後一頁,並遞給劉遠博。
“這是什麽?”劉遠博剛接過書,才掃了幾眼,臉上就露出了驚訝之色;隨著他繼續翻閱,驚訝很快轉變成了憤怒。
在書的末尾部分,有一章專門講述了“研發實例”,其中描述的一個小型水上飛機研發過程與黃宏章交上來的工作幾乎一模一樣!
劉遠博雖然允許組員參考教材或其他資料中的案例,但也明確要求必須正確引用出處。如果參考過多,成績還會受到不利影響。
然而,在黃宏章的報告中,卻絲毫未見任何引用。
這顯然不僅僅是簡單的參考,而是明晃晃的抄襲。而劉遠博居然差點兒就要給這份研究打滿分了,這讓他感覺自己受到了欺騙。
杜義山的心情也因這件事變得糟糕透頂,連書都沒有帶走便匆匆離開了辦公室。
沒多久,劉遠博臉色凝重地拿起桌上電話:“喂,是嚴露導師嗎?請讓組員黃宏章盡快來我這裏一趟。”
盡管心中已有所猜疑,但劉遠博知道這對組員來說意味著什麽,所以他決定暫時控製住情緒,打算通過進一步詢問來確認真相。
若黃宏章能夠給出合理的解釋,或許還能有轉圜餘地;否則,等待他的將是嚴肅處理。
與此同時,另一位組員許寧正忙著購買稿紙準備撰寫論文,而這一切都發生在那個還需要手寫提交論文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