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炎


    [病案]夏某,男,21歲。1978年3月20日初診。夏某自述從兩年前開始,他的雙手手指逐漸不能伸直,大拇指麻木,前臂屈曲而發硬而腫,發展至清晨手部知覺減退,無法參加勞動。夏某曾前往某醫院就診,經過病理切片、肌電圖、血沉、抗“o”、24小時尿肌酸、肌酐等檢查,被診斷為肌筋膜炎。夏某曾服用過氯喹、消炎痛、地巴唑等藥物,但病情未見好轉,因此他選擇尋求中醫治療。


    中醫認為,夏某的症狀可能與氣血瘀滯有關。根據夏某的症狀描述,他的兩手近腕部各有4.5x4.5厘米左右實質性硬腫,高出皮膚,膚色、膚溫、感覺均正常,右前臂近肘部內側亦有索條狀腫硬,右掌握力差,苔薄黃膩,脈細數。


    [治則]和營活血,祛寒化濕。


    [方藥]當歸9克,赤芍9克,丹參9克,雞血藤15克,虎杖15克,桂枝6克,蛇莓9克,地龍9克,桑椹子9克,忍冬藤9克,生甘草6克。局部用紅靈酒搽擦。服藥五周後,左手背腫脹開始消退,第六周起有腰酸,舌質胖,邊有齒痕,此為肝腎不足之象。上方加用黨參12克,炙黃芪12克,白術9克,菟絲子12克,蓯蓉9克,茶樹根9克,落得打15克,王不留行9克。續服九周,左手背腫硬基本消盡,右手背腫硬亦消除十之七八,腕關節活動亦趨正常。原方出入續服十五周後,兩手腫硬完全消失,活動亦佳。最後予健脾益腎活血之黨參片、蓯蓉片、當歸片,每次各5片,每日2次,連服二個月以鞏固療效。於1980年3月隨訪,兩手背及右腕,肘部腫硬全部消盡,僅活動過多兩腕關節少有乏力感。


    [評析]本病與中醫的皮痹和肌痹相似,這類病症通常與患者的工作環境和體質有關。患者是一名農場職工,經常需要從事戶外工作,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風雨天氣。由於長時間暴露在寒濕環境中,患者的體內氣血運行受到阻礙,導致經絡痹塞,從而引發此類疾病。


    在現代社會中,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工作壓力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出現類似的問題。這類病症不僅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還可能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因此,針對此類病狀,治療方案應以當歸、赤芍、丹參、雞血藤等藥物為主,這些藥物具有和營活血的功效,能有效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的問題。同時,輔以桂枝、虎杖、蛇莓等藥物祛寒化濕,以增強身體對寒濕的抵抗力。另外,佐以地龍這一藥物,它的走竄通絡特性有助於疏通經絡,從而改善氣血運行。


    此外,桑枝、忍冬藤等藥物也有很好的療效,它們能引導其他藥物直達病所,進一步改善患者的症狀。最後,在治療過程中,還需要加入健脾益腎的藥物,以改善患者的體質,提高身體抵抗力。通過這些藥物的綜合作用,患者的病情將得到有效的控製,最終實現痊愈的目標。


    然而,治療此類疾病並非一蹴而就。患者需要長期堅持治療,並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飲食、適當鍛煉等。同時,患者還應定期到醫院進行複查,以確保病情得到及時控製。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應保持樂觀的心態,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方案,以便更快地恢複健康。總之,通過綜合治療和良好的生活習慣,患者將能夠擺脫此類疾病的困擾,重拾健康的生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每日醫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短耳的兔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短耳的兔子並收藏每日醫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