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膽道閉塞(胎黃)
[病案]胡某,男,2個月。患兒出生後四十天開始出現麵色發黃的情況,而且日益加深,大便呈現黃白薄軟的狀態,尿色也呈現黃色。經過檢查,發現患兒皮膚鞏膜黃染,腹部柔軟,但肝髒明顯腫大,肋下2厘米,脾髒肋下1厘米,質地稍硬。血清總膽紅質5.23毫克,1分鍾膽紅質2.72毫克,血清黃疸指數48單位,堿性磷酸酶19.21氏單位,其他指標均在正常範圍內。
根據會診意見,醫生診斷為先天性膽道閉鎖,這是一種先天性疾病,會導致膽汁無法正常排出,從而引起黃疸等症狀。目前,患兒需要接受中醫治療。根據中醫理論,麵色發黃、大便黃白薄軟、尿黃等症狀與肝膽功能失調有關。舌紅、苔薄、指紋紅紫等表現也提示了肝膽濕熱、氣血瘀滯的情況。
[治則]扶脾理氣,疏肝滲濕。
[方藥]參須3克,白術3克,茯苓6克,山藥6克,厚樸6克,柴胡6克,茵陳6克,焦梔子6克,麥芽6克,白芍6克,赤小豆6克,車前子6克(包)。連服7劑後,身黃稍減,入夜吵鬧,煩躁不安,不思飲食,為濕熱俱盛所致。宜清熱化濕。方用參須3克,白豆寇3克,厚樸3克,川貝3克,雞內金3克,麥芽3克,甘草3克,茯苓3克,焦梔子3克,銀花3克,連翹3克。又3劑後,身黃大減,小便稍黃,大便轉黃,納差。原方加藿香3克,大棗3枚。4劑後乳食漸進,能安睡。繼用參苓白術散加清熱化濕藥,迭進10餘劑,身黃俱退,諸症悉除。
[評析]本病屬於中醫學中的“胎黃”範疇,是一種常見的疾病。胎黃,又稱黃疸,是指由於脾虛、濕熱等病因導致的一種疾病,表現為肌膚及鞏膜發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一般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困擾。本病的病因主要是脾虛為本,濕熱為標,屬於本虛標實寒熱錯雜症。這種病症的病機比較複雜,需要采用綜合的培補脾胃兼利膽退黃的治法。
在治療本病時,方以參苓白術散為基礎,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方劑。治療中用參須,取其滋陰補氣,補而不燥之意,能夠有效緩解脾虛的症狀。本案初用扶脾疏肝法,但由於濕熱俱盛,需要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以清熱化濕為主。在濕熱得到清除後,黃疸自然消退。
此外,治療本病還需要結合患者的體質和病情,采用多種方法相互輔助。例如,在清熱化濕的同時,可以采用健脾益氣的方法,增強患者的脾胃功能,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對於濕熱較重的患者,可以采用清熱解毒的方法,以清除體內濕熱。而對於病情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如針灸、拔罐等,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總之,本病需要根據病因和症狀,采用綜合的治療方法,才能取得較好的療效。同時,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避免過度疲勞和精神壓力,以促進身體的康複。此外,患者應保持積極的心態,配合醫生的治療方案,才能早日擺脫疾病的困擾,重拾健康的生活。
[病案]胡某,男,2個月。患兒出生後四十天開始出現麵色發黃的情況,而且日益加深,大便呈現黃白薄軟的狀態,尿色也呈現黃色。經過檢查,發現患兒皮膚鞏膜黃染,腹部柔軟,但肝髒明顯腫大,肋下2厘米,脾髒肋下1厘米,質地稍硬。血清總膽紅質5.23毫克,1分鍾膽紅質2.72毫克,血清黃疸指數48單位,堿性磷酸酶19.21氏單位,其他指標均在正常範圍內。
根據會診意見,醫生診斷為先天性膽道閉鎖,這是一種先天性疾病,會導致膽汁無法正常排出,從而引起黃疸等症狀。目前,患兒需要接受中醫治療。根據中醫理論,麵色發黃、大便黃白薄軟、尿黃等症狀與肝膽功能失調有關。舌紅、苔薄、指紋紅紫等表現也提示了肝膽濕熱、氣血瘀滯的情況。
[治則]扶脾理氣,疏肝滲濕。
[方藥]參須3克,白術3克,茯苓6克,山藥6克,厚樸6克,柴胡6克,茵陳6克,焦梔子6克,麥芽6克,白芍6克,赤小豆6克,車前子6克(包)。連服7劑後,身黃稍減,入夜吵鬧,煩躁不安,不思飲食,為濕熱俱盛所致。宜清熱化濕。方用參須3克,白豆寇3克,厚樸3克,川貝3克,雞內金3克,麥芽3克,甘草3克,茯苓3克,焦梔子3克,銀花3克,連翹3克。又3劑後,身黃大減,小便稍黃,大便轉黃,納差。原方加藿香3克,大棗3枚。4劑後乳食漸進,能安睡。繼用參苓白術散加清熱化濕藥,迭進10餘劑,身黃俱退,諸症悉除。
[評析]本病屬於中醫學中的“胎黃”範疇,是一種常見的疾病。胎黃,又稱黃疸,是指由於脾虛、濕熱等病因導致的一種疾病,表現為肌膚及鞏膜發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一般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困擾。本病的病因主要是脾虛為本,濕熱為標,屬於本虛標實寒熱錯雜症。這種病症的病機比較複雜,需要采用綜合的培補脾胃兼利膽退黃的治法。
在治療本病時,方以參苓白術散為基礎,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方劑。治療中用參須,取其滋陰補氣,補而不燥之意,能夠有效緩解脾虛的症狀。本案初用扶脾疏肝法,但由於濕熱俱盛,需要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以清熱化濕為主。在濕熱得到清除後,黃疸自然消退。
此外,治療本病還需要結合患者的體質和病情,采用多種方法相互輔助。例如,在清熱化濕的同時,可以采用健脾益氣的方法,增強患者的脾胃功能,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對於濕熱較重的患者,可以采用清熱解毒的方法,以清除體內濕熱。而對於病情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如針灸、拔罐等,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總之,本病需要根據病因和症狀,采用綜合的治療方法,才能取得較好的療效。同時,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避免過度疲勞和精神壓力,以促進身體的康複。此外,患者應保持積極的心態,配合醫生的治療方案,才能早日擺脫疾病的困擾,重拾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