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日,會議繼續。
“本侯打算在掌控各府後,免除各縣、各州府內的百姓一年田賦,至於商稅就暫定二十稅一。”
“此外,本侯還打算放開海禁,隻要百姓按時向海關報備登記,即可出海經商、捕魚。”
“而海關署就暫設於登州府城蓬萊縣、萊州府青島縣,由省治直屬。針對通過兩地的商船,由海關署查驗貨物後收取關稅。任何逃避監管、征稅的行為都將受到海關部門的嚴懲,海關署也會不定期的查緝走私。”
“此外,凡山東六府以及我部控製區域內,禁止有司以各種緣由另設關卡征收稅銀。”劉卓本欲繼續說下去,不曾想卻被府衙任職的何良安打斷了。
“侯爺若是放開海禁,並取消各地的關卡,則商人百姓的流動會大大提高。屆時,會出現各種不穩定因素啊,州縣的管理難度也會加大,還請侯爺三思啊。”何良安直接跪地懇求道。
對於免除田賦的提議,自然不會有人反對,這是拉攏人心所采取的必要手段。
現如今,有些省份的州府出現了許多饑民、災民,影響當地的管理。但是,朝廷的許多製度依舊還在,部分省份的州府還是穩定的。可一旦放開了商人百姓的流通,那就會出現各種治安事件。
“何先生請起。”劉卓望著跪地的何良安,笑著說道。
當蘇慕之與丁堇禾將何良安扶起後,劉卓方才開口繼續說道:“何先生的顧慮,本侯早就考慮到了。”
“先前,我已命人製作了一種可以普及百姓的照身帖,也就是京官所用之腰牌,作用就是來證明這個人的身份。當然了,照身帖上也加入了防偽的標識,杜絕偽造的可能。”
“任何離開縣城前往他處的百姓商人都需要在本縣辦理照身帖,第一次辦理照身帖免費,再次辦理則是收費。沒有照身帖的,一經查實便會受到懲處,隨後遣返原籍。”
“此外,前往他處經商的百姓商人,隻要在縣城停留時間超過三日以上,則需到當地的治安隊報備登記。如此這般,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不穩定因素產生的概率。”劉卓十分嚴肅的將早就想好的對策一一向眾人講述。
隨著資本的產生,百姓漸漸失去土地,失去生產資料,人員的流動是必然的。沒有大量的工人進廠又怎麽能提供廉價的產品?沒有商人不斷的東奔西走如何促進各地經濟發展?
既然要推動資本主義的發展,放開平民百姓的流動是一件必須要做的事。
中國上千年來的小農經濟不怎麽提倡人員流動,隻要百姓有那麽一塊地,便可以自給自足。
但是,將百姓禁錮在一個小小的縣城是不符合人性的,也容易磨滅無數人心中的夢想。所以,劉卓隻能在亂世將其打破重塑,大量的收購土地。
劉卓隻需要把握一點就夠了,堅定不移的掌握著國家資本,將涉及民生、國防、工業、技術等牢牢抓在手中,那便無懼任何一切的反叛與革命。
在場的眾人顯然沒有想到劉卓還有其它的後手與想法,不禁對劉卓的政治手段暗自佩服。
“侯爺英明。”眾人齊聲大喊。
見狀,劉卓隨即揮手示意眾人停下。待會場安靜下來後,劉卓繼續開始說。
“眾位,本侯所想、所提議並非沒有可補充之處。倘若諸位在實踐中發現有更適合本地的製度、舉措,都可逐級上報。一經證實有效,本侯絕不會吝嗇嘉獎。”
“這幾日,本侯也將心中的想法盡數相告。諸位有什麽想法、異議盡可說來,也好讓大家都議一議。”劉卓眼含笑意,一臉和氣的看向眾人。
劉卓的話音剛落,會上的眾人便開始議論紛紛。幾個滿腹詩書的幕僚、以及沙場征戰的將軍早想一吐為快了,隻是見侯爺興致正濃,所以才不忍打斷侯爺的講述。
“侯爺,末將心中有事不明,還請侯爺解惑。”一身穿圓領白袍的儒將起身說道。
“講。”
“侯爺如今滿打滿算也就占據著七府一州之地,縱使手握雄兵強將,可在各方麵是遠遠不如朝廷的,是與不是?”
“確實如此。”
“現今,我大明內有流賊亂匪,邊關有蒙古、女真為禍,大明更有驍勇善戰之兵。那侯爺何以這般自信可以擊敗各路敵兵呢?”白袍儒將麵無懼色,眼神清澈,一臉堅定的詢問道。
“問得好,問得好。”劉卓說罷,隨即哈哈大笑。
“蘇暉所問,估計也是你們所想知道的。今日,我就從各個方麵、一五一十的給大家分析一下目前的局勢。”
“首先,我大明朝確實疆域廣闊,人口上千萬,家大業大,這是一個不崢事實。但,我大明朝的麻煩同樣不少。如黨爭不斷、財政困難、官員貪墨、北方大旱、流賊亂匪作亂、西南土司為禍、東南荷蘭紅夷生事等等。”
“就拿陝西大旱來說,其引起的流賊、農民軍作亂,禍及多省,曆時至少有五六年之久了。至今,還依舊無法徹底剿滅,諸位可知這是為何?”
“原因隻有一個,大明朝如今的諸般政令舉措不得民心。百姓都被逼的活下不下了,不就隻有造反一條路。”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倘若民心盡失,那崇禎皇帝這艘船傾覆就在頃刻之間了。”
“否則,一群流賊、官軍與農民組成的隊伍又豈能在四處流竄之中不斷壯大?諸位可曾想過這其中的道理?”
“此外,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問題。天下大旱,崇禎皇帝從何處籌來這許多的銀糧?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天下終究是要亂起來,朱明江山遲早得換人。”
“至於我為何這般自信,那便是我已經有了種種後手。”
“有些事情,就算我現在說了出來,你們多半也不會相信,所以大家就拭目以待吧。”劉卓一臉自信的將目前的局勢分析的頭頭是道。眾人聽後,也都不禁暗自點頭。
“侯爺對我朝局勢的分析確實令末將心服口服。但若農民軍、朝廷大軍南北夾擊,又或者農民軍、朝廷一方趁我軍大戰之後來襲,侯爺又當如何應對?”盡管對於劉卓所言局勢十分看好,但蘇暉還是說出了心中的憂慮。
“如何應對?那就隻有死戰不退。”
“怎麽,你們這些將軍們許久不打硬仗,這就怕了?還是說你不想再在戰場之上浴血拚殺了?”劉卓的臉色瞬間大變,目光也變得冰冷,兩眼一動不動的盯著蘇暉。
南北兩線中,北線的濟南府有十多萬的青壯勞力,隻要稍加訓練便可以抵擋朝廷大軍。此外,還有徐長庚駐紮在濟南城,所以劉卓一點也不擔心北線的安危。
唯一令劉卓放心不下的就是南線的歸德府虞城。所以,劉卓才會親自上陣,等到虞城穩定下來,派上一員虎將鎮守便可。
有時候一些話可以說,但有時候卻又不得不藏著掖著,這倒也不是不信任底下的人。主要在於商行在這些年做出的事太多了,若是把這些都盡數告知,怕是令人心生覬覦之心。
“侯爺息怒,末將不是怕死,隻是有些擔心而已,希望侯爺不要誤會了。”蘇暉見劉卓臉色不善,隨即開口解釋。
“蘇老弟啊,你剛才那般言語,完全是不把我這情報處放在眼裏啊,我情報處那上萬人都是吃幹飯的嗎?”衛道笑著調侃道。
對啊,朝廷或者農民軍若是派兵前來,衛道手下的情報處又豈會提前得不到消息?我怎麽就把這個情報處給忽視了,蘇暉心中暗自懊惱不已。
“倘若真的發生蘇暉所料之事,本侯又豈會坐視不理?”劉卓心平氣和道。
“本侯年少之時就開始帶兵,對兵事的了解不比你們少,你們能預料到的事本侯會想不到嗎?隻不過本侯的諸般部署你們並不知曉而已,所以本侯不會怪罪你們。”
“侯爺英明。”眾人大喊。
“好了,接著繼續說吧。”劉卓揮了揮手,示意眾人繼續。
“侯爺,山東六府與徐州、淮安府尚未拿下,侯爺便開始規劃日後之事,是不是為時過早了。”掌櫃朱行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劉卓,隨後壯著膽子說道。
“一點也不早。山東六府與徐淮之地已是本侯的囊中之物,現今就差了一個名分而已。所以,盡早的規劃諸般事情對於徹底掌握這些地區是很有必要的。”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大明朝的種種規製確實已經不合時宜,本侯先前所說那些僅僅隻是改革的一部分。待過上一些時日,對應的律法、製度、規矩也會一一製定出來。”
“隻有如此,平民百姓才能過上更好的日子,對日後的生活才能有盼頭。”劉卓依舊是一臉平靜,耐心的向眾人解釋。
“律法?製度?”
“這可是需要長期從事刑名、律法之官才能製定出來的啊!若是沒有一定學識,此事是斷難辦成的。”崔少遊心中大為吃驚,還是小瞧了眼前的侯爺,其所圖不小啊。
“少遊先生果然不凡。本侯也是閑來無事,翻遍曆朝以來的律法條例,參考本朝大明律才有了一些想法,距律法大成還需一些時日。”劉卓輕笑一聲,看向一旁的崔少遊。
“律法乃是一朝、一國之根本,有了律法,百官依此行事,百年基業成矣。”
……
“本侯打算在掌控各府後,免除各縣、各州府內的百姓一年田賦,至於商稅就暫定二十稅一。”
“此外,本侯還打算放開海禁,隻要百姓按時向海關報備登記,即可出海經商、捕魚。”
“而海關署就暫設於登州府城蓬萊縣、萊州府青島縣,由省治直屬。針對通過兩地的商船,由海關署查驗貨物後收取關稅。任何逃避監管、征稅的行為都將受到海關部門的嚴懲,海關署也會不定期的查緝走私。”
“此外,凡山東六府以及我部控製區域內,禁止有司以各種緣由另設關卡征收稅銀。”劉卓本欲繼續說下去,不曾想卻被府衙任職的何良安打斷了。
“侯爺若是放開海禁,並取消各地的關卡,則商人百姓的流動會大大提高。屆時,會出現各種不穩定因素啊,州縣的管理難度也會加大,還請侯爺三思啊。”何良安直接跪地懇求道。
對於免除田賦的提議,自然不會有人反對,這是拉攏人心所采取的必要手段。
現如今,有些省份的州府出現了許多饑民、災民,影響當地的管理。但是,朝廷的許多製度依舊還在,部分省份的州府還是穩定的。可一旦放開了商人百姓的流通,那就會出現各種治安事件。
“何先生請起。”劉卓望著跪地的何良安,笑著說道。
當蘇慕之與丁堇禾將何良安扶起後,劉卓方才開口繼續說道:“何先生的顧慮,本侯早就考慮到了。”
“先前,我已命人製作了一種可以普及百姓的照身帖,也就是京官所用之腰牌,作用就是來證明這個人的身份。當然了,照身帖上也加入了防偽的標識,杜絕偽造的可能。”
“任何離開縣城前往他處的百姓商人都需要在本縣辦理照身帖,第一次辦理照身帖免費,再次辦理則是收費。沒有照身帖的,一經查實便會受到懲處,隨後遣返原籍。”
“此外,前往他處經商的百姓商人,隻要在縣城停留時間超過三日以上,則需到當地的治安隊報備登記。如此這般,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不穩定因素產生的概率。”劉卓十分嚴肅的將早就想好的對策一一向眾人講述。
隨著資本的產生,百姓漸漸失去土地,失去生產資料,人員的流動是必然的。沒有大量的工人進廠又怎麽能提供廉價的產品?沒有商人不斷的東奔西走如何促進各地經濟發展?
既然要推動資本主義的發展,放開平民百姓的流動是一件必須要做的事。
中國上千年來的小農經濟不怎麽提倡人員流動,隻要百姓有那麽一塊地,便可以自給自足。
但是,將百姓禁錮在一個小小的縣城是不符合人性的,也容易磨滅無數人心中的夢想。所以,劉卓隻能在亂世將其打破重塑,大量的收購土地。
劉卓隻需要把握一點就夠了,堅定不移的掌握著國家資本,將涉及民生、國防、工業、技術等牢牢抓在手中,那便無懼任何一切的反叛與革命。
在場的眾人顯然沒有想到劉卓還有其它的後手與想法,不禁對劉卓的政治手段暗自佩服。
“侯爺英明。”眾人齊聲大喊。
見狀,劉卓隨即揮手示意眾人停下。待會場安靜下來後,劉卓繼續開始說。
“眾位,本侯所想、所提議並非沒有可補充之處。倘若諸位在實踐中發現有更適合本地的製度、舉措,都可逐級上報。一經證實有效,本侯絕不會吝嗇嘉獎。”
“這幾日,本侯也將心中的想法盡數相告。諸位有什麽想法、異議盡可說來,也好讓大家都議一議。”劉卓眼含笑意,一臉和氣的看向眾人。
劉卓的話音剛落,會上的眾人便開始議論紛紛。幾個滿腹詩書的幕僚、以及沙場征戰的將軍早想一吐為快了,隻是見侯爺興致正濃,所以才不忍打斷侯爺的講述。
“侯爺,末將心中有事不明,還請侯爺解惑。”一身穿圓領白袍的儒將起身說道。
“講。”
“侯爺如今滿打滿算也就占據著七府一州之地,縱使手握雄兵強將,可在各方麵是遠遠不如朝廷的,是與不是?”
“確實如此。”
“現今,我大明內有流賊亂匪,邊關有蒙古、女真為禍,大明更有驍勇善戰之兵。那侯爺何以這般自信可以擊敗各路敵兵呢?”白袍儒將麵無懼色,眼神清澈,一臉堅定的詢問道。
“問得好,問得好。”劉卓說罷,隨即哈哈大笑。
“蘇暉所問,估計也是你們所想知道的。今日,我就從各個方麵、一五一十的給大家分析一下目前的局勢。”
“首先,我大明朝確實疆域廣闊,人口上千萬,家大業大,這是一個不崢事實。但,我大明朝的麻煩同樣不少。如黨爭不斷、財政困難、官員貪墨、北方大旱、流賊亂匪作亂、西南土司為禍、東南荷蘭紅夷生事等等。”
“就拿陝西大旱來說,其引起的流賊、農民軍作亂,禍及多省,曆時至少有五六年之久了。至今,還依舊無法徹底剿滅,諸位可知這是為何?”
“原因隻有一個,大明朝如今的諸般政令舉措不得民心。百姓都被逼的活下不下了,不就隻有造反一條路。”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倘若民心盡失,那崇禎皇帝這艘船傾覆就在頃刻之間了。”
“否則,一群流賊、官軍與農民組成的隊伍又豈能在四處流竄之中不斷壯大?諸位可曾想過這其中的道理?”
“此外,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問題。天下大旱,崇禎皇帝從何處籌來這許多的銀糧?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天下終究是要亂起來,朱明江山遲早得換人。”
“至於我為何這般自信,那便是我已經有了種種後手。”
“有些事情,就算我現在說了出來,你們多半也不會相信,所以大家就拭目以待吧。”劉卓一臉自信的將目前的局勢分析的頭頭是道。眾人聽後,也都不禁暗自點頭。
“侯爺對我朝局勢的分析確實令末將心服口服。但若農民軍、朝廷大軍南北夾擊,又或者農民軍、朝廷一方趁我軍大戰之後來襲,侯爺又當如何應對?”盡管對於劉卓所言局勢十分看好,但蘇暉還是說出了心中的憂慮。
“如何應對?那就隻有死戰不退。”
“怎麽,你們這些將軍們許久不打硬仗,這就怕了?還是說你不想再在戰場之上浴血拚殺了?”劉卓的臉色瞬間大變,目光也變得冰冷,兩眼一動不動的盯著蘇暉。
南北兩線中,北線的濟南府有十多萬的青壯勞力,隻要稍加訓練便可以抵擋朝廷大軍。此外,還有徐長庚駐紮在濟南城,所以劉卓一點也不擔心北線的安危。
唯一令劉卓放心不下的就是南線的歸德府虞城。所以,劉卓才會親自上陣,等到虞城穩定下來,派上一員虎將鎮守便可。
有時候一些話可以說,但有時候卻又不得不藏著掖著,這倒也不是不信任底下的人。主要在於商行在這些年做出的事太多了,若是把這些都盡數告知,怕是令人心生覬覦之心。
“侯爺息怒,末將不是怕死,隻是有些擔心而已,希望侯爺不要誤會了。”蘇暉見劉卓臉色不善,隨即開口解釋。
“蘇老弟啊,你剛才那般言語,完全是不把我這情報處放在眼裏啊,我情報處那上萬人都是吃幹飯的嗎?”衛道笑著調侃道。
對啊,朝廷或者農民軍若是派兵前來,衛道手下的情報處又豈會提前得不到消息?我怎麽就把這個情報處給忽視了,蘇暉心中暗自懊惱不已。
“倘若真的發生蘇暉所料之事,本侯又豈會坐視不理?”劉卓心平氣和道。
“本侯年少之時就開始帶兵,對兵事的了解不比你們少,你們能預料到的事本侯會想不到嗎?隻不過本侯的諸般部署你們並不知曉而已,所以本侯不會怪罪你們。”
“侯爺英明。”眾人大喊。
“好了,接著繼續說吧。”劉卓揮了揮手,示意眾人繼續。
“侯爺,山東六府與徐州、淮安府尚未拿下,侯爺便開始規劃日後之事,是不是為時過早了。”掌櫃朱行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劉卓,隨後壯著膽子說道。
“一點也不早。山東六府與徐淮之地已是本侯的囊中之物,現今就差了一個名分而已。所以,盡早的規劃諸般事情對於徹底掌握這些地區是很有必要的。”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大明朝的種種規製確實已經不合時宜,本侯先前所說那些僅僅隻是改革的一部分。待過上一些時日,對應的律法、製度、規矩也會一一製定出來。”
“隻有如此,平民百姓才能過上更好的日子,對日後的生活才能有盼頭。”劉卓依舊是一臉平靜,耐心的向眾人解釋。
“律法?製度?”
“這可是需要長期從事刑名、律法之官才能製定出來的啊!若是沒有一定學識,此事是斷難辦成的。”崔少遊心中大為吃驚,還是小瞧了眼前的侯爺,其所圖不小啊。
“少遊先生果然不凡。本侯也是閑來無事,翻遍曆朝以來的律法條例,參考本朝大明律才有了一些想法,距律法大成還需一些時日。”劉卓輕笑一聲,看向一旁的崔少遊。
“律法乃是一朝、一國之根本,有了律法,百官依此行事,百年基業成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