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凋敝草原
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來了也不行 作者:胖的很顯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西魯特·明安達禮領著百餘人的隊伍,在大草原上緩緩而行,連續幾個月的奔波,令這位高貴的貴族麵色滄桑很多。
正是兩個月的奔波,令他親身體會到蒙古同族悲慘淒苦的現狀,一代天驕的子孫,竟活的如癩皮狗般狼狽,毫無尊嚴隻剩血淚。
在廣袤無垠的大草原上,狂風唿嘯著掠過草原,衣不蔽體的牧民們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破舊不堪的衣物難以抵禦惡劣的天氣。
大多數牧民居住的帳篷簡陋而破舊,就連鐵鍋等基本物資都沒有,食物極度匱乏,常常食不果腹,隻能依靠草根、野菜勉強充饑。
不僅如此,還有一個現象令他心痛,大草原各部落裏往往老弱婦孺為主,青壯去了何處,明安達禮心知肚明。
寒冷、饑餓與疾病如惡魔般肆虐,仍在無情地奪走老人和孩子的生命。為了生存,牧民們不得不四處遷徙,尋找那一絲可能的生機,但往往收獲的隻有絕望和疲憊。
明安達禮當年在京師生活時,他所豢養的幾條狗的日子,都比當下族人的生活要強百倍。
人之所以區別於畜生,約莫便是豐富的情感了,尤其見到同類、同族的苦難時,便絕對沒法無動於衷了。
當然了,人群大了以後,也總會有那些極少見的種類,以出賣同族利益為榮,恨不得同族滅絕才好,這樣的玩意已是脫人向畜了。
明安達禮沒法脫人向畜,他還是一個人,是個血統純正的蒙古人,見了同族的苦難和血淚,他那堅硬無比的內心信念崩塌了。
他終於深刻體會和認知到,大明朝皇太子殿下所言都是對的:建奴就是華夏大地的毒瘤,瘋狂壓榨吸血各族百姓供養自身。
隻要建奴還統治華夏大地,天下各族的苦難將日複一日更加深重,直至陷入宿命的滅亡。
皇太子甚至還預言,如果滿清統治超過百年,偌大的草原之上,蒙古人的兩百餘萬人口,能剩下百萬都是僥天之幸。
當時的明安達禮,雖然在荊州大戰後被漢人俘虜,但他並不畏懼,甚至無畏無懼的反駁大明的皇太子,隻當其言語都是妖言惑眾。
他堅定無比的認為,朱慈炯所有的言語,不過是為了動搖他的心誌,從而說降他,令他反叛大清幫助大明罷了。
明安達禮絕沒想到,去年年底之際,漢人竟然無條件的釋放了他和百餘名隨從,甚至就連他們的家眷也送到了陝西漢中府。
大明皇太子唯一的要求,便是讓他自己去大草原上轉一圈,其後便可以自行去漢中接走家眷,大明絕不阻攔。
於是乎,愕然混亂的明安達禮,被大明國安局的諜子護送下,從山西漢中出境,在甘肅神秘勢力的接應下,從涼州府潛入了大草原。
其後兩個多月時間,他們跨越了阿拉善、烏蘭察布和錫林郭勒,到達了科爾沁蒙古部的地盤。
此時此刻,按照明安達禮和朱慈炯的約定,他盡可以返迴漢中府去接家眷了,他相信大明皇太子的許諾必定為真。
但是,一路之上的所見所聞,令他失去了這個欲望,心中隱約有一團火在醞釀,想要焚燒掉一些什麽。
人們總是近鄉情怯,他在科爾沁部所在的外圍踟躕不前,總覺自己無顏見家鄉父老,他們太苦了。
良久之後,明安達禮心中做出了抉擇,狠狠地咬咬牙,猛的打馬往心心念念的家鄉奔去,身後百餘騎緊緊追隨。
......
半個月後,草原上各部落間悄然流傳一個傳聞:長生天憐憫草原子民困苦,請求人間天可汗派出得力幹將,來了草原拯救大家夥了。
伴隨著傳聞,還有草原小曲隨之流傳:“朝求升,暮求合,近來牧民難存活。早早開門拜明皇,管教大小都歡唱。備酒漿,迎明皇,殺盡建奴不納糧。不當差、不納糧,快快活活過一場。”
同時有“專業人士”先生說法,揭發建奴把蒙古人當做炮灰,草原各部的苦難都來自建奴,勇於反抗的“正藍旗”一部已恢複了葉赫部身份,如今的生活如何富足......
牧民雖不懂大道理,但生活的苦難和血淚卻是深有體會,族中青壯的去而不返,更是令他們痛徹心扉。
“專業人士”們所描繪的不再有戰爭,親人不再白白送死,家家有鐵鍋鐵鏟、家家不缺食鹽茶磚、都能吃飽穿暖的生活,簡直如天堂一般。
語言的力量是蒼白的、是無力的,物資的力量是強悍的、是有力的,是草原牧民們難以抵擋的。
大明早就準備好的物資,從甘肅涼州府一線緩慢卻源源不斷地湧入了大草原,草原子民的人心便快速的傾向了一方。
草原漢子行事素來爽直,一旦做出抉擇之後,很快便實際行動了起來,向建奴的統治亮出了彎刀。
四月初之際,明安達禮已經糾集三萬餘草原漢子,騎著有些瘦弱的戰馬,從大草原伊克昭盟一帶,突入了陝西綏德州,威逼延安府。
草原上仍有不少部落,或仍心想韃清,或仍在猶豫不決,此時卻對本次大戰視若不見,靜待事態的發展。
草原的貴族們,可不像底層的牧民那般爽直,他們都是靜靜權力洗禮的人精,他們需要看準之後再最終下注。
大明這一麵,晉王李定國也相機而動,指揮大明陸二軍的十萬大軍,加強了對西安城的進攻,令他們無暇他顧。
兀爾特和葉玄著兩人,也率領著陸三軍的八萬餘將士,出河南邊境威逼山西平陽、彰德府,令山西清軍無法支援陝西。
西北大戰驟然爆發之際,甘肅省的文武官員們,給韃清表演了個大的,他們宣布改旗易幟了,正式脫離韃清迴歸大明。
晉王派出了陸二軍副軍長白文選和政委羅倫,領著八千將士進入甘肅,在甘肅綠營配合下,將境內數千建奴及家眷盡數弄死。
其後,以白文選和羅倫的八千人馬為主幹,加上一萬五千甘肅綠營兵精銳,過固原州和慶陽府,殺向了陝西延安府,接應明安達禮大軍。
大明這邊連連出招之際,建奴終於拚湊的大軍完成集結,鼇拜親自率領滿蒙八旗十五萬人,綠營精銳三十萬人,直撲山東而來。
正是兩個月的奔波,令他親身體會到蒙古同族悲慘淒苦的現狀,一代天驕的子孫,竟活的如癩皮狗般狼狽,毫無尊嚴隻剩血淚。
在廣袤無垠的大草原上,狂風唿嘯著掠過草原,衣不蔽體的牧民們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破舊不堪的衣物難以抵禦惡劣的天氣。
大多數牧民居住的帳篷簡陋而破舊,就連鐵鍋等基本物資都沒有,食物極度匱乏,常常食不果腹,隻能依靠草根、野菜勉強充饑。
不僅如此,還有一個現象令他心痛,大草原各部落裏往往老弱婦孺為主,青壯去了何處,明安達禮心知肚明。
寒冷、饑餓與疾病如惡魔般肆虐,仍在無情地奪走老人和孩子的生命。為了生存,牧民們不得不四處遷徙,尋找那一絲可能的生機,但往往收獲的隻有絕望和疲憊。
明安達禮當年在京師生活時,他所豢養的幾條狗的日子,都比當下族人的生活要強百倍。
人之所以區別於畜生,約莫便是豐富的情感了,尤其見到同類、同族的苦難時,便絕對沒法無動於衷了。
當然了,人群大了以後,也總會有那些極少見的種類,以出賣同族利益為榮,恨不得同族滅絕才好,這樣的玩意已是脫人向畜了。
明安達禮沒法脫人向畜,他還是一個人,是個血統純正的蒙古人,見了同族的苦難和血淚,他那堅硬無比的內心信念崩塌了。
他終於深刻體會和認知到,大明朝皇太子殿下所言都是對的:建奴就是華夏大地的毒瘤,瘋狂壓榨吸血各族百姓供養自身。
隻要建奴還統治華夏大地,天下各族的苦難將日複一日更加深重,直至陷入宿命的滅亡。
皇太子甚至還預言,如果滿清統治超過百年,偌大的草原之上,蒙古人的兩百餘萬人口,能剩下百萬都是僥天之幸。
當時的明安達禮,雖然在荊州大戰後被漢人俘虜,但他並不畏懼,甚至無畏無懼的反駁大明的皇太子,隻當其言語都是妖言惑眾。
他堅定無比的認為,朱慈炯所有的言語,不過是為了動搖他的心誌,從而說降他,令他反叛大清幫助大明罷了。
明安達禮絕沒想到,去年年底之際,漢人竟然無條件的釋放了他和百餘名隨從,甚至就連他們的家眷也送到了陝西漢中府。
大明皇太子唯一的要求,便是讓他自己去大草原上轉一圈,其後便可以自行去漢中接走家眷,大明絕不阻攔。
於是乎,愕然混亂的明安達禮,被大明國安局的諜子護送下,從山西漢中出境,在甘肅神秘勢力的接應下,從涼州府潛入了大草原。
其後兩個多月時間,他們跨越了阿拉善、烏蘭察布和錫林郭勒,到達了科爾沁蒙古部的地盤。
此時此刻,按照明安達禮和朱慈炯的約定,他盡可以返迴漢中府去接家眷了,他相信大明皇太子的許諾必定為真。
但是,一路之上的所見所聞,令他失去了這個欲望,心中隱約有一團火在醞釀,想要焚燒掉一些什麽。
人們總是近鄉情怯,他在科爾沁部所在的外圍踟躕不前,總覺自己無顏見家鄉父老,他們太苦了。
良久之後,明安達禮心中做出了抉擇,狠狠地咬咬牙,猛的打馬往心心念念的家鄉奔去,身後百餘騎緊緊追隨。
......
半個月後,草原上各部落間悄然流傳一個傳聞:長生天憐憫草原子民困苦,請求人間天可汗派出得力幹將,來了草原拯救大家夥了。
伴隨著傳聞,還有草原小曲隨之流傳:“朝求升,暮求合,近來牧民難存活。早早開門拜明皇,管教大小都歡唱。備酒漿,迎明皇,殺盡建奴不納糧。不當差、不納糧,快快活活過一場。”
同時有“專業人士”先生說法,揭發建奴把蒙古人當做炮灰,草原各部的苦難都來自建奴,勇於反抗的“正藍旗”一部已恢複了葉赫部身份,如今的生活如何富足......
牧民雖不懂大道理,但生活的苦難和血淚卻是深有體會,族中青壯的去而不返,更是令他們痛徹心扉。
“專業人士”們所描繪的不再有戰爭,親人不再白白送死,家家有鐵鍋鐵鏟、家家不缺食鹽茶磚、都能吃飽穿暖的生活,簡直如天堂一般。
語言的力量是蒼白的、是無力的,物資的力量是強悍的、是有力的,是草原牧民們難以抵擋的。
大明早就準備好的物資,從甘肅涼州府一線緩慢卻源源不斷地湧入了大草原,草原子民的人心便快速的傾向了一方。
草原漢子行事素來爽直,一旦做出抉擇之後,很快便實際行動了起來,向建奴的統治亮出了彎刀。
四月初之際,明安達禮已經糾集三萬餘草原漢子,騎著有些瘦弱的戰馬,從大草原伊克昭盟一帶,突入了陝西綏德州,威逼延安府。
草原上仍有不少部落,或仍心想韃清,或仍在猶豫不決,此時卻對本次大戰視若不見,靜待事態的發展。
草原的貴族們,可不像底層的牧民那般爽直,他們都是靜靜權力洗禮的人精,他們需要看準之後再最終下注。
大明這一麵,晉王李定國也相機而動,指揮大明陸二軍的十萬大軍,加強了對西安城的進攻,令他們無暇他顧。
兀爾特和葉玄著兩人,也率領著陸三軍的八萬餘將士,出河南邊境威逼山西平陽、彰德府,令山西清軍無法支援陝西。
西北大戰驟然爆發之際,甘肅省的文武官員們,給韃清表演了個大的,他們宣布改旗易幟了,正式脫離韃清迴歸大明。
晉王派出了陸二軍副軍長白文選和政委羅倫,領著八千將士進入甘肅,在甘肅綠營配合下,將境內數千建奴及家眷盡數弄死。
其後,以白文選和羅倫的八千人馬為主幹,加上一萬五千甘肅綠營兵精銳,過固原州和慶陽府,殺向了陝西延安府,接應明安達禮大軍。
大明這邊連連出招之際,建奴終於拚湊的大軍完成集結,鼇拜親自率領滿蒙八旗十五萬人,綠營精銳三十萬人,直撲山東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