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僅僅過去了一個時辰,沐天波、馬龍等大明將領們甚至沒來及感到焦急,朝鮮人便做出了抉擇。


    朝鮮第十八任國王李棩,領著朝鮮小朝廷的文臣武將,恭敬的將宗主國的大軍迎入都城,並將入城城門交由明軍占據。


    他們甚至還有時間組織了不少百姓,在明軍入城的的道路邊“鼓舞歡唿”,其中或有幾分真情實意。


    明軍入城之後,又占據數處緊要之地,完全能保大軍安全後,便安安穩穩的駐紮下來並保持警戒。


    李棩和朝鮮文武領著明軍入城之後,在沐天波、馬龍的見證下,又馬不停蹄的召開了朝會。


    朝會上,李棩詔命宋時烈為領議政秉持朝鮮國政,頒下旨意召主張“北伐”的臣子迴朝,又罷免流放了主張投降滿清官員。


    他又頒布旨意明發天下,聲稱民心思漢,莫不涕泣憤慨,欲為皇名複仇,苟能奮發大義,鼓勵士氣,其勢必振,朝鮮國即日起以“北伐論”為王國國是,誓要追隨大明剿殺建奴蠻夷。


    朝鮮朝廷在廓清朝堂的同時,亦派出了使者以八百裏加急的速度,前去追迴之前派出的兩萬朝鮮精銳兵馬。


    使者攜帶著李棩頒下的旨意,令他們就地駐防,等待大明軍隊到達後,全力配合上國大軍攻伐韃清。


    朝鮮小朝廷還咬著牙,又從各處拚湊出兩萬略微精銳的軍隊,令其跟隨明軍配合作戰。


    李棩還令人搜集大批糧草,能保大明、朝鮮軍隊半年之用,並召集數萬民夫負責運輸供應。


    朝鮮人還很懂人情世故,咬著牙從各處府庫中籌集白銀五十萬兩,趁夜間送去了明軍主帥沐天波處,聲稱貢獻為大軍軍資。


    沐天波當夜欣然笑納,並未表現出有何異常,令朝鮮君臣非常欣慰,同時亦感到心痛萬分。


    第二日一早,沐天波、馬龍卻領著一隊人馬,將五十萬兩白銀當著朝鮮國王及文武重臣的麵盡數歸還。


    他還鄭重聲明,大明皇太子有言在先:大明帝國為天下之主,絕不會向建奴韃子那般貪得無厭,亦不會盤剝藩屬國。


    大明帝國一如既往,會帶領天下的所有的藩屬國一起,共同走向國富民強的道路,天下大同才是帝國所願。


    大明帝國將視天下藩屬國為最忠實的夥伴,將推行相互平等的交往政策,決不歧視:


    “雙方的艦隊、商船,都可平等在對方國家的水域內航行,隻要提前告知即可,決不允許歧視”


    “雙方的商隊等,都可平等的在對方國家做生意,享受對方國民的相同政策,絕不允許歧視。”


    “雙方國家的人員,都可平等的在對方國家設立工坊,亦與對方國民享受相同政策,絕不允許歧視。”


    沐天波說的義正言辭正氣凜然,將天朝上國的氣度,展現個淋漓盡致,令朝鮮君臣仰慕不已。


    他略微停頓之後,又把音調拔高了三分,進入了另一個“主題”:


    “因此,大明為了幫助朝鮮國北伐,從而消除建奴韃子的威脅,才勉為其難的接受了糧草物資。”


    “但是,朝鮮國小力乏,經濟本就困難、人民生活艱辛,大明豈會接受這五十萬兩之巨的民脂民膏?”


    “這些銀兩,請王上盡數收迴吧,拿去治國安邦,拿去救濟斯民,讓朝鮮百姓活的鬆快些吧。”


    朝鮮君臣盡皆拜倒,徹底被大明帝國的煌煌氣度所折服,盡皆表態要誓死追隨大明,永不反叛。


    沐天波此時又言,大明不久後會派來更大的使者團,會幫助朝鮮國改善農業,發展商業,尋找和開發礦業等,使朝鮮盡快強盛。


    到了此刻,朝鮮小朝廷的君臣已感動的涕淚橫流,他們深深感受到文明的感召,比起做韃子的自帶狗糧的狗腿,真是天壤之別呐。


    沐天波輕易便完成了太子交代的任務,隨後自有使團前來,與朝鮮小朝廷簽訂各種“平等條約”。


    他和馬龍兩人,便毫無顧慮的帶著六萬明軍和兩萬朝鮮軍,緩緩出了國都漢城,往中朝邊界殺去。


    這一次,漢城的百姓們倒真的依依不舍了,天朝大兵駐紮的這段時間,一旦休假上街時出手極其大方,令他們大大賺了一筆。


    一些從事不可描述事業的姑娘們,甚至都眼含熱淚的與大兵哥們告別,這些高大強壯、英武有力、又富有又大的顧客,再也沒有了。


    公元1662年,康熙三年三月底,春天開始籠罩大地,沐天波和馬龍領著六萬明軍和四萬朝軍組成的大軍,逼近了邊境線。


    與此同時,萬禮和羅蘊章已領著東海艦隊的主力,沿著新義州、丹東、莊河到大連一帶的海岸掃蕩,令韃子們聞風喪膽。


    在大明海軍的持續打擊下,建奴隻能無可奈何的往內陸收縮,大明因而建立起了臨時碼頭,為大明陸軍運送物資。


    遼東的建奴這個時候才駭然發現,朝鮮人竟吃了熊心豹子膽,和大明勾結在一起組成了十萬大軍,要攻擊遼東了。


    遼東之地已空虛了啊,史無前例的虛:百萬旗人都跑去北京城享福去了,隻留下不重要的邊緣旗人守著老巢吃苦,兵力也大多被抽調。


    沒辦法,他們隻能搜刮八旗男性,下到十二三歲上至五六十歲的,全都給糾集了起來,令其自帶馬匹、弓箭物資等,組成軍隊抵抗明軍。


    同一時間,他們瘋狂的派出使者往關內京師衝去,乞求朝廷派出大軍迴援,保住大清的祖宗之地。


    韃子們戰戰兢兢惶恐不安時,大明和朝鮮的十萬大軍卻化身為“建築隊”,在各處要地修建防禦工事。


    短短半個月時間,在韃子們驚恐的目光中,大明用一種神奇的材料,如使用妖法一般,構建起了看上去牢不可破的堅固工事。


    朝鮮人的感覺則是驚喜萬分,深感不愧是天朝上國,他們從海路運來的名叫“水泥”的物事,簡直就是仙法變出來的,太神奇了。


    建奴韃子們有些絕望,深知已經錯過了攻擊的最佳時機,不過他們也不確定,一開始就攻擊是否能夠取勝。


    唯一令他們欣慰的,遼東大地畢竟是八旗的龍興之地,各處的旗人得知了消息後,竟主動往前線匯集而來。


    這些勇士中,還有不少彪悍的“野人女真”,不多久便匯集了四千餘眾,大大加強了防禦力量,令韃子將領心下安定不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來了也不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胖的很顯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胖的很顯眼並收藏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來了也不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