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請命
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來了也不行 作者:胖的很顯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時茂所言,真乃老成謀國之言也!你所說的何為大清根基的論斷,更是令老夫茅塞頓開,獲益匪淺啊。”
“時茂公,請受老夫一拜,老夫替大清謝謝你!”
鼇拜說完,還真的離開座位,拱手給李時茂行了個禮。
班布爾善等人見狀,也不敢繼續穩坐了,一個個趕緊起身,跟在鼇拜身後恭敬行了禮。
李時茂立刻做出手足無措的樣子,隻是連聲說不敢,這一切都是大清應得的。
幾人謙讓一番後,這才再度落座詳談,對於如何實施的細節反複討論,以期取得最大效果。
諸多我大清的大政方針,就在這個小小內室中,一項項的確定了下來,即將付諸實施。
李時茂也是狂喜,他終於得知了一直打探不到的機密信息,比如韃子要和英吉利、佛郎機等西洋蠻夷的合作。
這些野蠻無知的狗韃子,在湯若望等西洋傳教士的居中聯絡下,已和西洋蠻夷各國聯絡上,謀劃著聯合扼殺大明。
出乎李時茂的意料,按照鼇拜口中所述內容,西洋各國對華夏的謀算,竟從大明中期就開始了。
他們派遣來東方的傳教士,就承擔著偷竊東方先進科技、文化的任務,將之源源不斷的傳迴西方。
這些蠻夷開始隻是想偷罷了,及至大明在內憂外患中覆滅,他們發現新的滿清王朝野蠻、愚昧、無知到了極點。
最妙的是,滿人整個民族不過百萬人,比之被其統治的漢人,人數少的簡直如滄海一粟,令它們極具危機感。
在此情形之下,滿清的統治者恨不得抹除一切大明存在的痕跡,無論是燦爛的科技文化,還是光耀古今的曆史、功績。
韃子們不僅這樣想,也已經開始這樣做了,比如說有係統的銷毀大明典藏的曆史、科技、文化書籍,比如推行剃發易服打斷漢人脊梁、以圖慢慢愚民等。
隻是韃子們確實是野蠻愚昧之族,手段還是極其直白和簡陋的,對華夏造成的危害剛顯現。
但西洋的蠻夷們,卻從中嗅出了天大的良機:他們似乎不僅能偷竊東方的科技和文明,還有機會取代其輝煌的曆史地位。
他們在無數年前的謀算,都被骨頭強硬無比的大明擊敗,令他們狗咬刺蝟無處下嘴!
大明就算在將要滅亡之際,在廣東外海,還是數次擊敗了他們對華夏領土的謀算。
最令花毛們憤恨的是,就算大明已經滅亡了,他所殘留下的割據勢力,仍然死死壓製著他們。
鄭成功所代表的鄭家勢力,縱橫在東方的大海之上,數次擊敗他們的種種企圖,時至今日還收著他們高昂的過路費。
蠻夷們覺得真是上帝保佑,如此輝煌強盛的大明王朝,終於在內憂外患中倒下了,它們的好日子要來了。
野蠻的韃子真是極好的合作夥伴,他們提出將大明典藏的無數科技、文化書籍都運去西方,竟是完全讚同。
甚至還主動提出,他們將要逐漸把華夏大地上的各種典籍逐步銷毀,在編寫明史的時候,會把大明篡改成落後、愚昧、殘暴的一無是處的王朝,會把漢人寫成無能、軟弱、卑劣的民族。
韃子們提出的種種計劃,令西洋蠻夷們都大開眼界:這片土地上的統治者,竟如此痛恨這片土地和人民。
不過無所謂了,這一切完全符合西洋蠻夷們的利益,滿清韃子越野蠻愚昧,豈不是越好。
西洋蠻夷們在談判中,深刻的明白一個道理:漢人太聰慧太智慧,也太有血性骨氣,他們組成的大明太燦爛先進,沒法輕易謀算。
因此,大明朝時萬萬不能再度複興的,西洋各國必須扶保大清,最好能讓大清的統治萬年持續才好。
如果成功,他們能從大明獲得利益,將遠超從倭國、東南亞小國處所能得到的。
他們因此私下達成了一致,它們之間可以爭鬥競爭,但麵對明清之爭,必須要扶清滅明。
隻是它們奸詐異常,知道此時韃子們被大明反複擊敗,正是急需外力幫助之時,正是趁機壓榨更多好處的時候。
因此他們在談判中,有的扮作白臉,有的假做紅臉,誓要從滿清韃子身上,壓榨出更多的利益。
李時茂聽聞這一切,暗中恨得幾乎要咬碎鋼牙,恨不得能立刻殺絕屠盡出賣華夏的狗韃子。
心中亦死死惦記上了該死的花毛蠻夷,心想待到大明複興之日,必定要懲戒這些西方來的畜生方可。
隨後眾人又談及江南士紳反明之事,原來俱都是浙江的鄉紳豪商,還有江南、江西等省的勢力。
他們在皇太子推行的改革中,不管是土地的損失,還是海貿的利益損失,都是極其慘重的。
而且他們也隱約得知了,江南省原本有許多鄉紳豪商家族,其實都是被明軍假借匪兵之名屠殺的。
因此他們已經在有心人的聯絡下,組成了一個龐大的力量,發誓要搞亂大明的經濟,重創大明的統治。
他們最近又偷偷派出使者聯絡大清,表示願意成為大清的內應,幫助大清滅亡殘暴的偽明。
截止目前,一切進展的都很順利,不過鼇拜需要需要派出一名心腹之人前往江南,居中指揮協調才行。
他思來想去,一直沒有沒有想到合適的人選,這也是他最近悶悶不樂的原因,大好機會出現,遲遲不能利用,確實急人。
原因也很簡單,這個任務,自然不可能派個韃子過去,那簡直和送死無異,太過顯眼了。
而且就算能偷偷潛入,就算沒被抓住,韃子們也不懂經濟知道啊,過去也發揮不了作用。
至於漢人官員呢,鼇拜又不太信任他們,擔憂這些沒骨氣的軟蛋,過去之後不僅發揮不了作用,反而出賣大清。
李時茂聞言之後,不用的心中一動,當即毫不猶豫,立即一個漂亮的滑跪,開口請命:
“太師,奴才請命,願為大清前往江南之地,協調江南各方勢力,在關鍵之時,給偽明致命一擊。”
鼇拜聞言一愣,覺得李時茂確實是個合適的人選,不過他覺得人才難得,如果在江南折損了,豈不可惜。
因此他沉吟不語,遲遲不能做出決斷,李時茂也不敢打擾他,更不敢表現出渴求的樣子。
他想江南了,想趁機迴去看看,但一切不能由他做主,隻能靜待鼇拜最後的決定。
“時茂公,請受老夫一拜,老夫替大清謝謝你!”
鼇拜說完,還真的離開座位,拱手給李時茂行了個禮。
班布爾善等人見狀,也不敢繼續穩坐了,一個個趕緊起身,跟在鼇拜身後恭敬行了禮。
李時茂立刻做出手足無措的樣子,隻是連聲說不敢,這一切都是大清應得的。
幾人謙讓一番後,這才再度落座詳談,對於如何實施的細節反複討論,以期取得最大效果。
諸多我大清的大政方針,就在這個小小內室中,一項項的確定了下來,即將付諸實施。
李時茂也是狂喜,他終於得知了一直打探不到的機密信息,比如韃子要和英吉利、佛郎機等西洋蠻夷的合作。
這些野蠻無知的狗韃子,在湯若望等西洋傳教士的居中聯絡下,已和西洋蠻夷各國聯絡上,謀劃著聯合扼殺大明。
出乎李時茂的意料,按照鼇拜口中所述內容,西洋各國對華夏的謀算,竟從大明中期就開始了。
他們派遣來東方的傳教士,就承擔著偷竊東方先進科技、文化的任務,將之源源不斷的傳迴西方。
這些蠻夷開始隻是想偷罷了,及至大明在內憂外患中覆滅,他們發現新的滿清王朝野蠻、愚昧、無知到了極點。
最妙的是,滿人整個民族不過百萬人,比之被其統治的漢人,人數少的簡直如滄海一粟,令它們極具危機感。
在此情形之下,滿清的統治者恨不得抹除一切大明存在的痕跡,無論是燦爛的科技文化,還是光耀古今的曆史、功績。
韃子們不僅這樣想,也已經開始這樣做了,比如說有係統的銷毀大明典藏的曆史、科技、文化書籍,比如推行剃發易服打斷漢人脊梁、以圖慢慢愚民等。
隻是韃子們確實是野蠻愚昧之族,手段還是極其直白和簡陋的,對華夏造成的危害剛顯現。
但西洋的蠻夷們,卻從中嗅出了天大的良機:他們似乎不僅能偷竊東方的科技和文明,還有機會取代其輝煌的曆史地位。
他們在無數年前的謀算,都被骨頭強硬無比的大明擊敗,令他們狗咬刺蝟無處下嘴!
大明就算在將要滅亡之際,在廣東外海,還是數次擊敗了他們對華夏領土的謀算。
最令花毛們憤恨的是,就算大明已經滅亡了,他所殘留下的割據勢力,仍然死死壓製著他們。
鄭成功所代表的鄭家勢力,縱橫在東方的大海之上,數次擊敗他們的種種企圖,時至今日還收著他們高昂的過路費。
蠻夷們覺得真是上帝保佑,如此輝煌強盛的大明王朝,終於在內憂外患中倒下了,它們的好日子要來了。
野蠻的韃子真是極好的合作夥伴,他們提出將大明典藏的無數科技、文化書籍都運去西方,竟是完全讚同。
甚至還主動提出,他們將要逐漸把華夏大地上的各種典籍逐步銷毀,在編寫明史的時候,會把大明篡改成落後、愚昧、殘暴的一無是處的王朝,會把漢人寫成無能、軟弱、卑劣的民族。
韃子們提出的種種計劃,令西洋蠻夷們都大開眼界:這片土地上的統治者,竟如此痛恨這片土地和人民。
不過無所謂了,這一切完全符合西洋蠻夷們的利益,滿清韃子越野蠻愚昧,豈不是越好。
西洋蠻夷們在談判中,深刻的明白一個道理:漢人太聰慧太智慧,也太有血性骨氣,他們組成的大明太燦爛先進,沒法輕易謀算。
因此,大明朝時萬萬不能再度複興的,西洋各國必須扶保大清,最好能讓大清的統治萬年持續才好。
如果成功,他們能從大明獲得利益,將遠超從倭國、東南亞小國處所能得到的。
他們因此私下達成了一致,它們之間可以爭鬥競爭,但麵對明清之爭,必須要扶清滅明。
隻是它們奸詐異常,知道此時韃子們被大明反複擊敗,正是急需外力幫助之時,正是趁機壓榨更多好處的時候。
因此他們在談判中,有的扮作白臉,有的假做紅臉,誓要從滿清韃子身上,壓榨出更多的利益。
李時茂聽聞這一切,暗中恨得幾乎要咬碎鋼牙,恨不得能立刻殺絕屠盡出賣華夏的狗韃子。
心中亦死死惦記上了該死的花毛蠻夷,心想待到大明複興之日,必定要懲戒這些西方來的畜生方可。
隨後眾人又談及江南士紳反明之事,原來俱都是浙江的鄉紳豪商,還有江南、江西等省的勢力。
他們在皇太子推行的改革中,不管是土地的損失,還是海貿的利益損失,都是極其慘重的。
而且他們也隱約得知了,江南省原本有許多鄉紳豪商家族,其實都是被明軍假借匪兵之名屠殺的。
因此他們已經在有心人的聯絡下,組成了一個龐大的力量,發誓要搞亂大明的經濟,重創大明的統治。
他們最近又偷偷派出使者聯絡大清,表示願意成為大清的內應,幫助大清滅亡殘暴的偽明。
截止目前,一切進展的都很順利,不過鼇拜需要需要派出一名心腹之人前往江南,居中指揮協調才行。
他思來想去,一直沒有沒有想到合適的人選,這也是他最近悶悶不樂的原因,大好機會出現,遲遲不能利用,確實急人。
原因也很簡單,這個任務,自然不可能派個韃子過去,那簡直和送死無異,太過顯眼了。
而且就算能偷偷潛入,就算沒被抓住,韃子們也不懂經濟知道啊,過去也發揮不了作用。
至於漢人官員呢,鼇拜又不太信任他們,擔憂這些沒骨氣的軟蛋,過去之後不僅發揮不了作用,反而出賣大清。
李時茂聞言之後,不用的心中一動,當即毫不猶豫,立即一個漂亮的滑跪,開口請命:
“太師,奴才請命,願為大清前往江南之地,協調江南各方勢力,在關鍵之時,給偽明致命一擊。”
鼇拜聞言一愣,覺得李時茂確實是個合適的人選,不過他覺得人才難得,如果在江南折損了,豈不可惜。
因此他沉吟不語,遲遲不能做出決斷,李時茂也不敢打擾他,更不敢表現出渴求的樣子。
他想江南了,想趁機迴去看看,但一切不能由他做主,隻能靜待鼇拜最後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