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再次揚名
我以儒道壓萬古,鎮天庭 作者:青山逐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顧淮安又釣了許久,直到太陽到了頭頂正上方,一條魚沒再釣到。
自始至終就那一條魚。
顧淮安也不氣惱,樂嗬嗬得就提著自己的裝備往迴走。
等迴到了家裏,把已經蔫了吧唧的魚倒進小六子準備的水缸中,讓兩個小家夥看。
小六子也是個人才,提前就把水缸給敲成半截,這樣兩個孩子的身高就匹配了。
兩個小家夥見到小叔真的釣上了魚,都十分開心,蹦蹦跳跳,好不熱鬧。
蘇洛伊和李初霽陪在孩子身邊,聽著他們的嘰嘰喳喳。
沈雲希讓人給送上了飯菜,他們已經吃過了,小孩子餓得快,等不到顧淮安迴來了,所以就先吃了。
顧淮安大口大口地將飯菜吞進肚子裏,沈雲希無語得看著這個正在狼吞虎咽的小兒子,這個毛病成年了也沒改掉。
不過還是一個勁得,往他碗裏夾菜,等到感覺顧淮安確實吃得差不多了,才停了下來。
所以說,兒子的壞毛病後麵,必然有個縱容的母親。
顧淮安吃完飯後,陪著母親嘮嗑。
蘇洛伊和李初霽這個時候也走了過來,兩個小孩有人帶著看魚。
“三弟,還是一如既往的才華橫溢啊。”蘇洛伊笑著說道。
“額,洛伊怎麽突然這麽說?”沈雲希疑惑得看著大兒媳問道。
她也知道自家小兒子在儒道方麵天賦異稟,但聽兒媳的話,估計是最近發生,她還未曾聽說。
她最近有些迷上抄寫佛家經文了,還是之前顧淮安的鍋。
要不是他在血氣長城那邊鬧那麽一出,沈雲希也不會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樣,祈求佛祖庇佑小兒子。
現在小兒子,雖然文宮破碎,但安然迴家,讓她覺得佛祖有用啊,就保持了下來,為正在邊關戍守的丈夫和大兒子祈福。
“娘,你還不知道,三弟,昨兒個在太學門前作了兩首詩,一首出府,一首鎮國,連聖碑都驚動了。”李初霽插話說道。
沈雲希看著自家嬉皮笑臉的小兒子,拍了一下。
“這麽熱鬧,都不和娘說。”
“娘,算不得大事,這不是怕打擾到您嘛?”顧淮安討好得說道。
“怕什麽,這樣的打擾,再多來些,你娘我都能接受,以後這樣的事,要第一個告訴娘。”沈雲希巾幗不讓須眉,豪氣說道。
“知道了,娘。”顧淮安摸了摸鼻子,哭笑不得的說道,他忘了她娘成親以前也是個好熱鬧的主。
要不是成親,生了幾個孩子,現在指不定還在大夏哪個角落行俠仗義,路見不平呢。
“快把你作得詩給娘看看,趕緊得。”沈雲希催促道。
顧淮安隻能老老實實地將鎮國詩原本拿了出來,另外一首他沒瞧上,就留在了原地,被某一不知名學子給拿走了。
沈雲希接過鎮國詩原本,蘇洛伊和李初霽兩人也湊了上來,三人認真地看著上麵的冀州詞。
等到看完,娘親和大嫂都有些淚眼婆娑的,這可嚇了顧淮安一跳,連忙看向一旁的二嫂。
李初霽明白三弟的意思,就說“是聯想到了還在血氣長城戍守得父親和大哥了。”
顧淮安才安下了心,連忙對著沈雲希和蘇洛伊說道
“我迴來時,父親和大哥都挺好的,父親武道還有不少的突破,已然武聖後期了。”
“大哥也是金身後期,快要圓滿了。”
沈雲希率先冷靜下來,指著正廳裏,先帝賜下的匾額,滿門英傑,喝道
“為國戍邊,我顧家無上榮耀。”
蘇洛伊也是收拾好自身情緒
“知道的,娘。”
沈雲希又對一旁站立的顧淮安,笑著說道
“我家幺兒,真棒。”
“都是娘的功勞,要不是您教導得好,孩兒可沒這麽出息。”顧淮安自然是哄著娘親開心。
顧淮安太學門前,掌摑國子監學子,詩成鎮國的消息已經在太安城中四散開來。
要不是這十多年,他很少出門逛街,還和六歲前一樣整天淘氣,名滿京城,他也不可能悠閑得跑出去釣魚,早就被人堵住了。
宮中,隆慶帝剛剛處理前線送來的戰報,在龍椅上找了個好位置,躺好。
閉上眼睛,休憩一會。
一旁的馮公公就這麽微躬著身子,陪侍在隆慶帝身邊。
過了一會兒,隆慶帝坐起身子,伸著懶腰,打了一個哈欠。
然後看向馮公公,說道
“大伴,最近宮外可有什麽熱鬧事情,說來讓朕解解乏。”
“迴陛下,前陣子在血氣長城自碎文宮的顧淮安迴京了。”
“昨兒個,又在太學門前掌摑國子監前來挑釁的學子,詩成鎮國,聖碑震動。”
馮公公出聲將顧淮安太學門前的事情細細說給了隆慶帝聽。
隆慶帝聽到顧淮安這個名字,有了些精神。
他知道這是鎮國公家三子,自幼頑劣,拜師裴矩,裴屠夫。
前段時間又為師北上,自碎文宮,儒境大跌。
聽到他是天選大學士時,隆慶帝也是震驚不已,感歎這世上出了至聖先師一樣的風雲人物。
又聽到他自碎文宮,解救師父時,感歎他的孝悌,可惜他的境遇。
現在又聽到他的驚人之舉,自然更加好奇了,他很想見見這個連他這位大夏皇朝的帝王都嘖嘖稱奇得奇男子了。
隆慶帝淡淡說了一句,決定了很多人的命運
“國子監這麽愛鬧騰,邊關那邊可是需要人啊。”
馮公公躬著的身子更加彎了,他知道這是隆慶帝準備打壓國子監的前兆,畢竟國子監最近這些年鬧騰得著實厲害。
微光籠罩的深宮,寒意陣陣,連站崗放哨得禁軍都打了個寒顫。
“那個小家夥最近在幹什麽?”隆慶帝又問了句。
馮公公知道隆慶帝問的是誰,應答道
“每天都在釣魚,自得其樂。”
“額,這小子倒是好興致啊。”
“他有個好父親,好大哥啊,可惜了這麽好的天賦了。”
隆慶帝發出了一聲驚疑,接著感歎道。
馮公公知道陛下的意思,顧淮安要不是有個好父親和大哥在前麵頂著,他顧淮安必然得完成他們顧家世代鎮守邊關的職責。
顧淮安不清楚自己已經簡在帝心,每天依舊我行我素,樂嗬嗬得去釣魚,反正也沒人認出他。
自始至終就那一條魚。
顧淮安也不氣惱,樂嗬嗬得就提著自己的裝備往迴走。
等迴到了家裏,把已經蔫了吧唧的魚倒進小六子準備的水缸中,讓兩個小家夥看。
小六子也是個人才,提前就把水缸給敲成半截,這樣兩個孩子的身高就匹配了。
兩個小家夥見到小叔真的釣上了魚,都十分開心,蹦蹦跳跳,好不熱鬧。
蘇洛伊和李初霽陪在孩子身邊,聽著他們的嘰嘰喳喳。
沈雲希讓人給送上了飯菜,他們已經吃過了,小孩子餓得快,等不到顧淮安迴來了,所以就先吃了。
顧淮安大口大口地將飯菜吞進肚子裏,沈雲希無語得看著這個正在狼吞虎咽的小兒子,這個毛病成年了也沒改掉。
不過還是一個勁得,往他碗裏夾菜,等到感覺顧淮安確實吃得差不多了,才停了下來。
所以說,兒子的壞毛病後麵,必然有個縱容的母親。
顧淮安吃完飯後,陪著母親嘮嗑。
蘇洛伊和李初霽這個時候也走了過來,兩個小孩有人帶著看魚。
“三弟,還是一如既往的才華橫溢啊。”蘇洛伊笑著說道。
“額,洛伊怎麽突然這麽說?”沈雲希疑惑得看著大兒媳問道。
她也知道自家小兒子在儒道方麵天賦異稟,但聽兒媳的話,估計是最近發生,她還未曾聽說。
她最近有些迷上抄寫佛家經文了,還是之前顧淮安的鍋。
要不是他在血氣長城那邊鬧那麽一出,沈雲希也不會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樣,祈求佛祖庇佑小兒子。
現在小兒子,雖然文宮破碎,但安然迴家,讓她覺得佛祖有用啊,就保持了下來,為正在邊關戍守的丈夫和大兒子祈福。
“娘,你還不知道,三弟,昨兒個在太學門前作了兩首詩,一首出府,一首鎮國,連聖碑都驚動了。”李初霽插話說道。
沈雲希看著自家嬉皮笑臉的小兒子,拍了一下。
“這麽熱鬧,都不和娘說。”
“娘,算不得大事,這不是怕打擾到您嘛?”顧淮安討好得說道。
“怕什麽,這樣的打擾,再多來些,你娘我都能接受,以後這樣的事,要第一個告訴娘。”沈雲希巾幗不讓須眉,豪氣說道。
“知道了,娘。”顧淮安摸了摸鼻子,哭笑不得的說道,他忘了她娘成親以前也是個好熱鬧的主。
要不是成親,生了幾個孩子,現在指不定還在大夏哪個角落行俠仗義,路見不平呢。
“快把你作得詩給娘看看,趕緊得。”沈雲希催促道。
顧淮安隻能老老實實地將鎮國詩原本拿了出來,另外一首他沒瞧上,就留在了原地,被某一不知名學子給拿走了。
沈雲希接過鎮國詩原本,蘇洛伊和李初霽兩人也湊了上來,三人認真地看著上麵的冀州詞。
等到看完,娘親和大嫂都有些淚眼婆娑的,這可嚇了顧淮安一跳,連忙看向一旁的二嫂。
李初霽明白三弟的意思,就說“是聯想到了還在血氣長城戍守得父親和大哥了。”
顧淮安才安下了心,連忙對著沈雲希和蘇洛伊說道
“我迴來時,父親和大哥都挺好的,父親武道還有不少的突破,已然武聖後期了。”
“大哥也是金身後期,快要圓滿了。”
沈雲希率先冷靜下來,指著正廳裏,先帝賜下的匾額,滿門英傑,喝道
“為國戍邊,我顧家無上榮耀。”
蘇洛伊也是收拾好自身情緒
“知道的,娘。”
沈雲希又對一旁站立的顧淮安,笑著說道
“我家幺兒,真棒。”
“都是娘的功勞,要不是您教導得好,孩兒可沒這麽出息。”顧淮安自然是哄著娘親開心。
顧淮安太學門前,掌摑國子監學子,詩成鎮國的消息已經在太安城中四散開來。
要不是這十多年,他很少出門逛街,還和六歲前一樣整天淘氣,名滿京城,他也不可能悠閑得跑出去釣魚,早就被人堵住了。
宮中,隆慶帝剛剛處理前線送來的戰報,在龍椅上找了個好位置,躺好。
閉上眼睛,休憩一會。
一旁的馮公公就這麽微躬著身子,陪侍在隆慶帝身邊。
過了一會兒,隆慶帝坐起身子,伸著懶腰,打了一個哈欠。
然後看向馮公公,說道
“大伴,最近宮外可有什麽熱鬧事情,說來讓朕解解乏。”
“迴陛下,前陣子在血氣長城自碎文宮的顧淮安迴京了。”
“昨兒個,又在太學門前掌摑國子監前來挑釁的學子,詩成鎮國,聖碑震動。”
馮公公出聲將顧淮安太學門前的事情細細說給了隆慶帝聽。
隆慶帝聽到顧淮安這個名字,有了些精神。
他知道這是鎮國公家三子,自幼頑劣,拜師裴矩,裴屠夫。
前段時間又為師北上,自碎文宮,儒境大跌。
聽到他是天選大學士時,隆慶帝也是震驚不已,感歎這世上出了至聖先師一樣的風雲人物。
又聽到他自碎文宮,解救師父時,感歎他的孝悌,可惜他的境遇。
現在又聽到他的驚人之舉,自然更加好奇了,他很想見見這個連他這位大夏皇朝的帝王都嘖嘖稱奇得奇男子了。
隆慶帝淡淡說了一句,決定了很多人的命運
“國子監這麽愛鬧騰,邊關那邊可是需要人啊。”
馮公公躬著的身子更加彎了,他知道這是隆慶帝準備打壓國子監的前兆,畢竟國子監最近這些年鬧騰得著實厲害。
微光籠罩的深宮,寒意陣陣,連站崗放哨得禁軍都打了個寒顫。
“那個小家夥最近在幹什麽?”隆慶帝又問了句。
馮公公知道隆慶帝問的是誰,應答道
“每天都在釣魚,自得其樂。”
“額,這小子倒是好興致啊。”
“他有個好父親,好大哥啊,可惜了這麽好的天賦了。”
隆慶帝發出了一聲驚疑,接著感歎道。
馮公公知道陛下的意思,顧淮安要不是有個好父親和大哥在前麵頂著,他顧淮安必然得完成他們顧家世代鎮守邊關的職責。
顧淮安不清楚自己已經簡在帝心,每天依舊我行我素,樂嗬嗬得去釣魚,反正也沒人認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