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二土一年,大年三十,瑞雪兆豐年,到處都是銀裝素裹,京城更是熱鬧非凡,街頭車水馬龍,繁華似錦。
今天雖然還飄著雪,但太陽還是出來了,燦爛無比,暖和如春,正是購年貨的大好日子。
綢緞莊,南北貨鋪子的小夥計們也知道一年中買賣最好的時候就是現在,所以夥計們都站到店門口賣命的吆喝,再加上挑著貨擔的貨郎們悠長的叫賣聲和撥浪鼓的聲音,京城中每條大街都顯得那麽熱鬧那麽繁華。
達官貴人們也在這個時候出門拜訪,老朋友,老關係,老上級,也該走動走動了,就連平時那些疲於應付的政敵,對頭也得放下身架和麵子,換上笑臉互相拜個年,大周朝,太平盛世,講究的就是以和為貴,和氣能生財嘛。
而皇親國戚,都進宮赴宴去了,而一般的朝臣,則忙著互相拜年。
頓時,街上各色轎子互相穿梭,擦肩而過。
而此時新晉內閣右相劉正基的府邸,已經拚滿了拜訪的轎子,馬車。
劉正基的宅子是皇上禦賜的,很氣派,七間口,十三進,真有點侯門深似海的感覺了。
劉家五口人再帶上三個老傭人搬進去,卻感覺空蕩蕩的,不過不打緊,皇上連丫鬟傭人家丁廚子馬夫都給配齊了,上百號的傭人等著差遣呢,車馬轎子傘蓋一應俱全,已經算作人興財旺了。
相府門口停著的馬車已經排出去二裏地之處,來拜訪的多是官員,劉正基雖然是副相,但是據說左相胡仁展已經不受皇上恩龐,就快下野了,所以大小官員都急著上門巴結,拜訪,想著走走路子。
可是,現在劉宰相和夫人,女兒已經被皇上召進了宮中,根本就見不著人。
來的官員聽到劉宰相進了宮,全是震驚無比,這是多麽大的恩寵呀,進宮和皇上一起過年,夫人女兒也同去,少不了被太後召見,賞個誥命夫人的頭銜,相爺什麽的,還有那個女兒,聽說年方二八,正是豆蔻年華,皇上家還有幾個皇子沒有婚配呢,此次前去,未嚐沒有相看相看的意思呢。
百官們也顧不上劉宰相已經進宮,還是提著禮物往府裏擠。
幸虧,他兒子劉衛青在,所有的官員都向他道著喜,禮物成箱成擔的抬了入來。
劉衛青這迴算是出夠了風頭,當年的感覺又迴來了,來往的官員都是紅袍紫蟒,玉帶烏紗,相府的下人們也全換上嶄新的瓦楞帽子和黑綢緞的直掇,迎來往送,臉上盡是驕傲的笑容。
此時,劉衛青正坐在堂上陪著一幫官員說話。
作為宰相的兒子,那些二三品的大員見了他都要親切的喊一聲世侄。
“世侄呀,你現在在那裏高就呢?”一個大腹便便的官員問。
“我?我現在尚在家中賦閑著呢。”劉衛青不禁笑了笑。
“還賦閑著?”眾官頓時驚詫了起來。
“可惜呀,實在太可惜了,這麽好的人才卻在家閑著。。。。”
“要不,世侄呀,我那衙門還缺個員外郎呢,要不,世侄若不嫌棄的話,可否到那鍛煉一下呢?”
說著,大家都搶著讓劉衛青到他那裏當個員外郎什麽的,目光望著劉衛青,盡是真誠。
劉衛青矜持的笑著,還搖了搖頭。
“不急,當什麽職,還是聽家父安排為好!”劉衛青臉帶微笑的說著,心中卻是洋洋自得。
苦苦的生活了八年,被朝延流放到苦寒的大西北,做知縣,一貧如洗,現在終於揚眉吐氣了,什麽員外郎,算個什麽呀,那不過是個役差而已。
要做官,就做個大官,有實權的大官,坐堂撒簽子打人的那種大官,既威風又有實權,那才是我劉衛青奮鬥的目標呢。
那些在部堂裏寫寫文案,處理文件,撈點小油水的吏官,我劉衛青才沒有興趣呢。
。。。。。
第二天,宮中就傳出了消息。
劉夫人被封為一品誥命夫人,而劉家女兒劉雪兒聰明乖巧,老太後一見便甚為歡心,當場就認了幹孫女。
雖然,皇上尚未正式傳旨,但是,一個公主的爵位是少不了的。
真是峰迴路轉,登上了人生的高峰。高官,厚祿,榮華富貴也隨之而來,八年前,劉正基從仕途巔峰中跌落,被貶出了京城,全家被流放般遷往大西北的苦寒之地,出任一個蘭州知府,可是,知府的位子還沒坐熱,卻又被一貶再貶,貶到一個鳥不拉屎的蘆縣做知縣。
這還不夠,居然又派了錦衣衛暗中刺殺,幸虧元天及時趕到,否則,劉正基一家人恐怕已經成了蘆縣的荒野上一杯黃土了。
現在,終於苦盡甘來,從知縣到知州,再到知府,巡撫,總督,再到右相,那簡直是一步一步從最底層爬了上來。
說來,當今聖上那脾氣也怪,升遷任免官員全憑他一個人的喜好,如果是他看中的官員,就不拘一格用人才,他不喜歡的人,他就能一貶再貶,直至貶到最低為止。
這種遭遇,範東育試過,劉正基也試過。
現在,皇太後認了劉正基的女兒劉雪兒當幹孫女,而劉正基又被封了太子少保,地位之高,可見皇上是多麽的恩寵和欣賞,這樣一來,劉家和皇家的關係更近了一步,從此以後,劉正基和劉雪兒父女都有了隨意進宮的資格,這般的特權,可不是人人都有的,就算一品大員想進宮見皇上,也要遞牌子排隊等皇上批準才能進的,而人家劉家小女兒不但不需要批準,還能隨時進宮麵見太後。
那種特權,遞個話,講個情,都是很管用的。
於是,百官們又把目標放在劉家小女兒身上。
劉雪兒年方十八,品貌俱佳,又是公主的身份,誰要是能和劉家攀上了親,那豈不是等於與皇上,皇太後拉上了關係麽?
一時間,京城的達官子弟們都蠢蠢欲動,百官都請上最能說的媒婆上了門,頓時,劉府熱鬧得很。
而此時,安國郡王府卻門可羅雀。
那些百官更是世利得很,看見三皇子被封為個王爺,這就說明已經被踢出儲君的行列,從此隻能當個閑散的王爺了,去巴結這樣的一個皇子,不但撈不著好處,這麻煩不少,如果有朝一日太子登了基,那就有好戲看了,太子可不是個好惹的鳥,到時侯,三皇子說不定保不住全屍都難說。
此時,三皇子已經從皇宮迴來,看著沒一個官員上門,頓時陰鬱不已。
今天雖然還飄著雪,但太陽還是出來了,燦爛無比,暖和如春,正是購年貨的大好日子。
綢緞莊,南北貨鋪子的小夥計們也知道一年中買賣最好的時候就是現在,所以夥計們都站到店門口賣命的吆喝,再加上挑著貨擔的貨郎們悠長的叫賣聲和撥浪鼓的聲音,京城中每條大街都顯得那麽熱鬧那麽繁華。
達官貴人們也在這個時候出門拜訪,老朋友,老關係,老上級,也該走動走動了,就連平時那些疲於應付的政敵,對頭也得放下身架和麵子,換上笑臉互相拜個年,大周朝,太平盛世,講究的就是以和為貴,和氣能生財嘛。
而皇親國戚,都進宮赴宴去了,而一般的朝臣,則忙著互相拜年。
頓時,街上各色轎子互相穿梭,擦肩而過。
而此時新晉內閣右相劉正基的府邸,已經拚滿了拜訪的轎子,馬車。
劉正基的宅子是皇上禦賜的,很氣派,七間口,十三進,真有點侯門深似海的感覺了。
劉家五口人再帶上三個老傭人搬進去,卻感覺空蕩蕩的,不過不打緊,皇上連丫鬟傭人家丁廚子馬夫都給配齊了,上百號的傭人等著差遣呢,車馬轎子傘蓋一應俱全,已經算作人興財旺了。
相府門口停著的馬車已經排出去二裏地之處,來拜訪的多是官員,劉正基雖然是副相,但是據說左相胡仁展已經不受皇上恩龐,就快下野了,所以大小官員都急著上門巴結,拜訪,想著走走路子。
可是,現在劉宰相和夫人,女兒已經被皇上召進了宮中,根本就見不著人。
來的官員聽到劉宰相進了宮,全是震驚無比,這是多麽大的恩寵呀,進宮和皇上一起過年,夫人女兒也同去,少不了被太後召見,賞個誥命夫人的頭銜,相爺什麽的,還有那個女兒,聽說年方二八,正是豆蔻年華,皇上家還有幾個皇子沒有婚配呢,此次前去,未嚐沒有相看相看的意思呢。
百官們也顧不上劉宰相已經進宮,還是提著禮物往府裏擠。
幸虧,他兒子劉衛青在,所有的官員都向他道著喜,禮物成箱成擔的抬了入來。
劉衛青這迴算是出夠了風頭,當年的感覺又迴來了,來往的官員都是紅袍紫蟒,玉帶烏紗,相府的下人們也全換上嶄新的瓦楞帽子和黑綢緞的直掇,迎來往送,臉上盡是驕傲的笑容。
此時,劉衛青正坐在堂上陪著一幫官員說話。
作為宰相的兒子,那些二三品的大員見了他都要親切的喊一聲世侄。
“世侄呀,你現在在那裏高就呢?”一個大腹便便的官員問。
“我?我現在尚在家中賦閑著呢。”劉衛青不禁笑了笑。
“還賦閑著?”眾官頓時驚詫了起來。
“可惜呀,實在太可惜了,這麽好的人才卻在家閑著。。。。”
“要不,世侄呀,我那衙門還缺個員外郎呢,要不,世侄若不嫌棄的話,可否到那鍛煉一下呢?”
說著,大家都搶著讓劉衛青到他那裏當個員外郎什麽的,目光望著劉衛青,盡是真誠。
劉衛青矜持的笑著,還搖了搖頭。
“不急,當什麽職,還是聽家父安排為好!”劉衛青臉帶微笑的說著,心中卻是洋洋自得。
苦苦的生活了八年,被朝延流放到苦寒的大西北,做知縣,一貧如洗,現在終於揚眉吐氣了,什麽員外郎,算個什麽呀,那不過是個役差而已。
要做官,就做個大官,有實權的大官,坐堂撒簽子打人的那種大官,既威風又有實權,那才是我劉衛青奮鬥的目標呢。
那些在部堂裏寫寫文案,處理文件,撈點小油水的吏官,我劉衛青才沒有興趣呢。
。。。。。
第二天,宮中就傳出了消息。
劉夫人被封為一品誥命夫人,而劉家女兒劉雪兒聰明乖巧,老太後一見便甚為歡心,當場就認了幹孫女。
雖然,皇上尚未正式傳旨,但是,一個公主的爵位是少不了的。
真是峰迴路轉,登上了人生的高峰。高官,厚祿,榮華富貴也隨之而來,八年前,劉正基從仕途巔峰中跌落,被貶出了京城,全家被流放般遷往大西北的苦寒之地,出任一個蘭州知府,可是,知府的位子還沒坐熱,卻又被一貶再貶,貶到一個鳥不拉屎的蘆縣做知縣。
這還不夠,居然又派了錦衣衛暗中刺殺,幸虧元天及時趕到,否則,劉正基一家人恐怕已經成了蘆縣的荒野上一杯黃土了。
現在,終於苦盡甘來,從知縣到知州,再到知府,巡撫,總督,再到右相,那簡直是一步一步從最底層爬了上來。
說來,當今聖上那脾氣也怪,升遷任免官員全憑他一個人的喜好,如果是他看中的官員,就不拘一格用人才,他不喜歡的人,他就能一貶再貶,直至貶到最低為止。
這種遭遇,範東育試過,劉正基也試過。
現在,皇太後認了劉正基的女兒劉雪兒當幹孫女,而劉正基又被封了太子少保,地位之高,可見皇上是多麽的恩寵和欣賞,這樣一來,劉家和皇家的關係更近了一步,從此以後,劉正基和劉雪兒父女都有了隨意進宮的資格,這般的特權,可不是人人都有的,就算一品大員想進宮見皇上,也要遞牌子排隊等皇上批準才能進的,而人家劉家小女兒不但不需要批準,還能隨時進宮麵見太後。
那種特權,遞個話,講個情,都是很管用的。
於是,百官們又把目標放在劉家小女兒身上。
劉雪兒年方十八,品貌俱佳,又是公主的身份,誰要是能和劉家攀上了親,那豈不是等於與皇上,皇太後拉上了關係麽?
一時間,京城的達官子弟們都蠢蠢欲動,百官都請上最能說的媒婆上了門,頓時,劉府熱鬧得很。
而此時,安國郡王府卻門可羅雀。
那些百官更是世利得很,看見三皇子被封為個王爺,這就說明已經被踢出儲君的行列,從此隻能當個閑散的王爺了,去巴結這樣的一個皇子,不但撈不著好處,這麻煩不少,如果有朝一日太子登了基,那就有好戲看了,太子可不是個好惹的鳥,到時侯,三皇子說不定保不住全屍都難說。
此時,三皇子已經從皇宮迴來,看著沒一個官員上門,頓時陰鬱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