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到書房,劉衛青用力的拍打著一雙大腿。
此時,劉正基坐在椅子上,望向麵前正在拍打著膝蓋的劉衛青,問:“今天你去吏部了?”
劉正基把臉色緩一緩。
“是!”劉衛青隻好應道。
劉正基又問:“吏部給了你考功清吏司主事的職務?”
劉衛青趕快點頭:“是。”
望向父親,希望聽到他有些支持。
但卻見劉正基臉色一冷:“不,這個職務你不能接。”
什麽,好不容易當了官,這不是天大的好事,就算打著火把找,也找不到這般好事。
可是,他卻斷然拒絕。
不解,傷心,無助,欲哭無淚,好不容易當了個官那又有什麽辦法呢?
劉衛青猛抬頭,太陽穴砰砰的跳,愕然,驚訝,失望,一句為什麽就要脫口而出,但是看到父親堅決的表情,他還是強忍住了。
劉正基知道兒子的心情,衛青不比雪兒,腦子裏缺根弦,啥事還是點透他比較好,此時夫人和媳婦已經開始收拾桌子了,堂中沒有外人,劉正基歎口氣望向劉衛青道:“為父何嚐不知道你的心思,隻是這吏部的職務確實不好做,你也不想想,為什麽頭幾年沒人照應你,偏偏是現在。”
劉衛青再愚鈍,也在京城中混了不少年,多少懂得一些道理,他小心翼翼道:“難道說爹爹要複出了?”
劉正基點點頭:“聖上有這個意思,為父一生清廉,兩袖清風,不願接受任何人的恩惠,你知道這是為什麽麽?”
劉衛青懵懂的點點頭,又搖搖頭。
“市井小民都知道,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吏部主事是肥缺,這個官位的行市你應該知道吧?”
“嗯,這個兒子知道,沒有十萬兩銀子拿不下。”
“這就是了,十萬兩銀子拱手送到跟前,我怎麽能收。”
“可是……唉。”劉衛青知道說啥都白搭了,這個官職和自己從此成為平行線,永遠不會再有交集。
不過他並不是很難受,失之桑榆收之東隅,雖然主事當不成了,但父親重新複出,所帶來的好處也是不少的,起碼兵部那些家夥不敢敷衍自己了,就是憑本事自己也能弄個小官當當。
夜,雪一直在下,劉正基披衣站在院中,京城不比西北鄉下,燈火璀璨,映照著半天天空,雪依然在下,院子裏的一株梅花正傲雪開放,梅花清幽,暗香浮動,但劉正基的心思完全不在景致上麵,自己即將複出,少不得是個丞相的職位,是一展所學為民請願,還是循規蹈矩,做個太平宰相,他在考慮,在猶豫,自己老了,夫人身體也不好,再像以前那樣起起落落,怕是經不起了折騰了。
廂房的燈還亮著,劉正基忽然想起女兒還沒吃飯,一陣心疼,趕忙親自到廚下拿了兩個包子,端到女兒門口,輕輕叩門。
劉雪兒的書桌上擺著梅幹、杏脯、麻糖、牛肉幹,桌子下麵擺著紅泥捏成的微型小火爐,木炭火上燉著一壺桂花酒,小丫頭蹲在椅子上,嚼著牛肉幹正抄書呢,聽見有人叩門,趕緊把零食全掃到抽屜裏,把小爐子往裏麵踢了踢,拿起毛筆一本正經的說:“進來。”
劉正基端著倆素包子進來,看著女兒,將包子放到桌上愛憐的說:“餓了吧。”
“嗯,不餓,爹爹坐。”劉雪兒有點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劉正基坐下,歎口氣,道:“雪兒你想明白沒有?”
劉雪兒眨眨眼睛道:“爹爹的意思……元世叔是一代梟雄?”
劉正基點點頭道:“不錯,此人絕非池中物,他的意誌和心機都非比常人,隻要有合適的機會,便會一躍成龍,本來以為他的誌向隻在一方諸侯,現在看來遠不止於此,或許此人心中懷的是……”
劉正基最終還是沒說出“天下”二字,但劉雪兒已經心知肚明。
“雖然他是個梟雄,但注定不會成功,所以和這種危險人物務必要保持距離,不然到時候家破人亡都是輕的,誅滅九族都有可能,切記切記啊。”劉正基認真的道。
話不用多說,點到為止,劉正基迴去安歇了,書房中隻留下劉雪兒托著腮幫子在天馬行空的亂想。
在西北的那段日子,枯燥而無趣,唯一讓劉雪兒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便是這位所謂的梟雄,元天在蘆縣的名氣極大,堂堂的縣衙快班捕頭兼保正,又是遠近聞名的十三太保瓢把子,黑白兩道通吃,什麽蘭州王家,李家,到了十三太保地頭上,也隻能乖乖服軟,縣衙地方不大,劉雪兒沒事就跑出去玩,眾口鑠金,元天的大名早在小女孩心中紮了根。
後來一夥賊人偷襲縣衙,生死存亡關頭,元天出現了,將他們一家人從死亡邊緣救了迴來,那驚險的一幕劉雪兒終生難忘,元天銳利的眼神也成為她腦海中不可磨滅的一個坐標。
元叔叔哪裏是什麽梟雄,分明就是英雄嘛,小女孩總是崇拜英雄的,十七歲的雪兒也不例外,她托著腮幫子開始天馬行空的亂想,為什麽爹爹說元天勢必會失敗捏?嗯,他手下沒有合適的軍師給他出謀劃策,所以爹爹說他不會成功,那我能不能給他當軍師呢?
遭了,桂花酒都涼了。……
從劉正基家迴來之後,元天也開始注意收集邸報,邸報分為三種,宮門抄和明發上諭,臣僚奏折,以往需要到皇宮門口去抄,到通政司去領,現在方便了,隻要花銀子就能在報房買到,當然這個東西也不是你想買就能買到的,還需要有一定的官方身份。
元天是陝甘總督派駐京城的代表,當然有資格買,次日,大堆的邸報便堆在了元天的書房裏,其中大部分都是過期的,他花了大價錢買迴來就是想研究一下大周的政局。
三日後,新邸報出爐,元天拿到手以後簡單看了一遍,心中巨震,那小丫頭分析的太準了。
宮門抄上的內容是,三皇子張澤承皇子被封為安國郡王,無封地,在京師內建府。
上諭上寫,擢劉正基為內閣右相,加太子少保、弘義閣大學士銜。
太精確了,連封號和官位都是對的,這小丫頭簡直就是天生的政治動物。元天由衷的感慨,我就缺這樣的人!
此時,劉正基坐在椅子上,望向麵前正在拍打著膝蓋的劉衛青,問:“今天你去吏部了?”
劉正基把臉色緩一緩。
“是!”劉衛青隻好應道。
劉正基又問:“吏部給了你考功清吏司主事的職務?”
劉衛青趕快點頭:“是。”
望向父親,希望聽到他有些支持。
但卻見劉正基臉色一冷:“不,這個職務你不能接。”
什麽,好不容易當了官,這不是天大的好事,就算打著火把找,也找不到這般好事。
可是,他卻斷然拒絕。
不解,傷心,無助,欲哭無淚,好不容易當了個官那又有什麽辦法呢?
劉衛青猛抬頭,太陽穴砰砰的跳,愕然,驚訝,失望,一句為什麽就要脫口而出,但是看到父親堅決的表情,他還是強忍住了。
劉正基知道兒子的心情,衛青不比雪兒,腦子裏缺根弦,啥事還是點透他比較好,此時夫人和媳婦已經開始收拾桌子了,堂中沒有外人,劉正基歎口氣望向劉衛青道:“為父何嚐不知道你的心思,隻是這吏部的職務確實不好做,你也不想想,為什麽頭幾年沒人照應你,偏偏是現在。”
劉衛青再愚鈍,也在京城中混了不少年,多少懂得一些道理,他小心翼翼道:“難道說爹爹要複出了?”
劉正基點點頭:“聖上有這個意思,為父一生清廉,兩袖清風,不願接受任何人的恩惠,你知道這是為什麽麽?”
劉衛青懵懂的點點頭,又搖搖頭。
“市井小民都知道,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吏部主事是肥缺,這個官位的行市你應該知道吧?”
“嗯,這個兒子知道,沒有十萬兩銀子拿不下。”
“這就是了,十萬兩銀子拱手送到跟前,我怎麽能收。”
“可是……唉。”劉衛青知道說啥都白搭了,這個官職和自己從此成為平行線,永遠不會再有交集。
不過他並不是很難受,失之桑榆收之東隅,雖然主事當不成了,但父親重新複出,所帶來的好處也是不少的,起碼兵部那些家夥不敢敷衍自己了,就是憑本事自己也能弄個小官當當。
夜,雪一直在下,劉正基披衣站在院中,京城不比西北鄉下,燈火璀璨,映照著半天天空,雪依然在下,院子裏的一株梅花正傲雪開放,梅花清幽,暗香浮動,但劉正基的心思完全不在景致上麵,自己即將複出,少不得是個丞相的職位,是一展所學為民請願,還是循規蹈矩,做個太平宰相,他在考慮,在猶豫,自己老了,夫人身體也不好,再像以前那樣起起落落,怕是經不起了折騰了。
廂房的燈還亮著,劉正基忽然想起女兒還沒吃飯,一陣心疼,趕忙親自到廚下拿了兩個包子,端到女兒門口,輕輕叩門。
劉雪兒的書桌上擺著梅幹、杏脯、麻糖、牛肉幹,桌子下麵擺著紅泥捏成的微型小火爐,木炭火上燉著一壺桂花酒,小丫頭蹲在椅子上,嚼著牛肉幹正抄書呢,聽見有人叩門,趕緊把零食全掃到抽屜裏,把小爐子往裏麵踢了踢,拿起毛筆一本正經的說:“進來。”
劉正基端著倆素包子進來,看著女兒,將包子放到桌上愛憐的說:“餓了吧。”
“嗯,不餓,爹爹坐。”劉雪兒有點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劉正基坐下,歎口氣,道:“雪兒你想明白沒有?”
劉雪兒眨眨眼睛道:“爹爹的意思……元世叔是一代梟雄?”
劉正基點點頭道:“不錯,此人絕非池中物,他的意誌和心機都非比常人,隻要有合適的機會,便會一躍成龍,本來以為他的誌向隻在一方諸侯,現在看來遠不止於此,或許此人心中懷的是……”
劉正基最終還是沒說出“天下”二字,但劉雪兒已經心知肚明。
“雖然他是個梟雄,但注定不會成功,所以和這種危險人物務必要保持距離,不然到時候家破人亡都是輕的,誅滅九族都有可能,切記切記啊。”劉正基認真的道。
話不用多說,點到為止,劉正基迴去安歇了,書房中隻留下劉雪兒托著腮幫子在天馬行空的亂想。
在西北的那段日子,枯燥而無趣,唯一讓劉雪兒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便是這位所謂的梟雄,元天在蘆縣的名氣極大,堂堂的縣衙快班捕頭兼保正,又是遠近聞名的十三太保瓢把子,黑白兩道通吃,什麽蘭州王家,李家,到了十三太保地頭上,也隻能乖乖服軟,縣衙地方不大,劉雪兒沒事就跑出去玩,眾口鑠金,元天的大名早在小女孩心中紮了根。
後來一夥賊人偷襲縣衙,生死存亡關頭,元天出現了,將他們一家人從死亡邊緣救了迴來,那驚險的一幕劉雪兒終生難忘,元天銳利的眼神也成為她腦海中不可磨滅的一個坐標。
元叔叔哪裏是什麽梟雄,分明就是英雄嘛,小女孩總是崇拜英雄的,十七歲的雪兒也不例外,她托著腮幫子開始天馬行空的亂想,為什麽爹爹說元天勢必會失敗捏?嗯,他手下沒有合適的軍師給他出謀劃策,所以爹爹說他不會成功,那我能不能給他當軍師呢?
遭了,桂花酒都涼了。……
從劉正基家迴來之後,元天也開始注意收集邸報,邸報分為三種,宮門抄和明發上諭,臣僚奏折,以往需要到皇宮門口去抄,到通政司去領,現在方便了,隻要花銀子就能在報房買到,當然這個東西也不是你想買就能買到的,還需要有一定的官方身份。
元天是陝甘總督派駐京城的代表,當然有資格買,次日,大堆的邸報便堆在了元天的書房裏,其中大部分都是過期的,他花了大價錢買迴來就是想研究一下大周的政局。
三日後,新邸報出爐,元天拿到手以後簡單看了一遍,心中巨震,那小丫頭分析的太準了。
宮門抄上的內容是,三皇子張澤承皇子被封為安國郡王,無封地,在京師內建府。
上諭上寫,擢劉正基為內閣右相,加太子少保、弘義閣大學士銜。
太精確了,連封號和官位都是對的,這小丫頭簡直就是天生的政治動物。元天由衷的感慨,我就缺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