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淩在南陽休整一個月,主要是對原農民軍隊伍的改編,在每個軍、師、團裏都從民生軍裏麵抽調骨幹擔任政委及其它要職。
第二對新改編的隊伍進行思想教育,主要是告訴他們,以後不能劫掠了,誰再敢劫掠人民,一律殺無赦。
第三是對李自成的轄地盤的重新管理,這些地區主要有開封府、汝寧府、南陽府、襄陽府、承天府、荊州府、常德府、嶽州府。
王淩對這些新的地盤的管理和之前政策一樣,由民生會派官員任知府或知州知縣,李自成任命的官吏任副職,這些地盤比較好管理,因為李自成已將大戶殺滅幹淨,土地已分給了老百姓,民生會隻是調整一下便可。
歸德府是號稱“小袁營”的袁時中占領,當然是李自成委任的。
這裏介紹一下袁時中這個人。
袁時中,河南滑縣人。崇禎十三年,山東、河南、河北等地大旱,飛蝗滿天,發生了大饑荒,滑縣餓殍遍野,人們易子而食。
袁時中是一秀才,家境殷實,這次饑荒一來,家財蕩盡,也填不飽肚子,族裏餓死幾十口,實在過不下去了,袁時中選擇了造反。
袁時中和要好朋友及族裏兄弟一扯造反大旗,當即便有數萬人投入了他的義軍。
袁時中率領饑民數萬攻打開州,殺死知州等官員。
崇禎十四年,袁時中同劉玉尺、朱成矩等將領進入開封、歸德地區,攻城掠地,劫富濟貧,逐漸打出了名,號稱“小袁營”。
崇禎十五年,黃得功、王漢等人率明軍攻打袁時中,袁時中大敗,便投奔了李自成。李自成非常高興,任命袁時中為先鋒,和他一起攻打開封。
但袁時中和李自成合作並不愉快,主要是和李自成手下大將劉宗敏等人尿不到一個壺裏。
劉宗敏在攻打開封時,往往把小袁營的人當炮灰使,攻城時總是派小袁營的人先上,小袁營在開封之戰中死傷慘重。
劉宗敏這個人,助了李自成很多,但也壞了很多事,李自成的失敗和他不無關係。
袁時中一氣之下,找到機會突然拔營出走,欲歸順朝廷,然而崇禎焦頭爛額,顧不上這事。
袁時中率著隊伍跑到海州,將韃子揍了一通,搶了不少物資,也救了不少百姓,但畢竟人少,武器也不行。打了以後便將隊伍拉到歸德、亳州間。
這時的袁時中,有點孤狼的味道,率領八千人屯兵在夏夷。
袁時中在夏夷猶疑不定,他不知道危險已向他襲來。
李自成對於袁時中的背叛耿耿於懷,嚴密觀察著袁時中的動向,當他哨騎將袁時中駐紮在夏夷的消息告訴李自成,李自成覺得殺掉袁時中的機會來了。
李自成派李過率五千騎兵,二萬步兵悄悄包圍了夏夷。
當袁時中發覺,已處於四麵包圍中。
袁時中打不過李過隻好投降,李自成想殺了袁時中,李過建議將功折罪,所以李自成沒有殺他,還將歸德府交給了他。
李自成襄城之戰大敗,袁時中本就有歸順朝廷之心,立即來到南陽找王淩請降。
王淩聽聞袁時中前來請降,心中自然高興。但他也知袁時中此人反複無常,對此人要嚴加防範。
當然,一旦民生會員摻入其中,他再想帶走隊伍幾乎沒有可能。
王淩命人將袁時中帶入營帳。袁時中見到王淩,連忙跪地行禮,說道:“王將軍,末將袁時中特來請降,願為朝廷效力。”
王淩看著袁時中,說道:“袁時中,你反複無常,如今又來請降,本將軍如何能信你?”
袁時中急忙說道:“王將軍,末將之前也是迫不得已。李自成麾下劉宗敏等人欺人太甚,末將實在無法忍受。如今末將真心悔過,願為將軍效命。”
王淩沉默片刻,說道:“好,既然你有誠意,本將軍便給你一個機會。但你必須聽從本將軍的命令,不得再有二心。”
袁時中連連點頭,說道:“末將遵命,一定聽從將軍安排。”
王淩將袁時中的隊伍改編成民生軍第十六軍,袁時中任軍長,一個民軍副軍長調任第十六軍副軍長。
改編完成,王淩準備對左良玉開刀,但是左良玉是朝廷的軍隊,王淩的民生軍也是朝廷的部隊,明軍打明軍,從道義上是說不過去的。
王淩必須有一個合適的理由才能對左良玉動手。
王淩認為曆史上的左良玉就是一個混蛋加王八蛋,甚至也有曆史學家認為明亡於左良玉。
李自成攻下南陽、襄陽一路南下攻打承天,左良玉將幾十萬大軍退進武昌,逼楚王捐獻糧餉,楚王不給,便將武昌劫掠一番退向九江。
因武昌百姓不滿左部劫掠,燒了他的運兵船,左良玉便縱兵將百姓船隻全部劫走,可以說,民間對左良玉的仇恨更甚於對農民軍。
張獻忠在左良玉逃走時,趁亂攻占了武昌,殺了楚王,洗劫了楚王府,在武昌府稱大西王,任免官吏,儼然又一個皇帝。
崇禎皇帝震怒,多次催促左良玉出兵剿滅獻賊。
左良玉迫於壓力,隻好進兵攻打張獻忠,一方麵迫於壓力,另一方麵主要是左良玉攻打張獻忠幾乎沒吃過敗仗,打李自成幾乎沒勝過。
左良玉攻打武昌,果然,張獻忠幹不過左良玉,被在良玉追著打,不得已逃往四川。
說明亡於左良玉也不錯,在孫傳庭與李自成大戰時,左良玉隻是觀望,如果他隻是把兵往襄陽、南陽一擺,為孫傳庭提供後勤,李自成根本贏不了。
如果李自成開始進攻北京時,左良玉北上勤王,將軍隊擺在北京周邊,北京城也不會不戰而下。
總之,明亡,左良玉難辭其咎,當然,崇禎不作死也不會死。
明滅,崇禎責任占百分之八十,其餘的責任才是朝臣和將領的責任。
這就是: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但是,左良玉這個混蛋必須死,他的軍隊就地解散,王淩根本看不上左良玉那號稱八十萬的烏合之眾。
第二對新改編的隊伍進行思想教育,主要是告訴他們,以後不能劫掠了,誰再敢劫掠人民,一律殺無赦。
第三是對李自成的轄地盤的重新管理,這些地區主要有開封府、汝寧府、南陽府、襄陽府、承天府、荊州府、常德府、嶽州府。
王淩對這些新的地盤的管理和之前政策一樣,由民生會派官員任知府或知州知縣,李自成任命的官吏任副職,這些地盤比較好管理,因為李自成已將大戶殺滅幹淨,土地已分給了老百姓,民生會隻是調整一下便可。
歸德府是號稱“小袁營”的袁時中占領,當然是李自成委任的。
這裏介紹一下袁時中這個人。
袁時中,河南滑縣人。崇禎十三年,山東、河南、河北等地大旱,飛蝗滿天,發生了大饑荒,滑縣餓殍遍野,人們易子而食。
袁時中是一秀才,家境殷實,這次饑荒一來,家財蕩盡,也填不飽肚子,族裏餓死幾十口,實在過不下去了,袁時中選擇了造反。
袁時中和要好朋友及族裏兄弟一扯造反大旗,當即便有數萬人投入了他的義軍。
袁時中率領饑民數萬攻打開州,殺死知州等官員。
崇禎十四年,袁時中同劉玉尺、朱成矩等將領進入開封、歸德地區,攻城掠地,劫富濟貧,逐漸打出了名,號稱“小袁營”。
崇禎十五年,黃得功、王漢等人率明軍攻打袁時中,袁時中大敗,便投奔了李自成。李自成非常高興,任命袁時中為先鋒,和他一起攻打開封。
但袁時中和李自成合作並不愉快,主要是和李自成手下大將劉宗敏等人尿不到一個壺裏。
劉宗敏在攻打開封時,往往把小袁營的人當炮灰使,攻城時總是派小袁營的人先上,小袁營在開封之戰中死傷慘重。
劉宗敏這個人,助了李自成很多,但也壞了很多事,李自成的失敗和他不無關係。
袁時中一氣之下,找到機會突然拔營出走,欲歸順朝廷,然而崇禎焦頭爛額,顧不上這事。
袁時中率著隊伍跑到海州,將韃子揍了一通,搶了不少物資,也救了不少百姓,但畢竟人少,武器也不行。打了以後便將隊伍拉到歸德、亳州間。
這時的袁時中,有點孤狼的味道,率領八千人屯兵在夏夷。
袁時中在夏夷猶疑不定,他不知道危險已向他襲來。
李自成對於袁時中的背叛耿耿於懷,嚴密觀察著袁時中的動向,當他哨騎將袁時中駐紮在夏夷的消息告訴李自成,李自成覺得殺掉袁時中的機會來了。
李自成派李過率五千騎兵,二萬步兵悄悄包圍了夏夷。
當袁時中發覺,已處於四麵包圍中。
袁時中打不過李過隻好投降,李自成想殺了袁時中,李過建議將功折罪,所以李自成沒有殺他,還將歸德府交給了他。
李自成襄城之戰大敗,袁時中本就有歸順朝廷之心,立即來到南陽找王淩請降。
王淩聽聞袁時中前來請降,心中自然高興。但他也知袁時中此人反複無常,對此人要嚴加防範。
當然,一旦民生會員摻入其中,他再想帶走隊伍幾乎沒有可能。
王淩命人將袁時中帶入營帳。袁時中見到王淩,連忙跪地行禮,說道:“王將軍,末將袁時中特來請降,願為朝廷效力。”
王淩看著袁時中,說道:“袁時中,你反複無常,如今又來請降,本將軍如何能信你?”
袁時中急忙說道:“王將軍,末將之前也是迫不得已。李自成麾下劉宗敏等人欺人太甚,末將實在無法忍受。如今末將真心悔過,願為將軍效命。”
王淩沉默片刻,說道:“好,既然你有誠意,本將軍便給你一個機會。但你必須聽從本將軍的命令,不得再有二心。”
袁時中連連點頭,說道:“末將遵命,一定聽從將軍安排。”
王淩將袁時中的隊伍改編成民生軍第十六軍,袁時中任軍長,一個民軍副軍長調任第十六軍副軍長。
改編完成,王淩準備對左良玉開刀,但是左良玉是朝廷的軍隊,王淩的民生軍也是朝廷的部隊,明軍打明軍,從道義上是說不過去的。
王淩必須有一個合適的理由才能對左良玉動手。
王淩認為曆史上的左良玉就是一個混蛋加王八蛋,甚至也有曆史學家認為明亡於左良玉。
李自成攻下南陽、襄陽一路南下攻打承天,左良玉將幾十萬大軍退進武昌,逼楚王捐獻糧餉,楚王不給,便將武昌劫掠一番退向九江。
因武昌百姓不滿左部劫掠,燒了他的運兵船,左良玉便縱兵將百姓船隻全部劫走,可以說,民間對左良玉的仇恨更甚於對農民軍。
張獻忠在左良玉逃走時,趁亂攻占了武昌,殺了楚王,洗劫了楚王府,在武昌府稱大西王,任免官吏,儼然又一個皇帝。
崇禎皇帝震怒,多次催促左良玉出兵剿滅獻賊。
左良玉迫於壓力,隻好進兵攻打張獻忠,一方麵迫於壓力,另一方麵主要是左良玉攻打張獻忠幾乎沒吃過敗仗,打李自成幾乎沒勝過。
左良玉攻打武昌,果然,張獻忠幹不過左良玉,被在良玉追著打,不得已逃往四川。
說明亡於左良玉也不錯,在孫傳庭與李自成大戰時,左良玉隻是觀望,如果他隻是把兵往襄陽、南陽一擺,為孫傳庭提供後勤,李自成根本贏不了。
如果李自成開始進攻北京時,左良玉北上勤王,將軍隊擺在北京周邊,北京城也不會不戰而下。
總之,明亡,左良玉難辭其咎,當然,崇禎不作死也不會死。
明滅,崇禎責任占百分之八十,其餘的責任才是朝臣和將領的責任。
這就是: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但是,左良玉這個混蛋必須死,他的軍隊就地解散,王淩根本看不上左良玉那號稱八十萬的烏合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