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寅躬身施禮,低著頭,欲言又止,還是講出來,“父皇,兒臣認為黃州田世園怒砸旌功碑一案很是蹊蹺,背後之人定是手眼通天,此次定要查出此人嚴懲,此案在京城傳得沸沸揚揚!無一人同情田世園這個太學生!若不是被老師逮個正著,這幫人今日砸旌功碑,明日便會驅趕流民,後日便能虐待流民,黃州刺史韓元福治境如此,理應斬首示眾!若不是畏懼老師的軍功有所收斂,韓元福還會做出更過分的事情,舉薦韓元福的左丞相司馬綬亦遭處罰!舉薦田世園入太學的黃州陳家和京城韓家亦受處罰!”
高世堯接二連三地歎氣,不耐煩地擺手,“寅兒,此案先查一查,查清真相,若當真是黃州陳家和京城韓家故意為之,朕定要嚴懲兩家世族之人,田世園是元兇首惡,定要嚴懲。”
高寅點著頭,“父皇,此案震驚大康,不論涉及到誰,官位有多高,皆罷官流放。老師守護康國,深受百姓的尊敬和愛戴,百姓連為老師刻碑旌功的資格都沒有嗎?兒臣已派人前去捉拿黃州陳家和京城韓家全族人!兩家大族為官者,先罷官再流放!兩家之後世子孫永世不得為官!望父皇諒解!”
高世堯無奈地點頭,“此案朕不過問!太子全權處置此案!”
高寅躬身施禮,“父皇,兒臣先行告退!”
高世堯望著高寅走出禦書房的身影,低聲說,“天福,這次太子長大了,陳家和韓家兩個世家大族徹底完了!若不雷霆處置,難堵百姓悠悠之口!韓元福也完了!一個蠢貨,一個田世園,毀了兩個世家大族,毀了朕用心栽培的韓元福!”
段天福手握拂塵,低著頭,不知如何勸慰,“陛下,此案尚未開審,刑部、大理寺、禦史台三堂會審尚需時日,相信餘相爺作為主審定能查清此案!”
高世堯緩慢地站起身,大聲講,“天福,攙扶朕去禦花園透透氣!禦書房太過憋悶!”
段天福攙扶著高世堯慢步走出禦書房,清風吹拂著高世堯的麵龐。高世堯好似蒼老許多,雖未至五旬,已有白發,多年受疾病折磨,臉色蒼白,問了一句,“天福,可曾查過戴家先祖之功績?”
段天福呈上一份文書,低聲迴道:“陛下,戴家先祖戴信翎因軍功封忠勇伯,後累遷至越國公,建州大都督,鎮國大將軍,官聲極好,建州曾是越國公的封地,一眾世家大族皆與戴家通婚,其聲威之高無人可比。”
高世堯看了一眼文書,冷笑一聲,“戴雲這個命真好,戴家先祖位高權重,聲望極高,久握兵權,直至今日依然是如此,黃州旌功碑一案無辜牽連戴家,甚是棘手,實在無法破解,隻能繼續加封以安撫戴家和一眾世家。旌功碑碑文上刻有戴家先祖戴信翎其功績,直到戴雲之功德,戴家五代子孫之功績刻在一塊石碑上,即便是朕去清風坡,亦需虔心敬拜。那群蠢人砸的不是一塊功德碑,而是百年世家的臉麵。韓元福當真是笨蛋,戴家是康國開國國公之一,牽動著大康一眾勳貴老臣的神經,朕若此次輕描淡寫地赦免這幹人犯,還有誰敢再替朕去鎮守邊境?”
“陛下,今日早朝百官聽聞此事皆氣憤,定王一言不發,隻撂下一句話,願辭去公職迴渝州帶兵。太子的案頭擺放著不少勳貴王爺的奏折,壓力太大,當年越國公戴信翎之功績遠播華夏,北境之襄州和雲州各級官吏皆恐懼,誤以為旌功碑一案是陛下暗中授意,襄州和雲州兩地皆為文肅侯和忠勇侯刻碑,怕因此引火燒身。”段天福無奈地道出實情。
高世堯瞧著段天福,“謠傳!朕豈會暗中授意韓元福辦此事?”
段天福輕甩拂塵早已確定內心所想,不再多說話,不管是百年前,還是今時今日,在建州,還真無人敢挑戰戴家的權勢,田世園是何人?一個小小的太學生,不知領了誰的令跑到黃州去鬧事搞鬼,真要把康國搞亂嗎?
對於此事,段天福有此疑惑,太子高寅亦有此疑惑,早已下令禁軍捉拿京城韓家族人下獄,黃州陳家全族人亦下大獄,這些舉措皆為安撫戴家和京城一眾百年世家大族。右相餘昀在今日早朝聽聞此事氣得大罵,當堂大喊,“百年前越國公戴信翎領兵征伐,鎮守建州,仁義恩施百姓,今日敢有人砸旌功碑,越國公的功績不值得刻碑銘記嗎?戴家五代兒郎戰死沙場百餘名,僅存者本已不多,忠勇侯戴雲在黃州巡視北境邊軍,如此明晃晃地砸碑。本相要依律處死砸碑之人,為越國公和其子孫正名!”
此時高寅和時公公正等在戴府門前迎接即將歸來的戴雲,時公公低聲講道:“殿下,為何如此屈尊來迎接?”
高寅瞪著時公公,“旌功碑一案早已激怒一眾勳貴老臣,老師作為越國公戴信翎之四世子孫,是安撫這群勳貴老臣的合適人選,京城所在的建州原是越國公戴信翎的封地,建州當地世家大族不喜與皇家結親,願與戴家通婚結親。本宮的太子之位還能否坐下去,要看老師是否給麵子?”
時公公歎息一聲,“皇後娘娘當年的勸誡是對的!”一抬頭瞧著戴府的匾額,“整個京城之中隻有戴府的匾額是高祖皇帝親自手書,傳至今日,惟有戴府的門楣依舊光亮如初!”
戴夫人田清韻和花雪兒在門前陪著太子高寅一同等待。
一個時辰後,戴雲一行十數人騎馬緩緩地趕到戴府門前,薛恆瞧著門前圍著一群人,手指大門,驚叫一聲,“公子!快看!”
戴雲快速跳下馬,用餘光瞥見等在門前的太子高寅和田清韻,慢步走近前,躬身施禮,“太子殿下,臣剛迴京,殿下為何如此焦慮?”
太子高寅笑著扶起戴雲,“老師風塵仆仆,今日本宮特來探望,戴府還有好事將發生,今夜一醉方休!”
戴雲衝著身後一擺手,薛恆帶著衛隊兵士下去安置。田清韻笑著跑過來,拉著戴雲的胳膊,問道:“公子!侯爺!此次出行可否順利?”
戴雲笑著點頭,跟在太子身後,拉著田清韻邊走邊說,好似黃州旌功碑一案從未發生過一樣。
戴雲囑咐田清韻去安排夜宴,獨自跟著太子高寅走上假山進入望月亭。太子高寅望著入夜的京城繁華,歎息一聲,“老師,此次迴京有何想法?”
戴雲雙眼早已濕潤,呈上一份辭呈,躬身施禮,用哭聲迴道:“殿下,臣不知得罪何人,臣在黃州清風坡舊宅的旌功碑連遭多次推倒又樹立,戴家先祖的功德不值得百姓傳頌嗎?清風坡本就是臣之封地,為何黃州刺史府要來砸碑?戴家先祖曾是大康越國公,有軍功,為何不值得刻碑銘記?若陛下和殿下認為戴家先祖無功有大過,臣願帶著親眷歸隱成州大虞鄉,再不出仕,這是臣的辭呈,煩請殿下轉呈陛下。”
太子高寅無奈地歎氣,沒想到這一幕還是來了,隻好轉身拉著戴雲,低聲講,“老師的辭呈,本宮不敢接,此案人犯已全部入獄,老師可暗中去刑部大獄審出背後之人,若能確定背後之人是誰,本宮絕不輕饒。越國公的恩德功績值得康國每一位百姓銘記!此案結束後京城各寺廟皆可為越國公刻石碑旌功揚善!”
戴雲用手擦著眼角的淚,問了一句,“若背後之人是那個人,殿下日後做事需更加謹慎小心!上次是吏部左侍郎淩筱成,這次是戴某,下次不知是何人?殿下,康國南境各州駐軍之中宸王舊部可秘密提拔,以防備有人搞清洗。這些才是殿下未來的根基。文官皆是牆頭草,慢慢培養儲備即可。”
太子高寅頻頻點頭,突然意識到日後的局麵會更加艱難,“本宮的二弟在雲州沒惹事,還算乖巧,待到一年後迴京自然要重視。”
戴雲冷笑道:“殿下,二皇子聰慧無比,到時給其實權,讓其到北境建功立業,如何?”
高寅好似聽懂其中深意,嗬嗬一笑,“老師的計謀甚好!今夜一醉方休!”
戴雲點著頭,繼續講,“今夜一醉方休!”
高寅拉著戴雲一同離開涼亭去後院正廳喝酒。戴府的一舉一動皆在禁軍的監控之中。當夜段天福將戴雲和高寅一起喝酒之事稟告給高世堯,高世堯神色擔憂,想起近兩日發生的黃州旌功碑一案,低聲問道:“太子和戴雲走得越來越近,是好事嗎?一百年過去了,戴家的榮耀還在,太子是想依靠越國公和戴家的聲望穩固其位,朕該如何是好?以前戴雲每次迴京皆是入宮見駕,這次隻是呈上一份奏折,要搞什麽?”
“陛下,老奴聽聞戴侯爺將一份辭呈交給太子,想是怕惹事又要歸隱鄉野!”段天福無奈地歎息一聲。
高世堯愣在原地,“原來是想歸隱啊!明日午時去戴府傳旨,封戴雲為安國侯,封地是豐澤縣,食邑增至一萬戶,兼任北境六州觀察使,巡視監督北境六州駐軍諸事務。”
時隔百年,高世堯依然能感受到當年越國公的英雄氣,若康國朝堂容不下戴雲,京城一眾世家大族皆會挺身而出改朝換代。殊不知建州城中依然有一支數千人的隱秘軍隊,調動這支軍隊的玉令牌是戴家家主手中。二十多年前戴天德時任戴家家主,利用玉令牌調動這支軍隊幫助高世堯登基稱帝。二十多年後高世堯對此事依然記得,愣是查不出這支數千人的軍隊駐紮在何處。正是因此高世堯才不敢輕易動戴家,害怕一旦動戴家,那支數千人的軍隊會再次出現。
戴雲從戴俊來手中接過戴家玉令牌之時,亦接手這支隱秘軍隊,戴府的日常開支比一般府邸要高三成。
“天福,二十多年前戴右相手中的那支軍隊,查清了嗎?”高世堯依然記得這支數千人的軍隊,“好好去查!”
段天福搖著頭,“陛下,聽聞當年越國公為後代子孫留下一支神秘的軍隊,人數約有八百,曆經百年,這支軍隊人數尚未可知,能調動這支軍隊的人隻有手持戴家家主令之人,暫時未查到文肅侯戰死後戴家家主令不知在何人手中,戴驍,戴雲,戴樂卿,這三人皆有可能,一時難以確定!”
高世堯一擺手,“沒想到當年的戴家三兄弟之後人亦是勇猛無比,繼續查!好好盯著戴府!”
段天福應了一聲“遵旨”,其實他早已查出戴家家主令在戴雲手中,作為戴右相的人,他自然不會說出這支軍隊的實情。
當夜太子高寅喝得醉醺醺的,坐上馬車迴太子府。戴雲和田清韻手拉手走在戴府的迴型長廊中,田清韻拿著一個兔子木雕炫耀一番,“公子帶迴來的這個兔子木雕栩栩如生,當真是好玩,刻木雕的老者定是技藝高超之人,木雕工藝很難學,本夫人可以學一學。”
戴雲溫柔地講話,“夫人,明日起本侯休沐五日,在府中好生陪陪夫人和兩個孩子。這個朝堂如此昏暗汙濁,令人惡心。”
田清韻瞧著戴雲,低聲問道:“公子,黃州之事已在京城傳得人盡皆知,真不知那個田世園是誰所派,竟敢去砸清風坡的旌功碑?旌功碑乃流民所立,幹刺史府那幫人何事?”
戴雲冷哼一聲,“這群人不得好死!此案本侯要避險,不能參與審問,好在本侯兼任刑部右侍郎,可以巡視刑部大獄。”
田清韻點點頭,“今夜要好好歇息歇息!明日一起去定王府問個清楚,聽說定王殿下對此案甚是惱怒。”
戴雲不想再想這些事情,帶著田清韻迴到後院內室,兩人躺在軟榻上慢慢地入睡。“公子!前些日子太子妃帶著小世子來府中玩,震兒和小世子玩木劍遊戲,小世子差點兒被打哭,震兒這個孩子太淘氣,誰都不讓,好生氣人......”
“還行!侯府的少侯爺要發飆!太子現在沒有管孩子的心思......”
高世堯接二連三地歎氣,不耐煩地擺手,“寅兒,此案先查一查,查清真相,若當真是黃州陳家和京城韓家故意為之,朕定要嚴懲兩家世族之人,田世園是元兇首惡,定要嚴懲。”
高寅點著頭,“父皇,此案震驚大康,不論涉及到誰,官位有多高,皆罷官流放。老師守護康國,深受百姓的尊敬和愛戴,百姓連為老師刻碑旌功的資格都沒有嗎?兒臣已派人前去捉拿黃州陳家和京城韓家全族人!兩家大族為官者,先罷官再流放!兩家之後世子孫永世不得為官!望父皇諒解!”
高世堯無奈地點頭,“此案朕不過問!太子全權處置此案!”
高寅躬身施禮,“父皇,兒臣先行告退!”
高世堯望著高寅走出禦書房的身影,低聲說,“天福,這次太子長大了,陳家和韓家兩個世家大族徹底完了!若不雷霆處置,難堵百姓悠悠之口!韓元福也完了!一個蠢貨,一個田世園,毀了兩個世家大族,毀了朕用心栽培的韓元福!”
段天福手握拂塵,低著頭,不知如何勸慰,“陛下,此案尚未開審,刑部、大理寺、禦史台三堂會審尚需時日,相信餘相爺作為主審定能查清此案!”
高世堯緩慢地站起身,大聲講,“天福,攙扶朕去禦花園透透氣!禦書房太過憋悶!”
段天福攙扶著高世堯慢步走出禦書房,清風吹拂著高世堯的麵龐。高世堯好似蒼老許多,雖未至五旬,已有白發,多年受疾病折磨,臉色蒼白,問了一句,“天福,可曾查過戴家先祖之功績?”
段天福呈上一份文書,低聲迴道:“陛下,戴家先祖戴信翎因軍功封忠勇伯,後累遷至越國公,建州大都督,鎮國大將軍,官聲極好,建州曾是越國公的封地,一眾世家大族皆與戴家通婚,其聲威之高無人可比。”
高世堯看了一眼文書,冷笑一聲,“戴雲這個命真好,戴家先祖位高權重,聲望極高,久握兵權,直至今日依然是如此,黃州旌功碑一案無辜牽連戴家,甚是棘手,實在無法破解,隻能繼續加封以安撫戴家和一眾世家。旌功碑碑文上刻有戴家先祖戴信翎其功績,直到戴雲之功德,戴家五代子孫之功績刻在一塊石碑上,即便是朕去清風坡,亦需虔心敬拜。那群蠢人砸的不是一塊功德碑,而是百年世家的臉麵。韓元福當真是笨蛋,戴家是康國開國國公之一,牽動著大康一眾勳貴老臣的神經,朕若此次輕描淡寫地赦免這幹人犯,還有誰敢再替朕去鎮守邊境?”
“陛下,今日早朝百官聽聞此事皆氣憤,定王一言不發,隻撂下一句話,願辭去公職迴渝州帶兵。太子的案頭擺放著不少勳貴王爺的奏折,壓力太大,當年越國公戴信翎之功績遠播華夏,北境之襄州和雲州各級官吏皆恐懼,誤以為旌功碑一案是陛下暗中授意,襄州和雲州兩地皆為文肅侯和忠勇侯刻碑,怕因此引火燒身。”段天福無奈地道出實情。
高世堯瞧著段天福,“謠傳!朕豈會暗中授意韓元福辦此事?”
段天福輕甩拂塵早已確定內心所想,不再多說話,不管是百年前,還是今時今日,在建州,還真無人敢挑戰戴家的權勢,田世園是何人?一個小小的太學生,不知領了誰的令跑到黃州去鬧事搞鬼,真要把康國搞亂嗎?
對於此事,段天福有此疑惑,太子高寅亦有此疑惑,早已下令禁軍捉拿京城韓家族人下獄,黃州陳家全族人亦下大獄,這些舉措皆為安撫戴家和京城一眾百年世家大族。右相餘昀在今日早朝聽聞此事氣得大罵,當堂大喊,“百年前越國公戴信翎領兵征伐,鎮守建州,仁義恩施百姓,今日敢有人砸旌功碑,越國公的功績不值得刻碑銘記嗎?戴家五代兒郎戰死沙場百餘名,僅存者本已不多,忠勇侯戴雲在黃州巡視北境邊軍,如此明晃晃地砸碑。本相要依律處死砸碑之人,為越國公和其子孫正名!”
此時高寅和時公公正等在戴府門前迎接即將歸來的戴雲,時公公低聲講道:“殿下,為何如此屈尊來迎接?”
高寅瞪著時公公,“旌功碑一案早已激怒一眾勳貴老臣,老師作為越國公戴信翎之四世子孫,是安撫這群勳貴老臣的合適人選,京城所在的建州原是越國公戴信翎的封地,建州當地世家大族不喜與皇家結親,願與戴家通婚結親。本宮的太子之位還能否坐下去,要看老師是否給麵子?”
時公公歎息一聲,“皇後娘娘當年的勸誡是對的!”一抬頭瞧著戴府的匾額,“整個京城之中隻有戴府的匾額是高祖皇帝親自手書,傳至今日,惟有戴府的門楣依舊光亮如初!”
戴夫人田清韻和花雪兒在門前陪著太子高寅一同等待。
一個時辰後,戴雲一行十數人騎馬緩緩地趕到戴府門前,薛恆瞧著門前圍著一群人,手指大門,驚叫一聲,“公子!快看!”
戴雲快速跳下馬,用餘光瞥見等在門前的太子高寅和田清韻,慢步走近前,躬身施禮,“太子殿下,臣剛迴京,殿下為何如此焦慮?”
太子高寅笑著扶起戴雲,“老師風塵仆仆,今日本宮特來探望,戴府還有好事將發生,今夜一醉方休!”
戴雲衝著身後一擺手,薛恆帶著衛隊兵士下去安置。田清韻笑著跑過來,拉著戴雲的胳膊,問道:“公子!侯爺!此次出行可否順利?”
戴雲笑著點頭,跟在太子身後,拉著田清韻邊走邊說,好似黃州旌功碑一案從未發生過一樣。
戴雲囑咐田清韻去安排夜宴,獨自跟著太子高寅走上假山進入望月亭。太子高寅望著入夜的京城繁華,歎息一聲,“老師,此次迴京有何想法?”
戴雲雙眼早已濕潤,呈上一份辭呈,躬身施禮,用哭聲迴道:“殿下,臣不知得罪何人,臣在黃州清風坡舊宅的旌功碑連遭多次推倒又樹立,戴家先祖的功德不值得百姓傳頌嗎?清風坡本就是臣之封地,為何黃州刺史府要來砸碑?戴家先祖曾是大康越國公,有軍功,為何不值得刻碑銘記?若陛下和殿下認為戴家先祖無功有大過,臣願帶著親眷歸隱成州大虞鄉,再不出仕,這是臣的辭呈,煩請殿下轉呈陛下。”
太子高寅無奈地歎氣,沒想到這一幕還是來了,隻好轉身拉著戴雲,低聲講,“老師的辭呈,本宮不敢接,此案人犯已全部入獄,老師可暗中去刑部大獄審出背後之人,若能確定背後之人是誰,本宮絕不輕饒。越國公的恩德功績值得康國每一位百姓銘記!此案結束後京城各寺廟皆可為越國公刻石碑旌功揚善!”
戴雲用手擦著眼角的淚,問了一句,“若背後之人是那個人,殿下日後做事需更加謹慎小心!上次是吏部左侍郎淩筱成,這次是戴某,下次不知是何人?殿下,康國南境各州駐軍之中宸王舊部可秘密提拔,以防備有人搞清洗。這些才是殿下未來的根基。文官皆是牆頭草,慢慢培養儲備即可。”
太子高寅頻頻點頭,突然意識到日後的局麵會更加艱難,“本宮的二弟在雲州沒惹事,還算乖巧,待到一年後迴京自然要重視。”
戴雲冷笑道:“殿下,二皇子聰慧無比,到時給其實權,讓其到北境建功立業,如何?”
高寅好似聽懂其中深意,嗬嗬一笑,“老師的計謀甚好!今夜一醉方休!”
戴雲點著頭,繼續講,“今夜一醉方休!”
高寅拉著戴雲一同離開涼亭去後院正廳喝酒。戴府的一舉一動皆在禁軍的監控之中。當夜段天福將戴雲和高寅一起喝酒之事稟告給高世堯,高世堯神色擔憂,想起近兩日發生的黃州旌功碑一案,低聲問道:“太子和戴雲走得越來越近,是好事嗎?一百年過去了,戴家的榮耀還在,太子是想依靠越國公和戴家的聲望穩固其位,朕該如何是好?以前戴雲每次迴京皆是入宮見駕,這次隻是呈上一份奏折,要搞什麽?”
“陛下,老奴聽聞戴侯爺將一份辭呈交給太子,想是怕惹事又要歸隱鄉野!”段天福無奈地歎息一聲。
高世堯愣在原地,“原來是想歸隱啊!明日午時去戴府傳旨,封戴雲為安國侯,封地是豐澤縣,食邑增至一萬戶,兼任北境六州觀察使,巡視監督北境六州駐軍諸事務。”
時隔百年,高世堯依然能感受到當年越國公的英雄氣,若康國朝堂容不下戴雲,京城一眾世家大族皆會挺身而出改朝換代。殊不知建州城中依然有一支數千人的隱秘軍隊,調動這支軍隊的玉令牌是戴家家主手中。二十多年前戴天德時任戴家家主,利用玉令牌調動這支軍隊幫助高世堯登基稱帝。二十多年後高世堯對此事依然記得,愣是查不出這支數千人的軍隊駐紮在何處。正是因此高世堯才不敢輕易動戴家,害怕一旦動戴家,那支數千人的軍隊會再次出現。
戴雲從戴俊來手中接過戴家玉令牌之時,亦接手這支隱秘軍隊,戴府的日常開支比一般府邸要高三成。
“天福,二十多年前戴右相手中的那支軍隊,查清了嗎?”高世堯依然記得這支數千人的軍隊,“好好去查!”
段天福搖著頭,“陛下,聽聞當年越國公為後代子孫留下一支神秘的軍隊,人數約有八百,曆經百年,這支軍隊人數尚未可知,能調動這支軍隊的人隻有手持戴家家主令之人,暫時未查到文肅侯戰死後戴家家主令不知在何人手中,戴驍,戴雲,戴樂卿,這三人皆有可能,一時難以確定!”
高世堯一擺手,“沒想到當年的戴家三兄弟之後人亦是勇猛無比,繼續查!好好盯著戴府!”
段天福應了一聲“遵旨”,其實他早已查出戴家家主令在戴雲手中,作為戴右相的人,他自然不會說出這支軍隊的實情。
當夜太子高寅喝得醉醺醺的,坐上馬車迴太子府。戴雲和田清韻手拉手走在戴府的迴型長廊中,田清韻拿著一個兔子木雕炫耀一番,“公子帶迴來的這個兔子木雕栩栩如生,當真是好玩,刻木雕的老者定是技藝高超之人,木雕工藝很難學,本夫人可以學一學。”
戴雲溫柔地講話,“夫人,明日起本侯休沐五日,在府中好生陪陪夫人和兩個孩子。這個朝堂如此昏暗汙濁,令人惡心。”
田清韻瞧著戴雲,低聲問道:“公子,黃州之事已在京城傳得人盡皆知,真不知那個田世園是誰所派,竟敢去砸清風坡的旌功碑?旌功碑乃流民所立,幹刺史府那幫人何事?”
戴雲冷哼一聲,“這群人不得好死!此案本侯要避險,不能參與審問,好在本侯兼任刑部右侍郎,可以巡視刑部大獄。”
田清韻點點頭,“今夜要好好歇息歇息!明日一起去定王府問個清楚,聽說定王殿下對此案甚是惱怒。”
戴雲不想再想這些事情,帶著田清韻迴到後院內室,兩人躺在軟榻上慢慢地入睡。“公子!前些日子太子妃帶著小世子來府中玩,震兒和小世子玩木劍遊戲,小世子差點兒被打哭,震兒這個孩子太淘氣,誰都不讓,好生氣人......”
“還行!侯府的少侯爺要發飆!太子現在沒有管孩子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