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雲大步走進熟悉的宅院,四下瞧著整個院落,坐在院中涼亭中,想起剛才發生的事情,一擺手,“胡三,那個田世園與戴家有仇怨嗎?”
胡三笑著走進涼亭,躬身施禮,“稟侯爺,這個田世園是鄰縣田家的庶子,平日裏德行尚可,近一月行為怪異,旌功碑在清風坡已有四月,刺史府平日對此事不聞不問,上個月刺史府派人到侯府傳話要砸旌功碑,還說是京城某位大官的意思!今日在下處理不當,幸好侯爺及時帶人趕到,方能護住此碑!旌功碑是清風坡百姓的念想,並不是對抗官府,隻是為宣揚侯爺為國為民的忠心!”
戴雲低頭快速思考,“這群砸碑的黑衣人已被押解迴京,到時刑部自會有人接收,薛大哥,今夜給刑部飛鴿傳信提一下這件事。若刺史府再敢派人來,胡主事可以侯府名義前往黃州駐軍軍營找戴樂卿將軍,戴樂卿將軍亦是本將軍的同族堂兄弟,諒刺史府亦不敢對抗駐軍。”
胡三又一次躬身施禮,“在下多謝侯爺!三月前招募的八百府兵每日在侯府加緊訓練,隨時可調用!”
戴雲臉上略顯幾分笑意,一擺手,“胡主事,豐澤縣之事處置得很好,一縣百姓日子過得不錯,你和兄弟們說一聲,可在當地找個女人成親,日後有了孩子可去縣學讀書,還有機會進入黃州書院讀書。孩子們長大可當兵,可讀書,可做買賣,本侯定會善待每一位從戰場上下來的兄弟!”
胡三哭著跪倒在地,“在下謝侯爺大恩!”
戴雲站起身扶起胡三,輕拍胡三的肩膀,“胡三,今夜本侯不迴侯府,在這裏歇息一晚,明日將迴京,此次旌功碑一事背後定有人故意在搞事,迴去好生做事,找個女人成個家,好好過日子。隻要是上過戰場的兄弟,本將軍便敬重!”
胡三哭著點頭,慢步走出涼亭,薛恆緊跟著跑出去相送。“胡三,別哭了!公子此次出行太倉促,下次定去侯府巡視八百府兵!”
“薛大哥,這個我知道,下個月我成親,到時大哥要來喝杯喜酒,女方就是看中侯府在縣裏的好名聲!從戰場上下來我滿身是傷,沒想到還能娶親。”
“兄弟,快迴去吧!路上騎馬慢些!”
薛恆送走胡三,歎息一聲,瞧著門前樹立的旌功碑,用手撫摸著石碑上的每一個刻字,“這個旌功碑,是清風坡百姓的寄托,田世園這個太學生,就是蚍蜉撼樹!”薛恆大步走進宅院大門,衝著戴雲招手,“公子,我去安排晚食,院中的仆人在下認識。”
戴雲歎息一聲,躺在涼亭的木搖椅上,心中想著一件事,“今日清風坡砸旌功碑一事的背後是誰在搞鬼?二皇子?陛下?京城那幫仇敵?”
天色漸暗,夜幕降臨,戴雲緩慢地站起身,瞧著熟悉的宅院,這裏的一花一草一木,和四年前一模一樣,想起四年前在涼亭和清雅嬉戲打鬧的情景,樂嗬嗬地搖著折扇,迴想當年清風坡的田地皆是叔父和自己所開墾,今日清風坡聚集數百名百姓定居。四年來戴雲一直想著如何迴到另一個世界,上個世界遺存的東西已全部丟失,隻有大腦中的思想和學識還在,一時還未找到迴去的方法。
戴雲想到這裏甚是惱火,拔出腰間的淩風劍,練了一套快劍,全身皆是汗珠,甚是爽快,大聲喊著,“本將軍在,旌功碑在,忠勇侯府在!”
清風坡旌功碑被砸一事連夜傳到黃州刺史府,黃州刺史韓元福聽到此消息愣在原地,刺史府主簿巴以卿問了一句,“刺史大人,人犯已連夜送往京城,戴侯爺今夜便宿在清風坡,此事如何是好?”
韓元福冷笑一聲,“忠勇侯兼任刑部右侍郎,此事也太巧了,正好發生在戴侯爺巡視黃州之時,田世園這個蠢貨,前些日子誣告戴侯爺的三名禦史人頭落地,這次輪到本官了!你為何要多次派人去砸旌功碑?旌功碑幹你何事?”
巴以卿低著頭,小聲迴道:“小人看不慣清風坡那群流民不交稅,這群流民平日裏仗著旌功碑便不交稅,心想砸了旌功碑便能逼迫流民們交稅,清風坡雖隸屬豐澤縣,確係黃州地界,必須交稅。不能助長此等風氣!”
韓元福冷哼一聲,隻說了一句話,“豐澤縣是忠勇侯的封地,不交稅,不納糧,不攤派,這是忠勇侯之私事,用得著你在這裏擔心。現在好了,本官丟官去職,你要掉腦袋,田世園是你找來的嗎?”
巴以卿搖著頭,“是他親自找來的。小人也是無可奈何!”
韓元福歎息一聲,大喊一聲,“來人,拿下巴以卿裝入囚車送往京城刑部!本官亦上奏折請罪!”
兩名衙役快速跑過來摁住巴以卿,隻聽見巴以卿大聲唿喊,“大人救我!大人救我!”
韓元福手指巴以卿,“現在本官自身難保,今夜本官押你進京,若晚走一日,整個刺史府所有人皆將下大獄,黃州駐軍主將戴樂卿是忠勇侯的同宗兄弟,北境轄製黃州駐軍的雲襄大都督戴驍亦是忠勇侯的同宗兄弟,你三次派人去砸旌功碑,乃死罪,陛下早有明言,百姓為忠勇侯立碑旌功,出自善心和感恩。你如此踐踏百姓的仁善之心,本官真想一刀殺了你!得罪人之時,好好查一查此人背後的家世!忠勇侯在黃州當地百姓心中是神,是戰神!為戰神刻碑旌功,幹你何事?”
巴以卿臉色慘白,隻能認栽,不再唿喊。
當夜韓元福帶上認罪奏折押著巴以卿趕往京城,生怕晚走一刻。
此時的韓元福早已做好身死的準備,此事太大,誰都不會替他出麵喊冤,他隻想保護毫不知情的家人。
當夜的清風坡明月高掛夜空,戴雲吃完晚食,站在涼亭中,輕輕搖著手中的折扇,瞧了一眼站在一旁的薛恆,問道:“薛大哥,旌功碑一事好似有人在幕後謀劃,若我不聞不問,清風坡的百姓定會怨恨;若我四處宣揚此事,那群禦史言官又要大作文章,如此計謀令人惡心,背後之人定是故意抹黑,造謠,嚇唬。如何破解?”
薛恆無奈地歎氣,低聲講,“公子,人犯移交刑部,公事公辦,太子和陛下定會做出判決,公子隻需問出背後之人即可。審案之事交予他人,公子避嫌即可。”
戴雲笑著點頭,繼續問:“薛大哥,四年來你可曾後悔過?”
薛恆搖搖頭,低聲迴話,“公子做事令人欽佩,今日胡三臨走前還在誇耀公子,胡三早年落草為寇,後來入伍滿身是傷,幸好遇見公子,下個月將要成親,女方看重的是胡三的實誠和侯府的好名聲。今生能遇見公子,是薛某的幸事!”
戴雲倒了一杯茶,輕飲兩口,“明日卯時啟程,兩日內必到京城。”舉起手中的兔子木雕,“這個好看嗎?送給清雅,定能討得她的歡心!”
薛恆瞧著兔子木雕,頻頻點頭,“這個兔子木雕,太像了,有趣,好玩,沒想到豐澤縣還有如此能工巧匠。清雅那個丫頭定會喜歡!”
戴雲嗬嗬一笑,伸伸懶腰,撂下一句話,“早些歇息!太困了!本將軍先去睡了!”
薛恆瞧著戴雲轉身離開的背影,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四年來的奔波勞碌,心裏甚是高興。
這一夜戴雲還是睡在原來的房間,房間的擺設和原先一模一樣,房間的牆壁上掛著那幅戴天德的畫像,當年戴雲醒來的第一眼瞧見的正是戴天德的畫像,算是一個輪迴。戴雲搞不清楚下一次生死輪迴是何時,這個世界處處是陷阱,沒一日令人舒服,忠勇侯就是一個燙手山芋,推辭不掉,又是一個禍端,世家大族視之為仇敵,陛下甚是忌憚。
今夜子時,高世堯又一次失眠,段天福低聲迴稟一件事,“今日太子妃攜小世子去戴府,小世子和戴府的兩個孩子玩得不亦樂乎,小世子險些被少侯爺戴震打倒在地,戴府一片歡樂。”
高世堯聽著大笑一聲,一擺手,“三歲的孩子打打鬧鬧,甚是好玩!還有何事?戴雲巡視進展如何?”
“戴侯爺北境巡視很順利,明日將離開黃州迴京。今日黃州清風坡發生一件事,刺史府多次派人要砸清風坡百姓為戴侯爺所立的旌功石刻碑,恰巧被戴侯爺趕上,為首之人是太學生田世園,這些人全部被抓,連夜被送往京城刑部。此案把戴侯爺放在火上烤,還有陛下該如何處置此案?”
段天福剛說完話,高世堯長出一口氣,臉色慘白,“田世園這個蠢貨,幹壞事還能被正主抓住,太笨!清風坡本就隸屬豐澤縣,百姓為戴雲立碑旌功是好事,田世園為何要多次砸旌功碑?就是一個十足的笨蛋!這個案子就是燙手山芋,若處置不當,百姓抱怨,民心亦失,君臣失和,太子亦會與朕反目。”
“莫非此事是陛下授意?若真是陛下授意,有何緣故?”段天福開始有所懷疑,又不敢去問。
“陛下,此案難辦!可推給右相!”段天福眨著眼睛,低聲迴道,“餘相爺定能辦好此案!”
高世堯眼前一亮,點著頭,“此計甚好!戴雲要避嫌,隻能扔給餘昀這個右丞相!如此正好磨磨太子的耐性和脾氣!”
皇宮之中高世堯深感不安和悲涼,太子監國三年多,本以為戴雲可控製可重用,沒想到棘手的案子一件接著一件,每一個案子皆很難辦。坐在皇帝的位子上,高世堯如同每日坐在油鍋之上,日日是煎熬。
對於旌功碑一案,刑部早已接到戴雲的飛鴿傳信,刑部司郎中樂遊和員外郎蔡一清甚是焦慮,很是生氣,隻能等待人犯的到來,幸好在第二日的午時抵達京城刑部大獄,刑部尚書謝青麟根本不想接此案,這個案子就是一個扔不掉丟不了的燙手山山芋。
謝青麟瞧著被押入刑部大獄的田世園等人,將章兆明拉到一旁,“章侍郎,這個案子甚為棘手,刑部司和都官司要避嫌,戴侍郎亦要避嫌,不如你來審理?給陛下一個交代!”
章兆明緩慢地閉眼,“謝大人,下官能拒絕嗎?不如把這個案子轉給大理寺,或禦史台,還是可以等戴侍郎迴京來審?”
謝青麟無奈地歎氣,“不如去請教餘相爺,餘相爺出任右丞相,定想坐穩相位,這個案子最好是三司聯合審訊,餘相爺做主審,章侍郎代表刑部做陪審,如何?”
章兆明一擺手,“謝大人,您可真是處處為下官考慮?容下官思慮半日,可好?”
謝青麟想起今日早朝太子高寅難看的臉色,全身透著涼氣,耳邊響起太子的聲音:“刑部,黃州清風坡田世園怒砸旌功碑一案認真審理,刑部,大理寺,禦史台共審,為何一個太學生敢帶人多次砸旌功碑?這個旌功碑隻是清風坡百姓感念忠勇侯恩德所立,幹田世園一個太學生何事?本宮想知道黃州刺史韓元福是否熟讀大康律法?在忠勇侯的封地,一州刺史府竟敢如此行事,視律法為無物,立即緝拿此案涉及的一眾官吏,否則本宮難以向黃州百姓交代,難以向康國百姓交代!”
半個時辰後,黃州刺史韓元福押著刺史府主簿巴以卿趕到刑部大獄門前,謝青麟立即將韓元福和巴以卿打入大牢,巴以卿瞧了一眼韓元福,無奈地歎息一聲,早已悔不當初。
一時間黃州旌功碑一案傳遍京城,街頭巷尾皆是小聲議論的百姓,京城的百姓皆同情清風坡的流民,對多次怒砸旌功碑的田世園等人恨之入骨,有人想在京城各大寺廟中為忠勇侯戴雲刻石碑表其功績。
太子高寅此時站在禦書房中等待著聆聽高世堯的訓誡,高世堯坐在軟榻上,拿起一本奏折看,這是昨夜戴雲所寫連夜遣人送往京城的奏折,隻匯報北境四州巡視一事,並未提及黃州旌功碑一案如何處置。
“寅兒,此次忠勇侯戴雲巡視北境四州甚是順利,組建陌刀營是正確的決策!”高世堯笑著講,“還有其他事嗎?”
胡三笑著走進涼亭,躬身施禮,“稟侯爺,這個田世園是鄰縣田家的庶子,平日裏德行尚可,近一月行為怪異,旌功碑在清風坡已有四月,刺史府平日對此事不聞不問,上個月刺史府派人到侯府傳話要砸旌功碑,還說是京城某位大官的意思!今日在下處理不當,幸好侯爺及時帶人趕到,方能護住此碑!旌功碑是清風坡百姓的念想,並不是對抗官府,隻是為宣揚侯爺為國為民的忠心!”
戴雲低頭快速思考,“這群砸碑的黑衣人已被押解迴京,到時刑部自會有人接收,薛大哥,今夜給刑部飛鴿傳信提一下這件事。若刺史府再敢派人來,胡主事可以侯府名義前往黃州駐軍軍營找戴樂卿將軍,戴樂卿將軍亦是本將軍的同族堂兄弟,諒刺史府亦不敢對抗駐軍。”
胡三又一次躬身施禮,“在下多謝侯爺!三月前招募的八百府兵每日在侯府加緊訓練,隨時可調用!”
戴雲臉上略顯幾分笑意,一擺手,“胡主事,豐澤縣之事處置得很好,一縣百姓日子過得不錯,你和兄弟們說一聲,可在當地找個女人成親,日後有了孩子可去縣學讀書,還有機會進入黃州書院讀書。孩子們長大可當兵,可讀書,可做買賣,本侯定會善待每一位從戰場上下來的兄弟!”
胡三哭著跪倒在地,“在下謝侯爺大恩!”
戴雲站起身扶起胡三,輕拍胡三的肩膀,“胡三,今夜本侯不迴侯府,在這裏歇息一晚,明日將迴京,此次旌功碑一事背後定有人故意在搞事,迴去好生做事,找個女人成個家,好好過日子。隻要是上過戰場的兄弟,本將軍便敬重!”
胡三哭著點頭,慢步走出涼亭,薛恆緊跟著跑出去相送。“胡三,別哭了!公子此次出行太倉促,下次定去侯府巡視八百府兵!”
“薛大哥,這個我知道,下個月我成親,到時大哥要來喝杯喜酒,女方就是看中侯府在縣裏的好名聲!從戰場上下來我滿身是傷,沒想到還能娶親。”
“兄弟,快迴去吧!路上騎馬慢些!”
薛恆送走胡三,歎息一聲,瞧著門前樹立的旌功碑,用手撫摸著石碑上的每一個刻字,“這個旌功碑,是清風坡百姓的寄托,田世園這個太學生,就是蚍蜉撼樹!”薛恆大步走進宅院大門,衝著戴雲招手,“公子,我去安排晚食,院中的仆人在下認識。”
戴雲歎息一聲,躺在涼亭的木搖椅上,心中想著一件事,“今日清風坡砸旌功碑一事的背後是誰在搞鬼?二皇子?陛下?京城那幫仇敵?”
天色漸暗,夜幕降臨,戴雲緩慢地站起身,瞧著熟悉的宅院,這裏的一花一草一木,和四年前一模一樣,想起四年前在涼亭和清雅嬉戲打鬧的情景,樂嗬嗬地搖著折扇,迴想當年清風坡的田地皆是叔父和自己所開墾,今日清風坡聚集數百名百姓定居。四年來戴雲一直想著如何迴到另一個世界,上個世界遺存的東西已全部丟失,隻有大腦中的思想和學識還在,一時還未找到迴去的方法。
戴雲想到這裏甚是惱火,拔出腰間的淩風劍,練了一套快劍,全身皆是汗珠,甚是爽快,大聲喊著,“本將軍在,旌功碑在,忠勇侯府在!”
清風坡旌功碑被砸一事連夜傳到黃州刺史府,黃州刺史韓元福聽到此消息愣在原地,刺史府主簿巴以卿問了一句,“刺史大人,人犯已連夜送往京城,戴侯爺今夜便宿在清風坡,此事如何是好?”
韓元福冷笑一聲,“忠勇侯兼任刑部右侍郎,此事也太巧了,正好發生在戴侯爺巡視黃州之時,田世園這個蠢貨,前些日子誣告戴侯爺的三名禦史人頭落地,這次輪到本官了!你為何要多次派人去砸旌功碑?旌功碑幹你何事?”
巴以卿低著頭,小聲迴道:“小人看不慣清風坡那群流民不交稅,這群流民平日裏仗著旌功碑便不交稅,心想砸了旌功碑便能逼迫流民們交稅,清風坡雖隸屬豐澤縣,確係黃州地界,必須交稅。不能助長此等風氣!”
韓元福冷哼一聲,隻說了一句話,“豐澤縣是忠勇侯的封地,不交稅,不納糧,不攤派,這是忠勇侯之私事,用得著你在這裏擔心。現在好了,本官丟官去職,你要掉腦袋,田世園是你找來的嗎?”
巴以卿搖著頭,“是他親自找來的。小人也是無可奈何!”
韓元福歎息一聲,大喊一聲,“來人,拿下巴以卿裝入囚車送往京城刑部!本官亦上奏折請罪!”
兩名衙役快速跑過來摁住巴以卿,隻聽見巴以卿大聲唿喊,“大人救我!大人救我!”
韓元福手指巴以卿,“現在本官自身難保,今夜本官押你進京,若晚走一日,整個刺史府所有人皆將下大獄,黃州駐軍主將戴樂卿是忠勇侯的同宗兄弟,北境轄製黃州駐軍的雲襄大都督戴驍亦是忠勇侯的同宗兄弟,你三次派人去砸旌功碑,乃死罪,陛下早有明言,百姓為忠勇侯立碑旌功,出自善心和感恩。你如此踐踏百姓的仁善之心,本官真想一刀殺了你!得罪人之時,好好查一查此人背後的家世!忠勇侯在黃州當地百姓心中是神,是戰神!為戰神刻碑旌功,幹你何事?”
巴以卿臉色慘白,隻能認栽,不再唿喊。
當夜韓元福帶上認罪奏折押著巴以卿趕往京城,生怕晚走一刻。
此時的韓元福早已做好身死的準備,此事太大,誰都不會替他出麵喊冤,他隻想保護毫不知情的家人。
當夜的清風坡明月高掛夜空,戴雲吃完晚食,站在涼亭中,輕輕搖著手中的折扇,瞧了一眼站在一旁的薛恆,問道:“薛大哥,旌功碑一事好似有人在幕後謀劃,若我不聞不問,清風坡的百姓定會怨恨;若我四處宣揚此事,那群禦史言官又要大作文章,如此計謀令人惡心,背後之人定是故意抹黑,造謠,嚇唬。如何破解?”
薛恆無奈地歎氣,低聲講,“公子,人犯移交刑部,公事公辦,太子和陛下定會做出判決,公子隻需問出背後之人即可。審案之事交予他人,公子避嫌即可。”
戴雲笑著點頭,繼續問:“薛大哥,四年來你可曾後悔過?”
薛恆搖搖頭,低聲迴話,“公子做事令人欽佩,今日胡三臨走前還在誇耀公子,胡三早年落草為寇,後來入伍滿身是傷,幸好遇見公子,下個月將要成親,女方看重的是胡三的實誠和侯府的好名聲。今生能遇見公子,是薛某的幸事!”
戴雲倒了一杯茶,輕飲兩口,“明日卯時啟程,兩日內必到京城。”舉起手中的兔子木雕,“這個好看嗎?送給清雅,定能討得她的歡心!”
薛恆瞧著兔子木雕,頻頻點頭,“這個兔子木雕,太像了,有趣,好玩,沒想到豐澤縣還有如此能工巧匠。清雅那個丫頭定會喜歡!”
戴雲嗬嗬一笑,伸伸懶腰,撂下一句話,“早些歇息!太困了!本將軍先去睡了!”
薛恆瞧著戴雲轉身離開的背影,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四年來的奔波勞碌,心裏甚是高興。
這一夜戴雲還是睡在原來的房間,房間的擺設和原先一模一樣,房間的牆壁上掛著那幅戴天德的畫像,當年戴雲醒來的第一眼瞧見的正是戴天德的畫像,算是一個輪迴。戴雲搞不清楚下一次生死輪迴是何時,這個世界處處是陷阱,沒一日令人舒服,忠勇侯就是一個燙手山芋,推辭不掉,又是一個禍端,世家大族視之為仇敵,陛下甚是忌憚。
今夜子時,高世堯又一次失眠,段天福低聲迴稟一件事,“今日太子妃攜小世子去戴府,小世子和戴府的兩個孩子玩得不亦樂乎,小世子險些被少侯爺戴震打倒在地,戴府一片歡樂。”
高世堯聽著大笑一聲,一擺手,“三歲的孩子打打鬧鬧,甚是好玩!還有何事?戴雲巡視進展如何?”
“戴侯爺北境巡視很順利,明日將離開黃州迴京。今日黃州清風坡發生一件事,刺史府多次派人要砸清風坡百姓為戴侯爺所立的旌功石刻碑,恰巧被戴侯爺趕上,為首之人是太學生田世園,這些人全部被抓,連夜被送往京城刑部。此案把戴侯爺放在火上烤,還有陛下該如何處置此案?”
段天福剛說完話,高世堯長出一口氣,臉色慘白,“田世園這個蠢貨,幹壞事還能被正主抓住,太笨!清風坡本就隸屬豐澤縣,百姓為戴雲立碑旌功是好事,田世園為何要多次砸旌功碑?就是一個十足的笨蛋!這個案子就是燙手山芋,若處置不當,百姓抱怨,民心亦失,君臣失和,太子亦會與朕反目。”
“莫非此事是陛下授意?若真是陛下授意,有何緣故?”段天福開始有所懷疑,又不敢去問。
“陛下,此案難辦!可推給右相!”段天福眨著眼睛,低聲迴道,“餘相爺定能辦好此案!”
高世堯眼前一亮,點著頭,“此計甚好!戴雲要避嫌,隻能扔給餘昀這個右丞相!如此正好磨磨太子的耐性和脾氣!”
皇宮之中高世堯深感不安和悲涼,太子監國三年多,本以為戴雲可控製可重用,沒想到棘手的案子一件接著一件,每一個案子皆很難辦。坐在皇帝的位子上,高世堯如同每日坐在油鍋之上,日日是煎熬。
對於旌功碑一案,刑部早已接到戴雲的飛鴿傳信,刑部司郎中樂遊和員外郎蔡一清甚是焦慮,很是生氣,隻能等待人犯的到來,幸好在第二日的午時抵達京城刑部大獄,刑部尚書謝青麟根本不想接此案,這個案子就是一個扔不掉丟不了的燙手山山芋。
謝青麟瞧著被押入刑部大獄的田世園等人,將章兆明拉到一旁,“章侍郎,這個案子甚為棘手,刑部司和都官司要避嫌,戴侍郎亦要避嫌,不如你來審理?給陛下一個交代!”
章兆明緩慢地閉眼,“謝大人,下官能拒絕嗎?不如把這個案子轉給大理寺,或禦史台,還是可以等戴侍郎迴京來審?”
謝青麟無奈地歎氣,“不如去請教餘相爺,餘相爺出任右丞相,定想坐穩相位,這個案子最好是三司聯合審訊,餘相爺做主審,章侍郎代表刑部做陪審,如何?”
章兆明一擺手,“謝大人,您可真是處處為下官考慮?容下官思慮半日,可好?”
謝青麟想起今日早朝太子高寅難看的臉色,全身透著涼氣,耳邊響起太子的聲音:“刑部,黃州清風坡田世園怒砸旌功碑一案認真審理,刑部,大理寺,禦史台共審,為何一個太學生敢帶人多次砸旌功碑?這個旌功碑隻是清風坡百姓感念忠勇侯恩德所立,幹田世園一個太學生何事?本宮想知道黃州刺史韓元福是否熟讀大康律法?在忠勇侯的封地,一州刺史府竟敢如此行事,視律法為無物,立即緝拿此案涉及的一眾官吏,否則本宮難以向黃州百姓交代,難以向康國百姓交代!”
半個時辰後,黃州刺史韓元福押著刺史府主簿巴以卿趕到刑部大獄門前,謝青麟立即將韓元福和巴以卿打入大牢,巴以卿瞧了一眼韓元福,無奈地歎息一聲,早已悔不當初。
一時間黃州旌功碑一案傳遍京城,街頭巷尾皆是小聲議論的百姓,京城的百姓皆同情清風坡的流民,對多次怒砸旌功碑的田世園等人恨之入骨,有人想在京城各大寺廟中為忠勇侯戴雲刻石碑表其功績。
太子高寅此時站在禦書房中等待著聆聽高世堯的訓誡,高世堯坐在軟榻上,拿起一本奏折看,這是昨夜戴雲所寫連夜遣人送往京城的奏折,隻匯報北境四州巡視一事,並未提及黃州旌功碑一案如何處置。
“寅兒,此次忠勇侯戴雲巡視北境四州甚是順利,組建陌刀營是正確的決策!”高世堯笑著講,“還有其他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