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雲輕輕鬆開花顏的手,轉身瞧著花顏,“今日在秦國,花顏姑娘可站在一旁不用幫忙。”他將花顏推出一丈之外,手舉彎月短刀衝著為首的刺客砍去,與十數名刺客打鬥在一起。
“誰派你們來行刺大康使臣?本使臣一個不留!”
戴雲手舉彎刀一刀封喉,彎刀比長劍速度快,方便靈巧,揮起來虎虎生風。眨眼間,幾名刺客倒地。餘下的八名刺客又一次圍上來,戴雲大喊一聲,“大康使臣戴雲在此!誰敢上前!”
八名刺客還是繼續上前,戴雲輕輕一甩衣袖,隻聽見八名刺客應聲倒地。圍觀的百姓沒看清刺客為何倒地而亡。戴雲冷哼一聲,逐一檢查八名刺客咽喉位置,將剛才射出的八名劍形飛鏢收迴,等待著巡街的秦國軍士趕過來,迴身一看,花顏不見了蹤影,心中略有幾分失落。
戴雲故意躲在街巷一角觀察著即將出現的秦國軍士,一刻鍾後,唿達帶著一隊巡城軍士前來收屍。戴雲手持彎刀衝出來和安達榮打在一起,一邊打,一邊大聲喊,“你就是這群刺客的幕後指使之人!本將軍要殺了你!”
唿達沒認出戴雲,拔出腰間彎刀和戴雲對打,說時遲那時快,戴雲一個轉身,一刀封喉。唿達倒地而亡,跟隨而來的十多名秦國軍士也將戴雲圍在其中,戴雲又一次挑釁,將十多名秦國軍士一一斬殺。
圍觀的百姓四散逃跑。戴雲用衣角擦擦刀上的血跡,冷哼一聲,大聲喊,“本將軍要看看,誰還敢來刺殺?”
戴雲等了半個時辰,等來的是東平王項堅和鄭四山帶領的虎賁勇士。
“戴將軍,這些是你幹的?蒙麵刺客和軍士全是太子府的侍衛,為首的是太子府的侍衛統領唿達。這可如何是好?”東平王項堅無奈地瞧著戴雲。
鄭四山帶著一眾虎賁勇士護衛戴雲。“東平王,這些人行刺戴將軍,這些屍體就是明證,本將隻能將這些屍體扣下運迴驛館,等待處理。”
戴雲神色異常,點頭,“東平王,莫怪本使臣不給麵子,這些人和巡街軍士相互勾結行刺本使臣,若不是本使臣的侍女迴去叫人,本使臣便會橫死當場。”
東平王無奈地施禮,“本王知曉戴將軍的憤怒,定將此事迴稟陛下,懇請陛下嚴查此事。”
麵對如此境遇,戴雲大聲地講:“本使臣誠心來秦國商談兩國結盟一事,竟連遭行刺暗殺,如此看來,秦國沒有結盟的誠意,本使臣五日後離開,即刻傳書雲州邊境開戰。大康邊境大軍數萬陌刀營勇士正等待斬殺秦國軍士立功!”
東平王也是無可奈何,隻能安撫一番,坐馬車進皇宮去稟報。一路上侍衛安達榮騎馬跟著馬車,“王爺,此次太子做事太過魯莽,結盟之事怕是泡湯了!”
東平王項堅歎息一聲,“如此也好,秦國四線開戰,怕是離亡國不遠了!太子沒腦子,如此殘暴,昨夜竟然派人屠戮北戎和東胡流民數百名,中京城多處破敗的宅院被一把火燒毀。這就是陛下選的好太子,北戎和東胡素來不好對付,本王花了好幾年才把他們打退......”
安達榮不再說話,騎馬在前麵開路,一直到秦國皇宮門口,東平王項堅身穿官服邁著步子走進皇宮,一直到禦書房,秦國皇帝項伯震正站在秦國全境坤輿圖前仔細瞧著,手指西境的金州,北境的忻州,東境的房州,南境的豫州,忍不住歎息一聲。項堅神情嚴肅地走進禦書房,躬身施禮,“陛下,今日大康使臣戴雲當街遭遇刺殺,刺殺之人是太子府的侍衛統領唿達,唿達被戴雲反殺,刺客全部被殺。大康使臣欲在五日後離秦,兩國即將開戰!”
項伯震手指豫州,大聲罵道:“這個逆子,要幹什麽?此時不能和康國開戰,一旦開戰,西邊的漢國,北部的戎族,東部的東胡族,皆會趁火打劫。近日從雲州傳來的線報,康國早已組建對抗騎兵的陌刀營,好幾萬人的陌刀營對戰騎兵,一時還真沒有勝算。”
東平王項堅繼續說:“陛下,還有一事,昨夜太子下令屠戮流落在中京城的北戎和東胡流民,城中多處破敗的宅院皆遭焚毀。若是此事傳到北戎和東胡,北戎和東胡的大軍不日將在邊境挑起戰火,臣隻有一個人,不能麵麵俱到,不敢保證能打贏北戎和東胡大軍。”
忽公公手拿一份戰報走進禦書房,施禮道:“陛下,金州危急,漢國五萬騎兵將金州圍住,大有破城之危,金州守將請求調迴豫州邊境線上的五萬騎兵。”
東平王一時無語,想看看項伯震如何做決斷,四麵楚歌即將響起。
項伯震歎息一聲,“金州一旦丟失,關中腹地門戶大開,中京城岌岌可危。南境豫州邊境線上的三十萬大軍必須要動一動。”
“父王,南部邊境的三十萬大軍不能動!這是震懾康國的籌碼!更不能和康國結盟!西境金州還能撐上幾日!”此時太子項林大步走進禦書房大聲講話,“秦國人絕不怯戰!”
東平王項堅站出來,大聲質問:“敢問殿下,秦國能帶兵的良將田豐等人皆被殿下清洗,滿門屠戮,三年前使臣廖漢成親族被殿下羈押,結果廖漢成在秦國境內身首異處。漢臣皆害怕殿下,帶兵的將領皆畏懼殿下。誰還敢替秦國出戰?誰還敢替秦國出使?殿下下令屠戮流民,北戎和東胡的大軍不日將挑起戰火。殿下莫不是想要四線作戰,把先祖建立起來的秦國搞亂嗎?今日大康使臣當街反殺太子殿下的侍衛統領唿達,可以殺了大康使臣,直接橫掃雲州。殿下,可願親自帶兵去救援金州?”
太子項林聽到唿達的死訊,恨不得立刻殺了大康使臣戴雲,也不知如何反駁東平王。
項伯震手指輿圖上的金州,瞧了一眼項林,“太子,既然你如此自信,可帶原金州五萬騎兵揮師救援金州,命令南部豫州三十萬大軍後撤五十裏。若金州有失,你這個太子也不用做了。北戎和東胡是秦國的死敵,東平王,準備一下,監控北部和東部邊境,一旦戰事再起,直接帶兵抵禦。”
項林還是不服氣,隻能強忍著接受,“兒臣立即帶兵前去救援金州!”
東平王項堅施禮,“陛下,臣定會好生安撫大康使臣,望陛下放心,穩妥處置刺客一事。臣懇請陛下接見大康使臣戴雲,此人文武雙全,堪比溫大丞相。”
項伯震一擺手,“戴雲這個人,孤知曉,先晾他幾日再說。送東平王出宮!”
東平王項堅無奈地離開秦國皇宮,剛走出皇宮,瞧見太子項林氣唿唿地騎馬離開,冷笑一聲,“太子敗了,一旦太子離開中京,即便帶兵救援金州成功,也將丟掉太子身份和性命。陛下還有兩個兒子在外帶兵,太子把自己玩死了。”
安達榮攙扶著項堅坐上馬車直奔驛館。一路上項堅聽著街市上的流言,再也忍不住了,“安侍衛,唿達的死是一個轉折,太子失勢,秦國氣勢沒了,大康一個文臣當街反殺秦國太子侍衛統領,戴雲屢屢挑釁秦國刀客,若再不送走這名使臣,秦國早晚讓他折騰滅亡!殺又不能殺,送又不敢送走,隻能當成祖宗供著,現下結盟一事必須要做,隻有結盟才能確保在五年內秦國恢複元氣。”
安達榮隻是聽著不說話,這是侍衛的職責。唿達死在街上,屍體還被扣在驛館,依然躲不過被焚燒的下場。待到東平王項堅坐馬車趕到驛館,戴雲下令將所有刺客的屍體一起,等待著後麵的處置。
戴雲瞧見項堅走到後院,首先發問,“東平王,秦國皇帝陛下打算如何處置這群刺客?”
東平王項堅心一橫,一擺手,安達榮命令一隊軍士報來一批批幹柴,將刺客屍體放在幹柴上,“燒!”一瞬間,數十名刺客屍體在大火中被焚毀。
東平王項堅和一眾軍士紛紛低頭送別,這是羝族人送別勇士的隆重儀式。
戴雲和薛恆在旁瞧著,花顏躲在戴雲的身後,不敢站出來,小聲說:“戴公子,羝族人送別勇士都是用火葬,這一次戴公子著實惹怒了羝族胡人。”
火葬儀式前後持續半個時辰。戴雲一言不發,突然意識到羝族胡人的恐怖之處,又接到田隆的線報,秦國太子密令原金州五萬騎兵離開豫州邊境揮師迴援金州,心中在打鼓,“漢國五萬騎兵在圍攻金州,金州是中京城所在的關中腹地的門戶,金州一旦被攻破,秦國國都門戶大開,到時秦國必定要和康國結盟,漢國和秦國是世仇,是死敵,古人雲,事緩則圓。”
東平王項堅仔火葬儀式後拉著戴雲走進客房,其他人皆在客房外麵等候。
項堅和戴雲坐在方桌前,項堅倒了一杯酒,遞給戴雲,“戴將軍,這碗酒敬你!”
戴雲端起酒碗一飲而盡,如此幾次,戴雲前後喝了五碗酒。
項堅獨自倒了一碗酒,借著酒勁兒問了一句,“戴將軍,如此局麵,可有破解之法?金州戰火不斷,北戎和東胡不日也將襲來,三個世仇一起來圍攻,太子殘暴不仁,眾百官畏懼不肯出力,秦國危矣!”
戴雲無奈地搖頭,“若是秦國如此下去隻有一條路,那就是亡國;東平王素有壯誌,年紀輕輕便承襲王位,有赫赫戰功,又有一眾武將支持,何不依照本族規矩成為掌權者?若真有那一日,本將軍和大康定支持東平王。現下還是以穩為主,秦國先要恢複元氣方能發展,和康國結盟才是唯一出路。五年內秦國和康國互不侵犯,和平共處。東平王的機會就來了!”
東平王項堅其實早有此意,隻是想借此試探戴雲,一直到此刻聽到戴雲的心裏話,才放下心來。“現在陛下故意晾著戴將軍,不接見,不驅逐,不詢問,也不能一直拖下去。”
“一切還要看金州的生死存亡!到時秦國皇帝陛下定然會重視康國和秦國結盟一事。”戴雲故意大聲說,“秦國太子帶兵迴援金州怕是趕不上了!本使臣曾是漢國監國太子的好友,腰間佩戴的彎刀便是他所贈,自然知道這位好友的真正實力。”
東平王項堅點點頭,這是目前較好的解決方案,一直在等金州戰事的戰報傳來。
一日,兩日,三日,四日,五日,東平王項堅數著日子等待,這樣的日子太煎熬。
安達榮拿著最新的戰報跑進王府正廳,臉色慘白,將戰報遞給項堅。項堅坐在王椅上看著戰報,臉色鐵青,“什麽?金州一戰,金州五萬騎兵全軍覆沒,太子下落不明,金州守將帶領少部分潰兵撤往關中,漢國騎兵劫掠金州三日,金州戰事還是不幸被戴雲言中。”
東平王徹底坐不住了,立即騎馬進宮麵見秦國皇帝。項伯震剛收到金州戰報,徹底震怒,大聲講:“太子真是沒用,西境重鎮金州遭受漢國騎兵洗劫一空,現下漢國才是秦國最大的敵人,是該考慮和康國結盟,秦國需要緩上幾年才能再去對抗康國。大康使臣還在中京城嗎?”
東平王項堅臉色煞白,躬身施禮,“迴陛下,大康使臣原本要走,臣再三勸阻,喝了一晚上酒勉強答應留下來再等等,臣拿出珍藏十年的汾河雪曲才灌倒這位大康使臣......”
項伯震臉上有了喜色,“甚好!孤即刻賞賜賢侄十壇上好的汾河雪曲!賢侄速去傳孤的詔命,明日卯時孤在崇德殿接見大康使臣戴雲,共同商議兩國結盟一事。快去!另外派人尋找失蹤的太子!”
東平王項堅應了一聲“臣遵旨”,便大步走出禦書房,臉上依舊是毫無血色,金州大敗是秦國對外戰爭的轉折點,秦國軍隊需要好好休整方能在日後的戰爭中取得勝利。
東平王走出皇宮的那一刻,做了一個更加大膽的決定:戲弄太子!
“誰派你們來行刺大康使臣?本使臣一個不留!”
戴雲手舉彎刀一刀封喉,彎刀比長劍速度快,方便靈巧,揮起來虎虎生風。眨眼間,幾名刺客倒地。餘下的八名刺客又一次圍上來,戴雲大喊一聲,“大康使臣戴雲在此!誰敢上前!”
八名刺客還是繼續上前,戴雲輕輕一甩衣袖,隻聽見八名刺客應聲倒地。圍觀的百姓沒看清刺客為何倒地而亡。戴雲冷哼一聲,逐一檢查八名刺客咽喉位置,將剛才射出的八名劍形飛鏢收迴,等待著巡街的秦國軍士趕過來,迴身一看,花顏不見了蹤影,心中略有幾分失落。
戴雲故意躲在街巷一角觀察著即將出現的秦國軍士,一刻鍾後,唿達帶著一隊巡城軍士前來收屍。戴雲手持彎刀衝出來和安達榮打在一起,一邊打,一邊大聲喊,“你就是這群刺客的幕後指使之人!本將軍要殺了你!”
唿達沒認出戴雲,拔出腰間彎刀和戴雲對打,說時遲那時快,戴雲一個轉身,一刀封喉。唿達倒地而亡,跟隨而來的十多名秦國軍士也將戴雲圍在其中,戴雲又一次挑釁,將十多名秦國軍士一一斬殺。
圍觀的百姓四散逃跑。戴雲用衣角擦擦刀上的血跡,冷哼一聲,大聲喊,“本將軍要看看,誰還敢來刺殺?”
戴雲等了半個時辰,等來的是東平王項堅和鄭四山帶領的虎賁勇士。
“戴將軍,這些是你幹的?蒙麵刺客和軍士全是太子府的侍衛,為首的是太子府的侍衛統領唿達。這可如何是好?”東平王項堅無奈地瞧著戴雲。
鄭四山帶著一眾虎賁勇士護衛戴雲。“東平王,這些人行刺戴將軍,這些屍體就是明證,本將隻能將這些屍體扣下運迴驛館,等待處理。”
戴雲神色異常,點頭,“東平王,莫怪本使臣不給麵子,這些人和巡街軍士相互勾結行刺本使臣,若不是本使臣的侍女迴去叫人,本使臣便會橫死當場。”
東平王無奈地施禮,“本王知曉戴將軍的憤怒,定將此事迴稟陛下,懇請陛下嚴查此事。”
麵對如此境遇,戴雲大聲地講:“本使臣誠心來秦國商談兩國結盟一事,竟連遭行刺暗殺,如此看來,秦國沒有結盟的誠意,本使臣五日後離開,即刻傳書雲州邊境開戰。大康邊境大軍數萬陌刀營勇士正等待斬殺秦國軍士立功!”
東平王也是無可奈何,隻能安撫一番,坐馬車進皇宮去稟報。一路上侍衛安達榮騎馬跟著馬車,“王爺,此次太子做事太過魯莽,結盟之事怕是泡湯了!”
東平王項堅歎息一聲,“如此也好,秦國四線開戰,怕是離亡國不遠了!太子沒腦子,如此殘暴,昨夜竟然派人屠戮北戎和東胡流民數百名,中京城多處破敗的宅院被一把火燒毀。這就是陛下選的好太子,北戎和東胡素來不好對付,本王花了好幾年才把他們打退......”
安達榮不再說話,騎馬在前麵開路,一直到秦國皇宮門口,東平王項堅身穿官服邁著步子走進皇宮,一直到禦書房,秦國皇帝項伯震正站在秦國全境坤輿圖前仔細瞧著,手指西境的金州,北境的忻州,東境的房州,南境的豫州,忍不住歎息一聲。項堅神情嚴肅地走進禦書房,躬身施禮,“陛下,今日大康使臣戴雲當街遭遇刺殺,刺殺之人是太子府的侍衛統領唿達,唿達被戴雲反殺,刺客全部被殺。大康使臣欲在五日後離秦,兩國即將開戰!”
項伯震手指豫州,大聲罵道:“這個逆子,要幹什麽?此時不能和康國開戰,一旦開戰,西邊的漢國,北部的戎族,東部的東胡族,皆會趁火打劫。近日從雲州傳來的線報,康國早已組建對抗騎兵的陌刀營,好幾萬人的陌刀營對戰騎兵,一時還真沒有勝算。”
東平王項堅繼續說:“陛下,還有一事,昨夜太子下令屠戮流落在中京城的北戎和東胡流民,城中多處破敗的宅院皆遭焚毀。若是此事傳到北戎和東胡,北戎和東胡的大軍不日將在邊境挑起戰火,臣隻有一個人,不能麵麵俱到,不敢保證能打贏北戎和東胡大軍。”
忽公公手拿一份戰報走進禦書房,施禮道:“陛下,金州危急,漢國五萬騎兵將金州圍住,大有破城之危,金州守將請求調迴豫州邊境線上的五萬騎兵。”
東平王一時無語,想看看項伯震如何做決斷,四麵楚歌即將響起。
項伯震歎息一聲,“金州一旦丟失,關中腹地門戶大開,中京城岌岌可危。南境豫州邊境線上的三十萬大軍必須要動一動。”
“父王,南部邊境的三十萬大軍不能動!這是震懾康國的籌碼!更不能和康國結盟!西境金州還能撐上幾日!”此時太子項林大步走進禦書房大聲講話,“秦國人絕不怯戰!”
東平王項堅站出來,大聲質問:“敢問殿下,秦國能帶兵的良將田豐等人皆被殿下清洗,滿門屠戮,三年前使臣廖漢成親族被殿下羈押,結果廖漢成在秦國境內身首異處。漢臣皆害怕殿下,帶兵的將領皆畏懼殿下。誰還敢替秦國出戰?誰還敢替秦國出使?殿下下令屠戮流民,北戎和東胡的大軍不日將挑起戰火。殿下莫不是想要四線作戰,把先祖建立起來的秦國搞亂嗎?今日大康使臣當街反殺太子殿下的侍衛統領唿達,可以殺了大康使臣,直接橫掃雲州。殿下,可願親自帶兵去救援金州?”
太子項林聽到唿達的死訊,恨不得立刻殺了大康使臣戴雲,也不知如何反駁東平王。
項伯震手指輿圖上的金州,瞧了一眼項林,“太子,既然你如此自信,可帶原金州五萬騎兵揮師救援金州,命令南部豫州三十萬大軍後撤五十裏。若金州有失,你這個太子也不用做了。北戎和東胡是秦國的死敵,東平王,準備一下,監控北部和東部邊境,一旦戰事再起,直接帶兵抵禦。”
項林還是不服氣,隻能強忍著接受,“兒臣立即帶兵前去救援金州!”
東平王項堅施禮,“陛下,臣定會好生安撫大康使臣,望陛下放心,穩妥處置刺客一事。臣懇請陛下接見大康使臣戴雲,此人文武雙全,堪比溫大丞相。”
項伯震一擺手,“戴雲這個人,孤知曉,先晾他幾日再說。送東平王出宮!”
東平王項堅無奈地離開秦國皇宮,剛走出皇宮,瞧見太子項林氣唿唿地騎馬離開,冷笑一聲,“太子敗了,一旦太子離開中京,即便帶兵救援金州成功,也將丟掉太子身份和性命。陛下還有兩個兒子在外帶兵,太子把自己玩死了。”
安達榮攙扶著項堅坐上馬車直奔驛館。一路上項堅聽著街市上的流言,再也忍不住了,“安侍衛,唿達的死是一個轉折,太子失勢,秦國氣勢沒了,大康一個文臣當街反殺秦國太子侍衛統領,戴雲屢屢挑釁秦國刀客,若再不送走這名使臣,秦國早晚讓他折騰滅亡!殺又不能殺,送又不敢送走,隻能當成祖宗供著,現下結盟一事必須要做,隻有結盟才能確保在五年內秦國恢複元氣。”
安達榮隻是聽著不說話,這是侍衛的職責。唿達死在街上,屍體還被扣在驛館,依然躲不過被焚燒的下場。待到東平王項堅坐馬車趕到驛館,戴雲下令將所有刺客的屍體一起,等待著後麵的處置。
戴雲瞧見項堅走到後院,首先發問,“東平王,秦國皇帝陛下打算如何處置這群刺客?”
東平王項堅心一橫,一擺手,安達榮命令一隊軍士報來一批批幹柴,將刺客屍體放在幹柴上,“燒!”一瞬間,數十名刺客屍體在大火中被焚毀。
東平王項堅和一眾軍士紛紛低頭送別,這是羝族人送別勇士的隆重儀式。
戴雲和薛恆在旁瞧著,花顏躲在戴雲的身後,不敢站出來,小聲說:“戴公子,羝族人送別勇士都是用火葬,這一次戴公子著實惹怒了羝族胡人。”
火葬儀式前後持續半個時辰。戴雲一言不發,突然意識到羝族胡人的恐怖之處,又接到田隆的線報,秦國太子密令原金州五萬騎兵離開豫州邊境揮師迴援金州,心中在打鼓,“漢國五萬騎兵在圍攻金州,金州是中京城所在的關中腹地的門戶,金州一旦被攻破,秦國國都門戶大開,到時秦國必定要和康國結盟,漢國和秦國是世仇,是死敵,古人雲,事緩則圓。”
東平王項堅仔火葬儀式後拉著戴雲走進客房,其他人皆在客房外麵等候。
項堅和戴雲坐在方桌前,項堅倒了一杯酒,遞給戴雲,“戴將軍,這碗酒敬你!”
戴雲端起酒碗一飲而盡,如此幾次,戴雲前後喝了五碗酒。
項堅獨自倒了一碗酒,借著酒勁兒問了一句,“戴將軍,如此局麵,可有破解之法?金州戰火不斷,北戎和東胡不日也將襲來,三個世仇一起來圍攻,太子殘暴不仁,眾百官畏懼不肯出力,秦國危矣!”
戴雲無奈地搖頭,“若是秦國如此下去隻有一條路,那就是亡國;東平王素有壯誌,年紀輕輕便承襲王位,有赫赫戰功,又有一眾武將支持,何不依照本族規矩成為掌權者?若真有那一日,本將軍和大康定支持東平王。現下還是以穩為主,秦國先要恢複元氣方能發展,和康國結盟才是唯一出路。五年內秦國和康國互不侵犯,和平共處。東平王的機會就來了!”
東平王項堅其實早有此意,隻是想借此試探戴雲,一直到此刻聽到戴雲的心裏話,才放下心來。“現在陛下故意晾著戴將軍,不接見,不驅逐,不詢問,也不能一直拖下去。”
“一切還要看金州的生死存亡!到時秦國皇帝陛下定然會重視康國和秦國結盟一事。”戴雲故意大聲說,“秦國太子帶兵迴援金州怕是趕不上了!本使臣曾是漢國監國太子的好友,腰間佩戴的彎刀便是他所贈,自然知道這位好友的真正實力。”
東平王項堅點點頭,這是目前較好的解決方案,一直在等金州戰事的戰報傳來。
一日,兩日,三日,四日,五日,東平王項堅數著日子等待,這樣的日子太煎熬。
安達榮拿著最新的戰報跑進王府正廳,臉色慘白,將戰報遞給項堅。項堅坐在王椅上看著戰報,臉色鐵青,“什麽?金州一戰,金州五萬騎兵全軍覆沒,太子下落不明,金州守將帶領少部分潰兵撤往關中,漢國騎兵劫掠金州三日,金州戰事還是不幸被戴雲言中。”
東平王徹底坐不住了,立即騎馬進宮麵見秦國皇帝。項伯震剛收到金州戰報,徹底震怒,大聲講:“太子真是沒用,西境重鎮金州遭受漢國騎兵洗劫一空,現下漢國才是秦國最大的敵人,是該考慮和康國結盟,秦國需要緩上幾年才能再去對抗康國。大康使臣還在中京城嗎?”
東平王項堅臉色煞白,躬身施禮,“迴陛下,大康使臣原本要走,臣再三勸阻,喝了一晚上酒勉強答應留下來再等等,臣拿出珍藏十年的汾河雪曲才灌倒這位大康使臣......”
項伯震臉上有了喜色,“甚好!孤即刻賞賜賢侄十壇上好的汾河雪曲!賢侄速去傳孤的詔命,明日卯時孤在崇德殿接見大康使臣戴雲,共同商議兩國結盟一事。快去!另外派人尋找失蹤的太子!”
東平王項堅應了一聲“臣遵旨”,便大步走出禦書房,臉上依舊是毫無血色,金州大敗是秦國對外戰爭的轉折點,秦國軍隊需要好好休整方能在日後的戰爭中取得勝利。
東平王走出皇宮的那一刻,做了一個更加大膽的決定:戲弄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