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位同學趕緊珍而重之地把花瓶拿過去,認真觀察,仔細地分辨。


    他才大二正是跟著老師學習的年紀,認真地記下了老師的話,正在逐一對比。


    每個組裏有一位老師,一位大二學生,一位大三學生,一位大四的學生,一位應屆畢業生,一位從業人員,以此類推,每個人的學曆不同,經曆也不同,因此結論也會有些出入。


    第二個學生看過以後,在本子上打了一個對號,開始寫自己的心得體會。


    接著是第三位,第四位……


    直到老師寫完了,才叫士兵去拿下一個。


    這次是一個小小的屏風,精美絕倫的雙麵繡,保存的不是太好,有些刮絲了。


    老師心疼的直皺眉,小心地翻看,也沒有了講解的心思,認真的查看這個屏風修複的可能性。


    那一邊,第一件藏品迴到了一旁的教官手裏。


    “藏品一號請上交評價!”


    眾人把結論傳遞過來,那名教官一一查看。


    “全員確定結果為真,評論與實物一同送至正品區。”


    說完將花瓶裝進箱子裏,把結論也放進去將箱子鎖死。


    箱子外麵赫然寫著“壹號花瓶。”


    第二件也沒什麽爭議,直到第四件,一把古幣的出現,眾人意見開始出現分歧。


    有人認為是真的,年份沒問題,花紋沒問題,而老師則認為,雖然是真幣同時期的東西,但是那個時代鑄就的假幣,無論做工,材質都不及真幣,唯一一點就是可能沒流通,保存完好。


    眾人意見不一致,這件藏品就隻能暫且擱置,由最後一輪判定。


    鑒定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每天太陽落山,眾人不時迴到宿舍休息,而是跟著眾位教官體能練習。


    用陸知堂的話說,這這麽大的工作量,不能有一個人掉隊,體能跟不上怎麽完成任務?


    大家沒意見,每天按時鍛煉,連飯量都增長了,比如胡老師,以前也就一兩飯,菜也不吃幾口,還特別能熬夜,如今,一大碗飯不帶猶豫的,睡得比誰都早。


    不過半個月,他身體明顯變好了,氣色也不錯,整個人感覺也年輕了一些,之前胡子花白的樣子,簡直了,活生生老了十歲。


    就連吵架也有精神了,之前胡老師就是一個和事佬,無論什麽矛盾他都會勸人家各退一步,大事化小。


    現在的他,要是有人不認同他的鑒定,他能拉著人家吵上八個迴合,直到對方認同為止。


    第一輪鑒定結束的時候,外麵已經飄起了清雪。


    胡老師的學生出來給他披上棉襖,他擺擺手拒絕了。


    “我穿的夠多,不需要加衣服,謝謝你啊。”


    “老師,如今第一階段完成,我們要迴學校了嗎?”問話的是大四的一個學生。


    “下一階段很快就要開始了,不迴去了,這麽冷的天省的來迴折騰。”


    “老師,第二階段也這麽搞嗎?這外麵多冷啊,你這身體怎麽受得了啊?”


    “放心,陸旅長不是沒有分寸的人,他會安排好的。”


    “老師,您說這麽多的寶貝,是哪來的呢?”


    “不該打聽的少問,幹活就行,其他的啊,跟我們沒有關係,借著這次機會,要是把眼力見磨練出來,那才叫不虛此行。”


    很多人可能不懂,甚至他的學生也有些不明白,他們窩在這山溝裏,不圖名不圖利的,圖的是什麽?


    他望著麵前飛舞的雪花,圖的就是一腔赤誠的熱愛吧。


    熱愛這個職業,可以為了它上山下海,上樹下穴。


    熱愛這個國家,願意低下身子,一點一點去發掘它的輝煌過去,記錄它的璀璨文明。


    第一輪結果匯總期間,陸知堂讓人建了很多個營房,安裝上了保暖設施。


    等一切準備就緒,第二輪鑒定開始了。


    從新分組後,老師帶著學生,隨機進入營房開始鑒定。


    這次每個營房放置十件文物,鑒定完畢可以出來休息吃飯。否則到了飯點也是把飯送進去,在裏麵對付一口。


    過了十天,終於完成了第二輪,此時已經臨近新年了,陸知堂找大家訓話,想迴家的,可以送一張火車票,直接去火車站。


    不迴去的,繼續趕工。


    後麵的工作才是大頭。


    “這次有超過五千件瓷器需要修複,還有個別其他種類的重寶。時間緊,任務重,如果諸位留下,那我們將一起見證文史上的一個新年。”


    底下的青年學子聽的熱血沸騰,沒有一個人開口要離開。


    “很好,接下來就要辛苦各位了,這次修複工作,不止是你們,我們邀請了三十餘位文物修複工作者一起工作,這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望諸君珍惜。”


    “是!”


    當初在海底找到的航船上有大量的受損文物,時間基本都在明朝左右,價值不菲,意義深遠。


    五百八十多名專業人士,開始了無聲又繁重的修複工作。


    轉眼兩年過去了,基地裏的修複工作仍在繼續,每天這群師生準時起床,按時鍛煉。


    偶爾有人興致來了,當場講解一番,不少學生因此受益。


    突然一個營房爆出一陣歡唿聲。


    “巧奪天工!妙手迴春!魯大師,請受小子一拜!”


    原來是南省的拓片修複專家魯大師,在恢複一個拓片的時候,精準地還原了上麵的圖騰和銘文,證實了這張拓片的出處是一個野史記載的小國。


    而原來,這張字跡模糊的拓片已經經過兩輪研討被放棄了,覺得沒有修複的價值。


    大家情緒激動地看著這張黃撲撲的拓片,仿佛透過它在看一段混亂的曆史。


    看完這段,大家迴到自己的座位上,手上的動作更加小心了,這些可都是無價之寶!


    這兩年,雖然大部分人仍在堅持著修複的道路,也有不少人,拿著補助離開了。


    他們有的人是身體原因,有的人是顧及家庭,有的人想要追名逐利,總之有了第一個,陸續有人離開了。


    在這裏的時光,將是他們不能提起的曾經。


    更多的人心甘情願地留下,這裏的一切,都不是他們在外麵能見識到的,隨便一個老師,都有他們窮其一生所追尋的本事,他們怎麽舍得離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帶著抓大鵝遊戲穿越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橘木半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橘木半陽並收藏我帶著抓大鵝遊戲穿越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