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月20號隨著新加坡戰役的結束,同盟國對日本的第一階段戰略反攻已經全部落下了帷幕。
隨著第一階段反攻的落下帷幕,同盟國方麵終於可以整理一下在第一階段的反攻之中遇到的問題了。
在這一階段的反攻當中,同盟國雖然取得了較大的勝利,但是暴露出了一係列的問題,首先同盟國在海陸之間的溝通上麵,由於現在海軍方麵全部由太平洋共和國負責,陸軍方麵則是由美國軍隊指揮。
所以說海陸之間的溝通並沒有前一段的作戰那麽流暢。
第二個主要問題就是對下一個進攻方向上的問題。
由於在占領新加坡之後正常情況下,同盟國的反擊方式應該是順著新加坡向中南半島推進。
但是麥克阿瑟將軍偏偏在這個時候不想向中南半島發動攻擊。
麥克阿瑟將軍希望能夠對菲律賓發動攻擊。
麥克阿瑟將軍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一方麵是因為菲律賓是他之前助手的預防收複菲律賓,對於他本人來說意義重大。
另一方麵的原因則是英國人一直沒有配合美國的相關決策,這讓美國人相當的憤怒,所以麥克阿瑟將軍不想進攻中南半島,能讓日本人把印度軍隊撤迴來。
因為這很顯然會減輕在印度方向英國人的壓力。
而他的這一係列決定,現在已經不太需要華盛頓方麵的批準了,由於華盛頓方麵在將主要的海軍力量轉移至大西洋方向之後,給予了麥克阿瑟將軍在東南亞地區的戰略自主權。
麥克阿瑟將軍這一次隻需要說服在太平洋方向上的所有盟國就可以了。
美國在太平洋方向上的主要盟國就是太平洋共和國以及澳大利亞兩個國家。
澳大利亞雖然也跟隨美國一起作戰,但是主要是派出陸軍作戰部隊,麥克阿瑟將軍有非常大的把握可以說服澳大利亞人。
而太平洋共和國一方麵並沒有排出多少個陸軍部隊和麥克阿瑟將軍一起作戰,同時太平洋共和國也負責整個太平洋地區的盟軍海上部隊。
所以說為了在接下來的作戰當中能夠更好的海陸配合,麥克阿瑟將軍最終決定在今天訪問洛川。
當麥克阿瑟將軍抵達洛川的時候,他得到了太平洋共和國的熱烈接待。
太平洋共和國的最高領袖陸航親自出麵接待的麥克阿瑟將軍。
兩個人在港口寒暄了一段時間之後,就直接來到了太平洋共和國的辦公部門在這裏宴會廳已經準備好了。
雙方在互相之間客氣了,一段時間之後才來到了正題。
麥克阿瑟將軍當著所有人的麵,直接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希望能夠獲得太平洋共和國最高領袖陸航的支持。
但是這也讓太平洋共和國的相關顧問們顯得非常吃驚,一般情況下這種問題是不能直接向最高領袖提出的,他們需要先向太平洋共和國的相關負責人提出。
再由太平洋共和國的負責部門評估,一段時間之後,把這個意見提交給最高領袖。
對於麥克阿瑟將軍突然提出的這個問題,作為最高領袖的陸航,並沒有馬上迴答。
因為現在對於太平洋共和國來說,進攻中南半島和進攻菲律賓都是可選擇的項目。
但是進攻菲律賓,很顯然會需要更加規模龐大的海軍部隊,而且還有可能與日本聯合艦隊再度發生大規模的交戰。
陸航自己本人還是非常傾向於讓麥克阿瑟將軍進攻中南半島,然後太平洋共和國利用自己的海軍力量配合自己的陸軍力量,在太平洋的島嶼之間和日本人進行一段時間的周旋。
這樣既可以讓日本的主要陸軍力量被牽製在麥克阿瑟將軍的那邊,又可以讓自己的海陸軍得到進一步的鍛煉。
雖然說大戰已經爆發接近一年多的時間了,但是對於太平洋共和國來說,其陸軍和海軍的作戰準備還是不是很充分的。
相繼完成了文明成長係統的幾個任務之後,太平洋共和國的實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現在太平洋共和國依然隻是一個總人口不過四十三萬的小國。
麥克阿瑟將軍之所以這麽重視人口如此之少的太平洋共和國,還不是因為太平洋共和國擁有一支舉足輕重的海軍力量。
在之前的一係列戰役當中,太平洋共和國已經損失了一定的人口,這對於人口本來就不多的太平洋共和國來說是難以接受的。
而發動對菲律賓的進攻,將把太平洋共和國的寶貴的海軍力量全部牽扯進去。
但是現在的問題在於,如果陸航直接反對了麥克阿瑟將軍的意見的話,很顯然會使得雙方的關係一下子變得非常緊張。
這在太平洋共和國現在需要美國的大量援助,還有美國人提供的一係列工業設備的情況之下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在麥克阿瑟將軍提出一個問題之後,陸航指示用一個話題岔開了這個問題。
並沒有直接表達自己的意見,而是打算和自己的手下們進行一係列會麵之後再給出答案。
麥克阿瑟將軍在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馬上得到答案,他也並沒有顯得非常的著急,畢竟這隻是他來到太平洋共和國的第一天,連晚飯都沒有吃完呢,沒有談成,根本就不需要太著急。
所以說麥克阿瑟將軍在沒有直接問出問題之後,就直接放棄了繼續追問,而是打算給太平洋共和國方麵一定的時間讓他們討論。
雖然說有這樣的一個插曲,但是雙方在第一次宴會當中進行的還是非常圓滿的,雙方很顯然都非常的快樂。
在宴會結束之後,一方麵太平洋共和國馬上把麥克阿瑟將軍和他的手下安排到了預定好的住處裏麵。
另一方麵,太平洋共和國馬上召集了大量的相關人員,準備在領袖官邸召開一次會議,這一次會議將決定太平洋共和國接下來的戰略方向,以及是否向麥克阿瑟將軍的建議,要對菲律賓發動進攻。
隨著第一階段反攻的落下帷幕,同盟國方麵終於可以整理一下在第一階段的反攻之中遇到的問題了。
在這一階段的反攻當中,同盟國雖然取得了較大的勝利,但是暴露出了一係列的問題,首先同盟國在海陸之間的溝通上麵,由於現在海軍方麵全部由太平洋共和國負責,陸軍方麵則是由美國軍隊指揮。
所以說海陸之間的溝通並沒有前一段的作戰那麽流暢。
第二個主要問題就是對下一個進攻方向上的問題。
由於在占領新加坡之後正常情況下,同盟國的反擊方式應該是順著新加坡向中南半島推進。
但是麥克阿瑟將軍偏偏在這個時候不想向中南半島發動攻擊。
麥克阿瑟將軍希望能夠對菲律賓發動攻擊。
麥克阿瑟將軍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一方麵是因為菲律賓是他之前助手的預防收複菲律賓,對於他本人來說意義重大。
另一方麵的原因則是英國人一直沒有配合美國的相關決策,這讓美國人相當的憤怒,所以麥克阿瑟將軍不想進攻中南半島,能讓日本人把印度軍隊撤迴來。
因為這很顯然會減輕在印度方向英國人的壓力。
而他的這一係列決定,現在已經不太需要華盛頓方麵的批準了,由於華盛頓方麵在將主要的海軍力量轉移至大西洋方向之後,給予了麥克阿瑟將軍在東南亞地區的戰略自主權。
麥克阿瑟將軍這一次隻需要說服在太平洋方向上的所有盟國就可以了。
美國在太平洋方向上的主要盟國就是太平洋共和國以及澳大利亞兩個國家。
澳大利亞雖然也跟隨美國一起作戰,但是主要是派出陸軍作戰部隊,麥克阿瑟將軍有非常大的把握可以說服澳大利亞人。
而太平洋共和國一方麵並沒有排出多少個陸軍部隊和麥克阿瑟將軍一起作戰,同時太平洋共和國也負責整個太平洋地區的盟軍海上部隊。
所以說為了在接下來的作戰當中能夠更好的海陸配合,麥克阿瑟將軍最終決定在今天訪問洛川。
當麥克阿瑟將軍抵達洛川的時候,他得到了太平洋共和國的熱烈接待。
太平洋共和國的最高領袖陸航親自出麵接待的麥克阿瑟將軍。
兩個人在港口寒暄了一段時間之後,就直接來到了太平洋共和國的辦公部門在這裏宴會廳已經準備好了。
雙方在互相之間客氣了,一段時間之後才來到了正題。
麥克阿瑟將軍當著所有人的麵,直接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希望能夠獲得太平洋共和國最高領袖陸航的支持。
但是這也讓太平洋共和國的相關顧問們顯得非常吃驚,一般情況下這種問題是不能直接向最高領袖提出的,他們需要先向太平洋共和國的相關負責人提出。
再由太平洋共和國的負責部門評估,一段時間之後,把這個意見提交給最高領袖。
對於麥克阿瑟將軍突然提出的這個問題,作為最高領袖的陸航,並沒有馬上迴答。
因為現在對於太平洋共和國來說,進攻中南半島和進攻菲律賓都是可選擇的項目。
但是進攻菲律賓,很顯然會需要更加規模龐大的海軍部隊,而且還有可能與日本聯合艦隊再度發生大規模的交戰。
陸航自己本人還是非常傾向於讓麥克阿瑟將軍進攻中南半島,然後太平洋共和國利用自己的海軍力量配合自己的陸軍力量,在太平洋的島嶼之間和日本人進行一段時間的周旋。
這樣既可以讓日本的主要陸軍力量被牽製在麥克阿瑟將軍的那邊,又可以讓自己的海陸軍得到進一步的鍛煉。
雖然說大戰已經爆發接近一年多的時間了,但是對於太平洋共和國來說,其陸軍和海軍的作戰準備還是不是很充分的。
相繼完成了文明成長係統的幾個任務之後,太平洋共和國的實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現在太平洋共和國依然隻是一個總人口不過四十三萬的小國。
麥克阿瑟將軍之所以這麽重視人口如此之少的太平洋共和國,還不是因為太平洋共和國擁有一支舉足輕重的海軍力量。
在之前的一係列戰役當中,太平洋共和國已經損失了一定的人口,這對於人口本來就不多的太平洋共和國來說是難以接受的。
而發動對菲律賓的進攻,將把太平洋共和國的寶貴的海軍力量全部牽扯進去。
但是現在的問題在於,如果陸航直接反對了麥克阿瑟將軍的意見的話,很顯然會使得雙方的關係一下子變得非常緊張。
這在太平洋共和國現在需要美國的大量援助,還有美國人提供的一係列工業設備的情況之下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在麥克阿瑟將軍提出一個問題之後,陸航指示用一個話題岔開了這個問題。
並沒有直接表達自己的意見,而是打算和自己的手下們進行一係列會麵之後再給出答案。
麥克阿瑟將軍在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馬上得到答案,他也並沒有顯得非常的著急,畢竟這隻是他來到太平洋共和國的第一天,連晚飯都沒有吃完呢,沒有談成,根本就不需要太著急。
所以說麥克阿瑟將軍在沒有直接問出問題之後,就直接放棄了繼續追問,而是打算給太平洋共和國方麵一定的時間讓他們討論。
雖然說有這樣的一個插曲,但是雙方在第一次宴會當中進行的還是非常圓滿的,雙方很顯然都非常的快樂。
在宴會結束之後,一方麵太平洋共和國馬上把麥克阿瑟將軍和他的手下安排到了預定好的住處裏麵。
另一方麵,太平洋共和國馬上召集了大量的相關人員,準備在領袖官邸召開一次會議,這一次會議將決定太平洋共和國接下來的戰略方向,以及是否向麥克阿瑟將軍的建議,要對菲律賓發動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