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都東京國際機場。一架從德國遠道飛來的飛機,剛剛在飛機場的跑道上停穩。
隨即飛機的門打開,一行人走了出來。走出來的這些人就是德國元首的特別代表,德國特使,科爾。
而迎接他的則是日本外相,鬆岡洋右。
隨著東南亞地區戰役的逐漸發展,以及印度地區爆發了新的戰爭,日本不得不把精力放到印度之後,日本國內的政府進行了進一步的改組。
之前曾經數次擔任日本首相的近衛文磨重新獲得了組閣權。而鬆岡洋右則被他任命為了外長。
鬆岡洋右在擔任了日本的新外相之後,日本的外交政策向著軸心國三大國聯合的方向狂奔而去不過現在對於日本來說,他除了這個外交策略之外,也沒有其他好的辦法,因為同盟國是不可能跟他做些妥協的。
這一次德國特使科爾前往日本,主要是為了和日本政府達成一個秘密協定的。
眾所周知,隨著歐洲方向,土耳其正式加入了德國一方,向蘇聯宣戰,德國終於把自己的力量伸向了中東地區,而且由於土耳其同伊朗和伊拉克都有連接,而伊朗和伊拉克兩國又擁有大量的親德勢力。
所以說德國很希望能夠進一步的進入到伊朗和伊拉克地區,以控製這一地區豐富的石油。
與此同時日本進入了印度地區,在印度地區狂飆突進,已經占領了印度的大量地區,雖然說印度的23以上的地區還在英國人的手中,但是相信隨著日本逐漸的加高自己的力量,英國對印度的控製,遲早會徹底瓦解。
在這種情況之下,德國和日本很有可能在東南亞地區正式的實現戰略會師而正式的實現戰略會師,將為雙方同時提供大量的好處。
對於德國方麵來說,德國方麵和日本成功的會師,一方麵可以解決自己緊缺的橡膠以及稀有礦石,另一方麵則可以對蘇聯完成全麵的包圍。
雖然說在此之前蘇聯人從外界獲得的援助也沒有那麽多,但是英國人一直以來都向蘇聯提供援助,畢竟英國人現在看到了蘇聯人處於戰略劣勢當中,他們希望讓蘇聯人能夠拖德國拖的時間更久。
另一方麵,對於日本人來說這個好處則是相當最大的,首先和德國成功會師之後,日本人就不需要再考慮側翼的危險,可以將自己的力量全部轉移到東南亞地區,和同盟國在東南亞地區進行全麵的爭奪,另一方麵和德國取得成功會師之後,日本就可以從德國得到他夢寐以求的各種先進技術以及裝備。
這樣很顯然,這將大大加強日本軍隊的力量。
而雙方的第一次外交會談,就是為了這一次雙方會師而來的。
德國特使科爾在鬆岡洋右外相的帶領之下,首先拜會了首相。
在和首相近衛文博進行會談的時候,雙方相談盛歡。
德國特使科爾不斷向近衛文磨首相贈送了德國方麵的禮物,而且對近衛文磨首相表示,德國方麵是非常有誠意的。
德國方麵的誠意就是如果日本軍隊能夠占領印度現在的首府德裏的話,那麽德國就將發動對伊拉克伊朗的進攻,並且德國將會一路攻擊致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印度的交界線,並且如果可以的話,德國軍隊也可以正式占領孟買。
這也就是說日本軍隊隻需要再向前前進100五十公裏左右,德國軍隊就將正式加入到日本,在印度的戰局當中,而且德國人的承諾是非常令人震撼的。
事實上德國人的這個承諾是非常容易就可以做到的,因為德國軍隊在土耳其境內部署了打擊群,這些打擊群和空降部隊隨時可以空降伊拉克和伊朗,這兩個國家本來就有親德的基礎,隻要德國軍隊出兵,這兩個國家馬上就會變天。
隻要搞定了這兩個國家,那麽繼續向印度方向攻擊,還是轉身向蘇伊士運河方向攻擊,這都是可以選擇的。
不過對於現在的德國來說,進攻蘇伊士運河還不如進攻印度。
雖然說進攻蘇伊士運河,可以關閉英國人的殖民地航線但是英國依然可以繞整個非洲來進行補給。
這樣一來對於攻占蘇伊士運河之後,對英國的牽製作用就沒有那麽大了,所以說現在德國的主要目標就是進攻印度,從外部封閉掉蘇聯所有對外的通道這樣就可以把蘇聯人控製在整個亞歐大陸的北部。
如此一來,蘇聯被徹底切斷了,對外聯係,無論蘇聯的戰局有多麽糟糕,同盟國想要支援蘇聯都是不可能的事情,這樣的話對於德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德國可以首先瓦解蘇聯,然後掉頭和英國決戰,到時候德國進不進攻美國就不是美國說了算了,那是德國說了算了。
所以說這一次德國特使科爾不但首先拜會了近衛文磨首相,而且還相繼和日本的陸海軍高層進行了接觸,在和日本陸海軍高層進行接觸之後,德國特使科爾特意拿出了這次真正的作戰計劃。
德國特使認為,現在日本軍隊在東南亞地區應該采取守勢,而在印度地區應該采取全麵的攻勢,所以這一次他來這裏是說服日本軍隊繼續向印度方向投入作戰兵力的,當然日本陸軍現在已經投入了大量作戰兵力,不過德國人認為想要徹底的解決英國的印度的力量,需要日本海軍的加入。
所以說這一次德國特使科爾主要是來說服日本海軍向印度方向發動攻擊的。
而日本海軍之所以不想向印度方向發動攻擊,就是擔心東南亞戰區會瞬間反轉,不過現在日本陸軍已經做出了一定的部署,日本陸軍的新站區的劃分,就是想讓陸軍在沒有海軍支援的情況下堅守這些島嶼。
而海軍則可以抽身向印度方向發起攻擊,等到徹底解決了印度方向的威脅,那麽日本軍隊就站在不敗的地方了。
而日本如果占領了印度,對德國來說也是非常好的消息。
隨即飛機的門打開,一行人走了出來。走出來的這些人就是德國元首的特別代表,德國特使,科爾。
而迎接他的則是日本外相,鬆岡洋右。
隨著東南亞地區戰役的逐漸發展,以及印度地區爆發了新的戰爭,日本不得不把精力放到印度之後,日本國內的政府進行了進一步的改組。
之前曾經數次擔任日本首相的近衛文磨重新獲得了組閣權。而鬆岡洋右則被他任命為了外長。
鬆岡洋右在擔任了日本的新外相之後,日本的外交政策向著軸心國三大國聯合的方向狂奔而去不過現在對於日本來說,他除了這個外交策略之外,也沒有其他好的辦法,因為同盟國是不可能跟他做些妥協的。
這一次德國特使科爾前往日本,主要是為了和日本政府達成一個秘密協定的。
眾所周知,隨著歐洲方向,土耳其正式加入了德國一方,向蘇聯宣戰,德國終於把自己的力量伸向了中東地區,而且由於土耳其同伊朗和伊拉克都有連接,而伊朗和伊拉克兩國又擁有大量的親德勢力。
所以說德國很希望能夠進一步的進入到伊朗和伊拉克地區,以控製這一地區豐富的石油。
與此同時日本進入了印度地區,在印度地區狂飆突進,已經占領了印度的大量地區,雖然說印度的23以上的地區還在英國人的手中,但是相信隨著日本逐漸的加高自己的力量,英國對印度的控製,遲早會徹底瓦解。
在這種情況之下,德國和日本很有可能在東南亞地區正式的實現戰略會師而正式的實現戰略會師,將為雙方同時提供大量的好處。
對於德國方麵來說,德國方麵和日本成功的會師,一方麵可以解決自己緊缺的橡膠以及稀有礦石,另一方麵則可以對蘇聯完成全麵的包圍。
雖然說在此之前蘇聯人從外界獲得的援助也沒有那麽多,但是英國人一直以來都向蘇聯提供援助,畢竟英國人現在看到了蘇聯人處於戰略劣勢當中,他們希望讓蘇聯人能夠拖德國拖的時間更久。
另一方麵,對於日本人來說這個好處則是相當最大的,首先和德國成功會師之後,日本人就不需要再考慮側翼的危險,可以將自己的力量全部轉移到東南亞地區,和同盟國在東南亞地區進行全麵的爭奪,另一方麵和德國取得成功會師之後,日本就可以從德國得到他夢寐以求的各種先進技術以及裝備。
這樣很顯然,這將大大加強日本軍隊的力量。
而雙方的第一次外交會談,就是為了這一次雙方會師而來的。
德國特使科爾在鬆岡洋右外相的帶領之下,首先拜會了首相。
在和首相近衛文博進行會談的時候,雙方相談盛歡。
德國特使科爾不斷向近衛文磨首相贈送了德國方麵的禮物,而且對近衛文磨首相表示,德國方麵是非常有誠意的。
德國方麵的誠意就是如果日本軍隊能夠占領印度現在的首府德裏的話,那麽德國就將發動對伊拉克伊朗的進攻,並且德國將會一路攻擊致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印度的交界線,並且如果可以的話,德國軍隊也可以正式占領孟買。
這也就是說日本軍隊隻需要再向前前進100五十公裏左右,德國軍隊就將正式加入到日本,在印度的戰局當中,而且德國人的承諾是非常令人震撼的。
事實上德國人的這個承諾是非常容易就可以做到的,因為德國軍隊在土耳其境內部署了打擊群,這些打擊群和空降部隊隨時可以空降伊拉克和伊朗,這兩個國家本來就有親德的基礎,隻要德國軍隊出兵,這兩個國家馬上就會變天。
隻要搞定了這兩個國家,那麽繼續向印度方向攻擊,還是轉身向蘇伊士運河方向攻擊,這都是可以選擇的。
不過對於現在的德國來說,進攻蘇伊士運河還不如進攻印度。
雖然說進攻蘇伊士運河,可以關閉英國人的殖民地航線但是英國依然可以繞整個非洲來進行補給。
這樣一來對於攻占蘇伊士運河之後,對英國的牽製作用就沒有那麽大了,所以說現在德國的主要目標就是進攻印度,從外部封閉掉蘇聯所有對外的通道這樣就可以把蘇聯人控製在整個亞歐大陸的北部。
如此一來,蘇聯被徹底切斷了,對外聯係,無論蘇聯的戰局有多麽糟糕,同盟國想要支援蘇聯都是不可能的事情,這樣的話對於德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德國可以首先瓦解蘇聯,然後掉頭和英國決戰,到時候德國進不進攻美國就不是美國說了算了,那是德國說了算了。
所以說這一次德國特使科爾不但首先拜會了近衛文磨首相,而且還相繼和日本的陸海軍高層進行了接觸,在和日本陸海軍高層進行接觸之後,德國特使科爾特意拿出了這次真正的作戰計劃。
德國特使認為,現在日本軍隊在東南亞地區應該采取守勢,而在印度地區應該采取全麵的攻勢,所以這一次他來這裏是說服日本軍隊繼續向印度方向投入作戰兵力的,當然日本陸軍現在已經投入了大量作戰兵力,不過德國人認為想要徹底的解決英國的印度的力量,需要日本海軍的加入。
所以說這一次德國特使科爾主要是來說服日本海軍向印度方向發動攻擊的。
而日本海軍之所以不想向印度方向發動攻擊,就是擔心東南亞戰區會瞬間反轉,不過現在日本陸軍已經做出了一定的部署,日本陸軍的新站區的劃分,就是想讓陸軍在沒有海軍支援的情況下堅守這些島嶼。
而海軍則可以抽身向印度方向發起攻擊,等到徹底解決了印度方向的威脅,那麽日本軍隊就站在不敗的地方了。
而日本如果占領了印度,對德國來說也是非常好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