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蘇門答臘島被同盟國艦隊的全麵占領,印度尼西亞戰役也徹底宣告結束。
在進行了一個半月的印度尼西亞戰役當中,同盟國損失非常微小。
但是這個微小的損失,換來的卻是日本軍隊巨大的損失。
由於日本陸軍大本營一直拒絕對東南亞地區進行支援,所以說印度尼西亞的各個日本軍隊隻能夠各自為戰,他們在同盟國戰役當中相繼被消滅掉。
截止到1940年的11月1號為止,印度尼西亞戰役當中同盟國一共陣亡了人,傷人。
這樣的傷亡比主要是因為同盟國如果受傷沒有被擊殺的話,那麽很快就會被救迴來,隻有直接被擊殺的人才會徹底死亡。
而日本方麵則損失了超過23萬人。
雖然說這對於總數超過200萬的日本陸軍來說,隻有10%的數量,但是要知道在東南亞地區日本南方軍一共隻有57萬的人。
在這種情況下,基本上隻有接近一半的日本南方軍的數量被消滅掉,剩下的日本南方軍也僅能夠防守菲律賓和新加坡地區。
在這種情況之下,日本陸軍大本營作出了新的命令,日本陸軍大本營宣布改組了南方地區的占領區。
在新改組之後的南方地區占領區當中,一共日本在東南亞包括印度有五個戰區。
首先是日本南方軍,日本南方軍之前一共有57萬作戰部隊,在被消滅了23萬作戰部隊之後,隻剩下34萬的作戰部隊。
根據日本陸軍大本營和命令日本陸軍大本營,將從本土方向向南方軍支援10萬人,使得南方軍的總數達到44萬人。
日本南方軍的防禦日本南方軍的防禦方向為越南泰國老撾以及馬來亞地區,包括新加坡。
其主要戰略目標是阻擋印度尼西亞方向的同盟國軍隊進攻。
第二個是日本菲律賓方麵軍,日本菲律賓方麵軍,本來是劃歸日本南方軍的,但是由於現在同盟國方麵在東南亞地區的進攻越來越猛烈,日本軍隊擔心如果將菲律賓和東南亞劃在一個戰區裏麵,會使得菲律賓這個反應沒有那麽迅速,所以說日本陸軍大本營直接宣布菲律賓單獨形成一個菲律賓方麵軍。
日本菲律賓方麵軍一共擁有22萬的作戰部隊。其中日本在菲律賓方麵還有一個海軍的分艦隊。
第三個就是日本的緬甸方麵軍,日本緬甸方麵軍本來是作為南方的一個分支了,但是由於日本緬甸軍事作為整個日本印度派遣軍了後援團,所以說日本緬甸就被獨立出來,並且遭到了加強。
加強之後的日本緬甸軍一共有23萬的作戰部隊。
剩下的兩個方麵軍就是北印度派遣軍和南印度派遣軍。
北印度派遣軍主要負責向德裏方向發動攻擊,這個同時也是日本在印度方向的主要攻擊方向,同時也是英國人重兵防守的方向,為了能夠盡快的達成戰略目標,被印度派遣軍一共擁有高達73萬的作戰部隊。
而他的對手是英國印度方麵軍,英國人在印度方麵軍中一共有超過230萬的作戰部隊。
不過這些作戰部隊很顯然大部分都是印度人,他們的戰鬥實力都不強,隻能依靠數量來拖住日本人的攻擊。
而日本的南印度派遣軍進攻目標主要是印度的南方各邦,由於攻擊的目標沒有北印度派遣軍那麽強,所以說他們的數量也沒有北印度派遣軍那麽多。
日本南印度派遣軍一共擁有33萬的作戰部隊。其中南印度派遣軍,還擁有海軍的一個分艦隊。
整個日本南方五個戰區的總兵力高達190萬軍隊。
而日本全國的陸軍總數,現在隻有233萬。
也就是說現在日本的本土加上朝鮮,再加上台灣一共隻有43萬作戰部隊。
而日本的這樣的190萬南方軍作戰部隊當中需要麵對的對手是極其龐大的。
英國人在日本發起對印度的攻擊之後,在印度征召了超過400萬軍隊。
而在同盟國方麵上,美國人已經累計向東南亞戰區投入了超過50萬的作戰部隊,再加上澳大利亞,太平洋共和國以及英國人的一部分力量,整個東南亞方向同盟國一共擁有超過75萬的作戰部隊。
整體上來說,日本軍隊和同盟國現在還是處於相持的狀態。
但是隨著時間都可以,由於日本的資源越來越少,而同盟國方麵的資源量越來越多,所以說日本軍隊很快會陷入到絕對的劣勢當中,這在印度尼西亞戰役當中已經是一個預演了。
在這種情況之下,日本陸軍大本營作出的應對是在印度方向拚命的投入資源以換取盡快終結印度方向作戰。
事實上這個作戰的方針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的,由於日本人將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印度方向,英國人已經疲於奔命了。
要知道現在在印度的英國軍隊根本沒有多少,他們絕大部分都是依靠印度當地人的,但是印度當地人的作戰實力是非常弱的。
而且印度當地人,絕大部分也是不想作戰的。
這樣的形式疊加在一起,就導致日本人在印度的突飛猛進。
而且日本人還學會了在印度建立大量的新的國家。
比如說日本支持的錢德拉鮑斯組建的印度國民軍。
與此同時的問題是,日本軍隊雖然在印度突飛猛進,但是日本隊內現在有一個非常巨大問題需要解決,那就是石油供給問題,要知道印度雖然資源非常多,但是印度可沒有石油啊!
如果沒有石油的話,無論是陸軍的坦克還是海軍的戰艦,根本是不可能啟動的,這樣日本的戰爭機器基本上都已經處於報廢的狀態了。
所以說為了保證石油的供給,日本陸軍內部又提出了一個新的作戰方案,那就是中東作戰方案。
根據日本陸軍這個新的作戰方案,日本陸軍在占領整個印度之後,將繼續向西麵發動攻擊,從德國取得在中東的全麵連接。
這樣一來既可以在陸地上徹底的孤立蘇聯,也可以獲得一個絕對有保障的石油供給!
在進行了一個半月的印度尼西亞戰役當中,同盟國損失非常微小。
但是這個微小的損失,換來的卻是日本軍隊巨大的損失。
由於日本陸軍大本營一直拒絕對東南亞地區進行支援,所以說印度尼西亞的各個日本軍隊隻能夠各自為戰,他們在同盟國戰役當中相繼被消滅掉。
截止到1940年的11月1號為止,印度尼西亞戰役當中同盟國一共陣亡了人,傷人。
這樣的傷亡比主要是因為同盟國如果受傷沒有被擊殺的話,那麽很快就會被救迴來,隻有直接被擊殺的人才會徹底死亡。
而日本方麵則損失了超過23萬人。
雖然說這對於總數超過200萬的日本陸軍來說,隻有10%的數量,但是要知道在東南亞地區日本南方軍一共隻有57萬的人。
在這種情況下,基本上隻有接近一半的日本南方軍的數量被消滅掉,剩下的日本南方軍也僅能夠防守菲律賓和新加坡地區。
在這種情況之下,日本陸軍大本營作出了新的命令,日本陸軍大本營宣布改組了南方地區的占領區。
在新改組之後的南方地區占領區當中,一共日本在東南亞包括印度有五個戰區。
首先是日本南方軍,日本南方軍之前一共有57萬作戰部隊,在被消滅了23萬作戰部隊之後,隻剩下34萬的作戰部隊。
根據日本陸軍大本營和命令日本陸軍大本營,將從本土方向向南方軍支援10萬人,使得南方軍的總數達到44萬人。
日本南方軍的防禦日本南方軍的防禦方向為越南泰國老撾以及馬來亞地區,包括新加坡。
其主要戰略目標是阻擋印度尼西亞方向的同盟國軍隊進攻。
第二個是日本菲律賓方麵軍,日本菲律賓方麵軍,本來是劃歸日本南方軍的,但是由於現在同盟國方麵在東南亞地區的進攻越來越猛烈,日本軍隊擔心如果將菲律賓和東南亞劃在一個戰區裏麵,會使得菲律賓這個反應沒有那麽迅速,所以說日本陸軍大本營直接宣布菲律賓單獨形成一個菲律賓方麵軍。
日本菲律賓方麵軍一共擁有22萬的作戰部隊。其中日本在菲律賓方麵還有一個海軍的分艦隊。
第三個就是日本的緬甸方麵軍,日本緬甸方麵軍本來是作為南方的一個分支了,但是由於日本緬甸軍事作為整個日本印度派遣軍了後援團,所以說日本緬甸就被獨立出來,並且遭到了加強。
加強之後的日本緬甸軍一共有23萬的作戰部隊。
剩下的兩個方麵軍就是北印度派遣軍和南印度派遣軍。
北印度派遣軍主要負責向德裏方向發動攻擊,這個同時也是日本在印度方向的主要攻擊方向,同時也是英國人重兵防守的方向,為了能夠盡快的達成戰略目標,被印度派遣軍一共擁有高達73萬的作戰部隊。
而他的對手是英國印度方麵軍,英國人在印度方麵軍中一共有超過230萬的作戰部隊。
不過這些作戰部隊很顯然大部分都是印度人,他們的戰鬥實力都不強,隻能依靠數量來拖住日本人的攻擊。
而日本的南印度派遣軍進攻目標主要是印度的南方各邦,由於攻擊的目標沒有北印度派遣軍那麽強,所以說他們的數量也沒有北印度派遣軍那麽多。
日本南印度派遣軍一共擁有33萬的作戰部隊。其中南印度派遣軍,還擁有海軍的一個分艦隊。
整個日本南方五個戰區的總兵力高達190萬軍隊。
而日本全國的陸軍總數,現在隻有233萬。
也就是說現在日本的本土加上朝鮮,再加上台灣一共隻有43萬作戰部隊。
而日本的這樣的190萬南方軍作戰部隊當中需要麵對的對手是極其龐大的。
英國人在日本發起對印度的攻擊之後,在印度征召了超過400萬軍隊。
而在同盟國方麵上,美國人已經累計向東南亞戰區投入了超過50萬的作戰部隊,再加上澳大利亞,太平洋共和國以及英國人的一部分力量,整個東南亞方向同盟國一共擁有超過75萬的作戰部隊。
整體上來說,日本軍隊和同盟國現在還是處於相持的狀態。
但是隨著時間都可以,由於日本的資源越來越少,而同盟國方麵的資源量越來越多,所以說日本軍隊很快會陷入到絕對的劣勢當中,這在印度尼西亞戰役當中已經是一個預演了。
在這種情況之下,日本陸軍大本營作出的應對是在印度方向拚命的投入資源以換取盡快終結印度方向作戰。
事實上這個作戰的方針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的,由於日本人將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印度方向,英國人已經疲於奔命了。
要知道現在在印度的英國軍隊根本沒有多少,他們絕大部分都是依靠印度當地人的,但是印度當地人的作戰實力是非常弱的。
而且印度當地人,絕大部分也是不想作戰的。
這樣的形式疊加在一起,就導致日本人在印度的突飛猛進。
而且日本人還學會了在印度建立大量的新的國家。
比如說日本支持的錢德拉鮑斯組建的印度國民軍。
與此同時的問題是,日本軍隊雖然在印度突飛猛進,但是日本隊內現在有一個非常巨大問題需要解決,那就是石油供給問題,要知道印度雖然資源非常多,但是印度可沒有石油啊!
如果沒有石油的話,無論是陸軍的坦克還是海軍的戰艦,根本是不可能啟動的,這樣日本的戰爭機器基本上都已經處於報廢的狀態了。
所以說為了保證石油的供給,日本陸軍內部又提出了一個新的作戰方案,那就是中東作戰方案。
根據日本陸軍這個新的作戰方案,日本陸軍在占領整個印度之後,將繼續向西麵發動攻擊,從德國取得在中東的全麵連接。
這樣一來既可以在陸地上徹底的孤立蘇聯,也可以獲得一個絕對有保障的石油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