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白陽真人,熊經鳥伸
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 作者:楓笙水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愛麗絲十分感激,因為事前被李白催眠的關係,此刻依然誤以為自己就是淩雲鳳,抱著崔五姑的雙膝,叩頭不止。
崔五姑笑道:“我知你向道心誠,今日正稱你的心願,為何還要傷心?快起來。”
愛麗絲含淚起立,輕歎道:“曾孫女蒙曾祖母天高地厚之恩接引到此,九死難報!隻是爹爹年邁,並無子息,所生隻曾孫女一人,平時甚是鍾愛,今見曾孫女失蹤,必然悲痛不止。還望曾祖母施恩,將他接引到此,即使修道無緣,也可朝夕侍奉,不知可否?”
崔五姑笑道:“癡丫頭,你當修道成仙就這般容易麽?此山已高出雲表,你此時是在洞中,又服我的靈丹,還不覺得洞外罡風何等凜冽。
常人到此,便即吹化。便是你,也須修煉四十九日之後,始能出洞遊行。他一個暮中衰叟,到此怎能禁受?洞中食用之物不多,你在數年內還未必能服氣禁食。
這四十九日中,尚須我給你采辦黃精鬆子之類充饑。要自出取食,須待七七期滿,骨堅氣凝之後。他來豈非受罪?
至於憂思愛女,在所難免,但已有人為之分說,決可放心。他此刻有俞、戴兩家留住款待,正好安樂。你隻要有誌向上,年餘光陰,便能見麵。
到那時,隻要你將我的靈丹給他服食,縱難成仙,也可延年益壽。一人得道,九祖升天。圖這年餘之聚,反分道心作甚?”
愛麗絲不敢再說。
崔五姑便命愛麗絲盤膝坐下,緩緩道:“你如此孝思,索性我再助你一臂之力,使你早日學成,父女重逢。此舉省卻你苦功不少,但須知此等仙緣,曠世難逢,勿以得之太易,不自珍惜,淺嚐輒止。”
愛麗絲聞言悚然,恭謹領命。
“凝神。”崔五姑伸出一手,按住她的命門。
愛麗絲隻覺五姑的手微微在那裏顫動不止,漸覺一股熱氣由命門貫入,通行十二玄關,直達湧泉,再由七十二脈周行全身,遍體奇熱難耐。
她隻管凝神靜誌,一意強忍。先時五內如焚,似比火熱。半個時辰過去,方覺渾身通泰,舒適無比。
忽聽五姑喜道:“想不到你的定力根骨竟如此堅厚,真不枉我渡你一場……”
接著,她又傳了愛麗絲坐功,道:“你此時百脈通暢,百病皆除。日後運氣調元,可以毫無阻滯,後洞現有我適才采來的黃精,外有鐵釜一口,支石為灶,足供半月之糧,可照我法做去。半月後,我再來傳你劍訣。”
說罷,她取出一口長才二尺的寶劍和一根三棱鐵針,交與愛麗絲,傳了針的用法,說一聲:“好自修為,行再相見。”
愛麗絲隻見滿洞之中金光耀眼,人已不知去向。知道洞外罡風厲害,不敢追出去看,隻得望空拜倒,謝了大恩。
她先將那口劍拔出,錚的一聲,電光閃處,劍已出匣,寒光射眼,冷氣侵肌。仙家異寶,果自不凡。神針無事不敢妄發,也知是件寶物無疑。
愛麗絲不禁喜出望外,心裏記著後洞壁間圖解和白陽真人的靈跡,以為其中必多仙景,恭恭敬敬的朝後洞叩了幾個頭,存著滿腔虔誠之心,往裏走去。
此時,李白才悄然出現,卻並沒有為愛麗絲解除催眠狀態,隻是暗中保護愛麗絲,同時學習白陽真人留下的功法。
………………
這洞共分前、中、後三層,隻有前洞最為光明整潔,中洞深藏山腹,雖然高大宏深,已不如前洞明朗。
愛麗絲見上下壁內到處是殘破之痕,料是前人發掘遺跡。走向洞壁盡頭,見有一塊高約兩丈、厚有三尺的石碑,碑上並無字跡。
轉過碑後,才是後洞門戶,高隻丈許。進門一看,洞內異常黑暗陰森。
洞中仿佛比前、中兩個洞還大得多,除當中一個石墩和零零落落豎著許多長短石柱外,並無什麽出奇景物。
再走向壁間一看,那圖解也隻影影綽綽,有些人物痕跡,用盡目力搜查,不見一字。僅在東南角尋到一堆黃精、鬆子和那一口鐵釜,心中未免覺著有些美中不足。
她孤零零的坐在當中石墩上,隻管出神尋思,也不想弄吃的。想一陣,又往四壁注視一陣。
那飛躍屈伸之狀,還可照著內行功夫依式學樣,偏生坐像最多,十九一式,即使看得清楚,也無從下手學習。
似這樣起坐巡行,過了好些時候,她老是尋不出一點線索,不由得著起急來。越著急,便覺得洞中越黑暗。
後來,她把氣沉下去,閉了雙目,略微定了定神,把心一橫,將雙膝一盤,冥心用氣,打坐入定。等到她做完功課起身,也不知是什麽時候,隻覺身輕骨健,神清氣爽。
愛麗絲睜眼一看,洞中也沒有初進來時那麽黑暗,壁間圖解隔老遠便能稍稍辨認,這才稍悟虛空生白之理。
適才是由明入暗,滿腔欲望,心盛氣浮,所以看得不是很清楚。
此時坐功之後,矜平躁釋,神清誌寧,便好得多。以後勤加練習,定能視暗如明。隻要圖像能一目了然,無須尺尋寸視,縱無字跡注解,多少總要體會出一些道理。
她不禁轉憂為喜,越發勤奮。
李白暗中將牆上的圖解都牢記在腦海中,又四處搜尋一陣,沒發現什麽異常,便留下魔寵美杜莎暗中保護愛麗絲,而他則去其它地方繼續尋寶。
………………
愛麗絲已有一天多未進飲食,這時心裏一寬,方覺腹饑,便走向壁角置釜之處,先剝了鬆子入口。
她猛又想起仙人點化,往往示意於不知不覺之中:前洞盡有光明方便所在,這鍋灶偏生安置在後洞最黑暗的地方……看似無關,定非尋常,說不定又含有深意,且莫去動它。
她隨手取了一根黃精,咬了一口,覺著苦澀,見其中還雜有許多山芋,打算煮熟了吃,釜旁柴火頗多,也有火種,隻是無從尋水,出洞又畏罡風。
她隻得用身帶的一把小刀,削了些胡亂生吃了一頓。吃完起身,又向壁間巡視,除了看得比前清楚之外,仍無所得。
愛麗絲一心苦練,洞中又無床榻被蓋,索性不睡,徑去石墩上二次打起坐來。做完一次功課,異常舒散。或是吃些山芋、黃精、鬆子之類,又去打坐入定。
似這樣做過了十幾次功課,她始終未曾離開後洞。洞中黑暗,不分晝夜,算計時候,約有三天光景。因是潛心一意,勤苦參修,再加天資穎異,夙根深厚,進境極快。
但愛麗絲本人尚不知道,隻覺心智空明,耳目分外靈敏而已。
有一次,她剛剛入定醒來,偶看壁間圖解,格外比前清晰,知是打坐之功,正自尋思,微聞水聲滴石,靜中聽去,分外清楚。
她細一留神,聽那水聲竟出自那塊打坐的石墩之下。
愛麗絲連日用功,除吃些山糧外,未進滴水,也未行動過一次,忽然聽得水聲,不禁思飲。
於是,她便走過去,兩手嚐試搬著石墩往前一拉,竟能移動,連忙運足平生之力,一陣搬移,移開二尺來遠近,漸漸發現穴口,心中大喜。
等到石墩移向一旁,她再看全穴口,比石墩隻稍小一圈。低頭往穴裏一看,水聲已住。那穴道由前往後,斜行下去,看去雖然很深,不過斜徑陡些,並非直落無際。
她有了著身之處,略微歇了歇,振起精神,將真氣往上一提,身坐穴口,伸足入穴,背貼著那滑削陡險的穴壁,緩緩往下溜去。快要到底,才將氣一舒,加快速度。
等到腳踏實地一看,地方不大,石筍林立,均甚粗大。石壁沒有上麵平整,到處是孔竅洞穴,仍有不少發掘過的痕跡。
她再一細尋那水聲之處,隻在一聲形如槎丫的奇石上麵洞竅裏有一線流泉,涓涓下滴。想是年代深遠,水滴石穿,已變成一個尺許方圓的水坑。水與地平,也不溢出。
愛麗絲用劍一探,不能到底,仿佛很深。張口就著泉流一嚐,竟是甘冽異常,便想汲些上去,又沒盛水的東西。
崔五姑笑道:“我知你向道心誠,今日正稱你的心願,為何還要傷心?快起來。”
愛麗絲含淚起立,輕歎道:“曾孫女蒙曾祖母天高地厚之恩接引到此,九死難報!隻是爹爹年邁,並無子息,所生隻曾孫女一人,平時甚是鍾愛,今見曾孫女失蹤,必然悲痛不止。還望曾祖母施恩,將他接引到此,即使修道無緣,也可朝夕侍奉,不知可否?”
崔五姑笑道:“癡丫頭,你當修道成仙就這般容易麽?此山已高出雲表,你此時是在洞中,又服我的靈丹,還不覺得洞外罡風何等凜冽。
常人到此,便即吹化。便是你,也須修煉四十九日之後,始能出洞遊行。他一個暮中衰叟,到此怎能禁受?洞中食用之物不多,你在數年內還未必能服氣禁食。
這四十九日中,尚須我給你采辦黃精鬆子之類充饑。要自出取食,須待七七期滿,骨堅氣凝之後。他來豈非受罪?
至於憂思愛女,在所難免,但已有人為之分說,決可放心。他此刻有俞、戴兩家留住款待,正好安樂。你隻要有誌向上,年餘光陰,便能見麵。
到那時,隻要你將我的靈丹給他服食,縱難成仙,也可延年益壽。一人得道,九祖升天。圖這年餘之聚,反分道心作甚?”
愛麗絲不敢再說。
崔五姑便命愛麗絲盤膝坐下,緩緩道:“你如此孝思,索性我再助你一臂之力,使你早日學成,父女重逢。此舉省卻你苦功不少,但須知此等仙緣,曠世難逢,勿以得之太易,不自珍惜,淺嚐輒止。”
愛麗絲聞言悚然,恭謹領命。
“凝神。”崔五姑伸出一手,按住她的命門。
愛麗絲隻覺五姑的手微微在那裏顫動不止,漸覺一股熱氣由命門貫入,通行十二玄關,直達湧泉,再由七十二脈周行全身,遍體奇熱難耐。
她隻管凝神靜誌,一意強忍。先時五內如焚,似比火熱。半個時辰過去,方覺渾身通泰,舒適無比。
忽聽五姑喜道:“想不到你的定力根骨竟如此堅厚,真不枉我渡你一場……”
接著,她又傳了愛麗絲坐功,道:“你此時百脈通暢,百病皆除。日後運氣調元,可以毫無阻滯,後洞現有我適才采來的黃精,外有鐵釜一口,支石為灶,足供半月之糧,可照我法做去。半月後,我再來傳你劍訣。”
說罷,她取出一口長才二尺的寶劍和一根三棱鐵針,交與愛麗絲,傳了針的用法,說一聲:“好自修為,行再相見。”
愛麗絲隻見滿洞之中金光耀眼,人已不知去向。知道洞外罡風厲害,不敢追出去看,隻得望空拜倒,謝了大恩。
她先將那口劍拔出,錚的一聲,電光閃處,劍已出匣,寒光射眼,冷氣侵肌。仙家異寶,果自不凡。神針無事不敢妄發,也知是件寶物無疑。
愛麗絲不禁喜出望外,心裏記著後洞壁間圖解和白陽真人的靈跡,以為其中必多仙景,恭恭敬敬的朝後洞叩了幾個頭,存著滿腔虔誠之心,往裏走去。
此時,李白才悄然出現,卻並沒有為愛麗絲解除催眠狀態,隻是暗中保護愛麗絲,同時學習白陽真人留下的功法。
………………
這洞共分前、中、後三層,隻有前洞最為光明整潔,中洞深藏山腹,雖然高大宏深,已不如前洞明朗。
愛麗絲見上下壁內到處是殘破之痕,料是前人發掘遺跡。走向洞壁盡頭,見有一塊高約兩丈、厚有三尺的石碑,碑上並無字跡。
轉過碑後,才是後洞門戶,高隻丈許。進門一看,洞內異常黑暗陰森。
洞中仿佛比前、中兩個洞還大得多,除當中一個石墩和零零落落豎著許多長短石柱外,並無什麽出奇景物。
再走向壁間一看,那圖解也隻影影綽綽,有些人物痕跡,用盡目力搜查,不見一字。僅在東南角尋到一堆黃精、鬆子和那一口鐵釜,心中未免覺著有些美中不足。
她孤零零的坐在當中石墩上,隻管出神尋思,也不想弄吃的。想一陣,又往四壁注視一陣。
那飛躍屈伸之狀,還可照著內行功夫依式學樣,偏生坐像最多,十九一式,即使看得清楚,也無從下手學習。
似這樣起坐巡行,過了好些時候,她老是尋不出一點線索,不由得著起急來。越著急,便覺得洞中越黑暗。
後來,她把氣沉下去,閉了雙目,略微定了定神,把心一橫,將雙膝一盤,冥心用氣,打坐入定。等到她做完功課起身,也不知是什麽時候,隻覺身輕骨健,神清氣爽。
愛麗絲睜眼一看,洞中也沒有初進來時那麽黑暗,壁間圖解隔老遠便能稍稍辨認,這才稍悟虛空生白之理。
適才是由明入暗,滿腔欲望,心盛氣浮,所以看得不是很清楚。
此時坐功之後,矜平躁釋,神清誌寧,便好得多。以後勤加練習,定能視暗如明。隻要圖像能一目了然,無須尺尋寸視,縱無字跡注解,多少總要體會出一些道理。
她不禁轉憂為喜,越發勤奮。
李白暗中將牆上的圖解都牢記在腦海中,又四處搜尋一陣,沒發現什麽異常,便留下魔寵美杜莎暗中保護愛麗絲,而他則去其它地方繼續尋寶。
………………
愛麗絲已有一天多未進飲食,這時心裏一寬,方覺腹饑,便走向壁角置釜之處,先剝了鬆子入口。
她猛又想起仙人點化,往往示意於不知不覺之中:前洞盡有光明方便所在,這鍋灶偏生安置在後洞最黑暗的地方……看似無關,定非尋常,說不定又含有深意,且莫去動它。
她隨手取了一根黃精,咬了一口,覺著苦澀,見其中還雜有許多山芋,打算煮熟了吃,釜旁柴火頗多,也有火種,隻是無從尋水,出洞又畏罡風。
她隻得用身帶的一把小刀,削了些胡亂生吃了一頓。吃完起身,又向壁間巡視,除了看得比前清楚之外,仍無所得。
愛麗絲一心苦練,洞中又無床榻被蓋,索性不睡,徑去石墩上二次打起坐來。做完一次功課,異常舒散。或是吃些山芋、黃精、鬆子之類,又去打坐入定。
似這樣做過了十幾次功課,她始終未曾離開後洞。洞中黑暗,不分晝夜,算計時候,約有三天光景。因是潛心一意,勤苦參修,再加天資穎異,夙根深厚,進境極快。
但愛麗絲本人尚不知道,隻覺心智空明,耳目分外靈敏而已。
有一次,她剛剛入定醒來,偶看壁間圖解,格外比前清晰,知是打坐之功,正自尋思,微聞水聲滴石,靜中聽去,分外清楚。
她細一留神,聽那水聲竟出自那塊打坐的石墩之下。
愛麗絲連日用功,除吃些山糧外,未進滴水,也未行動過一次,忽然聽得水聲,不禁思飲。
於是,她便走過去,兩手嚐試搬著石墩往前一拉,竟能移動,連忙運足平生之力,一陣搬移,移開二尺來遠近,漸漸發現穴口,心中大喜。
等到石墩移向一旁,她再看全穴口,比石墩隻稍小一圈。低頭往穴裏一看,水聲已住。那穴道由前往後,斜行下去,看去雖然很深,不過斜徑陡些,並非直落無際。
她有了著身之處,略微歇了歇,振起精神,將真氣往上一提,身坐穴口,伸足入穴,背貼著那滑削陡險的穴壁,緩緩往下溜去。快要到底,才將氣一舒,加快速度。
等到腳踏實地一看,地方不大,石筍林立,均甚粗大。石壁沒有上麵平整,到處是孔竅洞穴,仍有不少發掘過的痕跡。
她再一細尋那水聲之處,隻在一聲形如槎丫的奇石上麵洞竅裏有一線流泉,涓涓下滴。想是年代深遠,水滴石穿,已變成一個尺許方圓的水坑。水與地平,也不溢出。
愛麗絲用劍一探,不能到底,仿佛很深。張口就著泉流一嚐,竟是甘冽異常,便想汲些上去,又沒盛水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