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青衣人,美嬌娘
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 作者:楓笙水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隻金眼雕風卷殘雲般吃完臘味以後,便往外跳去。
李白也急忙跟了出來,隻見那雕朝著李白長鳴,掠地飛起。
李白著了慌,便在下麵直喊,眼看那雕在空中盤旋了一陣,並不遠離,才放了心。
忽見它一個轉側,投向洪樁坪那邊直落下去。不一會兒,它又飛翔迴來,好似鐵爪下抓著一個什麽東西。
等到它飛離李白有十丈高下,果然擲下一物。
李白近前一看,原來是一隻梅花鹿,已是鹿角觸斷,腦漿迸裂,擲死過去。
那雕也飛身下來,向李白連聲叫喚。
李白見它能自己去覓野食,越發高興,愛那鹿皮華美溫暖,想剝下來鋪床,便取出一把解刀,將鹿皮剝下,將肉割成小塊,留下一點脯子,準備拿鐵叉烤來下酒。
那雕在一旁任李白動作,並不過去啄食。忽然,它跳進洞去,抓了一塊臘豬骨出來,擲在李白麵前。
李白恍然大悟,那雕是想把鹿肉醃熟再吃。
於是,他進入後洞,取來水桶、食鹽,在陽光下麵將鹿肉洗淨,按照川人臘熏之法,尋了許多枯枝,在山凹避風之處,將鹿肉醃熏起來。
李白喜歡美酒佳肴,雖然廚藝遠遠比不上杜甫,但醃肉這種活兒還是會的。
從此,那雕日夕陪伴李白,有時去擒些野味迴來醃臘。
李白得此善解人意的神雕為伴,每日調弄,指揮如意,毫不感覺孤寂。他幾次想乘雕飛翔,那雕卻始終搖頭,不肯飛起,想是來時受過吩咐的。
過不多日,便是冬月十五,那雕果然飛迴凝碧崖聽經,三天後才迴來。
李白潛心修煉,時光易逝,轉眼便離除夕不遠。
李白將在峨眉縣城內購買的年貨、爆竹之類搬了出來,特別替那隻神雕醃好十來條臘鹿腿,準備同它過年。
他又用竹簽、彩綢糊成十餘隻宮燈,到除夕晚上懸掛。每日除了修煉之外,做做這樣,弄弄那樣,雖然獨處空山,反顯得十分忙碌。
到二十七這天,那雕又抓來兩隻野豬和一隻梅花鹿,李白依舊把鹿皮剝了下來存儲。
等到他跑到洞中,取鹽來醃這兩樣野味時,猛發覺所剩的鹽,僅夠這一迴醃臘之用,以後日用就沒有了。
他急忙跑到後洞存糧處再看時,哪一樣家常日用的東西,都足敷年餘之用,惟獨這食鹽一項,竟因自己隻顧討神雕的喜歡,一個勁醃製野味,用得太不經濟,以致在不知不覺中用罄。
雖然目前肉菜之類都醃好,足敷三四月之用,但以後再打來野味,便無法辦理。
他望著鹽缸,猶豫了一下,隻得先將餘鹽用了再說。
“雕兄,我的鹽快沒有了,等過了年,進城去買來食鹽,你再去打野味吧。現在打來,我是沒有辦法弄的啊。”
那雕聞言,忽地衝霄而起。
李白知道它不會飛遠,司空見慣,也未在意,喊道:“天已快交正午,你去遊玩一會兒,快些迴來,我等你同吃午飯呢。”
那雕在空中一個迴旋,眨眨眼竟然不見。直到未初,還未迴轉。
李白把豬、鹿的心髒清理出來,給那雕做午餐。
………………
到了申牌時分,李白正在洞前習劍,遠望空中,突然出現一個黑點,知是神雕飛迴,便在下麵連聲唿喚。
不一會兒,那雕飛離他的頭頂不遠,兩爪下抱定一物,輕輕飛落下來。
李白見它不似以往那樣,將野獸從空擲下,近前一看,原來是一個大蒲包,約有三尺見方,不知是什麽物件。撕開一角,露出許多白色晶瑩的小顆粒。
他仔細一看,正是自流井的上等官鹽,足有二三百斤重,何愁再沒鹽用。
李白大喜,運進洞去,出來對那雕道:“雕兄,你真是神通廣大,可愛可佩!對了,你是偷的呢,還是給了對方報酬?”
那雕隻是瞑目不答。
李白便將預備給金眼雕吃的東西取來,正在調弄那雕之時,忽然聞得一陣幽香,從崖後吹送過來。
他走過去看時,原來崖後一株老梅樹,已經花開得十分茂盛,寒香撲鼻。
李白大喜,拿出一壺酒和一隻燒雞腿,在梅花樹下徘徊了一陣,見天色已漸黃昏,不能再攜雕出遊,便打算進洞去修煉。
他剛剛走到洞口前麵,忽見相隔有百十丈的懸崖之前,一個瘦小的青衣人,在那冰雪鋪蓋的山石上麵跳高縱遠,步履如飛,直往崖前走去。
李白所居的石洞,因為地形的關係,後隔深潭,前臨數十丈的削壁斷澗,天生的奇屏險障。人立在洞前,可以把十餘裏的山景一覽無遺。
而從舍身岩上來,通到這石洞的這一條羊腸小徑,又曲折,又崎嶇。春夏秋三季,是灌木叢生,蓬草沒膝;一交冬令,又布滿冰雪,無法行走。
因此,普通人是根本無法來這裏的。
李白見那青衣人毫不思索,往前飛走,好似輕車熟路一般,暗暗驚異。
“這塊冰雪布滿的山石上麵,又滑又難走,一個不小心,便有粉身碎骨之虞。這人竟有這樣好的功夫,定是劍仙無疑……”
李白正在胡思亂想,那青衣人轉過一個崖角,竟自不見。
沒過多久,離崖前十餘丈高下,一個人影輕靈地縱上來。
那雕見有人上來,一個迴旋,早已橫翼淩空,隻在李白頭上飛翔,並不下來,好似在空中保護他一般。
李白見那上來的人穿著一身青,頭上也用一塊青布包頭,背上斜插著一柄長劍,麵容秀美,裝束得不男不女,看去甚是麵熟。
李白正要張口問時,那人已搶先道:“我奉了家師之命,來采這淩霄崖的宋梅,去佛前供奉。不想哥哥隱居之所就在此間,可稱得上是幸遇了。”
那人將頭上的青布包頭取下,現出螓首蛾眉,秀麗中隱現出一種英姿傲骨。
來的這個女子,正是峨眉前山解脫庵廣慧師太門下帶發修行的女子餘英男。
李白現在獨處空山,忽然見她來做不速之客,又見人家有這一身驚人的本領,一種敬愛之心油然而生。
自己正感寂寞的當兒,無意中添了一個山林伴侶,正好同她結識,彼此來往盤桓。
於是,李白先陪她到崖後,去采了幾枝梅花,然後到洞中坐定。
李白見多識廣,又知曉峨眉心法和佛門心法,常常有獨到見解,因而餘英男對他十分佩服。二人談了許久,十分投機,相見恨晚。
漸漸天色已晚,李白掌起燈燭,定要留英男吃完飯再走。
英男執意不肯,說是怕師父在家懸望,答應迴庵稟明師父,明日午前準定來做長談,大家研究武術、仙法。
李白挽留不住,依依不舍地送了出來。
這時已是暮靄蒼茫,暝色四合,山頭積雪反映,依稀辨出一些路徑。
李白關切的道:“姐姐來的這條路非常險滑,這天黑迴去,我不是很放心……”
就在此時,空中一聲雕鳴。
李白笑道:“隻顧同姐姐說話,我的雕兄還忘了給姐姐引見呢。”說罷,照著近日習慣,嘬口一唿。
那雕聞聲便飛將下來,睜著兩隻金眼,射在英男麵上,不住地打量。
英男笑道:“有此神物守護,怪不得哥哥獨處深山古洞之中,一絲也不害怕呢。”說罷,便走到那雕麵前,去摸它身上的鐵羽。
那雕一任她撫摸,動也不動。
李白略一沉吟,笑道:“我有辦法送你迴去了。”
“哦?”
“不過,我還不知道它肯不肯,待我同它商量商量。”
李白便對那雕道:“雕兄,這是我新認識的姐姐餘英男,現在天黑,下山不便。請你看我的麵子,送她迴去吧。”
那雕長鳴一聲,點了點頭。
李白大喜,便對英男道:“雕兄已肯送你迴去,姐姐害怕不?”
英男笑道:“我怎好勞煩你的雕兄,怕使不得吧?”
“你休要看輕它的盛意。它隻背過我兩次,現在就再也不肯背了。不然,我騎著它到處去玩,哪裏還會悶呢!你快騎上去吧,不然它要生氣的。”
英男見李白這麽直爽,處處和自己情投意合,十分高興,又怕李白笑她膽小,便點頭答應。
李白高高興興的把草索取來,係在雕頸,又教了騎法。
英男作別之後,騎了上去,立時健翮淩雲,將她送走。
李白便迴洞收拾晚飯,連夜將石洞打掃,宮燈掛起,年貨也陳設起來,準備明日嘉客降臨。
不一會兒,那雕飛迴,李白也就安歇。
李白也急忙跟了出來,隻見那雕朝著李白長鳴,掠地飛起。
李白著了慌,便在下麵直喊,眼看那雕在空中盤旋了一陣,並不遠離,才放了心。
忽見它一個轉側,投向洪樁坪那邊直落下去。不一會兒,它又飛翔迴來,好似鐵爪下抓著一個什麽東西。
等到它飛離李白有十丈高下,果然擲下一物。
李白近前一看,原來是一隻梅花鹿,已是鹿角觸斷,腦漿迸裂,擲死過去。
那雕也飛身下來,向李白連聲叫喚。
李白見它能自己去覓野食,越發高興,愛那鹿皮華美溫暖,想剝下來鋪床,便取出一把解刀,將鹿皮剝下,將肉割成小塊,留下一點脯子,準備拿鐵叉烤來下酒。
那雕在一旁任李白動作,並不過去啄食。忽然,它跳進洞去,抓了一塊臘豬骨出來,擲在李白麵前。
李白恍然大悟,那雕是想把鹿肉醃熟再吃。
於是,他進入後洞,取來水桶、食鹽,在陽光下麵將鹿肉洗淨,按照川人臘熏之法,尋了許多枯枝,在山凹避風之處,將鹿肉醃熏起來。
李白喜歡美酒佳肴,雖然廚藝遠遠比不上杜甫,但醃肉這種活兒還是會的。
從此,那雕日夕陪伴李白,有時去擒些野味迴來醃臘。
李白得此善解人意的神雕為伴,每日調弄,指揮如意,毫不感覺孤寂。他幾次想乘雕飛翔,那雕卻始終搖頭,不肯飛起,想是來時受過吩咐的。
過不多日,便是冬月十五,那雕果然飛迴凝碧崖聽經,三天後才迴來。
李白潛心修煉,時光易逝,轉眼便離除夕不遠。
李白將在峨眉縣城內購買的年貨、爆竹之類搬了出來,特別替那隻神雕醃好十來條臘鹿腿,準備同它過年。
他又用竹簽、彩綢糊成十餘隻宮燈,到除夕晚上懸掛。每日除了修煉之外,做做這樣,弄弄那樣,雖然獨處空山,反顯得十分忙碌。
到二十七這天,那雕又抓來兩隻野豬和一隻梅花鹿,李白依舊把鹿皮剝了下來存儲。
等到他跑到洞中,取鹽來醃這兩樣野味時,猛發覺所剩的鹽,僅夠這一迴醃臘之用,以後日用就沒有了。
他急忙跑到後洞存糧處再看時,哪一樣家常日用的東西,都足敷年餘之用,惟獨這食鹽一項,竟因自己隻顧討神雕的喜歡,一個勁醃製野味,用得太不經濟,以致在不知不覺中用罄。
雖然目前肉菜之類都醃好,足敷三四月之用,但以後再打來野味,便無法辦理。
他望著鹽缸,猶豫了一下,隻得先將餘鹽用了再說。
“雕兄,我的鹽快沒有了,等過了年,進城去買來食鹽,你再去打野味吧。現在打來,我是沒有辦法弄的啊。”
那雕聞言,忽地衝霄而起。
李白知道它不會飛遠,司空見慣,也未在意,喊道:“天已快交正午,你去遊玩一會兒,快些迴來,我等你同吃午飯呢。”
那雕在空中一個迴旋,眨眨眼竟然不見。直到未初,還未迴轉。
李白把豬、鹿的心髒清理出來,給那雕做午餐。
………………
到了申牌時分,李白正在洞前習劍,遠望空中,突然出現一個黑點,知是神雕飛迴,便在下麵連聲唿喚。
不一會兒,那雕飛離他的頭頂不遠,兩爪下抱定一物,輕輕飛落下來。
李白見它不似以往那樣,將野獸從空擲下,近前一看,原來是一個大蒲包,約有三尺見方,不知是什麽物件。撕開一角,露出許多白色晶瑩的小顆粒。
他仔細一看,正是自流井的上等官鹽,足有二三百斤重,何愁再沒鹽用。
李白大喜,運進洞去,出來對那雕道:“雕兄,你真是神通廣大,可愛可佩!對了,你是偷的呢,還是給了對方報酬?”
那雕隻是瞑目不答。
李白便將預備給金眼雕吃的東西取來,正在調弄那雕之時,忽然聞得一陣幽香,從崖後吹送過來。
他走過去看時,原來崖後一株老梅樹,已經花開得十分茂盛,寒香撲鼻。
李白大喜,拿出一壺酒和一隻燒雞腿,在梅花樹下徘徊了一陣,見天色已漸黃昏,不能再攜雕出遊,便打算進洞去修煉。
他剛剛走到洞口前麵,忽見相隔有百十丈的懸崖之前,一個瘦小的青衣人,在那冰雪鋪蓋的山石上麵跳高縱遠,步履如飛,直往崖前走去。
李白所居的石洞,因為地形的關係,後隔深潭,前臨數十丈的削壁斷澗,天生的奇屏險障。人立在洞前,可以把十餘裏的山景一覽無遺。
而從舍身岩上來,通到這石洞的這一條羊腸小徑,又曲折,又崎嶇。春夏秋三季,是灌木叢生,蓬草沒膝;一交冬令,又布滿冰雪,無法行走。
因此,普通人是根本無法來這裏的。
李白見那青衣人毫不思索,往前飛走,好似輕車熟路一般,暗暗驚異。
“這塊冰雪布滿的山石上麵,又滑又難走,一個不小心,便有粉身碎骨之虞。這人竟有這樣好的功夫,定是劍仙無疑……”
李白正在胡思亂想,那青衣人轉過一個崖角,竟自不見。
沒過多久,離崖前十餘丈高下,一個人影輕靈地縱上來。
那雕見有人上來,一個迴旋,早已橫翼淩空,隻在李白頭上飛翔,並不下來,好似在空中保護他一般。
李白見那上來的人穿著一身青,頭上也用一塊青布包頭,背上斜插著一柄長劍,麵容秀美,裝束得不男不女,看去甚是麵熟。
李白正要張口問時,那人已搶先道:“我奉了家師之命,來采這淩霄崖的宋梅,去佛前供奉。不想哥哥隱居之所就在此間,可稱得上是幸遇了。”
那人將頭上的青布包頭取下,現出螓首蛾眉,秀麗中隱現出一種英姿傲骨。
來的這個女子,正是峨眉前山解脫庵廣慧師太門下帶發修行的女子餘英男。
李白現在獨處空山,忽然見她來做不速之客,又見人家有這一身驚人的本領,一種敬愛之心油然而生。
自己正感寂寞的當兒,無意中添了一個山林伴侶,正好同她結識,彼此來往盤桓。
於是,李白先陪她到崖後,去采了幾枝梅花,然後到洞中坐定。
李白見多識廣,又知曉峨眉心法和佛門心法,常常有獨到見解,因而餘英男對他十分佩服。二人談了許久,十分投機,相見恨晚。
漸漸天色已晚,李白掌起燈燭,定要留英男吃完飯再走。
英男執意不肯,說是怕師父在家懸望,答應迴庵稟明師父,明日午前準定來做長談,大家研究武術、仙法。
李白挽留不住,依依不舍地送了出來。
這時已是暮靄蒼茫,暝色四合,山頭積雪反映,依稀辨出一些路徑。
李白關切的道:“姐姐來的這條路非常險滑,這天黑迴去,我不是很放心……”
就在此時,空中一聲雕鳴。
李白笑道:“隻顧同姐姐說話,我的雕兄還忘了給姐姐引見呢。”說罷,照著近日習慣,嘬口一唿。
那雕聞聲便飛將下來,睜著兩隻金眼,射在英男麵上,不住地打量。
英男笑道:“有此神物守護,怪不得哥哥獨處深山古洞之中,一絲也不害怕呢。”說罷,便走到那雕麵前,去摸它身上的鐵羽。
那雕一任她撫摸,動也不動。
李白略一沉吟,笑道:“我有辦法送你迴去了。”
“哦?”
“不過,我還不知道它肯不肯,待我同它商量商量。”
李白便對那雕道:“雕兄,這是我新認識的姐姐餘英男,現在天黑,下山不便。請你看我的麵子,送她迴去吧。”
那雕長鳴一聲,點了點頭。
李白大喜,便對英男道:“雕兄已肯送你迴去,姐姐害怕不?”
英男笑道:“我怎好勞煩你的雕兄,怕使不得吧?”
“你休要看輕它的盛意。它隻背過我兩次,現在就再也不肯背了。不然,我騎著它到處去玩,哪裏還會悶呢!你快騎上去吧,不然它要生氣的。”
英男見李白這麽直爽,處處和自己情投意合,十分高興,又怕李白笑她膽小,便點頭答應。
李白高高興興的把草索取來,係在雕頸,又教了騎法。
英男作別之後,騎了上去,立時健翮淩雲,將她送走。
李白便迴洞收拾晚飯,連夜將石洞打掃,宮燈掛起,年貨也陳設起來,準備明日嘉客降臨。
不一會兒,那雕飛迴,李白也就安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