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名臣狄仁傑
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 作者:楓笙水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武則天道:“將那案卷交迴給我。”
她立刻抓起筆來,親寫判文,邊寫邊讀道:“王千戶縱子為非,革職查辦。王彪**女尼,鞭一百,監三年。妙玉著令還俗,任何人不得傷害她腹中胎兒。”
放下了筆,她再緩緩對縣官道:“至於你呢,先摘下頭上的烏紗,自打耳光二十,迴衙門聽候發落!”
縣官嚇得魂不附體,摘了烏紗,劈劈啪啪的自打耳光。
站在武則天背後的那個宮女,咬著嘴唇忍笑。
原來,那縣官打得不敢停手,打得半邊麵都腫了起來。
武則天叫他自打二十,他打多兩倍也不止了。
武則天將那縣官斥走了,歎口氣道:“自古以來,男人們就習慣把罪孽加在女人頭上,革掉一個縣官容易,革掉這個習慣可就難了!”
她呷了口茶,又對老太監道:“萬源縣有一個鄉下人,要上京告狀,恰好在這裏遇上我出巡,好,就叫他來吧,省得他再跋涉長途了。”
那個鄉下人手顫腳震的走進來,上官婉兒一看,原來就是她在巴州途中見過的那個張老三。
張老三做夢也想不到皇帝會召見他,嚇得直打哆嗦,正想跪地磕頭。
武則天微笑道:“私室相見,你又不是朕的朝臣,可以免行大禮。”
她便叫太監拉了一張椅子,請他坐下,問道:“你今年多大年紀了?”
張老三道:“五十有八。”
武則天道:“比我小三歲,還不算老。去年收成好麽?”
張老三道:“比前年好。”
武則天又問道:“今年的禾苗,長得好麽?”
張老三道:“在我離家時,禾田裏一片綠綠油油的,若是沒有水旱蟲災,要比去年還好呢。”
武則天笑道:“一年比一年好,那就好了。你們每頓能吃上幹飯了吧?”
張老三道:“托天後陛下的洪福,每個月可以吃上二十來天的幹飯了。不過青黃不接的時候,那就還要多吃幾天雜糧。”
武則天輕歎道:“那還是不大好呀!”
張老三搖頭道:“不,比過去好多了。過去收成好的年頭,也是一頓幹一頓稀的。”
武則天歎口氣道:“蜀中素號天府之國,老百姓尚且不能每頓吃飯,這都是賦稅太重之故。若是天下太平,國家可以少養一些兵,田稅就最少可以再減三成。”
張老三起初很害怕,但想不到武則天盡是和他談些家常閑話,漸漸就不害怕了,道:“我們莊稼漢,都求老天爺保佑天後陛下長命百歲,讓我們過得一年比一年好。”
武則天道:“是麽?那我很感激你們。”
她邊說邊翻開卷宗,道:“現在,談到你這件案子了。你告王家強搶了你未過門的媳婦,恰好巴州的知府剛才用快馬送來了有關此案的卷宗,裏麵有一張婚書,是那女子的父親所寫的。知府以婚書為憑,擬了一個批,要駁迴你的狀子哩!”
張老三道:“天後陛下明鑒萬裏,那婚書是王家迫我的親家寫的呀!”
武則天道:“王家在地方上很有勢力麽?”
張老三道:“搶我媳婦那個王康,有個做過大官的叔叔。”
武則天道:“什麽大官?”
張老三道:“做過巴州的州尹。”
武則天點頭道:“哦,是這樣的麽?我是信你的話的。不過,判案也不能單憑一麵之辭,現在巴州的李州尹,我知道他是個好官。
我現在寫一封信給你,你拿去見李州尹,我叫他去查明。他絕對不會包庇地方惡霸的,你可以放心。
這件事也很容易查,我讓州尹的妻子親自去問你那未過門的媳婦,是不是迫婚,馬上就可以知道了。”
張老三大喜:“我那未過門的媳婦,是個貞烈女子,她被搶過去,誓死不肯成婚。王家又知道我在打官司,官司沒有打完,他們也不敢太過強迫,暫時隻有將她關起來,當作童養媳。好,問我那個未過門的媳婦,看她到底願意嫁給誰,那是最好不過!”
他接過武則天的書信,恭恭敬敬的磕了三個響頭,便退下去了。
………………
武則天籲了口氣,又翻了一翻堆在桌上的案件,對太監道:“你去請狄仁傑進來。”
上官婉兒聽了這個名字,心頭微凜,更覺惘然。
原來,這狄仁傑是一位名臣,老百姓很欽敬他。
上官婉兒曾聽長孫均量說過他的事跡,他在高宗皇帝的時候,曾做過大理丞,在一年之間,清理了一萬七千宗案子,平反的冤獄不計其數。
上官婉兒心道:像狄仁傑這樣的人,也甘心為武則天所用,怪不得李白哥哥要歎息,傷心宇內英豪,盡歸新主……武則天縱有千般不是,她善於用人這一點,總是不能抹煞!
心念未已,隻聽得狄仁傑進來問道:“天後陛下,召臣何事?”
武則天道:“你且坐下,我今天斷了幾宗案子,說給你聽聽……”
狄仁傑聽她說了之後,一點也不奉承。
武則天道:“咦,你怎麽不高興呢?是不是我斷錯了哪一宗案子?”
狄仁傑道:“天後陛下有如明鏡高懸,絲毫不錯。”
武則天道:“既然如此,狄卿何故皺眉?”
狄仁傑道:“我是為陛下擔憂呀!像這類的案子,天下不知有多少,陛下你怎管得這麽多?臣聞堯舜之治天下,並不是每件事情,都要親自去理的。”
武則天點頭道:“我懂得你的意思,該有多些有才能的人,幫我辦事。我正是為了這個,才叫你進來。這些案子,請你在明天一天之內,都給我判了。”
狄仁傑領命,接過一大疊的卷宗。
武則天又道:“這次你隨我出巡,可發現有什麽足以重用的地方官吏麽?”
狄仁傑道:“臣上次保薦的人,陛下也未曾重用啊!”
武則天道:“哪一個?”
狄仁傑道:“荊州長吏張柬之。”
武則天道:“我不是把他升做潞州司馬了麽?”
狄仁傑道:“張柬之是宰相之才,給他做潞州司馬,怎能說是重用?”
武則天沉吟半晌,道:“隻是他年紀太大了。”
狄仁傑道:“做宰相又不是做供奉,陛下何必問他的老少美醜?張柬之雖然年老貌醜,卻要勝過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千萬倍。”
張易之兄弟年少美姿容,善音樂,被武則天召入宮,任為“宸內供奉”,士大夫物議沸騰,說二張是武則天的“男寵”。
長孫均量以前對上官婉兒數說武則天的醜事時,也曾把寵用二張,作為武則天的罪狀之一。
上官婉兒聽了狄仁傑的話,心中暗暗吃驚:狄仁傑真的是膽大無比,居然敢對武則天當麵諷刺!
武則天卻並不生氣,微笑道:“張易之兄弟,怎能與張柬之相比?朕之所以要二張做供奉,隻是見他們懂得音樂,閑來可以給我消消悶罷了,等於多用兩個宮女一般。我已經六十有一,也不怕別人講閑話了。”
狄仁傑道:“雖然如此,還是遠小人而近君子的好。”
武則天點頭道:“多謝狄卿直言。你所保舉的張柬之,我迴去之後,再升他一級。考察一些時候,若是才堪大用,再給他做宰相。”
狄仁傑這才不再言語。
武則天笑道:“今天還有一件大事,要與你商量,你且等等。”
說話之間,太監引了一個少女進來。
上官婉兒一看,來的竟然是武玄霜的那個小丫環如意。她不禁暗暗吃驚,急忙將身子蜷縮,藏在瓦槽之內,不敢露出半點聲息。
她立刻抓起筆來,親寫判文,邊寫邊讀道:“王千戶縱子為非,革職查辦。王彪**女尼,鞭一百,監三年。妙玉著令還俗,任何人不得傷害她腹中胎兒。”
放下了筆,她再緩緩對縣官道:“至於你呢,先摘下頭上的烏紗,自打耳光二十,迴衙門聽候發落!”
縣官嚇得魂不附體,摘了烏紗,劈劈啪啪的自打耳光。
站在武則天背後的那個宮女,咬著嘴唇忍笑。
原來,那縣官打得不敢停手,打得半邊麵都腫了起來。
武則天叫他自打二十,他打多兩倍也不止了。
武則天將那縣官斥走了,歎口氣道:“自古以來,男人們就習慣把罪孽加在女人頭上,革掉一個縣官容易,革掉這個習慣可就難了!”
她呷了口茶,又對老太監道:“萬源縣有一個鄉下人,要上京告狀,恰好在這裏遇上我出巡,好,就叫他來吧,省得他再跋涉長途了。”
那個鄉下人手顫腳震的走進來,上官婉兒一看,原來就是她在巴州途中見過的那個張老三。
張老三做夢也想不到皇帝會召見他,嚇得直打哆嗦,正想跪地磕頭。
武則天微笑道:“私室相見,你又不是朕的朝臣,可以免行大禮。”
她便叫太監拉了一張椅子,請他坐下,問道:“你今年多大年紀了?”
張老三道:“五十有八。”
武則天道:“比我小三歲,還不算老。去年收成好麽?”
張老三道:“比前年好。”
武則天又問道:“今年的禾苗,長得好麽?”
張老三道:“在我離家時,禾田裏一片綠綠油油的,若是沒有水旱蟲災,要比去年還好呢。”
武則天笑道:“一年比一年好,那就好了。你們每頓能吃上幹飯了吧?”
張老三道:“托天後陛下的洪福,每個月可以吃上二十來天的幹飯了。不過青黃不接的時候,那就還要多吃幾天雜糧。”
武則天輕歎道:“那還是不大好呀!”
張老三搖頭道:“不,比過去好多了。過去收成好的年頭,也是一頓幹一頓稀的。”
武則天歎口氣道:“蜀中素號天府之國,老百姓尚且不能每頓吃飯,這都是賦稅太重之故。若是天下太平,國家可以少養一些兵,田稅就最少可以再減三成。”
張老三起初很害怕,但想不到武則天盡是和他談些家常閑話,漸漸就不害怕了,道:“我們莊稼漢,都求老天爺保佑天後陛下長命百歲,讓我們過得一年比一年好。”
武則天道:“是麽?那我很感激你們。”
她邊說邊翻開卷宗,道:“現在,談到你這件案子了。你告王家強搶了你未過門的媳婦,恰好巴州的知府剛才用快馬送來了有關此案的卷宗,裏麵有一張婚書,是那女子的父親所寫的。知府以婚書為憑,擬了一個批,要駁迴你的狀子哩!”
張老三道:“天後陛下明鑒萬裏,那婚書是王家迫我的親家寫的呀!”
武則天道:“王家在地方上很有勢力麽?”
張老三道:“搶我媳婦那個王康,有個做過大官的叔叔。”
武則天道:“什麽大官?”
張老三道:“做過巴州的州尹。”
武則天點頭道:“哦,是這樣的麽?我是信你的話的。不過,判案也不能單憑一麵之辭,現在巴州的李州尹,我知道他是個好官。
我現在寫一封信給你,你拿去見李州尹,我叫他去查明。他絕對不會包庇地方惡霸的,你可以放心。
這件事也很容易查,我讓州尹的妻子親自去問你那未過門的媳婦,是不是迫婚,馬上就可以知道了。”
張老三大喜:“我那未過門的媳婦,是個貞烈女子,她被搶過去,誓死不肯成婚。王家又知道我在打官司,官司沒有打完,他們也不敢太過強迫,暫時隻有將她關起來,當作童養媳。好,問我那個未過門的媳婦,看她到底願意嫁給誰,那是最好不過!”
他接過武則天的書信,恭恭敬敬的磕了三個響頭,便退下去了。
………………
武則天籲了口氣,又翻了一翻堆在桌上的案件,對太監道:“你去請狄仁傑進來。”
上官婉兒聽了這個名字,心頭微凜,更覺惘然。
原來,這狄仁傑是一位名臣,老百姓很欽敬他。
上官婉兒曾聽長孫均量說過他的事跡,他在高宗皇帝的時候,曾做過大理丞,在一年之間,清理了一萬七千宗案子,平反的冤獄不計其數。
上官婉兒心道:像狄仁傑這樣的人,也甘心為武則天所用,怪不得李白哥哥要歎息,傷心宇內英豪,盡歸新主……武則天縱有千般不是,她善於用人這一點,總是不能抹煞!
心念未已,隻聽得狄仁傑進來問道:“天後陛下,召臣何事?”
武則天道:“你且坐下,我今天斷了幾宗案子,說給你聽聽……”
狄仁傑聽她說了之後,一點也不奉承。
武則天道:“咦,你怎麽不高興呢?是不是我斷錯了哪一宗案子?”
狄仁傑道:“天後陛下有如明鏡高懸,絲毫不錯。”
武則天道:“既然如此,狄卿何故皺眉?”
狄仁傑道:“我是為陛下擔憂呀!像這類的案子,天下不知有多少,陛下你怎管得這麽多?臣聞堯舜之治天下,並不是每件事情,都要親自去理的。”
武則天點頭道:“我懂得你的意思,該有多些有才能的人,幫我辦事。我正是為了這個,才叫你進來。這些案子,請你在明天一天之內,都給我判了。”
狄仁傑領命,接過一大疊的卷宗。
武則天又道:“這次你隨我出巡,可發現有什麽足以重用的地方官吏麽?”
狄仁傑道:“臣上次保薦的人,陛下也未曾重用啊!”
武則天道:“哪一個?”
狄仁傑道:“荊州長吏張柬之。”
武則天道:“我不是把他升做潞州司馬了麽?”
狄仁傑道:“張柬之是宰相之才,給他做潞州司馬,怎能說是重用?”
武則天沉吟半晌,道:“隻是他年紀太大了。”
狄仁傑道:“做宰相又不是做供奉,陛下何必問他的老少美醜?張柬之雖然年老貌醜,卻要勝過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千萬倍。”
張易之兄弟年少美姿容,善音樂,被武則天召入宮,任為“宸內供奉”,士大夫物議沸騰,說二張是武則天的“男寵”。
長孫均量以前對上官婉兒數說武則天的醜事時,也曾把寵用二張,作為武則天的罪狀之一。
上官婉兒聽了狄仁傑的話,心中暗暗吃驚:狄仁傑真的是膽大無比,居然敢對武則天當麵諷刺!
武則天卻並不生氣,微笑道:“張易之兄弟,怎能與張柬之相比?朕之所以要二張做供奉,隻是見他們懂得音樂,閑來可以給我消消悶罷了,等於多用兩個宮女一般。我已經六十有一,也不怕別人講閑話了。”
狄仁傑道:“雖然如此,還是遠小人而近君子的好。”
武則天點頭道:“多謝狄卿直言。你所保舉的張柬之,我迴去之後,再升他一級。考察一些時候,若是才堪大用,再給他做宰相。”
狄仁傑這才不再言語。
武則天笑道:“今天還有一件大事,要與你商量,你且等等。”
說話之間,太監引了一個少女進來。
上官婉兒一看,來的竟然是武玄霜的那個小丫環如意。她不禁暗暗吃驚,急忙將身子蜷縮,藏在瓦槽之內,不敢露出半點聲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