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淡聲道:“李儒此人,對於董卓而言,其功有四。其一,諫言董卓進京勤王。雖說董卓進京是袁紹諫言何進,召集諸侯進京,然而董卓能夠第一個進京勤王,肯定是李儒的功勞。若是沒有李儒,以董卓匹夫之力,豈能霸占洛陽,成就大業,此乃李儒第一大功……”


    蔡邕連連點頭,目光掠過門外的男子,眼中閃過一絲笑意,隨即問道:“第二功又是什麽?”


    李白站在客廳中來迴踱步,目光瞥見了大廳門口之人,卻沒有在意,心思已經完全沉浸在李儒此人身上。


    關於李儒,李白能夠有這番言論,也是因為他對這個死得不明不白,沒有遇到良主的人感到惋惜,才會對李儒有更深的了解。


    想了想,李白繼續道:“這第二功,乃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中平六年三月,靈帝崩,皇子辯繼位,何進當權。然而時間才過了幾個月,何進和宦官便發生了內訌,雙方發生爭執,使得洛陽大亂,張讓挾持少帝出逃,途中張讓身死。


    而少帝和皇子協卻被董卓遇到,董卓救迴皇帝,也是大功一件,然而這不足以使得董卓在洛陽站穩腳跟,因此便廢少帝,立皇子協為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成為洛陽之主。”


    李白話語激昂,語氣中對李儒頗有敬佩之意。


    事實上,李儒確實是一個大大的人才,隻是遇到董卓,才沒有展現出一身才華。


    李白說完第二功,站在大廳門口的男子笑了笑,陰鷙的眼中卻閃過一絲莫名之色,帶著期待望向李白,等李白繼續說話。


    李白微微笑道:“第三功,諫言董卓‘袁紹不可殺’……”


    “哦,這是為何?”蔡邕臉上閃過一絲奇怪,心道:這是放虎歸山,袁紹對董卓不滿,還不能殺?


    李白解釋道:“老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袁隗又視袁紹為袁家接班人,可以說袁家就是以後士子清流人物的代表,若是殺了袁紹,得罪了袁家,失了天下士子之心,董卓想要召集士人,收攏人望,絕無可能。


    這天下間,不知多少人受過老袁家的恩惠,即使董卓勢大,能逼迫士人出仕為官,但是那些士人陽奉陰違,總是做得出來的吧。得其人,而未得其心,終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蔡邕點點頭,同意了李白的話。


    而此時,那個站在門口的男子,看李白的目光卻帶了一絲知己的味道。


    李白繼續道:“第四大功,便是擢用名流,以收人望。雖然先生是董卓強行征辟之人,但是三日之內,連續拔擢,不管是誰,心中都會有一絲感激之心。這一點,想必先生不會不承認吧。先生如此,其他被董卓征辟的人也必定是如此,李儒此人厲害啊!”


    蔡邕又點點頭,沒有否認,目光卻停留在門口的男子身上。


    那個男子緩步走過來,目光落在李白身上,問道:“你認為,李儒接下來會做什麽?”


    李白看了男子一眼,想也不想,淡聲道:“殺少帝,威淩天下!”聲音不大,卻是斬釘截鐵,語氣中透出一股堅定和自信。


    蔡邕和中年男子聞言,臉色都是瞬間變得非常古怪。


    蔡邕歎了一口氣,眼中透出一抹淒涼,望向剛剛走入大廳的男子,眼中透出一抹求證之色。


    中年男子一臉古怪,神色複雜。


    不過,男子的神色瞬間恢複了平靜,笑著問道:“李儒為什麽要殺少帝?”


    李白眉頭微皺,臉上露出一抹思索之色,結合先前男子的舉動,心中隱約有了答案,卻沒有點破,淡聲道:“董卓廢少帝劉辨,立陳留王劉協為獻帝,雖然行廢立之舉,威懾百官,然而少帝卻是靈帝立下的正統。


    不管董卓如何做,獻帝的來曆始終不是正統,縱然百官懼怕董卓,然而朝廷官員仍有不少是心係於少帝身上的。想要轉變朝廷官員的心思,承認獻帝是正統皇帝,唯一的辦法就是殺死少帝,去除獻帝唯一的威脅。”


    中年男子冷笑道:“殺不殺少帝,有什麽區別?大權不都是在董太師身上麽?”


    李白大袖一揮,嗤笑道:“這是武夫之論,沒有腦子的人,才會說大權在握,天下之人便是任由揉捏。可是,真正的智謀高深之士,便不會這麽想了。”


    李白意味深長的看了中年男子一眼,眼中閃過戲謔之色。


    “哦,這是為何?”中年男子神色古怪,臉上露出一抹尷尬。


    李白笑道:“斬草除根,收人收心。少帝若是活在世上一天,就會對獻帝形成威脅,因為少帝是靈帝立下的正統,說不定哪一天就有人站出來反對漢獻帝,亦或是將少帝救出朝廷,然後便可以擁帝自立,與董卓立下的獻帝分庭抗禮。


    而若是殺死少帝,不僅斬草除根,剪滅了獻帝的威脅,同時也使得朝廷百官不得不將心思放在獻帝身上。


    因為靈帝隻有二子,獻帝與少帝,這兩人都可以做皇帝,但是死去其一,剩下的一人便是正統,不管皇位的來路是否正當,百官心中也隻能承認剩下的一人。


    殺死少帝,便是斬草除根,收攏百官之心。更重要的是,董卓連少帝都敢殺死,百官還敢和董卓做對麽?這人啊,都是怕死的!”


    說完,李白朝中年男子拜了一拜,微笑道:“不知李白之論何如?”


    中年男子歎息一聲:“鞭辟入裏,直指要害!”


    頓了頓,他又問道:“你早就猜出我的身份了吧?”


    李白笑了笑,躬身向中年男子拜道:“汝南李白,字太白,又字為先,拜見郎中令,李儒大人。”


    李儒笑著扶起李白,然後走向蔡邕,一臉笑意:“恭喜蔡先生收得如此良材作為弟子,儒當真是欣羨無比啊!”


    李白正色道:“郎中令大人,李白隻不過是與先生有一麵之緣,哪有如此福分。”


    蔡邕撫須笑道:“為先,老夫就問一問你,你可願做老夫的弟子?”


    “這個,這個……”李白麵色難堪,臉上露出無奈之色。


    蔡邕神色一變,急忙問道:“莫非為先已有師承?”


    “不曾有師承!”


    蔡邕神色稍緩,又追問:“莫非,為先認為老夫不配做你的老師?”


    李白連連搖頭:“先生!先生誤會李白了。先生之才,曠世絕倫,博學多才,通曉經史、天文、音律,擅長辭賦,李白佩服先生還來不及,怎麽會認為先生不配做李白的老師呢。隻是李白非是不願,而是不能!”


    蔡邕的神色這才緩過來,輕輕吐出一口氣。


    李儒卻是麵容古怪,笑問道:“為先莫非是有難言之隱?”


    李白忍不住在心中大罵李儒。


    他好不容易才說服蔡邕暫時不收徒,等麵見董卓,將黃巾賊的身份去掉之後,再來拜師,如今李儒橫插一腳,讓他尷尬無比,身為黃巾賊的事情,卻是不得不說了。


    李白歎息一聲,露出無奈的神色,緩緩道:“先生乃當世風流人物,人皆言‘飛白絕倫’蔡伯喈曠世逸才,李白心中也甚是仰慕先生。然則先生為官,李白為賊,若是先生收李白為徒,定然惹來軒然大波,先生就不要堅持了……”


    無奈之下,他隻得說出了身份,但是悲情路線還是可以走一走的。於是,他先是誇獎蔡邕,又處處替蔡邕考慮,想來蔡邕即使不收他為徒,也不會為難他。


    李白話音落下,李儒就驚唿一聲。


    “為賊?”李儒微微一愣,目光盯著李白,眼中帶著一絲不相信。


    李白一襲白衣,器宇軒昂,端的是一個俊秀人物,怎麽可能是賊!


    蔡邕也是臉色一變:“賊?為先怎麽可能是賊?況且,即使是賊也沒有關係,你的身份沒有人知道,郎中令大人也不會宣揚。你拜老夫為師,老夫自然不會宣揚此事,隻要為先你不說出去,就不會有人知道。”


    李白苦笑道:“不是一般的賊人,是黃巾賊!”


    “黃巾賊?!”蔡邕和李儒臉上露出驚訝之色。


    然後,蔡邕又急忙道:“這也沒什麽大不了的,黃巾之事過了這麽多年,況且你才二十出頭,當年黃巾暴亂的時候,你還小,對你也沒有什麽影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楓笙水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楓笙水起並收藏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