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禦賜女秀才劉莫邪
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 作者:楓笙水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莫邪不但名號奇特,身世也令人猜摸不透。
戰亂之後,劉莫邪是以一個獨身婦人的形象出現的。她時而作貴夫人打扮,妝扮得渾身溢光流彩;時而又布衣淡妝,儼然一副村姑民婦模樣,誰也弄不清她的身份。
有人說,她嫁過人,丈夫是個富商,在戰亂中喪生,卻給她留下了大批錢財,使她成了個富孀。
也有人說,她在戰亂中遇到世外高人,傳授給她了幻術蠱法,能替人醫治疑難雜病,也能迷人心神。
還有人說,她曾經出家為尼,在青燈古刹中潛心修煉,因而練得一手好書法和一身詩才。
因為她從不對別人談起自己的經曆,所以這一切都隻是猜測。
現在,劉莫邪頂著“女秀才”的頭銜,似乎有了個身份。
雖說一般的秀才並沒有多少地位,俯首便可抓出一把來;可劉莫邪這個秀才與別人不同,因為她是皇帝禦賜的特殊秀才,全國獨此一個,不知不覺地有了“見官大三級”的殊榮。
再加上她與大長公主的密友關係,人人便對她敬畏三分。
她廣交達官貴人、文士名流,因為她的聰明才幹和豁達爽朗的性格,成了京城裏的一個十分吃得開、兜得轉的“名女人”,辦起事來總能左右逢源。
後來,明太祖朱元璋駕崩,這時太子已先他而逝,於是由皇太孫朱允炆繼位,作了明惠帝。
惠帝害怕明太祖所分封的藩王勢力膨脹影響自己的政權,就聽從了侍臣齊泰、黃子澄的計謀,采取了削藩政策。
分封在燕地的燕王朱棣,對此十分不滿。他憑著手中的兵權,打出“清君側”的旗號,由燕京起兵南下,實際上是要爭奪惠帝的皇位。
惠帝急忙派大軍進行鎮壓,無奈燕王的軍隊訓練有素,驍勇善戰,雙方血戰了四個年頭。
大長公主的丈夫、駙馬都尉梅殷,奉命率領重兵屯紮在淮南,以作為保護南京的屏障。
幾經交鋒後,朱棣的部隊逐漸攻下一些北方的城市,許多北方守將在大軍壓頂的形勢之下,紛紛降歸了燕王。
燕王大軍直逼到淮南,局勢緊迫,南京城中風傳駙馬都尉梅殷也有投降意圖,一時間,全城官民惶恐不安。
副都禦史茅大方,想寫信探明梅殷的態度,可是兵荒馬亂之中,竟找不到人去冒險送信。
就在這時,劉莫邪自告奮勇地站了出來,因為她長期周旋於官貴門戶,所以對政局十分清楚,危亂之時,她有意地運用自己特殊的能力,助朝廷一臂之力。
因為劉莫邪是梅殷妻子的密友,她去傳信自然合適不過,茅大方當即寫下一詩帖箋,並密囑有關事項,劉莫邪便攜帶詩箋離開了南京。
穿過硝煙彌漫的路程,劉莫邪風塵仆仆地來到淮安防地,拜見了梅殷。
梅殷一見是妻子大長公主的閨中密友來到,驚訝之餘當然是殷勤招待。
到了帥府,劉莫邪取出茅大方的詩箋,對著梅殷大聲朗誦。
“幽燕消息近如何?聞道將軍誌不磨。縱有火龍翻地軸,莫教鐵騎過天河。關中事業蕭丞相,塞上功勳馬伏波;老成不才無補報,西風一度一悲歌!”
因是探試梅殷的態度,所以這首詩寫得含義曲折委婉,使梅殷一時間不甚明白劉莫邪百裏送詩的意圖,於是問:“此詩何意?”
劉莫邪覺得梅殷似無二心,就索性點明了:“茅大人對西風興悲,是擔心樹葉將辭舊枝呀!”
梅殷番然領悟,忙表白道:“食君之祿,忠君之國,理所當然。梅某率兵拒敵,決不會作辭枝的落葉,隨風飄舞!”
劉莫邪證實了自己的感覺,連夜返迴南京,把消息傳給了茅大方。
此後,燕王大舉南下,探知了梅殷堅決抗拒的決心,隻好繞過了他的防地,由揚州渡江直取京師。
穀王朱穗歸降,薛岩打開金川門迎接燕軍,南京很快就被攻陷,宮中燃起了大火,朱棣進宮時,惠帝已不知去向。
燕王朱棣自立為皇帝,稱為明成祖,改元永樂,重製朝綱。
成祖朱棣命皇妹大長公主寫信召梅殷還朝,以便勸他歸順到自己手下。
梅殷見到妻子的書信後,深感大勢已去,準備以死全節,所以也就無所畏懼的迴到了南京。
劉莫邪聞言駙馬都尉迴京,深恐他出什麽差錯,急忙趕到駙馬府,密告梅殷道:“惠帝在城破之日從水道逃出了京城,目前正在川黔滇一帶結合勤王勢力,以求東山再起。梅大人且不可有輕生之想,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梅殷被劉莫邪的一席話鼓舞起來,不再準備以死示忠,而是暫且安頓下來,悄悄發展擁戴惠帝的勢力,等待有朝一日,裏應外合,重振惠帝的天下。
其實,惠帝朱允炆到底逃往何處,誰也說不清楚。有人傳說他逃亡海外,明成祖先後七次派宦官鄭和率兵乘船搜尋,找遍南洋各地,終不見惠帝的蹤影。
既使這樣,梅殷等惠帝的忠貞之臣,仍不放棄擁護故君複位的願望。
駙馬都尉梅殷雖早已被解除了兵權,但礙於大長公主的麵子,朱棣也不便對他施行鎮壓。
梅殷便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在南京秘密策劃著複擁惠帝的行動。
南京城中許多舊臣故老,表麵上歸附了明成祖,可暗地裏仍然懷念故君,盼望著惠帝起兵複位,梅殷就把這些人發展成自己的同盟。
而劉莫邪則在其中進行秘密聯絡,因為她有著“交際花”的特殊身份,能自由出入任何豪門官府,由她做聯絡工作是再合適不過了。
為什麽她一個不屬政界的女子,會積極參與這種政治活動呢?
一方麵是因為她與大長公主一家有密切的關係;更主要的還在於她的“忠君不二”思想,她不但隻是一個“交際花”,而且還是一個頗有政治主張的女性。
初取皇位的明成祖,對京城舊臣的活動自然十分關注,他手下的特務組織,東廠的宦官們時時都在暗查不安分的因素。
雖然梅殷等人的擁護故君行動相當隱秘,卻仍未逃脫東廠宦官的鷹眼,終於被他們探出些蛛絲馬跡。
他們報告明成祖:“駙馬梅殷有不軌跡象,女秀才劉莫邪出入聯絡,且有江湖巫祝參與。”
於是,明成祖開始先發製人了。
屈於梅殷勢力和影響甚大,明成祖不想公開懲治他,以引起諸多麻煩,就交待東廠設計秘密將其處決,不久之後,梅殷在過橋時,不幸被人擠下水去淹死了,實在是死得不明不白。
梅殷一死,女秀才劉莫邪立刻被捕了。
當時許多公侯的家眷和文人名士,出於仰慕女秀才的才華和能耐,紛紛出麵為她向朝廷求情。
人們普遍認為,她不過是個女流之輩,沒有丈夫子女,也沒有官職,怎麽可能去參加那些皇位之爭的政治活動,想必是冤枉了她。
等到後來,許多證據陸續查清後,人們不再敢為她說情求保了,隻是驚歎這女子為何有這般出人意料的舉措。
劉莫邪此時已經年逾半白,曆盡繁華之後,自己選擇了一條充滿艱險的政治道路,事到如今,似乎也在意料之中,所以對生死已能安然處之。
在獄中她十分但然地嬉笑怒罵,把一些見風使舵的軟骨頭舊臣,一個個指名譏笑嘲弄,縱情表明自己堅貞的信念。
有一天,大理寺少卿薛岩前去查獄,前唿後擁,不可一世。他本是惠帝舊臣,因打開金川門降迎朱棣進京而有功,所以又成了明成祖朱棣的寵臣。
劉莫邪見他那無恥的得意之狀,朝他吐了一口口水,並哈哈大笑地朗吟道:“三朝元老兩朝臣,尺蠖龍蛇看屈伸;縮頭脅肩公相貴,金川門外迎新君。”
這首詩正好揭了薛岩的傷疤,他不禁惱羞成怒,臨走時命獄卒在當天夜裏將劉莫邪縊殺了。
就這樣,女秀才劉莫邪結束了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給人們留下無數驚歎和不解。
如今,與古人擁有相同基因的劉莫邪,已在王者大陸重生。
戰亂之後,劉莫邪是以一個獨身婦人的形象出現的。她時而作貴夫人打扮,妝扮得渾身溢光流彩;時而又布衣淡妝,儼然一副村姑民婦模樣,誰也弄不清她的身份。
有人說,她嫁過人,丈夫是個富商,在戰亂中喪生,卻給她留下了大批錢財,使她成了個富孀。
也有人說,她在戰亂中遇到世外高人,傳授給她了幻術蠱法,能替人醫治疑難雜病,也能迷人心神。
還有人說,她曾經出家為尼,在青燈古刹中潛心修煉,因而練得一手好書法和一身詩才。
因為她從不對別人談起自己的經曆,所以這一切都隻是猜測。
現在,劉莫邪頂著“女秀才”的頭銜,似乎有了個身份。
雖說一般的秀才並沒有多少地位,俯首便可抓出一把來;可劉莫邪這個秀才與別人不同,因為她是皇帝禦賜的特殊秀才,全國獨此一個,不知不覺地有了“見官大三級”的殊榮。
再加上她與大長公主的密友關係,人人便對她敬畏三分。
她廣交達官貴人、文士名流,因為她的聰明才幹和豁達爽朗的性格,成了京城裏的一個十分吃得開、兜得轉的“名女人”,辦起事來總能左右逢源。
後來,明太祖朱元璋駕崩,這時太子已先他而逝,於是由皇太孫朱允炆繼位,作了明惠帝。
惠帝害怕明太祖所分封的藩王勢力膨脹影響自己的政權,就聽從了侍臣齊泰、黃子澄的計謀,采取了削藩政策。
分封在燕地的燕王朱棣,對此十分不滿。他憑著手中的兵權,打出“清君側”的旗號,由燕京起兵南下,實際上是要爭奪惠帝的皇位。
惠帝急忙派大軍進行鎮壓,無奈燕王的軍隊訓練有素,驍勇善戰,雙方血戰了四個年頭。
大長公主的丈夫、駙馬都尉梅殷,奉命率領重兵屯紮在淮南,以作為保護南京的屏障。
幾經交鋒後,朱棣的部隊逐漸攻下一些北方的城市,許多北方守將在大軍壓頂的形勢之下,紛紛降歸了燕王。
燕王大軍直逼到淮南,局勢緊迫,南京城中風傳駙馬都尉梅殷也有投降意圖,一時間,全城官民惶恐不安。
副都禦史茅大方,想寫信探明梅殷的態度,可是兵荒馬亂之中,竟找不到人去冒險送信。
就在這時,劉莫邪自告奮勇地站了出來,因為她長期周旋於官貴門戶,所以對政局十分清楚,危亂之時,她有意地運用自己特殊的能力,助朝廷一臂之力。
因為劉莫邪是梅殷妻子的密友,她去傳信自然合適不過,茅大方當即寫下一詩帖箋,並密囑有關事項,劉莫邪便攜帶詩箋離開了南京。
穿過硝煙彌漫的路程,劉莫邪風塵仆仆地來到淮安防地,拜見了梅殷。
梅殷一見是妻子大長公主的閨中密友來到,驚訝之餘當然是殷勤招待。
到了帥府,劉莫邪取出茅大方的詩箋,對著梅殷大聲朗誦。
“幽燕消息近如何?聞道將軍誌不磨。縱有火龍翻地軸,莫教鐵騎過天河。關中事業蕭丞相,塞上功勳馬伏波;老成不才無補報,西風一度一悲歌!”
因是探試梅殷的態度,所以這首詩寫得含義曲折委婉,使梅殷一時間不甚明白劉莫邪百裏送詩的意圖,於是問:“此詩何意?”
劉莫邪覺得梅殷似無二心,就索性點明了:“茅大人對西風興悲,是擔心樹葉將辭舊枝呀!”
梅殷番然領悟,忙表白道:“食君之祿,忠君之國,理所當然。梅某率兵拒敵,決不會作辭枝的落葉,隨風飄舞!”
劉莫邪證實了自己的感覺,連夜返迴南京,把消息傳給了茅大方。
此後,燕王大舉南下,探知了梅殷堅決抗拒的決心,隻好繞過了他的防地,由揚州渡江直取京師。
穀王朱穗歸降,薛岩打開金川門迎接燕軍,南京很快就被攻陷,宮中燃起了大火,朱棣進宮時,惠帝已不知去向。
燕王朱棣自立為皇帝,稱為明成祖,改元永樂,重製朝綱。
成祖朱棣命皇妹大長公主寫信召梅殷還朝,以便勸他歸順到自己手下。
梅殷見到妻子的書信後,深感大勢已去,準備以死全節,所以也就無所畏懼的迴到了南京。
劉莫邪聞言駙馬都尉迴京,深恐他出什麽差錯,急忙趕到駙馬府,密告梅殷道:“惠帝在城破之日從水道逃出了京城,目前正在川黔滇一帶結合勤王勢力,以求東山再起。梅大人且不可有輕生之想,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梅殷被劉莫邪的一席話鼓舞起來,不再準備以死示忠,而是暫且安頓下來,悄悄發展擁戴惠帝的勢力,等待有朝一日,裏應外合,重振惠帝的天下。
其實,惠帝朱允炆到底逃往何處,誰也說不清楚。有人傳說他逃亡海外,明成祖先後七次派宦官鄭和率兵乘船搜尋,找遍南洋各地,終不見惠帝的蹤影。
既使這樣,梅殷等惠帝的忠貞之臣,仍不放棄擁護故君複位的願望。
駙馬都尉梅殷雖早已被解除了兵權,但礙於大長公主的麵子,朱棣也不便對他施行鎮壓。
梅殷便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在南京秘密策劃著複擁惠帝的行動。
南京城中許多舊臣故老,表麵上歸附了明成祖,可暗地裏仍然懷念故君,盼望著惠帝起兵複位,梅殷就把這些人發展成自己的同盟。
而劉莫邪則在其中進行秘密聯絡,因為她有著“交際花”的特殊身份,能自由出入任何豪門官府,由她做聯絡工作是再合適不過了。
為什麽她一個不屬政界的女子,會積極參與這種政治活動呢?
一方麵是因為她與大長公主一家有密切的關係;更主要的還在於她的“忠君不二”思想,她不但隻是一個“交際花”,而且還是一個頗有政治主張的女性。
初取皇位的明成祖,對京城舊臣的活動自然十分關注,他手下的特務組織,東廠的宦官們時時都在暗查不安分的因素。
雖然梅殷等人的擁護故君行動相當隱秘,卻仍未逃脫東廠宦官的鷹眼,終於被他們探出些蛛絲馬跡。
他們報告明成祖:“駙馬梅殷有不軌跡象,女秀才劉莫邪出入聯絡,且有江湖巫祝參與。”
於是,明成祖開始先發製人了。
屈於梅殷勢力和影響甚大,明成祖不想公開懲治他,以引起諸多麻煩,就交待東廠設計秘密將其處決,不久之後,梅殷在過橋時,不幸被人擠下水去淹死了,實在是死得不明不白。
梅殷一死,女秀才劉莫邪立刻被捕了。
當時許多公侯的家眷和文人名士,出於仰慕女秀才的才華和能耐,紛紛出麵為她向朝廷求情。
人們普遍認為,她不過是個女流之輩,沒有丈夫子女,也沒有官職,怎麽可能去參加那些皇位之爭的政治活動,想必是冤枉了她。
等到後來,許多證據陸續查清後,人們不再敢為她說情求保了,隻是驚歎這女子為何有這般出人意料的舉措。
劉莫邪此時已經年逾半白,曆盡繁華之後,自己選擇了一條充滿艱險的政治道路,事到如今,似乎也在意料之中,所以對生死已能安然處之。
在獄中她十分但然地嬉笑怒罵,把一些見風使舵的軟骨頭舊臣,一個個指名譏笑嘲弄,縱情表明自己堅貞的信念。
有一天,大理寺少卿薛岩前去查獄,前唿後擁,不可一世。他本是惠帝舊臣,因打開金川門降迎朱棣進京而有功,所以又成了明成祖朱棣的寵臣。
劉莫邪見他那無恥的得意之狀,朝他吐了一口口水,並哈哈大笑地朗吟道:“三朝元老兩朝臣,尺蠖龍蛇看屈伸;縮頭脅肩公相貴,金川門外迎新君。”
這首詩正好揭了薛岩的傷疤,他不禁惱羞成怒,臨走時命獄卒在當天夜裏將劉莫邪縊殺了。
就這樣,女秀才劉莫邪結束了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給人們留下無數驚歎和不解。
如今,與古人擁有相同基因的劉莫邪,已在王者大陸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