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譙國夫人冼英
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 作者:楓笙水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
當時的客觀情勢,使譙國夫人冼英脫穎而出,而她也在動蕩的社會中,做出了許多男子漢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譙國夫人以邊陲番族,明大體,識大義,安撫百姓,綏靖地方,使得嶺南地安定繁榮達半個世紀。
她雖然曆事三朝,實因環境使然。
她始終忠於她的部族,忠於她的職守,對一個女人而言,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當年,在欽差韋洗仍舊滯留嶺南之時,嶺南人王仲宣,連絡各部族首領,圍襲隋朝派來的欽差大人。
洗夫人既然接受了隋朝的冊封,自然有救助朝廷特使的責任,於是派孫兒馮暄率兵往援,結果進兵不利,被俘下獄。
洗夫人再派幼孫馮盎馳援,而且自己親自披掛上陣,以為後應,很快就消平叛亂。
從此,南疆一片安謐,朝廷政令直達海隅。
隋文帝對此大加讚賞,追贈洗夫人的先夫為廣州總管,追封他為譙國公,洗夫人被封為“譙國夫人”。
譙國夫人雖然不是什麽官位,卻比照總管衙門,設置幕僚機構和屬官,並頒予印信兵符,全權指揮嶺南六州兵馬,且給予一項特殊權利,遇有緊急事故,可以不先奏報朝廷而便宜行事。
這是一項特殊的前所未有的榮耀,以一個六十多歲的老夫人而言,總管嶺南六州軍政大權,朝廷視之為南疆柱石及屏障,隋文帝賞賜有加,皇後也刻意籠絡,信使不絕於途。
嶺南各州風調雨順,家給人足,形成有史以來最為富庶及安定的局麵。
隋文帝定都大興,也就是長安,勤謹節儉,減輕賦稅,與民休養生息。
嶺南地區遵照朝廷指示,成效尤為可觀。
隋文帝曾降敕書慰勉譙國夫人:“朕撫育眾生,情均父母,欲使率土清淨,兆庶安樂。夫人情在奉國,深識正理,直訓導子孫,敦崇禮教,遵奉朝化,以副朕心。”
殷殷之意,溢於言表。
隋朝開國以後,改廣州為番州,除了倚重譙國夫人坐鎮嶺南地區以外,更由朝廷派趙鈉為番州總管,綜轄地方政務。
由於趙訥貪汙不法,動輒苛虐番民各部族,使得怨聲四起,紛紛上書朝廷,指斥趙訥的種種不法情事,有的甚至叛離朝廷而自立。
隋文帝下詔譙國夫人就近懲治趙訥,並招撫諸部族。
此時,譙國夫人已經年屆古稀,猶自抖擻精神,乘騎駿馬,盛張錦傘,親捧皇帝詔書,逮捕趙訥,然後審問、正法,並一一列舉罪狀及受賄財物,派遣專使奏報朝廷。
她又帶人風塵仆仆地巡行各州各郡,宣達聖旨,所以嶺南各地複歸平靜。
隋文帝仁壽二年,獨孤皇後崩逝。
隋文帝好像突然從層層束縛中掙脫出來,於是開始放蕩,國事日益荒廢。
就在此時,威鎮南疆的譙國夫人,也油盡燈熄,享年七十五歲,朝廷追贈她為“誠敬夫人”。
………………
李白施展神識天賦,將譙國夫人冼英的技能和相關信息竊取到手之後,將他交給楊玉環對付,旋即踏著閃現疾風步,來到劉莫邪的跟前。
根據華夏曆史的記載,劉莫邪,明初江蘇南京人,是個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
她一生有兩奇,一奇是她那個禦賜的“女秀才”的名號,二奇則是她後半生暗中聯絡,擁戴故君的行動。
最終,她也就是死在這後一奇上。
劉莫邪出生於元末南京城中的一個普通讀書人家,父母早逝,年幼的劉莫邪被舅舅家收養。
她舅舅是個閑散之人,膝下無子,非常疼愛已是孤兒的外甥女,見她聰明伶俐,所以常教她些名家詩詞。
小小年齡的劉莫邪,竟能聽三遍就記住,而且還能依自己的理解評點一番。
舅舅見小莫邪乖巧可愛,每次參加文友的詩會,總愛帶著她。
這種時候,小莫邪特別高興。在詩會上,她閃著一雙烏亮的大眼睛,專心致誌地盯著品詩論文的大人們。
那些詩興盎然的文人,除了偶爾逗弄一下這個長相甜美的小姑娘外,誰也不把她放在眼裏。
一個丹桂飄香的日子,一幫文友又在一座花園中舉辦文會,小莫邪照例由舅舅帶著參加了。
這次的詩題是“詠四季花”,由每人在素箋上寫一首詩。
小莫邪看到大人們或低頭沉吟,或揮筆走龍,很有興致,於是也向舅舅討來紙筆,悄悄寫下了一首七言絕句:“三秋桂子美錢塘,疏影橫斜點素妝;十裏芙蓉嬌出水,春風桃李滿庭芳。”
這時,莫邪的舅舅還未寫完,小莫邪扯了扯舅舅的衣襟,把寫好的詩箋遞給了他。
舅舅接過詩箋一看,十分滿意,於是對眾人誦吟了一遍。頓時,文會上人人噴噴稱奇。
這短短四句詩,恰到好處地概括了秋桂子、冬梅花、夏芙蓉、春桃李,四季代表性的花卉,詩意雖談不上新奇,但出自一個九歲小姑娘之手,詩句老練自然,怎不讓眾文人讚口不絕呢!
從此,小莫邪成了文會中的一位正式成員,每次與大人平起平坐,作詩論文。她的名聲不脛而走,成了南京城中人人皆知的“女神童”。
元末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南京也成了戰火紛飛之地。在性命難保的動蕩之中,誰也顧不得什麽詩文,劉莫邪這個“女神童”自然也就沒人關心了。
後來,朱元漳力挫群雄,破元立明,成了明太祖,京都定在南京,南京城便又恢複了昔日的升平繁華。
這時,花信年華的劉莫邪,又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
這時的劉莫邪,已成了一個圓熟幹練的小婦人,憑著她的詩才和詩名,頻頻出現於公侯門的詩文酒會,成了高級社交圈中的名流,尤其受到一些名媛貴婦的傾愛。
她與明太祖的女兒大長公主,關係十分密切,是大長公主的座上常客。如此一來,她的盛名通過大長公主,又傳到明太祖耳中。
明太祖朱元漳雖出身貧賤,卻也酷愛附庸風雅,聽女兒說起京城裏有一個女才子,特意召到殿上麵試。
劉莫邪在皇帝麵前毫不驚慌,應答自如。
朱元漳一時高興,當即賜她為“女秀才”。
按科舉考試的慣例,秀才是通過“縣試”就可以取得的基本資格,根本無需皇帝欽命。
皇帝隻主持“殿試”,從進士中點狀元。
如今,由明大祖親自賜給劉莫邪一個“女秀才”稱號,可以說是有點不倫不類,很是滑稽,但既然是皇帝開了金口,誰也不能說不合適。
從此,劉莫邪就有皇帝禦賜的“女秀才”這一奇特名號。
當時的客觀情勢,使譙國夫人冼英脫穎而出,而她也在動蕩的社會中,做出了許多男子漢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譙國夫人以邊陲番族,明大體,識大義,安撫百姓,綏靖地方,使得嶺南地安定繁榮達半個世紀。
她雖然曆事三朝,實因環境使然。
她始終忠於她的部族,忠於她的職守,對一個女人而言,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當年,在欽差韋洗仍舊滯留嶺南之時,嶺南人王仲宣,連絡各部族首領,圍襲隋朝派來的欽差大人。
洗夫人既然接受了隋朝的冊封,自然有救助朝廷特使的責任,於是派孫兒馮暄率兵往援,結果進兵不利,被俘下獄。
洗夫人再派幼孫馮盎馳援,而且自己親自披掛上陣,以為後應,很快就消平叛亂。
從此,南疆一片安謐,朝廷政令直達海隅。
隋文帝對此大加讚賞,追贈洗夫人的先夫為廣州總管,追封他為譙國公,洗夫人被封為“譙國夫人”。
譙國夫人雖然不是什麽官位,卻比照總管衙門,設置幕僚機構和屬官,並頒予印信兵符,全權指揮嶺南六州兵馬,且給予一項特殊權利,遇有緊急事故,可以不先奏報朝廷而便宜行事。
這是一項特殊的前所未有的榮耀,以一個六十多歲的老夫人而言,總管嶺南六州軍政大權,朝廷視之為南疆柱石及屏障,隋文帝賞賜有加,皇後也刻意籠絡,信使不絕於途。
嶺南各州風調雨順,家給人足,形成有史以來最為富庶及安定的局麵。
隋文帝定都大興,也就是長安,勤謹節儉,減輕賦稅,與民休養生息。
嶺南地區遵照朝廷指示,成效尤為可觀。
隋文帝曾降敕書慰勉譙國夫人:“朕撫育眾生,情均父母,欲使率土清淨,兆庶安樂。夫人情在奉國,深識正理,直訓導子孫,敦崇禮教,遵奉朝化,以副朕心。”
殷殷之意,溢於言表。
隋朝開國以後,改廣州為番州,除了倚重譙國夫人坐鎮嶺南地區以外,更由朝廷派趙鈉為番州總管,綜轄地方政務。
由於趙訥貪汙不法,動輒苛虐番民各部族,使得怨聲四起,紛紛上書朝廷,指斥趙訥的種種不法情事,有的甚至叛離朝廷而自立。
隋文帝下詔譙國夫人就近懲治趙訥,並招撫諸部族。
此時,譙國夫人已經年屆古稀,猶自抖擻精神,乘騎駿馬,盛張錦傘,親捧皇帝詔書,逮捕趙訥,然後審問、正法,並一一列舉罪狀及受賄財物,派遣專使奏報朝廷。
她又帶人風塵仆仆地巡行各州各郡,宣達聖旨,所以嶺南各地複歸平靜。
隋文帝仁壽二年,獨孤皇後崩逝。
隋文帝好像突然從層層束縛中掙脫出來,於是開始放蕩,國事日益荒廢。
就在此時,威鎮南疆的譙國夫人,也油盡燈熄,享年七十五歲,朝廷追贈她為“誠敬夫人”。
………………
李白施展神識天賦,將譙國夫人冼英的技能和相關信息竊取到手之後,將他交給楊玉環對付,旋即踏著閃現疾風步,來到劉莫邪的跟前。
根據華夏曆史的記載,劉莫邪,明初江蘇南京人,是個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
她一生有兩奇,一奇是她那個禦賜的“女秀才”的名號,二奇則是她後半生暗中聯絡,擁戴故君的行動。
最終,她也就是死在這後一奇上。
劉莫邪出生於元末南京城中的一個普通讀書人家,父母早逝,年幼的劉莫邪被舅舅家收養。
她舅舅是個閑散之人,膝下無子,非常疼愛已是孤兒的外甥女,見她聰明伶俐,所以常教她些名家詩詞。
小小年齡的劉莫邪,竟能聽三遍就記住,而且還能依自己的理解評點一番。
舅舅見小莫邪乖巧可愛,每次參加文友的詩會,總愛帶著她。
這種時候,小莫邪特別高興。在詩會上,她閃著一雙烏亮的大眼睛,專心致誌地盯著品詩論文的大人們。
那些詩興盎然的文人,除了偶爾逗弄一下這個長相甜美的小姑娘外,誰也不把她放在眼裏。
一個丹桂飄香的日子,一幫文友又在一座花園中舉辦文會,小莫邪照例由舅舅帶著參加了。
這次的詩題是“詠四季花”,由每人在素箋上寫一首詩。
小莫邪看到大人們或低頭沉吟,或揮筆走龍,很有興致,於是也向舅舅討來紙筆,悄悄寫下了一首七言絕句:“三秋桂子美錢塘,疏影橫斜點素妝;十裏芙蓉嬌出水,春風桃李滿庭芳。”
這時,莫邪的舅舅還未寫完,小莫邪扯了扯舅舅的衣襟,把寫好的詩箋遞給了他。
舅舅接過詩箋一看,十分滿意,於是對眾人誦吟了一遍。頓時,文會上人人噴噴稱奇。
這短短四句詩,恰到好處地概括了秋桂子、冬梅花、夏芙蓉、春桃李,四季代表性的花卉,詩意雖談不上新奇,但出自一個九歲小姑娘之手,詩句老練自然,怎不讓眾文人讚口不絕呢!
從此,小莫邪成了文會中的一位正式成員,每次與大人平起平坐,作詩論文。她的名聲不脛而走,成了南京城中人人皆知的“女神童”。
元末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南京也成了戰火紛飛之地。在性命難保的動蕩之中,誰也顧不得什麽詩文,劉莫邪這個“女神童”自然也就沒人關心了。
後來,朱元漳力挫群雄,破元立明,成了明太祖,京都定在南京,南京城便又恢複了昔日的升平繁華。
這時,花信年華的劉莫邪,又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
這時的劉莫邪,已成了一個圓熟幹練的小婦人,憑著她的詩才和詩名,頻頻出現於公侯門的詩文酒會,成了高級社交圈中的名流,尤其受到一些名媛貴婦的傾愛。
她與明太祖的女兒大長公主,關係十分密切,是大長公主的座上常客。如此一來,她的盛名通過大長公主,又傳到明太祖耳中。
明太祖朱元漳雖出身貧賤,卻也酷愛附庸風雅,聽女兒說起京城裏有一個女才子,特意召到殿上麵試。
劉莫邪在皇帝麵前毫不驚慌,應答自如。
朱元漳一時高興,當即賜她為“女秀才”。
按科舉考試的慣例,秀才是通過“縣試”就可以取得的基本資格,根本無需皇帝欽命。
皇帝隻主持“殿試”,從進士中點狀元。
如今,由明大祖親自賜給劉莫邪一個“女秀才”稱號,可以說是有點不倫不類,很是滑稽,但既然是皇帝開了金口,誰也不能說不合適。
從此,劉莫邪就有皇帝禦賜的“女秀才”這一奇特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