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班師迴朝
大唐:從安史之亂開始逐鹿天下 作者:逍遙七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神武三十年,三月初一。
青海都督府,伏俟城。
蘇毗王慕容喜派遣使者再次前來伏俟城,他希望殷無咎能夠派兵介入吐蕃內戰。
“皇帝陛下,吐蕃內戰已經持續四年有餘,蔡邦氏和那囊氏兩敗俱傷,越來越多的吐蕃奴隸和底層百姓揭竿而起,我王請求陛下發兵直取邏些城,他願意作為先鋒打頭陣。”
慕容英一臉義正辭嚴說道。
這個慕容英乃是蘇毗王子,他是蘇毗王慕容喜的兒子。
慕容喜和慕容英父子兩人野心甚大,他們做夢都想消滅吐蕃帝國,隻有這樣才能取代吐蕃人成為青藏高原的霸主。
殷無咎同樣知曉他們父子兩人野心,因此他這麽多年以來一直按兵不動,放任吐蕃國內各方勢力互相廝殺。
隻要蔡邦氏和那囊氏兩大集團還沒倒下,大夏軍隊就沒必要介入吐蕃內戰。
麵對蘇毗王子慕容英的說辭,殷無咎隨便找個借口進行婉拒,他麵露笑容誇讚道:“蘇毗王果然勇氣可嘉,朕對此感到十分欣慰,然而吐蕃乃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王師發兵邏些城的時機尚未成熟。”
“還望皇帝陛下能夠明示,王師何時方可進軍邏些城?”
慕容英還不死心繼續追問道。
殷無咎語重心長解釋道:“隻有吐蕃王族完全失去民心的時候,朕才會率領王師吊民伐罪。”
“外臣明白啦。”
慕容英內心感到非常失落,他沒想到殷無咎根本就不上當。
慕容喜和慕容英父子兩人一直鼓動殷無咎,指望他能派遣大軍攻打邏些城,一鼓作氣滅掉吐蕃帝國,這樣他們便可趁虛而入填補這個空缺。
可惜這隻是他們一廂情願而已。
殷無咎自然不會傻到白白為他人做嫁衣。
為了能讓慕容喜和慕容英父子兩人繼續賣命效勞,他也毫不吝嗇畫起大餅:“蘇毗王子,隻要蘇毗王能夠攻下邏些城,那朕便會冊封他為讚普,並且還會承認他是伍如、約如、葉如、如拉等地的唯一主人。”
“外臣在此多謝陛下!”
慕容英得到殷無咎的口頭承諾以後,他總算可以迴去交差。
殷無咎派人把慕容英禮送出城,他旋即班師迴朝。
畢竟他在外禦駕親征已經三年,而今吐蕃內戰愈演愈烈,是時候該迴去啦。
兩個月後。
殷無咎帶著大軍重新迴到洛陽城。
太子殷天驕早已命令禮部做好迎接儀式,羽林軍將士列隊站在城門等候。
數百名禁軍騎兵簇擁著殷無咎,他騎著汗血寶馬來到洛陽城門,身上又是穿著黑色鐵甲,甲葉猶如龍鱗般排列有序,既顯示尊貴的身份,又彰顯出勇猛的戰意。
“拜見父皇!”
“拜見陛下!”
太子殷天驕帶領文武百官朝著殷無咎作揖行禮,他親自來到城門迎接自家父皇。
“這些年來朕在外禦駕親征,朝廷政務仰賴眾卿,諸位真是辛苦啦。”
殷無咎臉上露出笑意盎然的麵容,他的眼神睥睨萬物,錦袍隨風飄展,帝王之姿盡顯無遺,不禁令人望而生畏。
太子殷天驕為殷無咎牽馬墜蹬,他們父子兩人大搖大擺走入洛陽城,規模浩大的儀仗隊緊隨其後,路過街道早已清理幹淨,並且進行封閉以防任何意外出現。
洛陽百姓聽聞皇帝陛下凱旋而歸,他們紛紛聚集到街道兩側房屋進行圍觀。
洛陽城,紫微宮。
殷天驕親自為殷無咎卸甲更衣,他麵帶微笑說道:“父皇,您在外征戰三年真是辛苦啦。”
“這有什麽可辛苦的,這客套話你就不必再說啦。”
殷無咎手腳麻利脫掉鎧甲,他轉過身來詢問道:“這天下擔子總有一天會壓在你的肩膀上,你能扛得住嗎?”
“父皇,有宰相們頂在前麵,兒臣自然能夠扛得住。”
殷天驕拍著胸脯保證道。
他好歹作為太子監國六年,早已知道該如何治國。
殷無咎脫掉衣服光著身子浸泡在禦池沐浴,他眯著眼睛思考著要不要把皇位禪讓給太子殷天驕,自己這個皇位坐了三十年,四方夷狄基本平定,或許是時候功成身退啦。
“父皇,兒臣來伺候你吧。”
殷天驕同樣脫光衣服下到水裏,他親自給殷無咎按摩搓澡。
殷無咎享受著殷天驕的按摩,他略微沉吟說道:“太子,朕準備把皇位傳位給你。”
“啊?”
殷天驕頓時有些感到驚訝,他麵露不解問道:“父皇,為什麽您要這麽著急把皇位傳給我啊?”
“太子,難道你不想做皇帝嗎?”
殷無咎麵露驚愕追問道。
這話一出,殷天驕搖了搖頭反駁道:“父皇,兒臣當然希望做皇帝啦,隻是不知您為什麽要這麽著急退位禪讓於我?”
“太子,你可知前唐皇帝李隆基?”
殷無咎意味深長反問道。
殷天驕微微點頭迴答道:“父皇,兒臣對他自然知曉一二,可他跟您退位又有什麽關係呢?”
殷無咎鄭重其事解釋道:“李隆基在位四十四年,要是他願意提前十五年禪讓退位,那他不失為明君聖君,身後名聲估計也會僅次於唐太宗李世民。”
“可他李隆基既想要享受榮華富貴,又要把權力牢牢掌握在手中,殊不知逢君之惡的道理,正所謂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朕可不能重蹈覆轍。”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朕可要好好養老享福啦,自然不能再把權力握在手上,不然的話,朕有可能會跟李隆基一樣晚節不保。”
在這一刻,殷天驕忽然覺得自己跟父皇相比簡直不值一提,換做是他也不會這麽輕易把皇位讓出來,畢竟權力這玩意很容易腐蝕人心。
倘若李隆基在開元末年病逝身亡或者禪讓退位,那他名聲肯定會好到不得了,可他偏偏活得太長啦,改元天寶以後胡搞瞎搞,直接把整個大唐江山都給葬送掉。
開元時期的李隆基乃是當之無愧的明君。
天寶時期的李隆基乃是毫無爭議的昏君。
由此可見,一旦皇帝開始沉迷享樂,哪怕是明君也會變成昏君,隻有防微杜漸才是長治久安之計,年紀大了就該退位養老,而不是占著茅坑不拉屎。
青海都督府,伏俟城。
蘇毗王慕容喜派遣使者再次前來伏俟城,他希望殷無咎能夠派兵介入吐蕃內戰。
“皇帝陛下,吐蕃內戰已經持續四年有餘,蔡邦氏和那囊氏兩敗俱傷,越來越多的吐蕃奴隸和底層百姓揭竿而起,我王請求陛下發兵直取邏些城,他願意作為先鋒打頭陣。”
慕容英一臉義正辭嚴說道。
這個慕容英乃是蘇毗王子,他是蘇毗王慕容喜的兒子。
慕容喜和慕容英父子兩人野心甚大,他們做夢都想消滅吐蕃帝國,隻有這樣才能取代吐蕃人成為青藏高原的霸主。
殷無咎同樣知曉他們父子兩人野心,因此他這麽多年以來一直按兵不動,放任吐蕃國內各方勢力互相廝殺。
隻要蔡邦氏和那囊氏兩大集團還沒倒下,大夏軍隊就沒必要介入吐蕃內戰。
麵對蘇毗王子慕容英的說辭,殷無咎隨便找個借口進行婉拒,他麵露笑容誇讚道:“蘇毗王果然勇氣可嘉,朕對此感到十分欣慰,然而吐蕃乃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王師發兵邏些城的時機尚未成熟。”
“還望皇帝陛下能夠明示,王師何時方可進軍邏些城?”
慕容英還不死心繼續追問道。
殷無咎語重心長解釋道:“隻有吐蕃王族完全失去民心的時候,朕才會率領王師吊民伐罪。”
“外臣明白啦。”
慕容英內心感到非常失落,他沒想到殷無咎根本就不上當。
慕容喜和慕容英父子兩人一直鼓動殷無咎,指望他能派遣大軍攻打邏些城,一鼓作氣滅掉吐蕃帝國,這樣他們便可趁虛而入填補這個空缺。
可惜這隻是他們一廂情願而已。
殷無咎自然不會傻到白白為他人做嫁衣。
為了能讓慕容喜和慕容英父子兩人繼續賣命效勞,他也毫不吝嗇畫起大餅:“蘇毗王子,隻要蘇毗王能夠攻下邏些城,那朕便會冊封他為讚普,並且還會承認他是伍如、約如、葉如、如拉等地的唯一主人。”
“外臣在此多謝陛下!”
慕容英得到殷無咎的口頭承諾以後,他總算可以迴去交差。
殷無咎派人把慕容英禮送出城,他旋即班師迴朝。
畢竟他在外禦駕親征已經三年,而今吐蕃內戰愈演愈烈,是時候該迴去啦。
兩個月後。
殷無咎帶著大軍重新迴到洛陽城。
太子殷天驕早已命令禮部做好迎接儀式,羽林軍將士列隊站在城門等候。
數百名禁軍騎兵簇擁著殷無咎,他騎著汗血寶馬來到洛陽城門,身上又是穿著黑色鐵甲,甲葉猶如龍鱗般排列有序,既顯示尊貴的身份,又彰顯出勇猛的戰意。
“拜見父皇!”
“拜見陛下!”
太子殷天驕帶領文武百官朝著殷無咎作揖行禮,他親自來到城門迎接自家父皇。
“這些年來朕在外禦駕親征,朝廷政務仰賴眾卿,諸位真是辛苦啦。”
殷無咎臉上露出笑意盎然的麵容,他的眼神睥睨萬物,錦袍隨風飄展,帝王之姿盡顯無遺,不禁令人望而生畏。
太子殷天驕為殷無咎牽馬墜蹬,他們父子兩人大搖大擺走入洛陽城,規模浩大的儀仗隊緊隨其後,路過街道早已清理幹淨,並且進行封閉以防任何意外出現。
洛陽百姓聽聞皇帝陛下凱旋而歸,他們紛紛聚集到街道兩側房屋進行圍觀。
洛陽城,紫微宮。
殷天驕親自為殷無咎卸甲更衣,他麵帶微笑說道:“父皇,您在外征戰三年真是辛苦啦。”
“這有什麽可辛苦的,這客套話你就不必再說啦。”
殷無咎手腳麻利脫掉鎧甲,他轉過身來詢問道:“這天下擔子總有一天會壓在你的肩膀上,你能扛得住嗎?”
“父皇,有宰相們頂在前麵,兒臣自然能夠扛得住。”
殷天驕拍著胸脯保證道。
他好歹作為太子監國六年,早已知道該如何治國。
殷無咎脫掉衣服光著身子浸泡在禦池沐浴,他眯著眼睛思考著要不要把皇位禪讓給太子殷天驕,自己這個皇位坐了三十年,四方夷狄基本平定,或許是時候功成身退啦。
“父皇,兒臣來伺候你吧。”
殷天驕同樣脫光衣服下到水裏,他親自給殷無咎按摩搓澡。
殷無咎享受著殷天驕的按摩,他略微沉吟說道:“太子,朕準備把皇位傳位給你。”
“啊?”
殷天驕頓時有些感到驚訝,他麵露不解問道:“父皇,為什麽您要這麽著急把皇位傳給我啊?”
“太子,難道你不想做皇帝嗎?”
殷無咎麵露驚愕追問道。
這話一出,殷天驕搖了搖頭反駁道:“父皇,兒臣當然希望做皇帝啦,隻是不知您為什麽要這麽著急退位禪讓於我?”
“太子,你可知前唐皇帝李隆基?”
殷無咎意味深長反問道。
殷天驕微微點頭迴答道:“父皇,兒臣對他自然知曉一二,可他跟您退位又有什麽關係呢?”
殷無咎鄭重其事解釋道:“李隆基在位四十四年,要是他願意提前十五年禪讓退位,那他不失為明君聖君,身後名聲估計也會僅次於唐太宗李世民。”
“可他李隆基既想要享受榮華富貴,又要把權力牢牢掌握在手中,殊不知逢君之惡的道理,正所謂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朕可不能重蹈覆轍。”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朕可要好好養老享福啦,自然不能再把權力握在手上,不然的話,朕有可能會跟李隆基一樣晚節不保。”
在這一刻,殷天驕忽然覺得自己跟父皇相比簡直不值一提,換做是他也不會這麽輕易把皇位讓出來,畢竟權力這玩意很容易腐蝕人心。
倘若李隆基在開元末年病逝身亡或者禪讓退位,那他名聲肯定會好到不得了,可他偏偏活得太長啦,改元天寶以後胡搞瞎搞,直接把整個大唐江山都給葬送掉。
開元時期的李隆基乃是當之無愧的明君。
天寶時期的李隆基乃是毫無爭議的昏君。
由此可見,一旦皇帝開始沉迷享樂,哪怕是明君也會變成昏君,隻有防微杜漸才是長治久安之計,年紀大了就該退位養老,而不是占著茅坑不拉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