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宗室出路
聖人弟子,長生的我奉師命下凡 作者:睡得早也起不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對於朱崇道這個奇怪的要求。
張天師沒有直接下決定,而是目光望向遠處的玄皇。
即便,他張家是授籙的祖宗。
可是架不住,朱崇道用的授籙體係不是他張家的體係,他想怎麽來,張天師當然也管不著。
重點還是要看玄皇的意思。
朱尋歡也沒想到,小兒子竟然對道號的長度還有追求。
這倒是他疏忽了。
不過,這點事情在朱尋歡看來,也不算大事。
道號長就長點,隻要別把道號整得像是裹腳布一樣,朱尋歡覺得都在合理範圍之內。
想到這,他立刻給了張天師一個肯定的眼神。
那意思就是照朱崇道的意思來辦。
殊不知——
正是今日這般的縱容,才開啟了某人對道號長度的執念。
朱崇道如願以償,得到了“九天普濟”的道號。
他這下才覺得舒坦了。
朱崇道想要把道號變成,並不是因為他有某種特殊的癖好。
他的想法其實很簡單。
不管“一品道籙”還是“二品道籙”,這都是自己花費心血參悟而來的,為什麽不能全要?
還有,他既然同時掌握了兩卷道籙,理應讓人知道才是。
至於要如何讓人知道?
這還有什麽,能比得過直接放在道號上更醒目的。
……
等到授籙大典結束。
當今聖上的胞弟,小王爺“朱崇道”八歲授籙,一舉修成二品。
這樣的進度雖然不及當年雲王十三歲突破四品那樣驚豔。
可是,在雲王已經被打上“仙人轉世”的標簽之後,任何與他進行的比較,都已經失去了意義。
最起碼,朱崇道目前稱得上,是大明建國以來,最早達到二品之人。
建武帝正有意提振皇族的威嚴,塑造皇族威壓天下的形象。
對於這位他唯一的同胞兄弟。
建武帝也不介意替朱崇道造勢,順帶提早替他封王。
這一點上,建武帝與熙寧帝有所不同。
熙寧帝恪守國法和宗法,認為皇帝的喜惡當在這兩者之後。
所以,哪怕熙寧帝在位二十四年。
但朱尋歡哪怕到熙寧帝駕崩時,他依舊隻是皇長子,而沒有給他封王。
建武帝就不一樣了。
從頭到尾,他都是將皇權看做統治的工具。
隻要有需要,那麽皇帝的意思就是一切。
於是,一紙封王的詔書送到了玄都觀。
冊封皇弟“朱崇道”為道王,而且還賜下了三千戶的食邑,設在安陸州。
消息一出,這在宗室內部可炸開了鍋。
畢竟,“食邑”的字樣,已經有許久不曾出現在大明了。
除了當年雨帝立國時,大明第一代的宗室親王各自享有過食邑外,接下來永興帝、熙寧帝膝下的皇子封王,早就已經不賜食邑了。
而且,他們對雨帝朝的親王們,還采取食邑“襲爵減半”的慣例。
等到最後。
所有人隻能守著朝廷發的俸祿過日子。
沒曾想,到了建武帝這裏,竟然又恢複了“食邑”的慣例。
莫非這是一個兆頭?
建武帝終於想到他們這些宗親了?
一時間,宗室諸王之間走動頻繁。
他們裏麵,除了那些在宗人府有官職的之外,其他人的身上就隻有一個王爵,再沒其他的公職,更加談不上兵權與謀逆。
所以,大明對這群窮王爺的管束還是比較寬鬆的。
王爺們各自交換意見,揣測聖心。
最終,他們找到了目前最德高望重的宗室王爺,秦王。
他早已年過八十,這是唯一在世的雨帝子嗣。
同樣的——
秦王也是少有的,仍然還能享受到滿額食邑的皇族親王。
這並非得益於榮寵,而是因為他活得久。
在場的王爺們全是秦王的晚輩,如今都來請他支招。
秦王顯得不疾不徐。
但事實上。
早在建武帝冊封“道王”,並且恢複食邑之前,他就提前找過了秦王,與秦王通過氣。
這些宗室王爺的心思,建武帝拿捏得死死的。
如今他們自己跳進甕裏。
秦王當然選擇配合建武帝表演,按照劇本給他們指了一條明路。
“陛下無意大規模恢複食邑製度。”
“二伯祖,還請您給我們大家指條明路。不然,照這樣下去,要不了多久,我們王府老少都得喝西北風了。”
“是啊,當真不是我們賣慘。隻是,這手頭著實不寬裕。”
王爺們七嘴八舌,等到秦王示意他們閉嘴之後,這才紛紛噤聲。
秦王開口道:“陛下有意遠洋開海,與南方的商賈合作。你們這些王府,不妨迴去商量一番。誰若是願意出海的,陛下會賜下兩千戶食邑。”
“如果覺得出海危險,可以前往南方,替陛下盯著那些商賈,同樣可以獲得一千戶的食邑。”
聽到這,一眾王爺紛紛眼前一亮。
建武帝這意思,莫不是終於要給宗室安排差事了?
出海確實危險。
可是如果隻是到南方監督商賈,那這事真的不難,相當於白賺一千戶食邑。
而且,那些商賈肯定會獻上孝敬,這又是白花花的銀子!
天上難道還有掉餡餅的好事。
這時,秦王又澆了一盆冷水:“對了。誰若是吃裏扒外,與那些商賈聯合欺瞞陛下的,後果自負。”
“鎮撫司和東廠的耳目如何,你們自己心裏要有數。”
諸王頓時神情一震,顯得正氣凜然。
他們可不敢讓建武帝覺得,自己的目的不純。
但是,商賈的銀子不收,又讓他們覺得可惜。
畢竟大家是真的窮怕了。
敢問曆朝曆代,誰家的一品親王,能窮過他們大明的?
秦王一直留意著這些王爺的神情與表現。
事實證明,大明奉行的“窮養”政策是卓有成效的。
今日到場的王爺,基本上都是有主意的,沒有那種真正的酒囊飯袋。
因為在現行的製度下,如果王爺真的是一個廢物,真有可能導致一大家子喝西北風。
不過,這“窮養”從今日開始也要告一段落。
畢竟大明京師也安插不下這麽多的王府。
建武帝打算趁著這些王爺還沒有變成廢物之前,先把他們給派出去謀生路。
有本事的就重用,沒本事的找個由頭擼掉王爵。
省得宗室結構過於臃腫。
張天師沒有直接下決定,而是目光望向遠處的玄皇。
即便,他張家是授籙的祖宗。
可是架不住,朱崇道用的授籙體係不是他張家的體係,他想怎麽來,張天師當然也管不著。
重點還是要看玄皇的意思。
朱尋歡也沒想到,小兒子竟然對道號的長度還有追求。
這倒是他疏忽了。
不過,這點事情在朱尋歡看來,也不算大事。
道號長就長點,隻要別把道號整得像是裹腳布一樣,朱尋歡覺得都在合理範圍之內。
想到這,他立刻給了張天師一個肯定的眼神。
那意思就是照朱崇道的意思來辦。
殊不知——
正是今日這般的縱容,才開啟了某人對道號長度的執念。
朱崇道如願以償,得到了“九天普濟”的道號。
他這下才覺得舒坦了。
朱崇道想要把道號變成,並不是因為他有某種特殊的癖好。
他的想法其實很簡單。
不管“一品道籙”還是“二品道籙”,這都是自己花費心血參悟而來的,為什麽不能全要?
還有,他既然同時掌握了兩卷道籙,理應讓人知道才是。
至於要如何讓人知道?
這還有什麽,能比得過直接放在道號上更醒目的。
……
等到授籙大典結束。
當今聖上的胞弟,小王爺“朱崇道”八歲授籙,一舉修成二品。
這樣的進度雖然不及當年雲王十三歲突破四品那樣驚豔。
可是,在雲王已經被打上“仙人轉世”的標簽之後,任何與他進行的比較,都已經失去了意義。
最起碼,朱崇道目前稱得上,是大明建國以來,最早達到二品之人。
建武帝正有意提振皇族的威嚴,塑造皇族威壓天下的形象。
對於這位他唯一的同胞兄弟。
建武帝也不介意替朱崇道造勢,順帶提早替他封王。
這一點上,建武帝與熙寧帝有所不同。
熙寧帝恪守國法和宗法,認為皇帝的喜惡當在這兩者之後。
所以,哪怕熙寧帝在位二十四年。
但朱尋歡哪怕到熙寧帝駕崩時,他依舊隻是皇長子,而沒有給他封王。
建武帝就不一樣了。
從頭到尾,他都是將皇權看做統治的工具。
隻要有需要,那麽皇帝的意思就是一切。
於是,一紙封王的詔書送到了玄都觀。
冊封皇弟“朱崇道”為道王,而且還賜下了三千戶的食邑,設在安陸州。
消息一出,這在宗室內部可炸開了鍋。
畢竟,“食邑”的字樣,已經有許久不曾出現在大明了。
除了當年雨帝立國時,大明第一代的宗室親王各自享有過食邑外,接下來永興帝、熙寧帝膝下的皇子封王,早就已經不賜食邑了。
而且,他們對雨帝朝的親王們,還采取食邑“襲爵減半”的慣例。
等到最後。
所有人隻能守著朝廷發的俸祿過日子。
沒曾想,到了建武帝這裏,竟然又恢複了“食邑”的慣例。
莫非這是一個兆頭?
建武帝終於想到他們這些宗親了?
一時間,宗室諸王之間走動頻繁。
他們裏麵,除了那些在宗人府有官職的之外,其他人的身上就隻有一個王爵,再沒其他的公職,更加談不上兵權與謀逆。
所以,大明對這群窮王爺的管束還是比較寬鬆的。
王爺們各自交換意見,揣測聖心。
最終,他們找到了目前最德高望重的宗室王爺,秦王。
他早已年過八十,這是唯一在世的雨帝子嗣。
同樣的——
秦王也是少有的,仍然還能享受到滿額食邑的皇族親王。
這並非得益於榮寵,而是因為他活得久。
在場的王爺們全是秦王的晚輩,如今都來請他支招。
秦王顯得不疾不徐。
但事實上。
早在建武帝冊封“道王”,並且恢複食邑之前,他就提前找過了秦王,與秦王通過氣。
這些宗室王爺的心思,建武帝拿捏得死死的。
如今他們自己跳進甕裏。
秦王當然選擇配合建武帝表演,按照劇本給他們指了一條明路。
“陛下無意大規模恢複食邑製度。”
“二伯祖,還請您給我們大家指條明路。不然,照這樣下去,要不了多久,我們王府老少都得喝西北風了。”
“是啊,當真不是我們賣慘。隻是,這手頭著實不寬裕。”
王爺們七嘴八舌,等到秦王示意他們閉嘴之後,這才紛紛噤聲。
秦王開口道:“陛下有意遠洋開海,與南方的商賈合作。你們這些王府,不妨迴去商量一番。誰若是願意出海的,陛下會賜下兩千戶食邑。”
“如果覺得出海危險,可以前往南方,替陛下盯著那些商賈,同樣可以獲得一千戶的食邑。”
聽到這,一眾王爺紛紛眼前一亮。
建武帝這意思,莫不是終於要給宗室安排差事了?
出海確實危險。
可是如果隻是到南方監督商賈,那這事真的不難,相當於白賺一千戶食邑。
而且,那些商賈肯定會獻上孝敬,這又是白花花的銀子!
天上難道還有掉餡餅的好事。
這時,秦王又澆了一盆冷水:“對了。誰若是吃裏扒外,與那些商賈聯合欺瞞陛下的,後果自負。”
“鎮撫司和東廠的耳目如何,你們自己心裏要有數。”
諸王頓時神情一震,顯得正氣凜然。
他們可不敢讓建武帝覺得,自己的目的不純。
但是,商賈的銀子不收,又讓他們覺得可惜。
畢竟大家是真的窮怕了。
敢問曆朝曆代,誰家的一品親王,能窮過他們大明的?
秦王一直留意著這些王爺的神情與表現。
事實證明,大明奉行的“窮養”政策是卓有成效的。
今日到場的王爺,基本上都是有主意的,沒有那種真正的酒囊飯袋。
因為在現行的製度下,如果王爺真的是一個廢物,真有可能導致一大家子喝西北風。
不過,這“窮養”從今日開始也要告一段落。
畢竟大明京師也安插不下這麽多的王府。
建武帝打算趁著這些王爺還沒有變成廢物之前,先把他們給派出去謀生路。
有本事的就重用,沒本事的找個由頭擼掉王爵。
省得宗室結構過於臃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