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九天普濟道人
聖人弟子,長生的我奉師命下凡 作者:睡得早也起不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到了建武四年。
朱崇道年滿八歲,玄皇覺得他到了授籙的最佳時日。
於是擇日,借用書院的“道院”設下籙壇。
請來道門高功替朱崇道擔任授籙的三師,但這授籙的道統取自玄皇自己修行的《玄都道藏》
他自身同樣是五品的道門高人,所修道法就自動成了道門正統。
隻不過,因為玄皇身份的特殊性。
《玄都道藏》所成之道,名作“皇道”。
這就注定了,隻有玄皇的子孫可以修煉,外人沾上“皇”字德不配位,恐有災殃禍及。
但是,玄皇修道至今不到二十年,就已經步入了五品之境。
道門其他人對玄皇的傳承很感興趣。
今日趁著這個機會,三位被選中替朱崇道擔任授籙“三師”的道門高人,也有機會一睹《玄都道藏》的真容。
監度師由龍虎山的當代天師“張繼聖”擔任。
保舉師是當今道門第一高手“張道吉”。
傳度師是神霄派之主,雲王的師兄“林九道”。
林九道如今還隻是四品大成,本來以他的身份是沒資格擔任三師的。
但是得益於其師弟“雲王”日漸神化的緣故。
林九道沾了師弟的光,如今他與神霄派的影響力,甚至強過那些古老的五品道人,得以順利搶下這個位置。
他們三人也終於看到了玄皇親自劃定的道籙。
龍虎山的道籙隻有五品,而且第五品隻可傳給曆代的張天師。
玄皇的道籙則有所不同。
直接對標道分六品,從一品到六品都有注解與區分。
一品:九天
二品:普濟
三品:陰陽
四品:紫極
五品:元虛
六品:伏魔
除了這六品之外,還存在一個“得道升仙”的境界。
超脫六品,可稱七品。
古往今來,人間對成仙的說法一直沒有停過。
最典型的莫過於“曆劫成仙”。
隻不過,玄皇如今卻是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那就是“飛升成仙”,並不需要曆劫。
單從難度來看,“飛升成仙”明顯比“曆劫成仙”要難。
因為免費往往才是最貴的。
三人隻是看了幾行字,哪怕全場唯一的六品半仙張道吉,他看過之後都覺得受益匪淺。
等到了授籙的時辰。
朱崇道身穿一件宮廷製式的鬆鶴服。
這是當初朱崇道降世之時,皇子府出現“鬆鶴延年”的吉兆,其皇祖熙寧帝大喜之下,特別製作的一套常服。
唯有他與朱崇道可以穿,這般金口玉言之下。
鬆鶴服就成了朱崇道最鄭重的一件服袍,玄皇一直叫他留著壓箱底。
直至今日授籙之時。
才將新製的鬆鶴服讓朱崇道穿上。
他的師尊就是生父玄皇,這般父子關係,走的是道門禮儀。
等到張天師將對應的道卷交到朱崇道的身上。
接下來,就是朱崇道根據道卷上的內容,逐漸點亮自身的道籙。
這第一次的授籙,將會作為道門靈慧的重要評判標準。
朱崇道立刻開始感應第一本道卷。
這是皇道的一品道籙,九天。
所謂的“九天”,在玄都道藏中的釋義,與神霄派對“九霄”的解釋相近。
他們兩派一是太清,一是上清。
雙方同屬三清,在世界觀上適用同一套。
而且,神霄派作為上清一脈,又格外注重這“九霄”的概念,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林九霄對自己九大親傳弟子的道號定位。
他們每人都對應九霄中的一員。
如今朱崇道將“一品:九天”納為道法修為的基礎,這意味著他們將來還有不少的機會交流。
這讓林九道高興不已。
盡管,他最終沒能成功當上朱崇道的道門之師,但是雙方的道統有了重合之處,往後就不愁沒有往來的機會。
正常來說,道士授籙到一品就算是功成。
但朱崇道打小,聽的最次也是四品以上道門修士的論道。
耳濡目染之下。
這一品道籙對他而言著實不算什麽。
待得“九天”道籙凝聚,這就意味著朱崇道正式踏上了道修一品的境界。
他繼續往下感悟,這第二品名為“普濟”。
若說“九天”是與神霄派的傳承相近,那麽“普濟”則是與道門另一特殊存在,“劍池”的理念更為接近。
劍池祖上,本來是從武當派分流出來的。
武當派是道門顯學。
隻不過,劍池祖師將這一顯學再度發揚,直至形成了代代相傳的“太平劍”。
普濟,本來就是一種擔當。
朱崇道福至心靈,第二枚道籙正在凝聚。
與此同時,三位負責授籙的道師,這一刻看向玄皇的眼神變得複雜起來。
他們初看這授籙的時候,本以為這是一門封閉性極強的傳承。
畢竟,皇家身居宮閨,不見外人。
可是現在這一品與二品,分別取了“神霄派”與“劍池”的精華,那麽剩下的四品道籙,莫不是也有其他各家的傳承在其中?
譬如,三品陰陽。
一瞬間,林九道和張天師的目光,就同時望向了張道吉。
若問陰陽之變,這世上有哪家能勝過武當山的“太極”。
就連張道吉都大感意外。
玄皇這野心不小,莫不是當真打算走出一條屬於道修的成仙之路吧?
不多時。
朱崇道的二品道籙也順利成功。
他顯然遊刃有餘,隻不過在麵對三品道籙的時候,朱崇道果斷選擇了放棄。
這倒是引得“太極”傳人張道吉有些不解。
小王爺莫不是對武當派有意見?
他當即問道:“小王爺不打算參悟一下陰陽卷?”
“不了。”
朱崇道一臉機靈:“崇道尚有餘力,可是不足以參透三品。知其不可而為之,並不值當。”
張道吉得了這個解釋,心中顧慮打消,笑道:“小王爺果真聰慧。”
緊接著,作為監度師的張天師,就要替他將道籙化作道號。
正常來說,道籙具有普適性,不適合單獨作為道號。
可是皇道算是皇族的秘傳,暫時隻有朱崇道一人修煉,暫可作為道號。
於是,張天師蘸著符水書寫,落下了“普濟”二字。
從這一刻起,朱崇道就可以被稱作普濟道人。
可是朱崇道覺得不太滿意,他主動提出。
“天師前輩,崇道既然已經習得一品和二品的道籙,何以漏下了一品,當是‘九天普濟’才對。”
聽到這話,張天師覺得自己腦子有點不夠用了。
不是——
這年頭誰會想著名字越長越好的。
九天普濟道人!
不嫌寫著麻煩?
不嫌念著拗口?
朱崇道年滿八歲,玄皇覺得他到了授籙的最佳時日。
於是擇日,借用書院的“道院”設下籙壇。
請來道門高功替朱崇道擔任授籙的三師,但這授籙的道統取自玄皇自己修行的《玄都道藏》
他自身同樣是五品的道門高人,所修道法就自動成了道門正統。
隻不過,因為玄皇身份的特殊性。
《玄都道藏》所成之道,名作“皇道”。
這就注定了,隻有玄皇的子孫可以修煉,外人沾上“皇”字德不配位,恐有災殃禍及。
但是,玄皇修道至今不到二十年,就已經步入了五品之境。
道門其他人對玄皇的傳承很感興趣。
今日趁著這個機會,三位被選中替朱崇道擔任授籙“三師”的道門高人,也有機會一睹《玄都道藏》的真容。
監度師由龍虎山的當代天師“張繼聖”擔任。
保舉師是當今道門第一高手“張道吉”。
傳度師是神霄派之主,雲王的師兄“林九道”。
林九道如今還隻是四品大成,本來以他的身份是沒資格擔任三師的。
但是得益於其師弟“雲王”日漸神化的緣故。
林九道沾了師弟的光,如今他與神霄派的影響力,甚至強過那些古老的五品道人,得以順利搶下這個位置。
他們三人也終於看到了玄皇親自劃定的道籙。
龍虎山的道籙隻有五品,而且第五品隻可傳給曆代的張天師。
玄皇的道籙則有所不同。
直接對標道分六品,從一品到六品都有注解與區分。
一品:九天
二品:普濟
三品:陰陽
四品:紫極
五品:元虛
六品:伏魔
除了這六品之外,還存在一個“得道升仙”的境界。
超脫六品,可稱七品。
古往今來,人間對成仙的說法一直沒有停過。
最典型的莫過於“曆劫成仙”。
隻不過,玄皇如今卻是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那就是“飛升成仙”,並不需要曆劫。
單從難度來看,“飛升成仙”明顯比“曆劫成仙”要難。
因為免費往往才是最貴的。
三人隻是看了幾行字,哪怕全場唯一的六品半仙張道吉,他看過之後都覺得受益匪淺。
等到了授籙的時辰。
朱崇道身穿一件宮廷製式的鬆鶴服。
這是當初朱崇道降世之時,皇子府出現“鬆鶴延年”的吉兆,其皇祖熙寧帝大喜之下,特別製作的一套常服。
唯有他與朱崇道可以穿,這般金口玉言之下。
鬆鶴服就成了朱崇道最鄭重的一件服袍,玄皇一直叫他留著壓箱底。
直至今日授籙之時。
才將新製的鬆鶴服讓朱崇道穿上。
他的師尊就是生父玄皇,這般父子關係,走的是道門禮儀。
等到張天師將對應的道卷交到朱崇道的身上。
接下來,就是朱崇道根據道卷上的內容,逐漸點亮自身的道籙。
這第一次的授籙,將會作為道門靈慧的重要評判標準。
朱崇道立刻開始感應第一本道卷。
這是皇道的一品道籙,九天。
所謂的“九天”,在玄都道藏中的釋義,與神霄派對“九霄”的解釋相近。
他們兩派一是太清,一是上清。
雙方同屬三清,在世界觀上適用同一套。
而且,神霄派作為上清一脈,又格外注重這“九霄”的概念,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林九霄對自己九大親傳弟子的道號定位。
他們每人都對應九霄中的一員。
如今朱崇道將“一品:九天”納為道法修為的基礎,這意味著他們將來還有不少的機會交流。
這讓林九道高興不已。
盡管,他最終沒能成功當上朱崇道的道門之師,但是雙方的道統有了重合之處,往後就不愁沒有往來的機會。
正常來說,道士授籙到一品就算是功成。
但朱崇道打小,聽的最次也是四品以上道門修士的論道。
耳濡目染之下。
這一品道籙對他而言著實不算什麽。
待得“九天”道籙凝聚,這就意味著朱崇道正式踏上了道修一品的境界。
他繼續往下感悟,這第二品名為“普濟”。
若說“九天”是與神霄派的傳承相近,那麽“普濟”則是與道門另一特殊存在,“劍池”的理念更為接近。
劍池祖上,本來是從武當派分流出來的。
武當派是道門顯學。
隻不過,劍池祖師將這一顯學再度發揚,直至形成了代代相傳的“太平劍”。
普濟,本來就是一種擔當。
朱崇道福至心靈,第二枚道籙正在凝聚。
與此同時,三位負責授籙的道師,這一刻看向玄皇的眼神變得複雜起來。
他們初看這授籙的時候,本以為這是一門封閉性極強的傳承。
畢竟,皇家身居宮閨,不見外人。
可是現在這一品與二品,分別取了“神霄派”與“劍池”的精華,那麽剩下的四品道籙,莫不是也有其他各家的傳承在其中?
譬如,三品陰陽。
一瞬間,林九道和張天師的目光,就同時望向了張道吉。
若問陰陽之變,這世上有哪家能勝過武當山的“太極”。
就連張道吉都大感意外。
玄皇這野心不小,莫不是當真打算走出一條屬於道修的成仙之路吧?
不多時。
朱崇道的二品道籙也順利成功。
他顯然遊刃有餘,隻不過在麵對三品道籙的時候,朱崇道果斷選擇了放棄。
這倒是引得“太極”傳人張道吉有些不解。
小王爺莫不是對武當派有意見?
他當即問道:“小王爺不打算參悟一下陰陽卷?”
“不了。”
朱崇道一臉機靈:“崇道尚有餘力,可是不足以參透三品。知其不可而為之,並不值當。”
張道吉得了這個解釋,心中顧慮打消,笑道:“小王爺果真聰慧。”
緊接著,作為監度師的張天師,就要替他將道籙化作道號。
正常來說,道籙具有普適性,不適合單獨作為道號。
可是皇道算是皇族的秘傳,暫時隻有朱崇道一人修煉,暫可作為道號。
於是,張天師蘸著符水書寫,落下了“普濟”二字。
從這一刻起,朱崇道就可以被稱作普濟道人。
可是朱崇道覺得不太滿意,他主動提出。
“天師前輩,崇道既然已經習得一品和二品的道籙,何以漏下了一品,當是‘九天普濟’才對。”
聽到這話,張天師覺得自己腦子有點不夠用了。
不是——
這年頭誰會想著名字越長越好的。
九天普濟道人!
不嫌寫著麻煩?
不嫌念著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