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老師!”夏淳一溜煙進了辦公室,將正要離開的唐史教授楊彬給堵到了。


    “哦,是夏淳啊。”楊彬略微有點詫異,這個學生一向很少來找老師,難道是碰到難處了?“走,一起去食堂吧。”


    “好的,老師。”夏淳忙不迭點頭。


    走出了教學樓,夏淳開口道:“老師,世宗孝威皇帝李恪,為什麽爭議性那麽大?”


    “怎麽,是不是看了《守之隨筆》後,感覺看不懂這個皇帝了?”楊彬愣了一下,然後微笑道。


    “是啊,曆史上的皇帝都沒有字留下來,可唐世宗卻一點都不在乎。除此之外,許多《唐書》上隱晦的一些事實,《守之隨筆》裏麵都堂而皇之的寫出來不說,還都明言是自己之命……”夏淳卡殼了。


    “你以為就你是這個樣子,凡是研究唐史的,唐世宗孝威皇帝李恪就是一個邁不過去的坎。仁君、明君、暴君,史學界為此都不知道吵了多少年了!”楊彬的神情逐漸嚴肅起來道。


    “啊?!”夏淳張大了嘴巴。


    半晌後,夏淳吞吞唾沫道:“老師,史學界給唐世宗孝威皇帝的定義是什麽?”


    “政治家、文學家、經濟學家、農學家和戰略家,這是主要的五個評價。”楊彬想了一下後認真答道。


    “經濟學家、農學家?”夏淳瞪大了眼睛,有點不可置信道。


    “是啊,農學家。”楊彬點頭,“現在的農業科技大學,前身就是大唐的司農寺。唐世宗在位的時候,司農寺裏不會農事的人全都給移出去了。而且,第一年的撥款就不下於五百萬,後麵隨著國庫收入的增長也是逐步增長的。可以說,在對於農業的重視上,別的皇帝和唐世宗李恪壓根不是一個級別。


    別的皇帝都是勸課農桑、鼓勵墾荒什麽的,唐世宗李恪除了這兩條,還鼓勵開發新農具、研究良種,甚至還自己親身去研究良種。


    到現在,國家還有個常規稻種:吳王稻。這個稻種,就是當年引進占城稻後,還是吳王的唐世宗,親自進行改良並大力推廣的。除此之外,水稻的育種、播種、育秧、插秧等種植環節,都被唐世宗改良過。


    還有就是,唐世宗將長直轅犁改良成短曲轅犁,登基後更是大力發放鐵農具,甚至不少地方是直接免費發放。


    我們現在吃的西瓜、土豆、玉米、紅薯、黃瓜、南瓜等,唐世宗都親手改良過,尤其是西瓜。最早的甜西瓜,就是唐世宗改良出來的。”


    夏淳瞪大了眼睛,一臉不可置信。


    “沒錯,最早的甜西瓜,就是唐世宗改良出來的。”楊彬點點頭道,“其實,原始的西瓜可不是現在的紅瓜瓤,而是白色的生瓜蛋子。那時的西瓜,可不是解暑的水果,而是商隊和船隊用來保命的第二水源!西瓜含水量高,所以遠行的人都會帶上不少西瓜,一旦隊伍的水源用盡而又暫時得不到補充,西瓜的作用就來了。


    對了,台灣名產木薯酒,也是唐世宗的指導下發展起來的哦。”


    頓了一頓,楊彬接著道:“至於經濟學家就更好說了,唐世宗是近代銀行製度的奠基人,現在的銀行業務,基本上就脫胎於唐世宗的錢莊製度。同時,唐世宗開創的屯營,是現在農業合作社的鼻祖,建設兵團更是到現在都還在用。


    唐世宗還是國有經濟的開創者,和現在類似的國有農場和國有企業,在唐世宗時期已經開始大規模出現了,首先出現在浙江地區。之所以出現在這裏,是因為唐世宗還是吳王時,就是在這裏就藩的。


    經濟學界有這麽一句話,如何研究奴隸製種植園經濟、地主佃農經濟、農民合作生產經濟、大地主莊園生產經濟、國有農場經濟在一個時代如何和諧共存,就去研究唐世宗時代的社會。”


    “老師,既然這麽一位偉大的君王,為什麽現在會爭論是仁君、明君、暴君?”夏淳撓撓後腦勺道。


    “仁君和明君其實沒什麽爭論的,爭論點在於暴君!”楊彬道。


    “為什麽唐世宗會被稱為暴君?”夏淳問道。


    “在談及法家治國的皇帝中,唐世宗是最容易讓人忽視的一個,主要是,唐世宗作為一個仁明之君,讓人忽視了他的暴!”說到這裏,楊彬有點意味深長,“主要是,世宗威皇帝的殘暴,很難降臨到普通人身上。感受到世宗威皇帝的殘暴的,是地方豪強還有叛亂者。


    畢竟,世宗威皇帝是真能滅族的,還是九族十八代盡誅的那種。如果那時候有現在的互聯網,世宗皇帝陛下是一點都不介意來一場直播的。不對,世宗威皇帝當年好像還真幹過直播,隻是具體過程得去找書了。


    世宗威皇帝有一句話:朕為殘暴之君,則後世可不為殘暴之君!


    所以,說世宗威皇帝是個暴君的,一部分是覺得世宗威皇帝手段確實有點過,砍人太狠了;另外那一部分,是帶著點分裂心思的。畢竟,世宗一般在什麽時候殘暴呢?當有地方叛亂需要維護大一統的時候!”


    長長吐出一口氣,楊彬繼續道:“史學界有這麽一句話,世宗威皇帝堪稱獨步古今之帝王。濤山阻隔秦帝船,漢宮徹夜捧玉盤。一句未完之詩,就徹底否定一切長生不老之說。大唐廣袤的國土,就是在太宗文皇帝李世民、世宗威皇帝李恪、中宗武皇帝李禕三個人手裏打出來的,也為共和國收複國土提供了最大的法理支撐。


    不過,現在也有個麻煩事,土地大人口也多,二十一億人口啊。”


    說到這裏,楊彬就大笑起來,感染的夏淳也笑了。


    笑夠了,楊彬深唿吸了一下道:“在老師看來,對待天下百姓,世宗威皇帝李恪是一個仁君;對待官員們,世宗威皇帝李恪是一個明君;對待分裂國家的無父無母之賊,世宗威皇帝則是一個暴君!”


    “老師,學生懂了!”夏淳認真點頭道。


    “如今共和國的領土,就是承繼大唐,北到北冰洋,整個北方之地除了烏拉爾山以西皆在手中,西邊直抵裏海之濱,南邊中南半島、呂宋群島皆在手中,東邊握有東洲北邊之地。而能有這廣袤的國土,就在於世宗威皇帝!


    世宗威皇帝,是一個承前啟後的皇帝。更別說世宗威皇帝李恪之後,連出高宗明皇帝李琨、中宗武皇帝李禕、仁宗定皇帝李峘三代仁明之君,直接將大唐推向了鼎盛。其中仁宗定皇帝李峘在位期間,大唐的手工業工坊產值,全麵超越了農業,為宣宗睿皇帝李洋時期工業革命的出現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當然,這個基礎如果論起源頭,還得追溯到世宗威皇帝李恪,因為他才是真正的奠基人。”


    抬頭看天,楊彬緩緩道:“越是研究世宗威皇帝李恪,你就會發現,他其實是一個很純粹的人,他要的就是國富民強。就為了這個純粹的目標,他奮鬥了一生。


    《守之隨筆》的最後的一句話是:朕來過,朕奮鬥過,朕遺憾過,但朕,絕不曾悔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平行大唐之吾為世宗威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影雲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影雲影並收藏平行大唐之吾為世宗威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