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們都沒想到,二十餘年沒怎麽在朝堂上露麵的太上皇李恪,竟然在元日出現了,還是坐在了龍椅上。


    見禮畢,李恪擺了擺手道:“朕今日上朝,也沒什麽大事。朕也知道,今天是元日大朝,不過,按照慣例,今天隻不過是走個形式,中午有個賜宴,大家開開心心一起吃飯,然後就迴家老婆孩子熱炕頭好好休沐一下。”


    群臣聞言都笑了起來。


    李恪一點都沒有怪罪的意思,畢竟,朝會輕鬆活潑和嚴肅並不衝突。政務嘛,當然要嚴肅,但是氣氛嘛,還是輕鬆活潑好。


    “常言道,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八十耄耋之年,朕已經八十餘歲了,活久了,也活夠了。”


    李恪這話一出,狄仁傑趕緊起身道:“陛下,您……”


    “懷英,朕知道你想說什麽,坐下,快坐下!”李恪抬手製止了狄仁傑接下來的話。


    “人,要說不怕死真的難,但其實也很容易。朕看著秦皇漢武之事,心中隻有痛惜二字。濤山阻隔秦帝船,漢宮徹夜捧玉盤……所謂長生不老,不過大夢一場罷了。兕子,現在你是大宗正了,記住了,凡追求長生的宗室子弟,死後不得入宗譜!”李恪淡淡道。


    “是,皇兄。”兕子當即應道。


    “朕今日前來,不過就是安排一下身後事,畢竟,朕是真的有點怕你們鋪張浪費。”李恪道,“其實啊,朕的身後事已經都安排得差不多了,這次來,就是再來叮囑一下,省得你們又往朕的陵墓裏放金銀銅鐵錫這些招盜墓賊惦記的家夥事。


    朕的陪葬品,分文武兩項,武的話,就是朕穿過的鎧甲、用過的弓刀槊就行了;文的話,百家學說都謄抄一份,尤其是農學和工學。其實啊,也都謄抄的差不多了,就等完工後送入陵墓了。這件事,懷英你這個妹夫給兄長我盯著點。”


    狄仁傑無奈,隻好領命。


    和娘子晉陽公主對視了一眼,兕子輕輕搖了搖頭,狄仁傑歎了口氣,唉,兄長這些年的脾氣,越來越孩子化了。也是,老小孩、老小孩嘛,順毛捋吧。


    很快,就到重頭戲了。


    帝王崩,除了下葬,還有就是廟號和諡號。當然,廟號和諡號都是帝王死後商議製定的,裏麵的頭頭道道多了去了。不過,能夠站在這太極殿大殿裏的,哪個不是人精,大夥心裏頭很清楚,太上皇李恪,是想親自參與製定自己的廟號和諡號了。


    “太上皇,您還尚在!”顏昭甫出列奏道。


    “太高中世,世宗如何?”李恪似乎沒有聽見顏昭甫的話,很是平靜道。


    顏昭甫目瞪口呆。


    “太上皇陛下,不可,萬萬不可,這可是犯了太宗先皇的……”


    張柬之趕緊出列,但還沒說完,就被李恪製止了。


    “其實,太宗先皇的名諱什麽的,並不是什麽大忌。先皇在世之時,就對避諱什麽看得很開。其實,你們擔心的,是世宗背後的含義吧。”李恪笑著道,“岑師在世時,朕曾和岑師討論後,岑師有言,朕的廟號,高宗、中宗擇一即可。


    但是,朕不願。


    朕並不是得先皇遺詔繼位的,朕是靖難成功登基,雖然這靖難也在先皇遺詔之內。但是,靖難就是靖難,世係從文德皇後一脈轉至賢皇後(李恪母親諡號)一脈,雖然都是太宗血脈,但確確實實世係轉移了。


    史書上有春秋筆法……


    罷了,與其讓民間野史野得無邊無際,不如讓史官秉筆直書吧。既然做了,就沒什麽不能承認的。


    就世宗這個廟號吧。


    隻要大唐國富民強,天下安康,百姓們隻會讚頌朕的英明,哪裏還會去管朕什麽廟號!”


    “謹遵聖人教誨!”李琨在一旁恭聲道。


    李琨明白,這是李恪給後世子孫上壓力呢。


    李恪看了李琨一眼,點點頭笑道:“懂就好。”


    群臣啞口無言,說真的,李恪一說廟號要世宗,群臣們就明白李恪的打算了。就像李世民不忌諱玄武門之變一樣,李恪也壓根不忌諱靖難之役。


    也是,看著如今大唐廣袤的國土,大唐雄壯的軍威,大唐民間的繁華昌盛……李淵不會說什麽,李世民更不會說什麽。


    李淵已經看走眼了一次,李世民倒是沒看走眼,就是最後心累了,妥協了。


    “廟號的問題解決了,諡號的問題,來,大夥談一談。”李恪興致高漲了起來,“岑師在世時,曾說朕可諡:襄、烈、威、莊、桓、武這其中之一,諸位臣工議一議。”


    眾臣頓時將心提了起來。


    襄:辟地有德;甲胄有勞;因事有功;執心克剛;威德福遠;協讚有成。


    烈:有功安民;秉德遵業;聖功廣大;海外有截;業成無兢;光有大功;戎業有光;剛正;宏濟生民;莊以臨下。


    威:猛以剛果;強毅信正;服叛懷遠;強毅執政;賞勸刑怒;以刑服遠;蠻夷率服;信賞必罰;德威可畏;聲靈震疊;莊以臨下。


    莊:兵甲亟作;睿圉克服;死於原野;屢征殺伐;武而不遂。


    桓:辟土服遠;克敬勤民;武定四方;克敵服遠。


    武:剛強直理;威強敵德;克定禍亂;刑民克服;誇誌多窮。


    第一個被群臣排除的就是諡號“莊”,稍微討論了一陣後,“桓”這個諡號也被排除,倒不是說這個諡號不好,而是前麵有個漢桓帝很讓人無語。


    接著,諡號“武”也扔出去了,畢竟窮兵黷武的漢武帝太讓人印象深刻,尤其是搞出了巫蠱之亂將太子劉據逼死。而李恪對太子李琨的態度可是天下皆知,更別說還善待一眾侄兒侄女,尤其是李承乾的兒女。給一個“武”諡號,這大殿裏的群臣絕對會被天下百姓罵死。


    最後,群臣們看著襄、烈、威三個諡號犯了難,商討了半天,襄這個諡號也被排除了,畢竟襄這個諡號有的,烈和威裏麵也有對應的。


    仔仔細細討論了良久,眾臣決定選擇烈這個諡號。之所以選擇這個,是因為烈更符合儒家的思想。而威這個諡號,看看賞勸刑怒、以刑服遠、信賞必罰這三條,都暗含法家思想,而實際上,李恪很多時候也是典型的外儒內法。


    而且,李恪突出一個執法嚴,真正的嚴刑峻法。但是,李恪也執法公,加上還有個好妹夫狄仁傑。還加上李恪對於律法的重視,利用國子監培養了大批法學人才。當然,李恪的嚴刑峻法主要針對的是地方豪強,可以說,地方豪強在李恪的統治下那不是一般戰戰兢兢。


    “陛下威震天下,連大食、羅馬等大國聞陛下之名而膽寒,大唐馬步軍橫行八荒,大唐海軍縱橫四海……”王玄策出列慷慨陳詞,“以臣看來,威,最能言陛下之功業!”


    李恪很是滿意地起身淡淡道:“就這麽定了吧,前麵再加個孝就行了,別太麻煩。朕乏了,琨兒,剩下的事就交給你了!”


    說完,不待群臣還有什麽想說的,李恪就自顧自離開了。


    狄仁傑反應快,趕緊起身施禮道:“恭送太上皇!”


    群臣一凜,迅速明白過來,李恪心裏其實有了主意,這次不過是來通知他們罷了。是啊,李恪一旦決定的事,隻要是對的,群臣的反對李恪什麽時候在意過。


    太上皇當年還沒有登基時,可就曾以剛毅果敢聞名天下啊。尤其是太上皇當年之官濟南府,因為暴雨擔心大河絕堤,在沒有皇命的情況下,都敢連砍三十顆人頭!


    是啊,威這個諡號,不僅是言明了陛下的功業,也言明了陛下的性情。


    乾安三十年,李恪病逝,李琨遵李恪遺詔將李恪下葬,廟號世宗,諡孝威皇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平行大唐之吾為世宗威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影雲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影雲影並收藏平行大唐之吾為世宗威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