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風平浪靜?
平行大唐之吾為世宗威皇帝 作者:風影雲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見李恪那副樣子,又聽了王方翼的話,除了長孫渙外,其餘的人都無語了。
這百濟是真不怕死啊,還敢挑起和新羅的戰事,難道忘了當年和陛下簽訂的條約?
長孫渙看著眼前烤雞的火候,他弓馬水平很差,篝火上的野雞都是死皮賴臉從李恪那搶過來的,聽了王方翼的話開口道:“仲翔,你說對了。”
“百濟和新羅到底是什麽狀況?”上官儀問道。
“新羅善德王金德曼四個月前突然病逝,因為無嗣,新羅王位由其妹金勝曼接任。金勝曼對我大唐極其親善,不僅在國內大肆推行唐言唐禮,而且新羅也通行大唐年號。不過,此舉引起了不少新羅貴族反對,因此新羅國內不少地方爆發了叛亂。
這個時候,百濟王扶餘隆突然說新羅無故攻打百濟城池,興兵進犯新羅。根據鴻臚寺送迴來的消息,新羅現在已經丟了十八城了。”
“新羅軍隊的戰鬥力這麽差勁嗎?”尉遲寶林嘟囔道。
“新羅軍隊戰鬥力其實還行,就是內奸太多了。”長孫渙道。
“蕭常之那邊有什麽奏折或公文迴來沒有?”上官儀問道。
“鴻臚寺比安東大都督府的消息要快上不少,按照正規流程,四天後蕭大都督的公文或奏折才能到洛陽。”長孫渙答道,“畢竟,這是大唐藩屬國之間的戰爭,沒到要動用快馬傳驛的地步。”
“陛下,要出兵嗎?”薛禮問道。
“兵是肯定要出的。”李恪很是遺憾,“新羅太恭順了也不是太好啊,朕沒辦法一口將百濟和新羅一齊吞下,很是不甘啊。”
一眾的大臣臉皮都忍不住抽搐了一下。
好吧,大夥心裏想的是滅百濟還是教訓百濟,陛下,您想的卻是能不能將新羅和百濟一齊給吞了。
貞興七年看看就要到年底了,別看今年似乎隻搞各種大小工程,沒有什麽大戰的消息。但那隻是表麵的,在瀚海大都督任職的契苾何力,可是興兵滅了漠北不少不安分的部落了。因為滅的太多,契苾何力都不知道那些部落都是屬於誰誰誰的了。
算了,反正不是心向大唐的,滅了也就滅了。
除此之外,海軍都跑到天竺人大食人附近的海域,將天竺大食的海軍全送進海裏喂了王八。大唐海軍霸氣的表示,天竺和大食你們不需要保留海軍了,這裏的商隊護航,全都交給大唐海軍負責了。
放心,大唐海軍保證讓這裏,一艘海盜的船都看不見。
可以說,大唐內地一片風平浪靜,但是外麵……
陛下真是妥妥的笑麵虎,吃人不吐骨頭的那種。
還有,王方翼為什麽這時候從川南迴來,真當是閑著沒事幹迴來的。
十有八九沒猜錯的話,川南那地方要有大動作了,要麽動那些藏在山旮旯裏的,要麽就是要對雲南動手了。
畢竟,雲南一堆的羈縻州,陛下心裏可是老不痛快了。
上官儀可是清楚,李恪一直念叨著,什麽時候可以在雲南真正改土歸流。
改土歸流?
是大規模進軍雲南,那些土司要麽變成唐人,要麽變成死人吧。說真的,如果不是川南和貴州兩地開發不行,李恪哪裏忍著讓王方翼搞什麽川南建設兵團,恐怕是直接大軍壓境了。
除此以外,李恪還在遼東遼西動作頻頻,老是喜歡出幺蛾子的靺鞨人除了少數幾個老實的,其餘的都不見了。心向大唐的契丹人紛紛進入遼東遼西,和高句麗人打散了雜居。除此之外,還從河北山東兩地也大量移民進入了遼西遼東。
當然,遼東遼西也沒什麽契丹人高句麗人靺鞨人的了,因為隻要是有戶籍的,全都是唐人。上麵的紅彤彤的官府大印蓋著,要是有人敢罵你是胡人,放心拎刀子砍迴去。
其中,對契丹人的拉攏是重中之重。
那麽,李恪是怎麽拉攏契丹的人的呢?
除了編戶齊民一體認同外,就是曆史了。
找誰呢?
一個是夏,一個是漢。
前世李恪上網,是看到這麽個消息的:成吉思汗身上都有劉邦的血統。
真不真不知道,但這給李恪來了靈感。
李恪派人直接去找《史記》、《漢書》、《後漢書》還有裏能找到的一切和劉漢宗室有關的記載。而且太史公司馬遷都說了:匈奴,夏後之苗裔也,曰淳維,而匈奴又和漢朝有脫不開的姻親關係。
更何況,還有劉淵做前例。
所以,最後李恪給契丹的定義是,諸夏北遷之後裔,有漢人之血緣。為此,李恪在給契丹人賜姓時,毫不猶豫將漢朝功臣的姓氏都給賜了過去。
結果是,契丹人是真的死心塌地,靺鞨人和高句麗人幾次作亂,隻要是和契丹人相鄰的,朝廷的地方進軍都沒出動,契丹人組成的衛軍就將他們給滅了。
而且,契丹人對於讀書的熱情很高。
北都國子監的考試,契丹人的報名熱情極高。
李恪都覺得,哪還需要什麽幾代人,恐怕在自己手裏,契丹人就會變成真正的唐人了,都不需要交到兒孫手裏了。
現在遼東和遼西的開發,契丹人是主力,反正再冒出什麽喊複國的高句麗人,都不用朝廷去操心了。
至於安東省的高句麗人,李恪將那裏的貴族以及他們的附庸可以說清洗的很徹底,以至於人口都減少了四成。安東省的人口組成,除了高句麗以前的奴隸和佃農外,其餘都是李恪從大唐、百濟、新羅、武藏、東瀛買過去的奴隸。
因為李恪是他們的解放者,所以忠誠度極高。
“安東大都督府的兵馬,可能不太夠用。”薛禮開口道,“如果隻是平百濟,兩萬人足矣。可如果是要滅百濟,非五萬大軍不可!滅百濟且要控其地,則需要十萬大軍!”
李恪看向王方翼和裴行儉,畢竟他們兩也都是在安東待過的。
王方翼和裴行儉對視了一眼,王方翼開口道:“仁貴說得在理!”
“朕明白了,看來得好好想想。”
聽了李恪這話,果然,半島那還有得打的。
這百濟是真不怕死啊,還敢挑起和新羅的戰事,難道忘了當年和陛下簽訂的條約?
長孫渙看著眼前烤雞的火候,他弓馬水平很差,篝火上的野雞都是死皮賴臉從李恪那搶過來的,聽了王方翼的話開口道:“仲翔,你說對了。”
“百濟和新羅到底是什麽狀況?”上官儀問道。
“新羅善德王金德曼四個月前突然病逝,因為無嗣,新羅王位由其妹金勝曼接任。金勝曼對我大唐極其親善,不僅在國內大肆推行唐言唐禮,而且新羅也通行大唐年號。不過,此舉引起了不少新羅貴族反對,因此新羅國內不少地方爆發了叛亂。
這個時候,百濟王扶餘隆突然說新羅無故攻打百濟城池,興兵進犯新羅。根據鴻臚寺送迴來的消息,新羅現在已經丟了十八城了。”
“新羅軍隊的戰鬥力這麽差勁嗎?”尉遲寶林嘟囔道。
“新羅軍隊戰鬥力其實還行,就是內奸太多了。”長孫渙道。
“蕭常之那邊有什麽奏折或公文迴來沒有?”上官儀問道。
“鴻臚寺比安東大都督府的消息要快上不少,按照正規流程,四天後蕭大都督的公文或奏折才能到洛陽。”長孫渙答道,“畢竟,這是大唐藩屬國之間的戰爭,沒到要動用快馬傳驛的地步。”
“陛下,要出兵嗎?”薛禮問道。
“兵是肯定要出的。”李恪很是遺憾,“新羅太恭順了也不是太好啊,朕沒辦法一口將百濟和新羅一齊吞下,很是不甘啊。”
一眾的大臣臉皮都忍不住抽搐了一下。
好吧,大夥心裏想的是滅百濟還是教訓百濟,陛下,您想的卻是能不能將新羅和百濟一齊給吞了。
貞興七年看看就要到年底了,別看今年似乎隻搞各種大小工程,沒有什麽大戰的消息。但那隻是表麵的,在瀚海大都督任職的契苾何力,可是興兵滅了漠北不少不安分的部落了。因為滅的太多,契苾何力都不知道那些部落都是屬於誰誰誰的了。
算了,反正不是心向大唐的,滅了也就滅了。
除此之外,海軍都跑到天竺人大食人附近的海域,將天竺大食的海軍全送進海裏喂了王八。大唐海軍霸氣的表示,天竺和大食你們不需要保留海軍了,這裏的商隊護航,全都交給大唐海軍負責了。
放心,大唐海軍保證讓這裏,一艘海盜的船都看不見。
可以說,大唐內地一片風平浪靜,但是外麵……
陛下真是妥妥的笑麵虎,吃人不吐骨頭的那種。
還有,王方翼為什麽這時候從川南迴來,真當是閑著沒事幹迴來的。
十有八九沒猜錯的話,川南那地方要有大動作了,要麽動那些藏在山旮旯裏的,要麽就是要對雲南動手了。
畢竟,雲南一堆的羈縻州,陛下心裏可是老不痛快了。
上官儀可是清楚,李恪一直念叨著,什麽時候可以在雲南真正改土歸流。
改土歸流?
是大規模進軍雲南,那些土司要麽變成唐人,要麽變成死人吧。說真的,如果不是川南和貴州兩地開發不行,李恪哪裏忍著讓王方翼搞什麽川南建設兵團,恐怕是直接大軍壓境了。
除此以外,李恪還在遼東遼西動作頻頻,老是喜歡出幺蛾子的靺鞨人除了少數幾個老實的,其餘的都不見了。心向大唐的契丹人紛紛進入遼東遼西,和高句麗人打散了雜居。除此之外,還從河北山東兩地也大量移民進入了遼西遼東。
當然,遼東遼西也沒什麽契丹人高句麗人靺鞨人的了,因為隻要是有戶籍的,全都是唐人。上麵的紅彤彤的官府大印蓋著,要是有人敢罵你是胡人,放心拎刀子砍迴去。
其中,對契丹人的拉攏是重中之重。
那麽,李恪是怎麽拉攏契丹的人的呢?
除了編戶齊民一體認同外,就是曆史了。
找誰呢?
一個是夏,一個是漢。
前世李恪上網,是看到這麽個消息的:成吉思汗身上都有劉邦的血統。
真不真不知道,但這給李恪來了靈感。
李恪派人直接去找《史記》、《漢書》、《後漢書》還有裏能找到的一切和劉漢宗室有關的記載。而且太史公司馬遷都說了:匈奴,夏後之苗裔也,曰淳維,而匈奴又和漢朝有脫不開的姻親關係。
更何況,還有劉淵做前例。
所以,最後李恪給契丹的定義是,諸夏北遷之後裔,有漢人之血緣。為此,李恪在給契丹人賜姓時,毫不猶豫將漢朝功臣的姓氏都給賜了過去。
結果是,契丹人是真的死心塌地,靺鞨人和高句麗人幾次作亂,隻要是和契丹人相鄰的,朝廷的地方進軍都沒出動,契丹人組成的衛軍就將他們給滅了。
而且,契丹人對於讀書的熱情很高。
北都國子監的考試,契丹人的報名熱情極高。
李恪都覺得,哪還需要什麽幾代人,恐怕在自己手裏,契丹人就會變成真正的唐人了,都不需要交到兒孫手裏了。
現在遼東和遼西的開發,契丹人是主力,反正再冒出什麽喊複國的高句麗人,都不用朝廷去操心了。
至於安東省的高句麗人,李恪將那裏的貴族以及他們的附庸可以說清洗的很徹底,以至於人口都減少了四成。安東省的人口組成,除了高句麗以前的奴隸和佃農外,其餘都是李恪從大唐、百濟、新羅、武藏、東瀛買過去的奴隸。
因為李恪是他們的解放者,所以忠誠度極高。
“安東大都督府的兵馬,可能不太夠用。”薛禮開口道,“如果隻是平百濟,兩萬人足矣。可如果是要滅百濟,非五萬大軍不可!滅百濟且要控其地,則需要十萬大軍!”
李恪看向王方翼和裴行儉,畢竟他們兩也都是在安東待過的。
王方翼和裴行儉對視了一眼,王方翼開口道:“仁貴說得在理!”
“朕明白了,看來得好好想想。”
聽了李恪這話,果然,半島那還有得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