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談妥(下)
開局我爹是皇帝,江山隻有一座城 作者:動物園巨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著英國公走遠,此時柳文和這才沒忍住看向趙銘。
“陛下,怎麽會如此?我等這般豈不是白白讓那偽燕占了便宜?”
柳文和有些不解,畢竟又是送銀子又是允許鼓勵大燕商賈來此做買賣的。
這怎麽看都不像是什麽好事。
畢竟看大燕對付大淵的態度就可見一斑。
作為敵國,大燕對付大淵,那就是封鎖,嚴格的經濟封鎖。
禁止給大淵的諸多經商買賣,隻不過這效果不好。
但不好雖然不好,這也說明敵對關係,經濟強國對帝國進行經濟封鎖其實很多時候還是很有效果的。
然而趙銘卻笑了笑。
“老柳啊!看來你對此不是很懂啊,這事兒要是方平那小子來了,他肯定門清!”
“哦?陛下此舉莫非有什麽深意?”
柳文和承認自己的經商腦子不如方平,故而也是好奇,這裏麵莫非還隱藏著什麽暗手?
“朕今日之舉乃是陽謀,陽謀便是哪怕看出來是誘餌是陷阱,他大燕也不得不往這裏麵跳!”
說著趙銘頓了頓便是打了個比方,
“你可知兩百年前的遼國?”
“這個微臣自然知曉,兩百年前大淵雖說依舊強勢,但還不算那麽勢不可擋。
當時大燕和遼國還有大淵相庭抗禮,相互之間大淵和遼國兵力更強,但大燕那時候雖有頹勢,但也是文臣猛將如雲,倒也是勉強維持了局麵。”
柳文和點點頭闡述著當年的情況。
趙銘笑道,“那你可知遼國何故落魄滅國的?”
“這....自然是大淵兵峰所致,在大淵的強大兵峰之下,遼國岌岌可危最終被大淵一鼓作氣攻破國都。”
“就這些?”
“呃...還有大燕那時候背後給遼國捅了一刀的緣故。
此前大燕和遼國乃是兄弟之國,已有聯合起來共同對抗大淵的架勢。
不過當時朝廷為了拿迴早年被遼國吞沒的一些疆域。
被那大淵使者稍微許諾一些利益,便是與那大淵一起聯手。
如此也算是加速了遼國的滅亡。”
說著柳文和忍不住歎了口氣,這段曆史他覺得做的挺不地道的。
如若不是當年大燕那般昏聵之舉,隻怕現在大燕還真不至於此。
“不錯,但你也沒說全。”
趙銘點點頭又搖頭。
“遼國滅亡自然少不了這個原因,但還有一點,遼國當時就已經處於國力十分衰微之際了吧?
你可知何故?”
“這....”
柳文和捋了捋須,對此他雖說也沒少分析曆史研究這些王朝興衰史,但對此還真不是特別熟悉。
他仔細思忖了片刻,這才道,
“想來是遼國的權貴階層愈發貪得無厭,喜歡沉溺於享樂所致。
相比之下,大淵明主頻出,權貴階層一個個又不安於享樂,如此而已。”
“嗯,不錯!”
趙銘點點頭,
“那你可知為何會衰變的如此之快?”
“這個....微臣就不清楚了。”
柳文和尷尬的搖搖頭。
對此趙銘也沒太當迴事,隻是接著道,
“朕最近一直在研究大燕,大淵乃至已經滅國的遼國曆史。
期間朕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東西,那便是早些年大燕迫於遼國的兵峰。
曾經多次為遼國提供歲幣,並且每年都會贈予一些布匹財帛。
加之經常會開設坊市。
遼國是什麽地方?北方的苦寒之地。
遼國強勢之時,雖然也算是地大物博,但比之當年的大燕而言還是差遠了。
更別提的,大燕有著諸多精美珍饈之物,更是有著許許多多用於權貴享樂之物。
老柳,你說說,要是這麽多好東西,突然被一些窮鬼得了去,他們會如何?”
“陛下!微臣明白了,您是想說當年大燕此舉並非是一味的委曲求全?
期間竟然還隱藏著如此深層次的算計?”
柳文和麵色大驚,他一直以為大燕奉行的就是窩囊廢政策,麵對強國,絕大多數時間都是許諾重利,賠笑以對。
沒曾想這裏麵竟然還有這種算計。
“當然不止於此,再說此舉或許也並非大燕的算計,興許隻是誤打誤撞罷了。
但還有一件事也是加速了當年遼國敗亡,那便是交子!”
“交子?”
聽到陛下這麽說,柳文和就有些費解了。
“陛下,這大燕的交子怎能輕易動了別國的根本?”
“本國的貨幣自然很難輕易動彈別國的根本。
可要是本國的經濟能夠影響輻射周遭諸國呢?
如若這一個國家在貨幣以及物價之上,享有定價權又當如何?
當一個國家如若能夠在貨幣銀兩上,有著舉足輕重的話語權,那就可以輕易的動搖別國的根基。”
趙銘說的這些,其實有點類似於後世大宋對付大遼的手段。
比如那時候的大遼,在經濟上就很是受到大宋的影響。
以及後世的布雷頓森林體係,這同樣是差不多的套路。
就是掌握貨幣的話語權,當一個國家掌握貨幣的話語權後,那他們將會不費一兵一卒就能輕易掌握其他國家的興衰。
而對付這種手段的方法,隻有兩種,要麽就是比這個國家更強大。
要麽就是你玩你的我玩我的,你拉著一班子人玩,我拉著一班子人玩。
此時聽到趙銘這麽說,柳文和細細思忖下來,腦子裏好似也想到了什麽,
“陛下,您是想要用我大乾的鈔票,從而影響大燕?”
“嗬嗬,不錯!”
趙銘笑著點點頭。
這就是他之所以願意寧可多給大燕一些好處,也要如此談判的緣故。
別說是先支付二十萬兩的鈔票,就算是贈送大燕一百萬兩的鈔票,趙銘覺得也不是不行。
反正他不虧。
因為貨幣是具有流通性的,第一步先將大燕的上層給打通。
如此大燕百姓看到自家朝廷都開始用這種貨幣後,自然而然就會對這種貨幣更加信服。
不過大燕畢竟發展商貿這麽多年,想來朝廷之中不乏許多能人異士,能夠看穿這些小伎倆。
但不急,趙銘允許大燕商賈來此做買賣也是其後手之一。
“陛下,怎麽會如此?我等這般豈不是白白讓那偽燕占了便宜?”
柳文和有些不解,畢竟又是送銀子又是允許鼓勵大燕商賈來此做買賣的。
這怎麽看都不像是什麽好事。
畢竟看大燕對付大淵的態度就可見一斑。
作為敵國,大燕對付大淵,那就是封鎖,嚴格的經濟封鎖。
禁止給大淵的諸多經商買賣,隻不過這效果不好。
但不好雖然不好,這也說明敵對關係,經濟強國對帝國進行經濟封鎖其實很多時候還是很有效果的。
然而趙銘卻笑了笑。
“老柳啊!看來你對此不是很懂啊,這事兒要是方平那小子來了,他肯定門清!”
“哦?陛下此舉莫非有什麽深意?”
柳文和承認自己的經商腦子不如方平,故而也是好奇,這裏麵莫非還隱藏著什麽暗手?
“朕今日之舉乃是陽謀,陽謀便是哪怕看出來是誘餌是陷阱,他大燕也不得不往這裏麵跳!”
說著趙銘頓了頓便是打了個比方,
“你可知兩百年前的遼國?”
“這個微臣自然知曉,兩百年前大淵雖說依舊強勢,但還不算那麽勢不可擋。
當時大燕和遼國還有大淵相庭抗禮,相互之間大淵和遼國兵力更強,但大燕那時候雖有頹勢,但也是文臣猛將如雲,倒也是勉強維持了局麵。”
柳文和點點頭闡述著當年的情況。
趙銘笑道,“那你可知遼國何故落魄滅國的?”
“這....自然是大淵兵峰所致,在大淵的強大兵峰之下,遼國岌岌可危最終被大淵一鼓作氣攻破國都。”
“就這些?”
“呃...還有大燕那時候背後給遼國捅了一刀的緣故。
此前大燕和遼國乃是兄弟之國,已有聯合起來共同對抗大淵的架勢。
不過當時朝廷為了拿迴早年被遼國吞沒的一些疆域。
被那大淵使者稍微許諾一些利益,便是與那大淵一起聯手。
如此也算是加速了遼國的滅亡。”
說著柳文和忍不住歎了口氣,這段曆史他覺得做的挺不地道的。
如若不是當年大燕那般昏聵之舉,隻怕現在大燕還真不至於此。
“不錯,但你也沒說全。”
趙銘點點頭又搖頭。
“遼國滅亡自然少不了這個原因,但還有一點,遼國當時就已經處於國力十分衰微之際了吧?
你可知何故?”
“這....”
柳文和捋了捋須,對此他雖說也沒少分析曆史研究這些王朝興衰史,但對此還真不是特別熟悉。
他仔細思忖了片刻,這才道,
“想來是遼國的權貴階層愈發貪得無厭,喜歡沉溺於享樂所致。
相比之下,大淵明主頻出,權貴階層一個個又不安於享樂,如此而已。”
“嗯,不錯!”
趙銘點點頭,
“那你可知為何會衰變的如此之快?”
“這個....微臣就不清楚了。”
柳文和尷尬的搖搖頭。
對此趙銘也沒太當迴事,隻是接著道,
“朕最近一直在研究大燕,大淵乃至已經滅國的遼國曆史。
期間朕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東西,那便是早些年大燕迫於遼國的兵峰。
曾經多次為遼國提供歲幣,並且每年都會贈予一些布匹財帛。
加之經常會開設坊市。
遼國是什麽地方?北方的苦寒之地。
遼國強勢之時,雖然也算是地大物博,但比之當年的大燕而言還是差遠了。
更別提的,大燕有著諸多精美珍饈之物,更是有著許許多多用於權貴享樂之物。
老柳,你說說,要是這麽多好東西,突然被一些窮鬼得了去,他們會如何?”
“陛下!微臣明白了,您是想說當年大燕此舉並非是一味的委曲求全?
期間竟然還隱藏著如此深層次的算計?”
柳文和麵色大驚,他一直以為大燕奉行的就是窩囊廢政策,麵對強國,絕大多數時間都是許諾重利,賠笑以對。
沒曾想這裏麵竟然還有這種算計。
“當然不止於此,再說此舉或許也並非大燕的算計,興許隻是誤打誤撞罷了。
但還有一件事也是加速了當年遼國敗亡,那便是交子!”
“交子?”
聽到陛下這麽說,柳文和就有些費解了。
“陛下,這大燕的交子怎能輕易動了別國的根本?”
“本國的貨幣自然很難輕易動彈別國的根本。
可要是本國的經濟能夠影響輻射周遭諸國呢?
如若這一個國家在貨幣以及物價之上,享有定價權又當如何?
當一個國家如若能夠在貨幣銀兩上,有著舉足輕重的話語權,那就可以輕易的動搖別國的根基。”
趙銘說的這些,其實有點類似於後世大宋對付大遼的手段。
比如那時候的大遼,在經濟上就很是受到大宋的影響。
以及後世的布雷頓森林體係,這同樣是差不多的套路。
就是掌握貨幣的話語權,當一個國家掌握貨幣的話語權後,那他們將會不費一兵一卒就能輕易掌握其他國家的興衰。
而對付這種手段的方法,隻有兩種,要麽就是比這個國家更強大。
要麽就是你玩你的我玩我的,你拉著一班子人玩,我拉著一班子人玩。
此時聽到趙銘這麽說,柳文和細細思忖下來,腦子裏好似也想到了什麽,
“陛下,您是想要用我大乾的鈔票,從而影響大燕?”
“嗬嗬,不錯!”
趙銘笑著點點頭。
這就是他之所以願意寧可多給大燕一些好處,也要如此談判的緣故。
別說是先支付二十萬兩的鈔票,就算是贈送大燕一百萬兩的鈔票,趙銘覺得也不是不行。
反正他不虧。
因為貨幣是具有流通性的,第一步先將大燕的上層給打通。
如此大燕百姓看到自家朝廷都開始用這種貨幣後,自然而然就會對這種貨幣更加信服。
不過大燕畢竟發展商貿這麽多年,想來朝廷之中不乏許多能人異士,能夠看穿這些小伎倆。
但不急,趙銘允許大燕商賈來此做買賣也是其後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