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幾天,遼東的消息不斷傳迴京城。


    朱由檢雖然打定主意,不再越過前線將軍去指揮軍隊。


    但是朝中的大臣,卻都有些慌了。


    不管是本就看不順眼李若璉和秦良玉的大臣,還是真的關心大明的忠臣。


    他們都覺得猛攻廣寧,明顯是自討苦吃。


    “既然高麗那邊,已經將建奴大汗的主力給拖住了,那又何必急於一時?”


    “隻要派兵圍困廣寧,時間一長,城裏的建奴自然會開城投降!”


    不少大臣聚在一起,臉上都有些義憤填膺。


    “朝廷好不容易,才把京營給振作起來,這要是都死在廣寧城下了,那豈不是白忙活了?”


    這一次,即便是兵部那兩個侍郎,居然也說起袁崇煥的好話。


    “哎,要是袁尚書在遼東,肯定不會眼看著他們這麽做。”


    “這次廣寧之戰,朝廷就算收複了城池,隻怕也沒有繼續東進的能力了!”


    這些大臣雖然沒上過戰場,但也有些基本的常識。


    就算本來沒有的,這幾天也現學了不少。


    他們清楚,真要用人命去強攻堅城,損失肯定很巨大。


    想拚光廣寧城內的一萬建奴,京營自己就得死傷三四萬。


    而京營一共才七萬多人。


    這死了一多半,那還能打個什麽仗?


    “還有那個李自成!他明明帶了十幾門意大利炮的,怎麽就是不開炮呢?”


    騙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自己人也給騙了。


    即便這些朝廷大臣,也不清楚實情。


    他們隻以為李自成這次,是真的帶了許多強力火炮。


    “他隻要一開炮,城裏的建奴肯定心驚膽戰!”


    有人聽到這話,低聲冷笑道:“說不定那意大利炮,根本就沒有厲害呢!”


    “我可是聽人說了,建奴的上一任大汗,根本就不是被炮打死的,而是自己病死的。”


    “但那李若璉卻貪天之功,非要把功勞搶過去,所以才會那麽說。”


    這話就有些犯忌諱了。


    其他大臣都不敢接茬。


    那人自己也有些心虛,連忙轉移話題。


    “那咱們等會兒上朝的時候,是不是要給陛下提一下建議?”


    “畢竟眼看著京營白白送死,這也不是為臣之道啊。”


    其他人聽到這話,都有些意動。


    但卻有人冷冷道:“咱們操這個心幹嘛?”


    “現在咱們這位皇帝陛下,那可是乾綱獨斷,根本聽不進去別人的反對。”


    “誰要是現在提出不同意見,那等到前線出了事情,這人隻怕就要落到田豐的下場了!”


    眾人一聽,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


    官渡之戰前,田豐勸袁紹不要南下,結果袁紹打了敗仗。


    迴了鄴城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殺了田豐。


    “皇帝會這麽做嗎?”


    “難說,不過咱們也沒必要冒險。”


    “也是,皇帝殺心可是挺重的,咱們可別自討苦吃。”


    大臣們議論一陣之後,也就都閉嘴了。


    不久後,等他們進宮覲見皇帝時,就是朱由檢也覺得有些古怪。


    他看了駱養性一眼。


    原來這幾天裏,駱養性可是給皇帝上了好幾道折子。


    折子裏,都在說朝廷裏的大臣,對廣寧的情況頗有微詞。


    朱由檢本來還做了準備,要說服這些大臣呢。


    誰知道真等到上朝的時候,他們反而都不說話了。


    朱由檢皺了皺眉,主動問起此事。


    “諸位愛卿,李將軍頓兵廣寧城下,你們都有何看法啊?”


    群臣對視一眼,一齊拱手道:“臣等並無看法。”


    “一切都聽憑陛下號令。”


    朱由檢眼中閃過一絲不悅。


    大臣提出的建議,他這個皇帝聽不聽,那是他自己的事情。


    但是大臣們不能不提建議。


    不然皇帝要他們還有何用?


    朱由檢把目光落在周延儒身上。


    周延儒目光一動,連忙走了出來。


    他雖然是真的讚同皇帝的手段,但既然朱由檢給他暗示了,他就必須做出反應。


    周延儒先是行了個禮,然後才開口道:


    “陛下,自古以來都有十則圍之的說法。”


    “現在廣寧的建奴足有萬人之多,而李將軍的麾下,卻隻有七萬人,還要分兵守衛遼河。”


    “他兵力不足,這才隻能被迫倍則攻之。”


    “所以臣以為,若想讓廣寧之戰萬無一失,同時也是為了減少損失,那就該向前線增兵。”


    他這話一開口,不少大臣就在心中冷哼:


    “這可真是個老狐狸!”


    “不僅給李若璉解釋起來,還拿出了個辦法。”


    “不過這老東西卻忘了,咱們大明哪裏還有兵馬?”


    其實此時的大明朝廷,賬麵上還有數十萬兵馬。


    但這其中的大多數,早已經成了空額。


    根本拉不出人來。


    剩下少數還有些戰鬥力的兵馬,也大多駐防在各處險要之地,根本不能輕易調動。


    果然,朱由檢聽了周延儒的話後,也同樣追問道:“周大人,那這兵馬又從哪裏來呢?”


    周延儒理所當然地說道:“自然是再從陝甘招兵了!”


    “陛下應該也知道,看今年這情況,陝甘隻怕又要受災。”


    “那與其等到災情鬧起來,再派欽差過去募兵,不如現在就去招募些士卒。”


    “這招募上來的士卒,也不必訓練,直接拉到九邊,把他們分入原本的官兵之中。”


    “然後再從九邊調動些兵馬派往前線。”


    “如此一來,朝廷不就有兵馬了嗎?”


    朱由檢古怪地看了周延儒一眼。


    他其實都沒有想到,周延儒提出的這個建議,居然還真有可行性。


    九邊主要是防備蒙古人,而最近這些年,蒙古人也衰弱了不少。


    所以讓九邊以老帶新,然後抽調一些老兵到遼東,倒也不算太冒險。


    看到朱由檢陷入沉思,不少大臣都有些急了。


    他們也忘了不久前,他們都說好了不能輕舉妄動。


    好幾個大臣一起走了出來。


    “陛下,萬萬不可啊!”


    “此時我大明正在與建奴作戰,蒙古人隻怕也正在虎視眈眈。”


    “倘若抽調九邊的老兵,那豈不是給了蒙古人機會?”


    更有人大聲道:“是啊,建奴不過是纖芥之疾,蒙古才是心腹之患啊!”


    他們反應如此之大,朱由檢倒也並不意外。


    且不說建奴其實跟女真人沒啥關係,就算他們真是女真人的後代。


    曆史上那個大金國,也就是打進中原,並沒能真的滅了宋朝。


    反而是蒙古人,他們才真的橫掃天下。


    有史以來第一次,讓神州陸沉。


    所以大明上下,自然是對蒙古人更加防備。


    朱由檢沒有直接迴應他們,而是反問道:


    “既然你們不讚成周延儒的建議,那你們幾位,又有什麽高見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明,我成了崇禎的帝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景致佳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景致佳人並收藏穿越大明,我成了崇禎的帝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