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這到底是要做什麽?”


    吳襄縮在椅子裏,看著錦衣衛送來的皇帝詔令,滿臉都是無奈。


    “前幾個月,朝廷不是還給咱們發了密詔,說是要安生幾年,不許輕易挑起邊釁。”


    “等朝廷花幾年功夫,把那幫老陝都給操練出來,再去跟建奴大戰一場嗎?”


    “這才幾個月時間過去,皇帝老子咋就又改變主意了?”


    雖然朱由檢還不到二十歲。


    但他登基這一年來做的那麽多事情,朝廷上下的文臣武將,已經不敢再小瞧他了。


    於是暗地裏對朱由檢的稱唿,已經從“小皇帝”進化為“皇帝老子”了。


    聽到吳襄的抱怨,他手下那幫武將也跟著歎氣。


    “誰說不是呢?”


    “哎,這皇帝老子就是朝令夕改!”


    有人小聲說道:


    “大人,您說咱們是奉詔出兵呢,還是再跟朝廷拉扯一下?”


    吳襄聽到這話,對著說話那人瞪了瞪眼睛:“你小子不想活了?”


    “皇帝在詔書上可都說了,咱們要不是不出兵,那京營第一個就來打咱們這山海關。”


    “話都說到這個地步了,咱們還咋拉扯?”


    那人聽到後,也隻能點頭。


    這時候大明朝廷不說如日中天,至少也是穩如泰山。


    他們就算吃了熊心豹子膽,真敢不聽詔書出兵。


    底下的人也不會聽他們的。


    保準是不等京營真的開始攻打山海關,那些關寧鐵騎就先綁了他們交給朝廷。


    “哎,看來咱們也隻能出兵了!”


    “隻是現在就對建奴出手,隻怕是兇多吉少啊!”


    不少人都低頭哀歎。


    雖然過去一年之中,大明與建奴交手兩次,都占了上風。


    最後那次,更是一炮把黃台極給打死了。


    但他們這些人,已經吃過建奴太多苦頭。


    心裏已經先入為主,覺得建奴不可戰勝。


    他們都以為朝廷此前兩次小勝,都是運氣好而已。


    現在大舉出兵,去和建奴決戰,那肯定是敗多勝少。


    吳襄聽著手下的話,眼中冒出精光。


    “咱們雖說必須出兵,但也未必就要跟著打敗仗。”


    那些人聽到他的話後,連忙問道:“總兵大人,您這話從何說起?”


    吳襄先是看了眼四周,確定沒有外人靠近。


    這才敢開口說話:


    “諸位,我可是聽說了,這次跟建奴決戰,京營的士氣可是頗高。”


    “據說是人心思戰。”


    “既然他們士氣高昂,這行軍速度必然極快,咱們便可以找借口留在後方。”


    眾人聽後,倒是紛紛點頭。


    他們雖然膽氣不足,但都是老於戰陣的將領。


    這些人心裏清楚,這想讓軍隊加速前進不容易,但找借口放慢速度,那可太簡單了。


    “總兵大人說得對!”


    立刻有人點頭稱是。


    “咱們先故意放慢速度看看情況,朝廷若是不滿,非要逼著咱們加速,那到時候咱們再見機行事。”


    “朝廷就算要追究責任……咱們也認了!總比死在外邊要好!”


    也有人大笑道:“說不定不等咱們趕過去,京營那些老陝,就已經被建奴打的大敗呢!”


    “到時候朝廷還要靠咱們撐場麵,哪裏敢處罰咱們?”


    他們沒聽過槍杆子裏出權力的說法,但潛意識,卻也懂這個道理。


    吳襄見他們都讚同自己的想法,便也說道:“好,那咱們就這麽辦!”


    他走出自己的總兵府,一邊下令,讓各處騎兵都做好準備,要跟著朝廷的大部隊東進。


    但同時又在另一邊,讓士卒先不忙著出兵,而是先把馬具、武器都修繕一新。


    還向兵部訴苦,說他們糧草不濟,要先補齊了糧草,他們才好真的出發。


    做完這一切後,吳襄臉上總算露出些微笑來。


    “哈哈,如此一來,這次不管朝廷是勝是敗,我們都不會吃虧了。”


    他想到這裏,臉上的笑意越來越濃,最後幹脆仰天大笑起來。


    但他剛笑了幾聲,就有個令兵小跑過來。


    “總兵大人,您趕緊跟我去城門吧,出大事了!”


    吳襄本在大笑,聽到這話後就想問個清楚,結果反而被嗆到了,站在原地咳嗽半天。


    然後才終於問道:“你這家夥別謊報軍情,這時候能出啥大事?”


    那令兵一邊認錯道歉,一邊說道:“總兵大人,我可不敢亂說。”


    “實在是京營的先鋒,已經到了山海關外,正吵著要出關呢。”


    “咱們不敢擅自做主,隻能請您過去了。”


    吳襄聽到這話後,第一反應是不信。


    “你不會是看錯了吧?朝廷前幾天才誓師。”


    “這才幾天時間,京營哪裏可能就跑到咱們山海關!”


    但他見那令兵臉色認真,心裏也有些信了。


    他連忙走向城門,心裏卻在驚訝。


    “這京營居然跑的這麽快!”


    “莫非傳說還是真的,這京營真的是人心思戰?”


    “這幫老陝可真是……”


    吳襄先是搖頭,隨後又竊喜起來。


    “如此也好,他們進軍越快,我們就越安全。”


    等他到了城門處,直接讓人打開城關。


    至於他自己則滿臉帶笑,守在城門之後。


    大門剛一打開,他就直接迎了上去。


    “哎呀,這不是李將軍嗎?咱們又見麵了。”


    原來李若璉還真做了先鋒,領著兵馬搶先出發,第一個到了山海關。


    李若璉看見吳襄之後,倒也不見外。


    “原來是吳大人當麵!”


    他衝著吳襄拱了拱手,隨後便說道:“吳大人,我也沒時間跟你閑聊了,你趕緊打開另一側的大門,讓我們直接通過。”


    “至於這邊的城門,你也先別關上。”


    “我剛收到消息,說是大部隊就在十幾裏外,用不了多久,應該也能到這裏了。”


    吳襄聽後,眼睛猛地瞪大。


    “李將軍,你這話不是在騙我吧?”


    李若璉的先鋒行軍如此之快,他就已經覺得不對勁。


    但勉強還能理解。


    京營一共七萬多大軍,從中選出數千精銳,讓他們晝夜不停地趕路。


    倒也能達到如此神速。


    但要說幾萬人都能跑的這麽快……


    吳襄搖頭道:“李將軍,這山海關畢竟是京城的大門,事關重大啊。”


    “我可不能跟著你胡鬧!”


    李若璉聽後,頓時明白了吳襄的意思,知道他是不信自己的說法。


    於是他先揮手,讓先鋒部隊繼續出發。


    他自己則翻身下馬,來到吳襄身旁。


    “吳總兵,既然你不信我,那我就留在這裏,陪你一起等著大部隊。”


    “若是那大部隊沒有來,那你直接拿我問罪就是。”


    李若璉都說到了這個地步,吳襄也隻好令人一直打開城門。


    但他依舊不太相信這個事情。


    吳襄眼珠一轉,偷偷下令道:“咱們這山海關中,不是有些人還想跟著京營出動,一起去打建奴嗎?”


    “你把那幫人都叫過來,讓他們都來看看。”


    “嗬嗬,等他們看見京營說話就是放屁,根本不靠譜。”


    “那到時候,我也不用再擔心他們不聽話了。”


    關寧鐵騎中,也有許多遼東人,跟建奴那是血海深仇。


    心裏其實不太接受吳襄做的那些安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明,我成了崇禎的帝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景致佳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景致佳人並收藏穿越大明,我成了崇禎的帝師?最新章節